【留一盞燈系列】宇光
茶與人生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傳統的開門七件事。茶雖敬陪末座,卻是我們生活極其平常而不可缺少的要事!
喝茶,卻是英國當年貴族悠閒享受的生活象徵。根據英國片面的說法,因為大量進口中國茶葉,每年需要花費龐大數目的白銀,國庫為之空虛,於是鋌而走險販賣鴉片,終致爆發鴉片戰爭。茶葉無辜,竟然被作為強權侵略的藉口,寫下百年多來中國近代史接二連三喪權辱國的奇恥大辱!
● 喝茶如水
在農村,茶,從小就是我生活的一部份。走出家門,不是稻田,就是茶園。從懂事開始,我們就「喫茶」――飯桌上經常擺著很重的陶器大茶罐(壺),口渴了就倒在碗裡喝,稍微長大力氣夠了,就學大人捧著茶壺對著嘴灌。每天上學,走過鄧家的茶園,接著陳家的茶園、王家的茶園、謝家的茶園…,一叢叢油綠的矮茶樹,一直連接到學校。每家茶園都在路邊「奉茶」――大石頭上平穩的放著一口粗糙的茶缸,木頭蓋子上倒扣著一只或兩只陶碗,想喝就打開木蓋用碗舀。
我們租有兩分多茶園,自家喝的茶都是父親手工搓揉出來的,生活雖窮,卻從來不缺茶喝。那段日子,我喝的幾乎都是涼了的茶,而且喝茶如水,現在根本想不起來有什麼茶味。
● 柚子茶
叔叔家種了幾棵文旦柚,每到八月中秋,就會送幾粒好看的給我們供神。文旦很香,像綠色的不倒翁供在神桌上。不知多久,香氣聞不到了,油亮的柚皮也有點乾癟而沒有光澤了。母親就恭敬的向「阿公婆」(祖先牌位)拜謝後請下來做柚子茶。
母親先將柚子清洗乾淨後,在頂部切開一個小蓋,小心翼翼的把果肉掏出來,和茶葉放入鍋子炒熱混合,再塞回柚皮內,盡量壓緊填滿,絕對不可破損柚皮。然後把先前切開的頂部蓋上,用棉繩牢牢的綁緊;綁的時候,我總是像捧著什麼寶貝似的幫忙固定柚子。這樣經過「九蒸九曬」(也就是「久蒸久曬」)後,柚子外觀會皺縮,繩子要隨著調緊,使柚子皮與茶葉越來越緊實,最後完全乾燥成扁圓形狀,顏色黝黑,像石頭般硬,就可收藏飲用。前後需要一年左右,所以客家人常說:「一粒柚茶一年工」。
柚子茶是客家傳統的緊壓茶,只要保持乾燥,就越陳越香。柚子茶對於降火氣、利尿、止咳、化痰相當有效。家裡雖然總是有幾粒柚子茶保藏著,但是只有我們感冒、中暑或其他有病的時候,母親才會削些薄片泡給我們喝。客家人說:「飯後一杯茶,餓死醫藥家。」我們自小就相信喝茶有益健康養身。對於這珍藏在記憶的柚子茶,最讓我懷念的還是那客家傳統的母親風味啊!
● 滿腹茶水
教小學的時候,我常利用禮拜天下午做家庭訪問。我的學生大部分在眷村,每家都熱忱的泡茶歡迎。我一邊談話,一邊看茶葉在玻璃杯的開水裡慢慢舒坦出味,然後趁熱輕輕就唇啜飲。有話則長,少話則短,用不到一盞茶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家的訪問。起身告辭時,家長慣例擎起我還沒喝完的茶杯說:
「老師別急,喝完再走!」
穿著軍官制服的家長說話,讓初出茅廬的我感覺就是等著動作的命令一樣。於是一趟訪問做下來,我就滿腹茶水,急於洩洪了!
那時待客喝茶,就是當場用開水沖泡在高玻璃杯裡。在等茶出味的時候,先寒暄八卦、海闊天空一番;喝過一口兩口以後,就可以慢慢導入正題。這樣一盞茶的時間,也可以談好多事情,何況還可以續杯、加茶葉。別等茶涼了再喝,那味道不一樣;別讓客人走了,茶還涼在桌上,那不是待客之道。
● 茶涼了
網友把配了音樂的《茶涼了》「伊媚兒」給我,同時說:
「每回聽到《茶涼了》,就有一種淡淡的哀傷、輕輕的愁緒,是說不清、理不明的感受,常常不知不覺融入旋律中。昨夜再聽,這悸動的感覺又倏然喚起。…」
一盞茶的時間
是不夠說完所有的故事
泡久了的茶葉
直坦坦的躺在杯底
就像掏空了所有的記憶
茶
涼了
苦了
重新泡一杯吧
就像記憶
逝者已矣
現時起
新的記憶又開始成形
我遲遲沒有回她的信,每天都在喝「茶」――我一直在參《茶涼了》,感覺有一股禪味沒有品出來…。
終於,我恍然而悟――茶就是茶,熱了是茶,涼了也是茶;重新泡的一杯,已經不是原來的茶;而且,涼了的茶並不苦。
這幾天,我一直讓茶涼了再喝,不但不苦,而且常常想起童年在田間的樹下捧著陶茶罐對著嘴灌涼茶的爽快――那樣痛快的牛飲,只有涼茶才可以啊!
「酒店打烊,我就走。」我想起一位西方人說的話。
客人走了,茶涼了!
茶涼了可以再泡,分手的愛人還會再來聚首嗎?
● 定情茶
有一首客家山歌說:
食妹茶來領妹情,
茶杯照影影照人;
連茶帶影吞落肚,
一生難忘阿妹情。
這樣俏皮傳神而又刻骨銘心的「食茶」,大概只有相親「偷看」對眼的那杯甜茶可以比擬了。一想到那杯「定情茶」的香甜,我就飄飄然忍不住要把它改寫成現代詩來分享大家。雖然無法完全捕捉山歌純樸自然的天籟韻味,但是押韻修飾後的美感,還是可以吟誦出來。
最記得那日很吉,辰很良
我披著酥軟的春光
拘謹地走進妳的廳堂
妳端給我一杯
茉莉的茶香
還泡了一個倩影在盪漾
我連茶帶影
急急吞落肚腸
妳柔情的芬芳
霎時瀰漫我心房
於是 一生的相思
就此開始醞釀
在男女授受不親,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客家人相親要到女方「喫甜茶」。茶是加了冰糖的甜茶,媒婆領著待字閨中的女主角向男方的親友一一敬茶,男主角坐在最後一個位置,這樣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觀察和考慮。收杯子的時候,杯子下要押紅包,滿意就多押,不喜歡就少押;每個人都要押,也可以由男主角一次總押。女主角如果滿意,就會待久一點才收杯子,甚至收完杯子再出來陪坐;如果不滿意,就不等茶喝完或茶涼了,很快就出來收杯子。有些條件好的漂亮女孩子,常常「賣」很多次甜茶、「賺」很多紅包作嫁妝後才能定情;而條件差的男孩子,紅包像肉包子打狗總是有去無回。相親滿意後,就是訂婚納聘,仍在女方家裡,喝的還是甜茶,也就是這首山歌「連茶帶影吞落肚」的定情茶了。
● 人生如茶。
少年不識愁滋味,喜歡汽水;青春戀愛期,趕時髦喝咖啡;中年以後,慢慢喜愛喝茶。
雲南大理白族招待嘉賓的「一苦、二甜、三回味」之「三道茶」,被賦予濃郁的民族風情和飲食生活文化,也有人生哲學的涵義。
宋朝蔣捷的《虞美人》抒寫了不同人生的「聽雨」情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只要把「聽雨」都換成「喝茶」、最後一句「點滴」換成「茶香」,不也能夠體會茶隨心轉,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不同的人喝茶,就是不同的人生層次啊!
● 茶與人生
宋朝杜小山的《寒食》詩說:「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類此以茶入詩填詞,流傳下來的當在兩千首以上;喝茶品茶,不但是生活,也成了文人雅士的藝術文化。何況茶禪一味,喝茶更提升到修心養性的境界了!
超越茶的飲料功能,以寧靜澹泊的心境品茶,恰如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你用什麼心情去喝茶,就品到什麼味道的茶香;什麼味道的茶香,就象徵什麼境界的人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啊!
移民巴西後,要喝到好茶比較不容易;但是要靜心品味茶與人生,並不會太困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