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盞燈系列選摘】宇 光
逆向思考
發明大王愛迪生製造電燈泡,曾經失敗了無數次,電燈遲遲亮不起來。他毫不灰心的說:「我已經找到千百種使電燈不亮的方法了!」這樣積極面對挫折、敗中求成的態度,是給「失敗為成功之母」下了最正面的註解。
對於這樣的回答,我們要摒棄「非彼即此、不是對就是錯」的絕對二分法,而改用相對比較的思維來審視。那麼失敗和成功就不是絕對的,而是在失敗之中有成功、成功之中有失敗。如此一次又一次修正減少失敗的比例、相對增加成功的部份,最後不就成功了嗎?自古成功在嘗試,學習心理的嘗試錯誤說,就是累積失敗(錯誤)的經驗來達到成功的學習目的呀!
要緊的是,聰明的人會把失敗的經驗累積消化成為智慧,不會一錯再錯;所以愛迪生把所有電燈不亮的方法都試完之後,燈泡不亮也不行了!
我們並不比愛迪生笨,只是我們常常忘記失敗的教訓,而且還比他缺少毅力。
一個體面的老人到銀行借錢,他有點難以啟齒:
「想借10美元。」
「什麼,10美元?」櫃台的小姐瞪大眼睛質疑。
「對啊,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抵押,手續具備,再多些也可以。」
於是老人打開旅行袋,掏出一堆股票、公債券、房地產登記證等放在桌上。
「總共價值100多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只想借10美元嗎?」
「是啊!就只要10美元。」
「那麼年息為5%,請您按時付利息,到期我們就退還抵押品。」
「好的,謝謝!」
老人辨完手續,高興的拿了借來的10美元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好奇旁觀的行長,想弄明白老人為什麼只借10美元,就上前去問。
老人笑道:「來貴行前,我問過好幾家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就請貴行替我保管了。」
你說老人這樣「反常」的方式是不是逆向思考的運用?
亞馬遜河雨林區是地球的肺臟,蘊藏了地球四分之一的淡水,是全世界公認要保護的生態環境。但是許多人為的破壞,包括盜伐林木、濫墾燒林、獵捕、淘金…等卻嚴重戕害該區的自然生命。雖然瘧蚊、毒蜂、毒蟻、毒蛇、鱷魚、食人魚…等有些嚇阻作用,但是也慢慢被想出了對治的方法。想當年有些前往淘金的朋友就得過瘧疾,真是談瘧色變。瘧疾每年至少仍造成世界一百萬人死亡,平均每三十秒可殺死一個五歲以下的兒童。但是從逆向來思考,瘧蚊也相當程度的守護了這塊原始的雨林。有一首由MACA唱的《瘧蚊》就是從這個角度推崇牠在保護亞馬遜,希望由牠傳染的malária(瘧疾)多如天上的烏雲…。當然,這歌詞最主要的目的是反諷那些危害「地球肺臟」的人覺醒過來。而事實上在環保世紀的食物鏈平衡問題,人類的確要好好發揮逆向思考的功能。
所謂逆向思考,就是從相反的方向來思考,或站在對方立場(同理心或同情心)著想的思維方法。有時不一定要「反」方向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換個角度、轉個彎,或者乾脆暫停一下再想,都能把逆境轉成順境、危機化成轉(生)機。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不就是轉換角度(以心轉境)後的一片悠閒愉悅中,蘊蓄著生機希望嗎?
我們每天生活都會面對得失利害的問題,為了趨利避害而患得患失就成了人性的通病。其實,失中有得、得中有失,利中有害、害中有利,都不是絕對的兩極化。岩石想阻擋水流,水流卻因此激起浪花;逆向思考也可以激盪許多美妙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