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朝詩人王維十七歲時憶念家鄉兄弟的名詩,質樸、自然的傳達了動人的鄉愁之情。
中國自古就是詩的王國,詩是文學的主流;而現在,詩是小眾的文學,流於無用而寂寞。但是詩缺席的時候,卻像沒有花香的春天,總覺得意有未足。
我每天都要讀幾首詩,舊詩讓我神交古人,如逢舊友;新詩讓我喜逢今人,如結新朋。偶而也寫幾行詩,我的詩是靈感的火花,有的卻是逐漸生長出來的。在熱鬧浪漫的CARNAVAL之後,正好是我們的除夕接著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看故鄉摩肩接踵的人潮,無視風雪低溫擠車塞車之苦,也要回家過年團圓,他們的鄉愁可以用腳丈量出來。而我們天涯海角外的遊子,同是一種鄉愁,我們的距離卻是用海天、用雲山還丈量不出來。同是一種對故鄉親朋土地的相思,卻有不同的滋味啊!
我的鄉愁濃得化不開的塊壘時,就會邀請李白啊、杜甫啊、王維啊、蘇東坡啊、陶淵明啊等我喜歡的詩人來抒情;如果情緒理得清、熨得平的時候,我就會組字成句、釋放為詩了。我喜歡游泳,鄉愁,也就常常泅泳在我的詩中,如一尾洄流的鮭魚――總是記得回鄉的路。
在我的《夢鄉》裡,李白這樣助我吟哦:
路過的花香
掀動李白的詩頁
風鈴吟哦
一千三百年前的平仄
我把床前明月光
摺疊成
鄉愁的韻腳
一路舞踊到
夢鄉
上面談到鄉愁的距離,我怎麼用詩丈量呢?
用鄉愁丈量
天涯←→海角
是兩滴淚!
一滴熱如夏日!
一滴涼若秋月!
用時差丈量
天涯←→海角
是日夜顛倒
這遊子淚,是怎麼流的呢?
詩,從我的心田收割
總有一滴釋不出的
遊子淚
寂寞的時候
有時流成血
有時變成詩
更多的時候
揮發成溫柔的思念
望鄉的時候,常停駐凝立。明知故鄉是回不去了,因為回去的故鄉都已物非人非無處可以尋找記憶了。明知望斷藍天白雲,也望不到故鄉,但是我還是堅持《鄉愁的姿態》:
終於長成一棵
東望的樹
西風的季節
也會搖頭晃腦
吟哦
片
片
相思
鄉愁,是遊子相同的基因,回鄉的《趕路》,是我們相同的節奏:
什麼都可以壓抑
就是思念的慾望
必須找一個出口
什麼都可以捨棄
就是鄉愁的魂魄
必須找一個附身
晚霞滿天中
我拉長影子
仍急急趕路
長相思,在故鄉,你匆匆趕路回到生你養你的故鄉台灣,卻在回到台灣不久又思念巴西的兒孫,甚至還有CHURRASCO和FEIJOADA。異鄉住久了,就變成故鄉;是故鄉就有懸念相思,相思成了習慣,就變成了鄉愁。我們出外旅行,形影不離而又最難整理的就是鄉愁啊!王勃著名的《滕王閣序》,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妙畫境中,竟然興起「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的感慨,可見「鄉愁」實在是古今中外失路他鄉之遊子的共同語言啊!
除夕過了是春節,舊年送罷迎新歲,旅居巴西匆匆竟將三十年,已把異鄉生活成了第二故鄉,異客都結緣成了鄉親。鄉愁漸淡,滋味仍在;我們遊子雖然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但是每逢佳節,鄉愁發作,仍然倍思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