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莊子》養生主第三
春天有沒有盡頭
陸地有沒有盡頭
海洋有沒有盡頭
生命有沒有盡頭
知識有沒有盡頭
庖丁學習解牛,前三年眼前都是牛隻
三年以後,眼前就不見牛了
到了現在,以神視不以目視
游刃之間還有餘地
歷19年刀刃簇新
所宰之牛隻不知道自己已經往生
看庖丁解牛,好像觀賞桑林之舞蹈噢
這是庖丁用刀的境界
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什麼是天賦的道理?
水塘裡的雞十步一啄,百步一飲
誰喜歡關在籠中。
老聃死亡,秦失去弔唁
哭三聲便出來。
老聃的弟子便問:「你不是老師的朋友嗎?這樣弔唁可以嗎?」
秦失回答:「我一直以為老子是至人,現在才知道不是。
剛剛我進去的時候,
有老人少年如喪考妣哭泣號啕,
從這裡來看:他和別人相處,
必然有不求別人哭他,而使得別人哭他;
不求別人稱讚他,別人卻稱讚他的地方。
這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忽然來,是應時;忽然走,是順時。
安時而處順,哀樂之情自然不能入。」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民國75年底的時候,
聯合文學巡迴文藝營學員討論成立詩社,
瘂弦老師建議取名:『薪火詩社。』
我也恰好躬逢其盛
討論以前,『薪火詩社』詩社名稱便已存在。
後來,薪火詩刊第一期,終於在76年三月發行創刊號。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這是瘂弦老師命名薪火詩社的真義吧!◎
※ 對我來說,參予『薪火詩社』,
恰好是我『跨越』人生當中的當兵入伍,
意義當然不同。
76年三月發行創刊號的時候,我剛巧三月入伍。
或者說莊子→養生主→薪火,是一條通往創作的道路。
亦或薪火→養生主→莊子,是一條通往傳統文學的道路……
不同的年齡,我翫味涵容期間……
77年獲國軍文藝金獅獎
80年獲巡迴文藝營詩獎
初次得見瘂弦老師……
指窮於為薪,
每個時代,都應有這樣的人出來
傳遞薪火,傳遞文化……
文化的傳承與詩人同義,
這是我的體悟。
2007.03.26
By四分衛
◎周浩正:活到我這個年紀,談到理想時還會掉眼淚……
(這是十年前周先生對我說的話)
◎前幾天陳義芝在聯副刊出談瘂弦的文章,才引出這篇文章來。^^
[趨於樂而困於禮的靈魂 我所認識的瘂弦]http://udn.com/NEWS/READING/X5/3769292.shtml
◎只要是薪火詩社的社員,都聽過薪火詩社命名的由來,瘂弦老師從未過問薪火詩社的社務,也從未出席薪火詩社舉辦的任何活動。前輩詩人的行誼,見諸現在的政客,簡直天差地別。
現在台灣政客是名利家,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耗獃之必要。
※文字為自行創作,圖片、音樂來源為網路※
附記:如歌的行板,,儒歌的行板,,居中擺圖像詩像不像覃狀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