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對如何看到、感受到更豐富的世界,失去了興趣。」──楊照
今天,聯副刊出楊照文章,裡面有一段話:「這個社會對如何看到、感受到更豐富的世界,失去了興趣。」
前幾天,我還在說:「小時候從電視裡看見謝雷唱歌,現在,我的孩子也看著謝雷唱歌,那是奇特安好的經驗……。謝雷到底幾歲?」
鍾文音《豔歌行》裡描述90年代的台北城,「情欲、騷動、際遇」,三者是豔不可逼視的。
民生報何嘗不是豔不可逼視!我們和民生報的認識更早,早到連靈魂都已不復記憶。
小時候的民生報,成長中的民生報,長大後的民生報,民生報彷彿我們諄諄善誘的亦師益友,許多資訊的取得皆來自「它」。
時光悠悠,台灣一路往前走著……。既像一位老戰友,也像帶領我們歌唱過青春的夥伴,我們一路走過,那歲月靜美恬靜如浮雲……。
怎麼,走走它走不動了,拋下我們在這人世間獨自踽踽而行。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這是藝文類報紙無法生存的土地。
大成報停刊、中時晚報停刊!是肇因於蘋果嗎?還是時代?我在想:「老先生會怎樣說?」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開宗明義說:「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事不記得了,也許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套用張愛玲這段話,今時今日應當改成:三恨民生報停刊。「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張愛玲在序裡說:是剛巧發展到頂巔的時候一受挫,就給攔了回去。潮流趨勢往往如此……。
民生報何嘗不是這樣,停在最燦爛的一刻,嘎然一聲,很是怔忡。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難道真像楊照所說:「這個社會對如何看到、感受到更豐富的世界,失去了興趣嗎?」
這個社會失落了什麼?時光悠悠,淘盡了什麼?留下了什麼?我忽然很是悵惘! 2006.11.30
【壺詩亂砌】城市.「現代詩三百徵文」歡迎您!!
本文於 2006/12/03 03:13 修改第 5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