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身》
不是「中」外、而是「加」外,作者艾寶特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學監。
原來不是「守貞」方面的專家學者,難怪會大雜燴地談古今加外的「不婚」史,又難怪在第五章<禁慾以保全精子>不提中國道教的養生術,真想寄二本各厚五、六百頁的《中國古代房室養生集要》(台北‧百川,1992)《道藏男女性命雙修秘功》(遼寧古籍,1994)給她參考,可惜她應有看沒懂。
就你是中國性史專家邪者?能在一本書裡綜述人類的「獨身」史,是不容易的,雖然所談大多在性史已提及過,不過作者花了六年研究、寫出《獨身》,不只內容可觀,連她本人也歷經了一番心路歷程,她在<序 關於獨身>自白道:
「開始研究時,我以為我知道獨身是什麼:禁絕性交…我還認為將獨身當做長期承諾有違自然…
受限於自身基督教傾向的觀點,加上先前過於簡化定義,最後竟花了六年的時間才告定案。
儘管獨身(celibacy,沒有婚姻狀態)貞潔(chastity,戒絕不正當的性活動)童貞(vivginity,處女、貞潔、老處女狀態)三者在字典的定義有所區別,實際上它們所指相同。
作了數年研究之後,我自己也開始接受獨身主張──儘管這數十年來我一向聲言反對獨身的人…事情是這樣的,我從破碎婚姻的殘骸下爬出來,幾年後,在陌生城市中過著新的生活,擺脫了性關係…從自發的獨身中所得到的解放感之後,我刻意選擇獨身生活。」
原來作者是將研究當治療,跟小說繪畫等文藝治療差不多嘛!讀者要是能從頭讀到尾,也能治療失戀失婚的傷心。
不必!只要看過<序 關於獨身>便能了解整本書談到那些史上重要的獨身者。
一般分爲三種情況:1.單身父母,也叫單身媽媽和單身爸爸。他(她)們組建過家庭,因爲感情破裂而離異或者因一方喪偶不再嫁娶而保持和孩子一起生活,能嫁娶而不爲之。原則上定爲獨身主義者有些牽強附會,因爲他(她)們有孩子,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單身。二人以上不爲單!2.孑孓一人,也叫形單影只。他(她)組成過家庭有孩子,但是不要孩子或者孩子早年夭折,離婚後不再嫁娶。産生過婚外情或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也屬于這種情況。他(她)們可以認子女,而不認,或者他(她)們認,而子女不認。單身和性沒有聯系。3.無能爲力,也叫萬般無奈。他(她)們業已長大成人,由于他(她)們或生理障礙,或者有嚴重疾病不能結婚而自己生活。
狹義的獨身主義是指他(她)們在生活能力上,在生理上完全可以結婚,但由于不願意承擔家庭的負擔或感情遭受挫折而自願地保持單身。這是純粹意義上的獨身主義。
獨身是人類最早的存在形態,它從古到今一直延續了許多年。也許弄不好獨身還會是人類最後的存在形態,因爲人越來越自我,也越來越敏感與脆弱。婚姻是人類發展到家族社會的産物,它主要體現著相互的依賴和責任。
當獨身增多時,就會出現相應的理論,于是“獨身主義”這個文化符號就應運而生。中國文革後曾出現過非常活躍的思想主張,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當時很多人開始大談獨身與獨身主義。
實際上,人類個性空間一旦擴大,情感的方式也就必然會多元化。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雖說是當代中國獨身主義的源頭,但在此之前,中國的獨身者也一直悲苦地存在著。中國社會經曆過非常封閉和保守的年代,那時男女只要三十還未婚,便會遭受政治錯誤一樣嚴重的壓力。我就知道曾有一位年過三十的女性因未婚而遭受到各種壓力,最後承受不了而自殺的悲劇。那時的社會不允許個性存在,一切都只能按共性行事,每天早中晚都必須給毛主席請示和彙報。
獨身和獨身主義能在中國出現,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環境的改革和寬松,以及人們對個性化生存追求所致。現在的獨身可分爲兩大類:被動獨身和主動獨身。被動獨身者大多是因爲經濟問題和選擇無緣,主動獨身者大都對婚姻進行過認真評估,認爲婚姻無法與其精神和物質平衡,因此對婚姻特失望和反感。需要說明的是,獨身或獨身主義者普遍更主張愛,他們多數認爲:人一生可以不結婚,可以不要孩子,但不能沒有愛。
從目前中國社會看,由于競爭激烈、社會褔利相對滯後、個性化自由思想的普及等因素,獨身和獨身主義會有一個趨多的過程。當今時代,婚姻對大多數年輕人不僅不是幸福,反而是壓力和包袱。我最近作過一次情感調查,80%以上的年輕人認爲婚姻是他們難以承受的高消費。許多年輕人甚至說:在競爭勞累下勉強結婚,婚姻肯定不穩定,背叛隨時都會因誘惑而出現,既如此還不如獨身。
勉強結婚的確不如獨身更理性,因爲勉強結婚害處很多,最大的害處就是容易污染人的愛。愛是人性中最重要的元素,如果一旦扭曲,心靈就會變得恐怖。獨身對靈魂的護養比不幸婚姻要好得多,因爲獨身可以更多更好更人性地去選擇愛。
從本質上說,獨身是人類在複雜的社會發展中對愛的原生態保護一點也不爲過。在兩性問題上,打腫臉充胖子勉強配對絕不是好事,社會應給予獨身人更多理解和幫助。
我有很多選擇獨身的讀者朋友,其中有個女讀者各種條件都不錯,她一直獨身,情感生活也很豐富。她經常參與慈善活動,其狀態非常向上和健康。她對獨身有很准確的評論,她說:美滿婚姻確是人生極大幸事,但低質婚姻卻是人生最大悲劇;獨身是對生命質量的珍惜,是愛自己和愛社會的理智行爲。
對現代人而言,結婚或獨身都只是一種生命形態的選擇,能給你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愛自己、愛和理解別人是爲人的責任。因此,無論我們面對是否獨身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理解和面對
現實生活中已有形形色色的獨身與禁欲,但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身主義産生,其中不乏虛僞與賣弄、蒙昧與邪氣,這必須與我們這裏提出的獨身主義區別開來。
第一種,有這種人,他們出于濫交的需要而提出縱欲式的所謂獨身主義(以那些浪漫的所謂人文主義者、有錢有勢的二世主們爲主),這種獨身僅僅是不要家庭的束縛,不要家庭的倫理約束,目的是獲得廣泛的、更充分的性自由性滿足,這當然不是真正的獨身主義,這是與獨身主義是沒共同點的享樂主義。
當然,二十世紀西方社會掀起的性“革命”浪潮在客觀上使傳統家庭觀念和性道德受到了巨大打擊。
第二種,由于貧困、生理缺陷而無奈地處于獨身之境地。因爲貧困而娶不到老婆,因爲性別模糊而不知道該娶或該嫁,因爲心髒病而不敢性沖動,因爲醜陋或處女膜受損而無臉嫁人,這一切的獨身,都是出于無奈或無知而不是出于自願。這是很令人同情的,他們比起自願的、基于信念而獨身的人來講,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悲哀,甚至引發對不公平命運的怨惡。那些想建立家庭而不得、想性生活而不能的人,很容易造成巨大的壓抑、煩惱和精神創傷,進而會産生變態心理、精神分裂以至犯罪行爲。
當然,也不排除某種變態了的、具有某種缺陷的知識分子因此而産生獨身主義思想、提倡獨身的情況(可以用阿德勒的自卑情結來解釋),這就是說,他們爲了掩飾自己的性無能、性缺陷而假惺惺地提倡獨身,就像尼采這樣對女人惡言相加的人,(由于他還沒有認識到性只是一種生理屬性,)未尚不是出于心理變態、出于酸葡萄效應,到女人那裏還要帶上皮鞭,這表明他這種人內心的怯懦和恐懼。
性,不過是一種由DNA設定的生理機制;家庭,不過是一種生養後代的社會制度模式,我們完全可以用新的制度取而代之;愛情,不過是對性的迷信(後文有對愛情的詳細討論)。所以,獨身主義不能是由于缺陷或變態。
第三種,西方女權主義者的獨身。現代女性要求平等、尊嚴、解放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她們由于無視自己生理的客觀條件、長期的積習形成的心理、性格條件而追求男女絕對平等,是近乎狹隘、出于自私的獨身主義。在目前的條件下,爲了人類的延續,女人就必須承擔生孩子的義務,這對婦女確有些不公平,本來就弱小,還要負擔一個嬰兒日益增長的體重和營養供應,並因此遭受就業歧視以至政治權利的不平等,在性活動中,婦女也處于被動,性道德方面也不公正地、單方面地把羞恥觀、貞操觀加在婦女身上,這就促使女權主義者走獨身道路。這就是說,她們並非不想性生活,並非不想有家庭,但因此失去了平等的人權,就只好取人權而犧牲享樂,結果,有的女權主義者禁不住性的誘惑而走向同性戀,胡羅蔔成了男性的替代物。
第四種,由宗教教義引出的獨身行爲,這是最接近理性的獨身主義的一種情況,由于宗教強調精神、強調信仰,從而把性生活這樣的生理本能行爲看作是低賤的動物行爲,甚至稱之爲“原罪”,佛僧則直呼“罪過、罪過”。按照純粹的原旨教義,教會虔修人員都應該獨身,以教會爲家,以上帝或佛是愛。佛教徒或可稱道;基督教則有些虛僞,那些受不了性沖擊的人就把基督設想爲聖父、聖母、聖靈三位一體,這樣,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把基督作爲柏拉圖式的戀愛對象,中世紀的傑羅姆就稱那些修女爲上帝的新婦,顯然,他也會把自己想象爲瑪利亞的情人了。
但是,即使用神聖的威嚴、天堂極樂的誘惑以及地獄的恐怖,禁欲主義的宗教信條也難以束縛人的欲念,廣泛流傳的綠鵝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據統計,僧侶、神職人員的壽命低于社會平均水平,這表明,禁欲使他們承受了更多的痛苦,只有少數所謂悟道之聖徒,才會從獨身之中感到解脫的快樂和超凡的自由。
獨身主義與宗教徒的獨身,相同之處乃在于出于精神信仰,保持精神對肉體欲念的超越,不同之處在于,獨身主義絕不壓制生理欲望,而是由于明白了生理欲望的發生機制,通過遺忘並最終謀求利用生物技術切除生理欲望的基因,宗教徒爲了上帝和死後進天堂才依依不舍性的快樂,這多少體現了當時那些先知的蒙昧的一廂情願的空想,獨身主義則是由于發現這種生理快樂的非人性而斷然拒斥,是爲了人的自由和出于人的自覺。
第五種,哲人的獨身。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哲學家的一個較普遍的現象是對家庭情愛的漠視,從而有很多獨身的思想家:泰勒斯、德謨克利特、畢達哥拉斯、柏拉圖、普諾提諾、奧古斯丁、帕斯卡爾、笛卡爾、霍布斯、洛克、斯賓諾莎、休謨、萊布尼茨、康德、愛默生、叔本華、斯賓塞、維特根斯坦......(中國沒有獨身哲學家,莊子鼓盆而歌倒有些例外)。
哲人獨身,有的出于對理性的虔誠,出于超越肉身的宗教信仰,有的則由于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沈思而導致性沖動軟弱,也有的出于貧困,出于身體病弱缺乏吸引力。總而言之,他們的獨身表明人的理性的力量可以克服生理的影響,但不能表明他們是獨身主義者。由于他們所處的曆史時期,他們無法認識到獨身的社會意義,也認識不到獨身的人類可能(由基因工程──克隆和基因重組、試管培養支撐這種可能)。
古希臘原子論的創始人之一德謨克裏特不贊同戀愛。在他看來,如果戀愛就意味著意識被歡樂所顛覆。初聞此話,于吾心有戚戚焉。試想,在愛情裏,確是沒有誰能保持客觀的理性。而非理性、反理性狀態下的任何行爲,大多時候鑄就的就是錯誤,就是傷害與被傷害!人說失敗爲成功之母,錯誤也是前車之鑒,本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但根據個人心性的不同,在有些人心裏,這錯誤之後,心靈就進入良知的煉獄,不能自拔,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之名句。
人貴有私,私化欲,欲生情,情致萬物。情是欲的升華,威力之大自然也被西賢視爲洪水猛獸,各個學派大張旗鼓而禁之、止之,從創建斯巴達或拉西第蒙人的司法制度者萊庫格斯到柏拉圖的理想國,但莫不效果泛泛。看老德的觀點,老德是脆弱的!盡管他禁欲如此,一刀不揮,其功效卻和自宮有一比。但老德仍然是脆弱的,否則他斷不會用此話給予後世幸福之人以口實。
按照佛洛伊德的說法,正是因爲人類禁止情欲,才使得性力在其他、諸如科學、藝術有了蓬勃的發展。老德禁欲,那麽性力也必須在哲學以外有所宣泄。老德很重視友誼,原因已經無從考證,但或許可以牽強的理解這是因爲老德深陷愛情之後的大徹大悟。老德作的是哲學的學問,是現實主義者看起來最虛無縹緲但卻能給世界後世之文明發展以啓示的學問,這是大善,憂國憂民之意識背後蘊藏著深深的對世界萬物的情感。如此,老德將情感中理性的一面給哲學,將現實的一面奉獻給朋友,于情于理,欲望都得到了較好的宣泄。老德的行爲似乎有些道理,若是將愛情和友情二者相比較其中得失。相信能使人喪失獨立思考和意識,唯有愛情。再者應該可以確定的是,理性主義者的友誼或許是那種淡淡如水,倡導神交,而不至于顛覆人的獨立意志。德謨克裏特,恐怕也算是獨身主義者的鼻祖了吧。
不久前看一篇文章,作者情深意切地闡述了獨身的理由,仔細看來不外乎因爲不能承擔婚姻之重,對責任尚未准備好承擔,深怕愛之深、傷之重,寧負己莫負人,而選擇獨身。看罷之後,到是對獨身主義有了新的理解。原來這獨身主義並非盡是貪婪;原來在某些看似離經叛道的獨身主義者的心裏,愛情遠比“不肖有三,無後爲大”者更值得敬佩。不爲一己之私欲,而禍害未來三個家庭的安寧,這難道不值得敬重麽?更有如康德者,將一生奉獻給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愛情是人類所有情感中的極致。本是兩性情感中最爲質樸的一段生命曆程,但在這個“爲目不爲腹”的年代,一切因欲與望的結合而扭曲。愛情成爲獲取快感的最佳工具,愛情也成爲人們因勢利導解決物質需求的完美手段。
馬斯洛說若是一個人的任何行爲受挫,我們都應該把他看成病人。難道客觀環境真的就可以主導一個人的主觀思維?若是一個人在生理需求之後的安全、愛與歸屬都尋覓不到的天空下,對金碧輝煌的當代文明倒也真是個莫大的諷刺!那麽可以嘗試著推論人類主流、非主流的每一種病態行爲都是對當前社會的一種潛意識的對抗,是先天良知與後世文明的一次對抗。獨身主義者亦如是。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矜持,是一種美德。
獨身的世界名人
1:柏拉圖(公元前427-347)
古希臘聖賢,“精神戀愛”的鼻祖,認爲男男之間的愛慕爲世間爲最高級的情感形態。他還是最早的共産主義分子,在其不朽著作《理想國》裏論及婚姻時曾說,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共産、共妻、共子。81歲的時候,在一次婚宴上興高采烈談笑風生之際溘然長逝。
2:哥白尼(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
在一個沒有望遠鏡的年代,他感知腳下轉動的地球,他與出身名門的安娜同居十余多年,但終被保守的教會拆分(剝奪了哥白尼的結婚權),1543年5月24日,曆經坎坷,他的巨著《天體運行論》終于出版,一個小時後,他與世長辭。
3: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天才
天才。他是藝術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醫學家,還是工程師,建築學家......他曾經設計過直升飛機、飛行器、熱氣球、攻城器,以及城市防禦體系、排水系統,他還研究過人體解剖、比例、透視......24歲的時候,曾被指控與男子有曖昧行爲,遭其否認,1519年病逝法國。但其同志的身份,基本已被後人公認。
4: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國女王
伊麗莎白青少年並不怎麽走運,三歲時,母親被父王賜死,她繼承王位的機會也很渺茫,除非前面的弟弟和姐姐全都絕後才能輪到她,而這一切就這麽發生了,弟弟愛德華10歲登基,16歲夭亡,然後姐姐瑪麗繼位,不久也抑郁而終,于是25歲的年輕漂亮而且開明的伊麗莎白走上了英格蘭之顛。只是不幸的是,她爲了鞏固王位,縱橫捭闔于當時的強國西班牙與法國之間,放棄了婚姻,最後以老處女的身份絕後而終,換來的是大英帝國的崛起。
5:笛卡爾(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上過高中的,都知道笛卡爾坐標,他是解析幾何的奠基人,上過大學的,或者沒上過的,那句“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論斷更不知風靡了多少人。笛卡爾一生無憂,繼承了父親豐厚的遺産,唯一的愛好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四十歲的時候,他與家傭海倫同居,並生下一女弗蘭西尼,不幸的是,西尼5歲時夭亡。1649年9月,瑞典女王克裏斯提娜(又一位有名的獨身鐵娘子)將生來病弱的老笛請到斯德哥爾摩宮廷講授哲學,五個月後,54歲的他病逝于北歐。
6:帕斯卡:(1623-1662)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三歲喪母,11歲時,寫出第一篇論文《聲音的本質》,16歲寫出《圓錐曲線論》,而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字計算機(有一種電腦語言即以他的名字命名:PASCAL語言),而後是《流體平衡論》和《大氣重力論》兩部著作,“晚年”(30多歲)寫下哲學著作《思想錄》,而後于39歲病逝。一生沒有戀愛,與妹妹的關系非比尋常。
7:克裏斯蒂娜(1626-1689)瑞典女王
她是父親的掌上明珠,6歲登基,有著和李宇春一樣的性格,喜歡騎馬和射擊。而且聰明智慧,14歲已通曉拉丁文、希臘文、德文法文以及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她愛慕自己的表兄,卻拒絕嫁給他,她說:我不得不坦率的告訴你,我不會與你結合,但是我也可以許諾,我也決不同別人結婚。瑞典在她的統治下國泰民安,她還酷愛學習,善于招攬人才,在位期間創辦了瑞典第一家報紙與第一所全國性的學校,並吸引衆多的歐洲著名學者前來講學,但在鼎盛時候,28歲的女皇將王位讓給了自己曾經愛慕的表兄,而後周遊歐洲,定居羅馬,並在1689年死在了那裏。
8:牛頓(1642-1727)英國偉大的科學家
有人說,因爲有了牛頓,全世界所有的獨身者,都將不再孤單。信哉斯言!和克林頓一樣,他們都是父親的遺腹子,他的出生改變了整個世界。他是現代力學的奠基人,萬有引力的發現者,分析過白色光的組成,與萊布尼茲同步發現了微積分。牛頓的一生,幾乎沒有親近女色的紀錄,他孤獨的走完偉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尋找慰藉(有一點應該強調:科學與宗教是可以並存的),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9:伏爾泰(1694-1778)法國近代思想家
路易十六在沒上斷頭臺前,讀到了伏爾泰與盧梭的著作,他說:這兩個人摧毀了法國。的確,18世紀是法國人的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革命試驗田,而伏爾泰他們,是這場革命的精神領袖。他有99卷的煌煌巨著,與有夫之婦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後者去世,沒有子嗣,1778年,84歲的伏爾泰去世,教會拒絕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他的遺體被遷葬在巴黎先賢祠,並補行國葬,墓在盧梭的旁邊,他的心髒,被裝進一只盒子,存放在巴黎國家圖書館。
10:康德(1724-1804)德國哲學家
康德是個固執的小老頭,因爲他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哥尼斯堡。就在他那一畝三分地裏,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然後全世界的哲學家都開始仔細研讀。他生活幾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午後的散步是如此准時,以至于哥尼斯堡人都拿他來調對挂鍾的時間。他就這麽按部就班的生活,沒有妻子,沒有兒女,直到生命的花兒萎謝。叔本華說,只有哲學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學家是不需要結婚的。這個悖論,想必康德也深諳其中味吧?
11:貝多芬(1770-1829)德國音樂家
貝多芬,那名副其實的憤怒,還有他乖戾的眼神,冷冷生威。就是這個憤怒的他,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還是這個憤怒的他,寫下了柔美的《月光》《致愛麗絲》。貝多芬一生充滿了痛苦,愛情不順,壯年失聰,他愛慕過數不清的女人,但她們都寧願嫁給別人,是因爲他相貌醜陋?還是出身卑微?我們難以知曉,我們知道的就是他更加憤怒,接著寫出了更多的美好樂章,誰能說得清?
12:叔本華(1788-1860)德國哲學家
叔本華他孤獨一生,無妻無子甚至無母(20多歲即與母親決裂,一生最痛恨女人),過著孤獨,憂郁和憤世嫉俗的生活。叔本華恨世界上的一切女人,他認爲女人狡詐,虛僞,沒有理性。他一輩子最想不通的就是爲什麽那麽多愚蠢的男人會喜歡那些“窄肩/短腿/肥臀”的醜陋女人,他說,愛情是騙人的,婚姻即墳墓,一個人不快樂,多個人也不會快樂,我們就像是擠在一起的刺蝟,不能太近,因爲會紮人,也不能太遠,因爲怕冷。
13: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蘭畫家
無論梵高的畫作還能拍出什麽樣的天價,這一切都已經與他無關。他短短37年的人生,到處充滿了屈辱與酸楚,無數次的解雇與不解,無數次的拒絕與爭執,讓他陷入執迷的瘋狂,直到1890年7月的那個黃昏,他舉起手槍,對准了自己的太陽穴…… 1888年,他屈指可數的朋友高更來訪,不久兩人起了爭執,氣憤之余,梵高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高更被嚇跑了,他則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四周彌漫的都是迷茫,和無人能解的憤怒……半年後,去世,他葬在了哥哥的墓旁。
14:布坎南(1791-1869)美國第十五任總統
迄今爲止,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終身未婚的總統。布坎南選擇獨身,是因爲他年輕的時候愛上富豪的千金,但被對方父母阻撓,認爲是愛上了她家的財産,千金聽信了父母讒言,萬般悔恨,竟然自殺身亡。“我覺得幸福從此離我遠去了”,布坎南曾經傷心的說道,而後他投身政治,用事業來填充了滿心的疲憊。在他任職期間,擔當白宮女主人的角色落在了他的外甥女身上,她似乎比她的總統舅舅還要受人愛戴。布坎南臨死前說:“我忠誠的履行了我的職責,問心無愧,我沒有遺憾,曆史將證實我沒有污點的一生。”
15:安徒生(1805-1879)丹麥作家
哥本哈根的海濱公園坐落著一尊“美人魚”銅像,那是丹麥的標志,是海的女兒,更是安徒生的女兒。這位世界上最出名的童話作家,一輩子煢煢孑立,經曆了他醜小鴨似的一生。留下了《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等一系列的美好童話,卻把孤獨留給了自己。他曾有過青梅竹馬的初戀,那個漂亮的女孩叫作波兒,直到去世,70歲的安徒生依然保留著波兒寫給她的信箋,發黃的紙上映著她娟秀的字迹:世事如煙。
16: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作家
奧斯汀生活在老英國,自己終于也成了老姑娘。“班那德太太整天發愁的就是如何順順利利地將五個女兒嫁出去”,這是簡最有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小說的開頭,想必奧斯汀的媽媽也有過和班那德太太一樣的煩惱,與小說中不同的是,奧斯汀的媽媽終于沒有看到女兒出嫁的那天。奧斯汀聰明而且美麗,據說也曾情癡,年輕的失戀是她終身不嫁的原因,也有人說她可能是lesbian,跟自己姐姐的非常親密關系讓人起疑(她姐姐卡桑德拉死前曾焚燒了簡給她的大部分信件),但這些都已不可考,可考的只有,小說裏伊麗莎白找到了達西,而奧斯汀卻沒有找到屬于她的那一位,42歲的時候,她英年早逝。
17:恩格斯(1820-1895)德國思想家
24歲的恩格斯寫出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28歲的他更與馬克思一起,發表《共産黨宣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無産階級大革命。他出身殷實的家庭,卻跟無産階級人民打成一片,特別是時不時地接濟馬克思,馬死後,還爲他整理文件出版文集,他對馬克思可謂是情深意切。恩格斯22歲與愛爾蘭紡織女工瑪麗同居,直至1863年瑪麗去世,而後恩格斯與瑪麗的妹妹莉希同居,他一直不辦理結婚手續,因爲在《家庭、婚姻與私有制》中他曾經說:結婚,那些經過國家批准並在教堂舉行的儀式都是多余的,沒有必要。
18:諾貝爾(1833-1895)瑞典科學家
諾貝爾一輩子最大的功績不是發明了炸藥,而是發了一個獎,不論國籍,不論男女,只論你貢獻的大小,這使得後世所有的偉大科學家(文學家及和平主義者)都籠罩在了他的光環之下,諾貝爾只用一個遺囑,便贏得了身前身後的千秋功名,這是錢能買到的最好的東西。諾貝爾不是沒有戀愛過,可惜的都是被愛的可心人兒都另嫁他人,至于說最後沒設置數學獎,是因爲他的情敵是位數學家,其實多半是好事者杜撰。
19: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
一八七五年,三十一歲的尼采說:“我四處徘徊,孤獨的像一頭犀牛。”當時,他最要好的朋友都陸續成婚,只有他情無所歸,最後他將童貞獻給了青樓,並染上了梅毒,而後他憤憤地說:要去女人那裏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45歲後的尼采陷入了瘋狂,跟最好的朋友瓦格納鬧僵以後,他就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唯一的妹妹照顧了他整整十年,在新世紀的一個早晨,他靜悄悄的離開了人間。
20:蘇曼殊(1884-1918)中國詩人,作家,畫家,書法家
他先後幾番出家,依然斬不斷情絲糾纏,是鴛鴦蝴蝶派的開山人。曼殊大師大概是中國最風流的花和尚了,他情人的名單:青梅菊子,表姐靜子,師妹雪鴻,鄰家佩珊,友妻何震,青樓金鳳……35歲他因腸胃病卒于上海,恰如自己的詩句:人間花草太匆匆,春木殘時花已空。
21:嘉寶(1905-1990)好萊塢巨星。
一個英國記者說,她的臉是人類進化的終極,她是哈姆雷特以來最憂郁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阿道夫.希特勒也是她的影迷,二次大戰的時候,嘉寶曾經說:我要殺了他。她是真正的冷美人:迷茫,失落而孤獨,她自己評價:我笨拙,害羞,緊張,恐懼,對我的英文過于敏感,這就是爲什麽我在自己的周圍築起一道高牆,並永遠的躲在它的後面。“我將以單身終生”,這是嘉寶在《克裏斯蒂娜女皇》裏的臺詞,她很好的實踐了它。“你真的沒有愛過別人嗎?”有人問,“愛過,斯蒂勒。”(帶嘉寶走向好萊塢的導演,同志)。嘉寶曾四次獲奧斯卡提名,卻從未得獎,後來奧斯卡委員會爲嘉寶特設了一個獎項,以表彰她在電影中閃光的表現,當然她沒有去領,她的朋友說,也從來沒在她的家裏見過那個獎。她是永遠的神秘女郎。
22:金嶽霖(1895-1984)中國哲學家、邏輯學家、情癡
若論近現代中國第一才女,非林徽因莫屬,三個舉世無雙的優秀男人終身都爲她苦:一個摔斷了腿(梁思成爲博美人一笑,失急慌忙掉下車來),另一個爲覓得佳人,嫌飛機太慢,自己先飛了下來(徐志摩),這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的金先生,爲了她,一輩子不娶(想想林去世後,梁都曾續弦),且與情敵毗鄰而居,終身爲友,一段情,三洲人士共驚聞。“一身詩意千尋瀑,人間萬古四月天”,這是林去世後,金先生的挽聯,很多年後的一天,他突然招呼朋友吃飯,席間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舉座皆然。晚年,曾有記者套老先生的這段“絕對隱私”,他想了好久,才略帶傷感地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說,我自己不能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說了,所以我不願意說, 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23:保羅.薩特(1905-1980):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
薩特永遠是這個樣子:嘴裏叼著個大煙鬥,一雙不相信你的眼睛在厚厚的鏡片後面凝視著別人。他不相信人,他拒絕了來自官方的一切榮譽(包括拒領196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他被譽爲“人類二十世紀的良心”。薩特跟女權主義者的先驅波伏娃的愛情,被稱爲哲學史上的美談。他們在不遺余力地實踐自己的哲學,甚至有一段時間,他們和波伏瓦的學生奧爾加關系曖昧,理由是:重新創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波娃是不可能與薩特結婚的,因爲她的女權思想是如此徹底,徹底到讓她拒絕了男上位的任何可能,更遑論作爲女人枷鎖的婚姻?1980年薩特去世,六萬名巴黎市民浩浩蕩蕩的爲他送葬,當時的法國總統德斯坦說:薩特的逝世,使我感到人類智慧的一盞明燈熄滅了。
24: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法國作家
出身貴族的他自幼體弱多病,成年後,更是臥床不起,以至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個人在床上回憶起過去的好時光,並把它們記錄下來,惶惶七大卷的《追憶逝水年華》就這麽誕生,成爲意識流派的開山鼻祖。(它的這部偉大作品也被公認爲讀者最少的曠世經典——因爲實在是太長了,有七個《紅樓夢》那麽長。)《追憶》是自傳體性的小說,情節可真可假,但人物都可以在普魯斯特的周邊找到原型,比較過分的,也是普魯斯特比較聰明的地方是,小說中他所愛慕的那些款款少女,其實都是河莉秀,現實中,“她們”都是鐵骨錚錚的男兒,嗯,不用說了,這個病丫丫的肺結核患者,其實是個隱藏的同志。
25: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作家
卡夫卡到死都只是個保險公司的推銷員,死前,他委托好友布勞德焚燒他所有的稿件,布沒有執行,也因爲這樣,他才享受到這般的身後哀榮,但這樣的哀榮,又與他本人何關呢?他的三部長篇都沒有寫完(《審判》《訴訟》《城堡》),但都成了現代人鑽研的經典,好若維納斯的斷臂,沒有人知道失落的在什麽地方。他一生都在猶豫,徘徊,拿不定主意,包括愛情,他先後與菲利斯小姐兩次訂婚,又兩次毀約,最終他宣布:“在精神上,我無力結婚,你不會幸福的。”“我要不顧一切地得到孤寂,我要不顧一切地同所有事情、所有人斷絕關系”——引自卡夫卡的日記,他做到了。
26:波伏娃(1908-1986)法國作家,女權主義者,薩特的終身伴侶
男人的聖經叫《HOLLY BIBLE》,女人的呢?答案是《第二性》。不誇張的說,波伏娃的橫空出世,改變了半個世界:女人們從此站起來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這是波伏娃最著名的論斷,之前那麽多的哲學家,諸如尼采叔本華們都對女人充滿了刻骨的仇恨,認爲她們是先天的愚蠢與不可救藥!救人者當救己,波伏娃用事實封住了他們的嘴。1980年,薩特去世,波伏娃作《永別的儀式》,六年後,她與薩特合葬在了巴黎蒙帕納斯公墓。
27:希思(1916-2005)英國首相
1974年,他到訪中國,毛澤東說:97年到香港看回歸啊;周總理說:我們都要來!事實上,希思成爲唯一親眼看到的人,回首往事,是否也有一些蒼涼? 他是英國第47任首相,于74年下臺,最大的功績:推動英國加入歐共體。34歲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一位老兵搶走了他戀愛十多年的女友凱雷文,從此他終身不娶,更不喜歡談論婚姻,他曾不無賭氣地說:我從不因爲沒有老婆而後悔。我只聽到許多人後悔自己娶了老婆。(希思的酷愛是音樂,鋼琴8級,見琴就彈,曾受邀來京指揮過中央交響樂團)
28:拉斐爾(1483-1520)意大利畫家
說到了梵高,不能不說到他,作爲歐洲文藝複興‘三劍客’之一(另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的拉斐爾,一樣在37歲的大好年華,英年早逝。拉斐爾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尤以“秀美”著稱,一如他本人。他終身未婚,曾與一位紅衣主教(哈哈,不是紅衣教主哦)的侄女馬蒂亞訂婚,可惜不得而終。
29:米歇爾.福柯(1926-1984)法國後現代思想家
1981年,第一例艾滋病在洛杉磯被發現,三年後,福柯就染上了這個時髦病,並且在很短的時間裏就一命嗚呼,他的同性伴侶丹尼爾.德費爾此後在法國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艾滋病協會。“同性戀一日不得寬容,就不是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福柯如是說,他的論斷給無數的同志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只是在天亮之前 ,他先去世。
30:司湯達(1783~1842)法國作家
本名亨利?貝爾(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生于格勒諾布勒城,1842年3月23日卒于巴黎。1796年進入當地中心學校學習。1799年到巴黎,在軍事部供職。曾隨拿破侖軍隊到意大利和莫斯科。1814年波旁王朝複辟,他前往意大利米蘭僑居,從事寫作。1815年發表第一部作品爲音樂家傳記《海頓、莫紮特、梅達斯太斯的生平》。1817年發表《意大利繪畫史》。1837年完成《拿破侖傳》,但直到他逝世後才出版。1821年回到巴黎,繼續寫作生涯。1827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阿芒斯》,描繪複辟時期貴族生活,無情嘲諷腐朽的封建階級。時隔兩年後問世的中篇小說《瓦尼娜?瓦尼尼》,通過一則革命與愛情尖銳矛盾的故事,反映意大利燒炭黨人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
31:克爾凱郭爾(1813年~1855年)
丹麥基督教思想家。存在主義的先驅。1813年5月5日生于哥本哈根,卒于1855年11月11日。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學學習神學,因對理性哲學特別是黑格爾主義的批評而著稱。其哲學主旨在于以個人生活的體驗論證個性原則和對上帝的信仰。他認爲存在就是由痛苦、煩惱、孤獨、絕望、情欲、熱情等情緒構成的個人的存在,個人不斷地超越自身趨向上帝,並在對上帝這個“絕對的對方”的關系中規定自身。他的哲學思想大多是通過文學作品表現的,而且往往采取日記、格言的形式。其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法等國具有很大影響,對存在主義的産生和發展起了先導作用。著有《非此即彼:生活中的一個片斷》等。
精神健康是快樂及幸福人生的重要一環,而不同的研究均指出婚姻生活與精神健康有莫大關係。一般而言,結婚男女相對於單身、離婚及孤寡人士較少患上憂鬱、焦慮及其他心理病症(Mirowsky and Ross, 1989)。有調查發現婚姻相對於種族、年齡、教育程度及入息是精神健康的更佳預測指標(Gore et al., 1983)。不過,這是指良好的婚姻而言。若果婚姻關係不好,夫婦彼此抱怨並活在痛苦中,只會帶來精神的困擾。正如(Kiecolt-Glase, 1987)等學者指出,不愉快婚姻是個人困擾及孤獨感的重要成因。(David de vaus, 2002)發現,最容易患上精神病的男士是那些沒有結婚、沒有子女及沒有職業的一群;而最小機會遭受精神困擾的女士是那些結了婚,有職業及有子女的一族,其次是那些兼職母親。有些人會擔心生養子女可能會令夫婦患精神病的比率增高,但重要的發現是子女並不會令父母受精神困擾的危機增加,但前提是夫妻能維持愉快的關係。另一方面,不少學者如Thompson Einsminger及Simon的研究都指出單親父母的精神健康是值得社會關心的課題。
根據本港調查發現,大約有一百二十多萬港人承受不同程度的精神困擾,這實在是令人擔憂的數字。近年特區經濟不景、失業/待業人數眾多、生活壓力又沈重,加上最近非典型肺炎肆虐,港人的心理衛生已成一個需要迫切關心的社會問題。既然婚姻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堡壘,逆境中的避風港,政府及社會便應上下一心採取相應措施共同維護及促進健康愉快的婚姻,使它成為福源,以協助市民紓緩及面對各種生活壓力及挑戰,這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http://www.cmac.org.hk/text_cht/kiu83.html
http://life.91sqs.com/html/zazhi/yixueyushehui/2009/0415/211.html
可是,同樣一段話,如果用來形容對門李媽媽的單身女兒,口氣卻全完走樣:「三十好幾,還一個人過日子,真是讓人替她著急!」
這種「單身,男女有別」的刻板印象,多半跟好萊塢電影有關,三○年代,走紅的男主角:克拉克蓋博、亨佛萊鮑嘉,幾乎在每部電影裡,都以一個迷人的單身男子出場,四十好幾了,還在跟青春美麗的費雯麗、英格麗褒曼談戀愛。直到今天,一般人想到單身男性,眼前就出現一個景象:彷彿一部通俗的威士忌廣告:單身男性、舒服的衣衫、背景音樂、水晶酒杯,夜色中,一切無限美好。
事實上,沒有一種性別比另一種性別,更懂得過單身生活。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867
單身熟男結婚難? 【30 雜誌】第27期 作者∣楊倩蓉
未婚熟男的人口不斷攀升,這些現代都會男性自己下廚做菜、自己打掃家裡,多一個人有時反而是負擔,他們是不想負責還是害怕長大?
這是個強調個人主義,選擇不婚的年代;也是一個因為晚婚少子化現象,而讓各國政府著急不已的年代。但是當日本演員阿部寬主演的日劇「無法結婚的男人」,在最近引起日本社會諸多討論時,原來大家對於婚姻的態度還是相當關注的。
台灣熟男:沒本錢結婚
那麼究竟台灣適婚男性的結婚意願高不高?行政院衛生署前年針對25歲至39歲未婚男女所做的婚育態度調查發現,台灣男性對結婚的意願其實是高於女性結婚意願達15個百分比以上,台灣女性未婚的理由除了「尚未遇到適合對象」外,「享受單身生活」是女性對婚姻敬而遠之的主因;至於男性不婚的理由則相當實際:「經濟條件不佳」。
也就是,在面對婚姻大事的考量時,有愈來愈多的男性認為經濟基礎未建立,何以家為?所以20、30歲的男人愈來愈傾向在工作上努力衝刺,在生活上盡情享樂,到了準備邁入40歲的熟齡後,在工作上已有一定職位,在社會上也小有成就時,才開始考慮定下來的可能性。
至於台灣男性結婚意願雖然高於女性,但是熟男不婚的現象還是愈來愈普遍。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2005年30歲到44歲男性未婚比率高達25%,女性則是18%;進一步來看,這個年齡層的熟男未婚比率較十年前已經增加了7.2個百分點,實在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國外熟男:不想長大
至於旅法作家謝忠道對歐洲的觀察則是,許多法國男性結婚的意願低於女性,原因是法國男性很不願意「s’engager」,法文意思就是擔當或是承諾,因為結婚就是一種擔當承諾,同居則沒有那麼嚴謹了,畢竟同居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非常符合不願意負擔責任的都會個人主義心態和生活模式。
為了因應國民不婚的現象,法國政府也早在數年前就通過所謂的「同居法」(concubinage),同居的合法性和法律上的權益與婚姻幾乎相當。謝忠道說,也就是形式上雖然是不結婚,其實生活型態與結婚是一模一樣的,這顯示婚姻在法國並沒有像台灣社會那樣獨一性,讓熟齡男女除了單身與結婚外,還有另外的選擇。
還保持單身狀態的謝忠道認為,男性不婚的最大原因是害怕婚姻,因為現代婚姻不易維持,想到結婚就想到離婚。他更表示,現代男人拒絕成長、害怕老化、無法成熟,而婚姻正是邁向成熟的「可怕門檻」。
虛擬世界:沒有負擔
網路世界改變了過去的一切,也改變了男女交往的方式,如果說過去結婚是為了找伴侶,那麼現在電腦一開機更方便,還可以跟世界各國不同的男女聊天作伴,進行一對一或是一對多的交往,男女交往的方式如今太多元,不一定得透過婚姻的形式來完成。
社會變化愈來愈快,傳統婚姻形式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讓新一代的成年男女愈來愈納悶。美國早在90年代就開始探討網路對婚姻的衝擊,許多妻子抱怨另一半就算人在身邊,卻把所有時間都掛在網上,寧願在虛擬世界跟網友遨遊,也不願意花多一點時間在真實世界陪伴家人。
現代社會:選擇性太多
在科技業擔任高階經理人的曹志堅,也相當享受單身生活的型態。曹志堅把自己的單身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做運動、打拳擊、練瑜珈、旅遊、自己下廚做菜等等,同時間還修完EMBA課程,甚至參加美僑、歐僑商會活動,「對我來說,儘管未婚,但時間分配其實還是很不夠。」
也就是現代男人的時間分配,已經不是傳統地只分給工作與婚姻,婚姻已經成為生活選項之一,卻不是必要,與其將時間花在經營婚姻,不如換取更多自我的追求。
不過,劉維公認為,男性不婚的理由如果是因為經濟條件因素,或是害怕承擔婚姻責任,「我想這些都是藉口,當你懂得尊重別人時,你就不害怕婚姻了。」但話說回來,他也無奈地表示,的確也有不少熟男感慨,即使有結婚的打算,在現代社會也不容易遇到適合對象。
最近轟動日本社會的《下流社會》一書就指出,現代社會其實是一個戀愛困難的時代,雖然說這是一個自由戀愛的時代,但是因為社會階層化愈來愈明顯,實際上,「婚姻不就是將階層大致相同的人結合在一起」,畢竟職業、所得、興趣與學歷成為現代人擇偶上的重要考量,日本女性甚至認為年收入沒有達到300萬日圓就無法結婚。無形中,擇偶的對象也因此被侷限在特定的範圍內。
當然,這個年代還是有人相信婚姻的價值,只是接受得早晚而已。曹志堅相信,晚婚會讓他做出更好的決定;劉維公說,他自始至終都有結婚的打算,只是每個人對結婚的時間點認同不一樣而已;謝忠道則強調,婚姻小孩不該是生命的唯一終極意義。
他們都已度過自己的30世代奮鬥期,正準備或是剛好踏入40門檻,我們且看這幾位在社會上已有一定成就的熟男單身漢,究竟是如何看待婚姻?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單身狀況?
http://n.yam.com/view/mkmnews.php/432081
你是「不婚男」或「不戀女」嗎?你知道工作也是造成單身的理由嗎?《Cheers》雜誌首開先例,針對單身與工作間的關係,進行「2008年單身工作大調查」。當中許多驚人的發現,將挑戰你的刻板印象。
單身跟職業有關嗎?如果依受訪者的職業分類,按單身者所佔比重排列,調查發現,「一般行政/後勤」是單身佔比偏高的職業,其次分別為教師、業務、行銷企劃、軟體工程師、政府相關機構行政人員等(圖表1)。
《Cheers》調查發現,上班族3大單身原因是:無交往對象、沒有機會認識異性、尚無適婚對象(圖表2)。
對象難尋,是單身上班族最難克服的瓶頸;如同調查中,高達7成7的單身上班族認為不容易在工作上認識交往對象。而且已婚者的首要結婚對象來源,竟是學生時代認識的同學或朋友(圖表3)。
此外,盧瑞琪分析,因為工作而造成單身的絆腳石一共有4種:
第4是生涯拼戰時間點的差異。「三十而立」對男女的意義各不相同。這是女性認為走進結婚禮堂的夢幻時間點,男性卻認為這是打拼事業的黃金起飛時刻,無法取得共識,便容易導致分手。
婚姻的本質是追求穩定。而穩定,包括感情與生活兩個面向。但今天上班族面對各種變動、突發的工作狀態,甚至調派大陸或國際工作的機率升高,都讓越來越多人不敢輕易談感情,或決定結婚。
本會簡介及沿革
本會為內政部立案,以非營利為目的之兩性社團。草創於民國79年11月底~民國82年6月11日止,當時取名為巧緣社,民國82年6月12日~民國84年1月21日止,改名為中華民國家庭關愛協會---婚友部,最後於民國84年1月22日起,又更名為中華民國單身關愛協會至今….
http://www.131420.org.tw/root/about1.php
(一)本會秉持純真、善良、美意的經營理念,創造未婚族群的春天。
(二)在尋覓伴侶的過程中,給予會員充實豐富、知性的生涯規範。
(三)審慎過濾會員資格,絕無聘請帥哥、美女串場欺騙。
(四)由台中縣政府合法立案經營,提供優雅溫馨的場所。
(五)以平實之價位服務會員,在無負擔的情況下,盡情追求您的未來。
http://www.ido.com.tw/
每天按時作息,早上可以起早去散步 或者 跑步,自己准備早點 ,之後聽著音樂 收拾家! 白天可以正常自己的工作。培養一兩種自己的業余愛好,比如健身。養些小動物等等,或許就是因爲你的業余愛好,就決定咯你就單身咯。
基本解釋
[unmarried;single] 無家屬或離開家屬的人
單身漢詳細解釋
1. 無家屬或不與家屬在一起。
《左傳?昭公十四年》“養老疾,收介特” 晉 杜預 注:“介特,單身民也。”《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惟 正 及殿中督 汝南 張通 舍妻子單身隨侍。” 唐 王建 《自傷》詩:“四授官資元七品,再經婚娶尚單身。”
2. 指空身不攜帶物品。
魯迅 《<三閑集>序言》:“一月二十八日之夜, 上海 打起仗來了,越打越凶,終于使我們只好單身出走,書報留在火線下。”
“我敢于大聲說,我是‘剩女’我是“單身派”——當然,這多少顯得有點無聊。面對現實,來看看單身女人須知的10大戒條。
第一條:不要害怕上男人的當,久病成良醫,久戀知真情。
第二條:不要迷信愛情,拜神會使你變得渺小。拜金會使你失去朋友,迷信愛情會使你一無所有。
第三條:不要在分手的時候向男人要錢,臨到分手,要男人的錢等于要男人的命,聰明的女人知道積谷防饑,未雨綢繆,打鐵要趁熱,要錢要趁愛。
第四條:不要被男人的眼淚嚇倒,天下暴雨後會發山洪,男人流淚後心腸會變硬。
第五條:不要愛上有家室的男人。
第六條:不要愛上年紀小的男人,他會把你當成愛情學校,一旦學徒師滿,他便會義無反顧地離開你。
第七條:不要過分依靠男人,男人不是心太軟就是心太硬。
第八條:不要把兒女私情告訴閨中密友,因爲女人的舌頭比男人更長。
第九條:不要因爲男人去愛別的女人而死去活來,爲一個不珍惜你的人痛苦劃不來。
第十條:不要向男人坦白戀愛史,無論舊情新歡,還是紅杏出牆,都會使男人找到背叛你的借口 。
匆匆塵世紛紛擾擾,我們都渴望緣分的到來。然而,我們尋找另一半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人輕輕松松就走了桃花運,有的人卻笨拙得像蹣跚學步的嬰兒。
太長的單身歲月會産生很糟糕的結果,影響的不單單是你的身體。單飛太久,你可能連遊戲資格也終于喪失,最後把自己弄成一個變種生物。
如果你單身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屢屢約會失敗,那麽找找原因吧。這裏有十個信號證明:你單身的歲月已經過長了。
如果你單身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屢屢約會失敗,那麽找找原因吧。這裏有十個信號證明:你單身的歲月已經過長了。
第十大信號:約會抛棄了你
這最明顯不過,因爲你連情人節是哪天也不記得了。 二月十四這天,你完全搞不清狀況,不明白爲什麽紅玫瑰突然滿街泛濫。
情人節是驗證單身狀態的精准標尺,因爲這一天我們最需要女孩。如果上一次過情人節時你還穿著二年級的背帶褲,那麽你的確需要溫習一下浪漫技巧了,你的單身歲月的確太長了。
被約會抛棄的另一個表現是把老舊的浪漫喜劇片作爲你的約會靈感來源。如果你用到那些招數的時候人們都在發笑,那也說明你有問題。
如果你單身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屢屢約會失敗,那麽找找原因吧。這裏有十個信號證明:你單身的歲月已經過長了。
第九大信號:沒有異性的生活
你不光沒有約會,平時也不和異性交往,一個女性朋友也沒有。女同事甚至躲著你,朋友也不再和你談論女人,他們不是覺得尷尬就是認爲你對這個話題不會有貢獻。
如果你所接觸的唯一女性是你的母親,那麽你的現狀真的急需改變。
長期的母性影響相當有害,尤其是對于老單身漢而言,你會有意無意地將遇見的女性和媽媽相比。
如果你理想中的對象穿著大花襯衫,燙著70年代的卷發,會在夜裏幫你掖被子……趕緊去找心理醫生吧。
第八大信號:絕望
孤單是很糟糕的,絕望更是糟透了。
有迹象可以看出,絕望像一只巨大的變種章魚,正盤踞在你的腦海裏。想要個E-mail郵購新娘就是其中極端的例子。無論你怎麽想,這其實一點也不浪漫。
當然還有些別的潛在迹象。拿充氣娃娃當伴侶無疑算一個。你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是不能再這麽下去了。
第七大信號:不注重禮節
女人的影響能讓男人的樣子看上去更知書識禮些。如果缺少這種影響,男人的品位會像誤入黑洞的小行星一樣逐漸消失。
首先,你會衣冠不整。接著,餐桌禮儀被你抛向腦後。很快,你的吃相就十足像頭豬了,狼吞虎咽,手腳並用,還伴隨著打嗝放屁的噪音。
和女同事工作時,你不分時間場合,用雙手在褲襠撓癢,當衆整理內衣。這足以讓任何異性對你望而卻步。
第六大信號:沈溺于****
承認你最大的娛樂是****吧。在性用品商店和成人音像店,你已經升級成VIP客戶,新到的貨品都會爲你這個“大客戶”保留。
如果你把****明星當作希拉裏斯萬克、凱特溫斯萊特一樣的演員,這也是你沈溺****的表現。
是時候調整你的喜好了。當****娛樂侵蝕了你所有閑暇的時候,它帶來的影響是很危險的。
如果你單身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屢屢約會失敗,那麽找找原因吧。這裏有十個信號證明:你單身的歲月已經過長了。
第五大信號:寄望于科技
你放棄了找一個現實中的女性做伴侶的想法,希望全球發達的科學技術可以爲你帶來一個。
你興致勃勃地關注生物工程學領域的每一點發展。實際上,你是不是已經在餐巾紙上自己畫過不少藍圖了?
你也許意識到了這種隱秘的願望,不過一般它都藏著潛意識裏。一定要改變這樣的想法,它是不健康的。
如果你單身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屢屢約會失敗,那麽找找原因吧。這裏有十個信號證明:你單身的歲月已經過長了。
第四大信號:人們認爲你是同性戀
你從不在女士身邊逗留,也不表現出對她們感興趣,人們因此認爲你有別的性取向。你大概發現了,你的好朋友開始和他同性戀的表弟同出同進,而人們總是讓你倆單獨在一起。
不要暴跳如雷,別想去討什麽說法。既然你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和好友消遣而不是和女人約會,你還指望別人能怎麽想?
如果你單身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屢屢約會失敗,那麽找找原因吧。這裏有十個信號證明:你單身的歲月已經過長了。
第三大信號:總是想太多
很不幸,對****的沈溺,使你生活在所有女人都愛你的虛妄想像中。和異性的每一次普通交往都被你賦予特別的含義。
汽車餐廳的服務員將漢堡和薯條遞給你時說:“祝你快樂。”你聽見的是:“我現在想要你。”當電梯裏的女孩對你嘴唇上的飯渣多看了一眼,你覺得那是一次靈魂交流的激情注視,並且立即開始幻想兩人在壁櫥裏的****場面。
每一次友好的手勢和禮貌的點頭都讓你感到愛意,似乎每一回合你都勝券在握。然而,看看你手中的王牌,只不過是張小J呢。
第二大信號:在女性面前羞怯不已
爲何你不和女性交往,最好的解釋是,你不知道在她們面前如何自處。
當你注視女人們而她們也發現了你的注視,你覺得你不是在取悅她們,而是在撩撥她們(沈溺****的另一個壞影響)。
當你剛和一個姑娘相處了一段時間,你就用一些離譜的做法結果了這段關系,例如在第三次約會的時候就送她緊身內衣(你太落伍了,以致于忘記了關系進展的正常步驟)。
如果這還不夠離譜,你就開始苛刻地對待你的女孩。在朋友面前,你對她們裝酷,只是爲了向其他男性證明你對這些小姑娘無所謂。
如是再三,真正的絕望就會降臨在你身上。
如果你單身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屢屢約會失敗,那麽找找原因吧。這裏有十個信號證明:你單身的歲月已經過長了。
第一大信號:你發現所有女人都有毛病
單身過久的另一個不良影響是過分挑剔。
你在身邊每個女人身上都能發現缺點,而實際上你的大多數批評都沒什麽現實基礎。在最美麗的女子身上,你也能吹毛求疵:牙齒不整齊,毛孔太大,鼻子太尖,手肘太瘦……
也許你産生了自己是個高級評論家的錯覺。更有可能的是,你害怕追求女性,因此用這些矯揉造作的挑剔當借口。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301.html?tp=0_11
單身貴族是指沒有固定伴侶,沒有子女,又富有的人,多指上述情況的白領階層(即比較年輕且各方面條件比較優越的獨身的成年人)。
做一個自己能夠承擔自己的人,這大概是所謂單身貴族一個最最起碼的先決條件。當然,還必須有一些其他的後續條件,否則,根本“貴族”不起來。
物質條件是基礎,古人雲"由富而貴"。女人尤其不能活得寒酸。單身女人自然得自己養活自己,而且應該把自己養得相當不錯,所以還必須擁有一份像模像樣的工作。
必須強調一點:精神狀態是根本。應該承認,單身生活從某一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有缺陷的生活(細想想,哪種生活又沒有缺陷呢?)因此,必須活出一種特有滋味來才能將這種缺陷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單身者應該爲自己營造一個相當豐富的精神世界,這中間既要有學問和思想,更要加入一種靈性。單身者應該使自己一直處于一種很好的向上的狀態,一種可以用"獨自飛翔"來命名的狀態。
單身者還應具備一種心態:學會以欣賞的角度看待一切。一個行動能力強的女人常常會變成勞碌命;反之,一個女人的欣賞能力越強,她的精神和物質上的擁有就越多。單身女人應該練就一種迅速恢複愉快情緒的本領,才可能獲得所謂"貴族"的感覺。
單身貴族應該有這樣一種特質,即具有一種超過一般人的生活能力與生活智慧,善于將生活中種種瑣碎的雜事調節得穩妥有序,並能從中享受到一種特別的快樂。單身者可以卓然不群,亦可以平凡樸素,不管是哪種風格,都必須擁有一種真實而健康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滋潤的,充實的,有色彩的,是性情的。要想做到這個份上,不修煉行嗎?
韓國電影《單身貴族2003
【導演】:權七仁
【主演】:張真英 李凡修 嚴正花 金周赫
【劇情】:
本片根據一部名爲《29歲的聖誕節》的日本偶像劇改編而成,那是山口智子在1994年主演的影片, 同樣表現都市單身男女之間的情愛故事,還與美國流行的電視劇集《欲望都市》非常相似,可以說,《單身貴族》就是韓國版的《Sex and City》。
劇情看點:
影片講述三個同是29歲的男女,各自有著自己的愛情煩惱和痛苦經曆,在失落彷徨中走到一起。
《單身貴族》于7月11日在韓國上映後,立刻打敗了之前上映的幾部熱門影片,包括動作警匪片《謀殺的記憶》和《漢城警事》,以及引起各方關注的恐怖影片《薔花與紅蓮》,同時還打敗同日上映的兩部好萊塢大片《辛巴達七海傳奇》和《冒牌天神》,勇奪當周韓國票房冠軍。
香港電影《單身貴族》 1989
導演: 陳學人 Norman Chan
編劇:
馬偉豪 Joe Ma
陳學人 Norman Chan
主演:
鄭裕玲 Carol Cheng
張學友 Jacky Cheung
王敏德 Michael Wong
劇情
鄭裕玲是室內設計師,與張學友在公司相遇,兩人因誤會和階層有別,互相産生壞印象,而鄭爲開創自己事業,找將富商葉榮祖裝修別墅工程,可惜沒裝修工人肯接手,迫于無奈找到張,張勉爲其難答應接手。而在工程進行中,他們逐漸諒解至互相欣賞,張對鄭且生愛意。鄭之相戀多年的男友王敏德公幹完畢回港,鄭面對這兩份感情,不知如何抉擇。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21.html?tp=0_11
單身是一種公害。別人在討論丈夫的腰圍孩子的鼻涕的時候,你冷不丁來一句:“1912的酒吧哪家具有波希米亞風格呢?”你不是存心要大家顯得忒俗麽?
單身是一種公害。休息日他們都雙雙對對,唯獨你形單影只。你打電話喊朋友出來玩,朋友在電話那頭囁嚅:“我老婆她……”然後傳來一聲獅子吼:“是誰?!”這時你唯恐電話擱得太慢。
同齡的女友們都在奶孩子,她們對你婉言謝絕,並效法孫猴子保護唐僧的法門,用警惕的目光爲她們的丈夫畫地爲牢,閃閃光圈,時刻在告訴你:私人物品,請勿觸摸。狐狸精與疑似狐狸精,一旦覬覦格殺勿論。
單身是一種公害。男人們不懷好意的看你看你。他們在傳說你是個好女人,不過有點不可告人的毛病;他們在傳說你是個壞女人,你對別人隨便當然也可以對他們隨便——于是他們每一個都對你躍躍欲試。女人們滿懷敵意地看你,她們在傳說你是個好女人,不過受盡了創傷,她們爲自己的幸福暗暗得意;她們在傳說你是個壞女人,威脅每一個家庭的安定團結,她們咬牙咒罵你並希望你被貼到恥辱柱上警告萬世:單身的漂亮女人是妖狐。
單身是一種公害。
你獨自一人徘徊在公共場所,在琳琅滿目的街頭遊走,在光怪陸離的酒吧徘徊,人們向你投以曖昧的眼神,你用單身帶出的奇異氣氛,向他們昭示故事的種種可能。
所有的人都在用一種苦口婆心的語調勸說你告別單身身份,所有的人都對你目前的單身深惡痛絕。你莫名其妙的問:“我單身我樂意,我礙著誰了?”啊,原來你還沒有意識到你已成爲公害。
你有沒有發現你是一只害蟲?一只漂漂亮亮,妖妖嬈嬈的害蟲。
也許是一只快樂的害蟲,但你的存在讓每一個人都坐立不安。你離經叛道,行爲古怪,像一只色彩斑斕的蝴蝶充滿邪異的誘惑;你漠視世俗,不容于世,像一只欲望深沈的野豹充滿對平和的威脅。這一切都是因爲你的單身——無限可能,造成無限機會。
哦,你自詡瀟灑,說你是單身貴族,你故意不提你在深夜獨自流淚的時刻。
可是盡管如此,沒有人羨慕你,在這個欲望都市裏,人們用目光交織成圍牆,溫柔地逮捕你逮捕你——你這只害蟲,你是單身公害。
清晨的太陽又一次升起,你走在人群裏,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問:“那個與我相攜終生的人,你到底在哪裏?”
歌曲 單身公害
蔡依林演唱的歌曲《單身公害》收錄于《J9 new+party精選》《J-TOP冠軍精選》等專輯
單身公害作詞:李焯雄 作曲:Gang Hyun Min
乖不能再戰敗
站起來你還沒出皇牌
戀愛這競賽
你要放手一博 放得開
乖你擅長被淘汰
後冠都派完
你還在發呆
沒人靠過來
太高貴別人會轉臺
難怪在派對慘敗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優雅的在使壞他才會離不開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小心寂寞對健康有害
乖你擅長被淘汰
他們情人都換到了第幾代
你是反面教材
周末夜愛卻留白
一再在舞會慘敗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優雅的在使壞他才會離不開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小心寂寞對健康有害
不要怪身材要怪腦袋
你應該重新再倒帶
觀望的等待怎麽會盛開
難怪讓愛不痛不快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優雅的在使壞他才會離不開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小心寂寞對健康有害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優雅的在使壞他才會離不開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
明天才做誰的乖乖牌
http://baike.baidu.com/view/355806.html?tp=0_11
資優女不肯破處 2011-12-28
雅卉從小就是個資優女生,過了35歲還不肯破處。她並非堅持婚前維護貞操的重要性,而是怕自己變得不完美。她一直認為,不讓男人輕易得手,才能顯示自己的尊貴。
基於尊重每個人觀點都有其道理的立場,我不便有任何評論,只是想提出另一個觀點:如果具備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能力,而且確定雙方是真心相愛,為什麼還要以「讓對方認為自己很尊貴」當作交往的條件,是不是心裡有些東西還沒有放下,以至於執著在很主觀的意見中,失去了其他很多的可能?
連談戀愛也要完美
條件很優秀的雅卉,連談戀愛都很要求完美,連對方約會不小心遲到10分鐘、忘了回簡訊、開車時被衛星導航誤導進入山區叉路……都能夠讓她聯想到這個男人不可靠。朋友們聽見雅卉的例子,都會憑著直覺對她的感情問題做出很表象地診斷:「她在嫌棄他!」或許,真的可以這麼說。但是,我認為更正確的描述是:「她很愛鑽牛角尖。」
太完美主義的人,通常不只是自己追求完美,對於身邊相關的人與事,也會相對地要求完美。即使明明知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還是會給別人帶來很大壓力。
試著想想看:一個對自己要求100分的人,再怎麼對別人放寬標準,頂多退讓到80分或90分;他常常忘了自己好不容易妥協的分數,卻依然是別人無法企及的高標準。彼此之間認知的誤差,就是相處時不愉快的原因。
幾乎所有在某個方面表現優秀的人都有同樣問題:對每一件事情要求完美。他們忘記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自己並不完美。可能是害怕被別人看到這一點,所以才會無止境地要求別人。
《雙面誘惑》女星為戲破處 身心受創崩潰割腕.
《雙面誘惑》還沒上映就備受矚目,由於電影中講述劇團演員為了戲而犧牲的寫實面過於震撼,甚至被讚比下《黑天鵝》!只是片中女主角約瑟芬更為戲「破處」,極端揣摩演出讓她事後身心受創。
▲絲婷費雪克里斯滕森在片中為戲演出大膽破處。(圖/聯影)
《雙面誘惑》找來女星絲婷費雪克里斯滕森(Stine Fischer Christensen)演出,她精湛演技贏得一面倒掌聲,不過她飾演的「約瑟芬」在片中演出內向的劇場女演員,為了演好用放蕩和自殘來證明自己存在感的角色,沒有性經驗的「約瑟芬」不惜破處,但該角色事後身心受創而崩潰自戕。
電影探討藝術對心理影響的危險性,畫面呈現不倚賴特效,而把主力放在抽絲剝繭的情緒堆疊上,人生與戲劇之間的虛實難辨,搭建出懸疑刺激、愛慾交纏的戲劇張力。《雙面誘惑》將於7月27日在台上映。
『我的大學』 小女求救,想和大家聊聊該不該破處。2012-8-26 21
第一次在天涯發帖,好緊張~~~
本人是一名工科的碩士,女生,就讀國內某著名高校。從小到大一直是認真學習努力讀書的孩子,所以在所有人心中一直是個乖乖女。
大三下學期,交了個男朋友,也是文質彬彬的,出身書香門第,和我正好門當戶對。但唯一不喜歡的就是他是上海人,我怕未來是個惡婆婆。。。嗚嗚 偏題了~再次絕無地域歧視,大家勿噴。
本來相處的一直很好,我們都是初戀,我把初吻也給了他。後來畢業後我留本校讀研,他工作。每周我都會去他租的房子看他,然後他都會讓我住在他那。因爲大家也知道,上海蠻大,半夜再走也挺辛苦,周一也沒課,所以一直都是留在他那,第二天早上再回學校。
關鍵問題就在這,本來在學校的時候,只是親親摸摸,他要求過幾次過分的都被我強烈的回絕了。可現在每次住他那,他都想要我。一開始不給他,因爲還沒見父母,心裏沒底,他還有點不願意。有幾次我氣到幹脆想和他分手,但是後來他都跟我乖乖保證,他是單純愛我,而不是想要我的身體。所以我就信了他。後來今年過年,我們見了雙方的家長,他父母對我有點不滿,我可以看的出,嫌我是外地女孩。我爸媽倒是沒太大意見,畢竟都是獨生子女,而且一直把我像公主一樣培養,所以我喜歡的他們都喜歡。然後過年之後,他爸爸突然提出,他要去國外的一所大學做交流,要帶兒子出去讀博。我是個戀家的孩子,一直沒敢動過出國的念頭。我知道他心裏也一直有個出國的夢想,于是他把工作辭了,全心備考GRE和托福。
我本來就想安安心心的碩士畢業就和他結婚,可他現在給我的保證是,他出去一年後穩定下來把我接走,那邊畢業後賺幾年前再回國,這樣就可能有錢買房子。。。
其實這次見完父母,我就打算給他的,因爲看他每次和我一起住,痛苦的那個樣子,每次都還要自己解決,自己有些心疼他。他們宿舍的人還總調侃他,說他不行,和我一起都3年多還是處男一個,他也會偶爾因爲這個事情很不開心。可能男生真的把這個看的很重吧。可是這樣一來,我真的猶豫了。最近一直在找理由不去他那住,但是這樣回避總不是辦法。而且,每次一起住,他抱著我的感覺真的讓我很迷戀,自己也有沖動,也好想給他。可是一想我們那個看不到的未來又不知道該怎麽辦。。。
可是我們都是彼此的初戀,真的很相愛,他一直覺得我堅持不給他,就是因爲我覺得我們不會長久會分手,所以不給,他在懷疑我對他的愛。。。
好糾結,他說等我下個安全期一定要要我。。。怎麽辦。。
而且聽說特別疼。。。。嗚嗚嗚
順便說一下,我老大不小今年25了。。。。還是處一個。。
萬能的天涯啊,給點建議吧。。。
回應
讓他跟你結婚
領了證再給他。要不萬一以後成不了,後悔倒黴的是你自己
看那樣子人家家人不同意你還給人家幹什麽!雖然現在很開放,但是很多男的對這點還是很保守的!
萬一出國一去不回怎麽辦?
不要給他,結婚了再給,
自愛吧 完整`的你是一切的幸福前捉
性是愛最好的表達
女人的雙腿一旦打開就很難再合上了,樓主正因爲是處女才會如此珍惜第一次,而你男朋友可能也正因爲是初戀才沒有強行把你怎麽樣或途中和你分手。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你不答應他的要求,他可能會向你提出分手,而你會不會因爲不舍這份感情而成全他。雖然你們都見過父母,但她父母不是很看好你,更重要的事他要出國,這裏面又夜長夢多。也許他會向你保證,甚至我也相信他現在確實是想娶你的,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沒有人會知道明天會是什麽樣的。你問一下自己,你現在給了他,即使你們分手,你會後悔嗎? 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在他冷靜的時候,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他真愛你舍不得你是不會抛棄你的。還有,不要天天去他那邊過夜,去一次就等于一次誘惑啊,他要真天天不碰你,反而可能不太正常了。之所以說這麽多,是因爲覺得樓主是個潔身自好的女孩,懂得保護自己。也許身邊不乏那些和你同齡甚至比你小,但已經和很多男人發生過關系的女孩,其實這很正常,因爲在我看來一次和幾次沒什麽區別。第一次沒了後,想想也就這麽回事,就會無所謂,思想也就開放起來了。
先結婚,男人靠不住,先弄個保障
不要一時沖動啊,要考慮清楚
上床前的承諾只有傻女人才信,手底下沒牌,吃虧的會是自己
樓主、還是不要給,除非他跟你把證領了。。最好還是不要去他那邊了、男生都很抵不住誘惑的。。不要幹這種冒險的事的好。。。他都要出國了、出國了什麽都說不准了。我之前喜歡的男生就是出國了。。。沒出過的時候兩人還挺能侃的、出國後剛開始可能比較惦念。。時間長了、他也不主動聯系我,有事什麽的都不跟我說了。。。一年以後看他的照片才知道他那邊已有喜歡的人了。。。傻姑娘、、好好愛自己,別太相信男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那
得不到才是最珍貴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university/1/362644.shtml
Yahoo!奇摩知識+ 第一次做愛 破處
1.破處會不會痛?
會痛 會很痛
2.未成年做愛容易得子宮頸癌?
會 在未成年之前就做愛 那得到子宮頸癌的機會比一般成年後做愛的女生高出三到四倍
3.如果1個月做一次(我國二)這樣得子宮頸癌的機率?
這不是重點了吧 才國二你們就要做愛 會不會太早了 且你們不怕懷孕嗎 懷孕了怎麼辦 且你說要到朋友家去做愛 被發現了不就等於害了朋友嗎
4.老實說自己很想跟男友愛愛.可是又怕得子宮頸癌怎麼辦?
如果你自己有性慾想要滿足 那不一定就要做愛 你可以學習自慰就好 不要只想到滿足現在的性慾望 而忽略了之後的問題 懷孕 性病 子宮頸癌 等問題 你們想過了嗎
5.男友說他會全程帶套."假如"破了的話怎麼辦?(我月經不太正常.因為都喝冰飲.所以3.4個月沒來了)
會帶套不代表不會懷孕 只能說機會比較低 但懷孕的事情可以讓你們用試的嗎 試了真的懷孕了 你要怎麼處理 拿掉 還是要當小媽媽 且男友能負責嗎 他願意負責嗎 他又要怎麼負責 娶你 還是就要你拿掉 就算拿掉 你們也會去找非法的 那這樣對你來說又是一種危險 處理不好是會要你的命的 或者也可能讓你以後就不孕了
6.做完愛愛後我想去看婦產科(因為月經延後問題)醫生(女)會發現我有愛愛過?
做完愛你去醫生會問你有沒有過性行為 那你要怎麼回 如果你回沒有 但醫生也要有內診之類的 那他還是看得出來你是有做過愛的 除非你在之前就破處了 否則一看就可以看到處女膜的新傷口
不要說什麼未成年就做愛之類的.不說行嗎 在者說難聽點 你現在這個男友會是你以後的先生嗎 或者是說你覺得你們會交往多久 我想我說的很不中聽的話 但自己細想吧
還有如果男友一直要求你要做愛 且用不做愛就不愛他的論調 那這樣這個男友就早點斷吧
拜託.請認真回答.我是非常認真非常需要各位的回答
我很認真的答 但你會認真的去思考這些問題嗎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2021906074#
《破處女王》~ 不可破處!可以破娃?
有史以來我所看過最好看的校園青春片《破處女王》,其絕妙的故事藍本,絕對夠資格讓發浪的《花邊教主》考慮將其納入未來的一則都會怪談,除了《破處女王》不是生在美國東岸紐約的貴族世家,而是西岸加州的平民百姓。
《破處女王》這部電影實在好看到太複雜了,複雜到我幾乎亂了思緒不知該從何唬爛起,因為在它看似簡單的劇情大綱外表下,實則裹著一層比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更加成熟世故的內裡,它的愁苦、它的煩憂,是存在世界、貼近社會、深入校園、直搗人心的。而《破處女王》也是隸屬於「Sony」影業旗下、堪稱爛貨製造機的「Screen Gems」這家電影公司所生過的一堆智障中,最登得上大雅之堂也最具「獎相」的模範天才,事實上,在接連生完弱智級的《合法入侵》與白痴掛的《鬼迷心竅》後,「Screen Gems」後續所推出的作品卻說也奇怪地部部皆可看性極高,例如可能是和「Screen Gems」簽下長期合作片約的麥特狄倫所主演的《運鈔車大盜》與《偷天搶地》,以及本文的《破處女王》,可惜的是,以上所提及的電影台灣院線沒上過半部,我不知道是否「Screen Gems」的版權費過高還是有啥原因,總之,沒上就是沒上,但DVD都租得到。
《破處女王》集合了大堆頭的一干明星,包括演過《女郎我最兔》、《舊愛找麻煩》與《屍樂園》的艾瑪史東、在《足球尤物》裡和查尼塔圖大搞「男同女異」性別/性向顛鸞倒鳳的亞曼達拜恩、讓全球女孩兒們花枝亂顫的《花邊教主》裡的哥哥丹Penn Badgley、《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老Gay史丹利圖奇、跨獨立與商業兩界的知名綠葉派翠西亞克拉克森,以及不管派給她啥角色,她總是能把它演成像《六人行》裡永遠的菲碧的麗莎庫卓﹝希望她別輕易嘗試轉型轉到仆街,因為我們真的愛死她這一味﹞。
艾瑪史東,一個宅女以上、宅怪未滿的高校女生,特立獨行的個性讓她淪為校園裡的無名氏,身旁始終只挨著一枚愛慕虛榮、自稱姐妹淘的非死黨,問題是,也沒有別人了。某回,死黨邀請艾瑪史東與其家人共度週末,無意赴約的艾瑪史東於是謊稱哥哥的大學同學已約她消磨週末。週末過去了,死黨猴急地拉著艾瑪史東進女廁逼問其約會細節,嚴刑拷問的結果,便是屈打成招:能吻的、會摸的、該睡的,全套都做足了,不然,還能怎樣呢?自此,破處謠言於焉流竄開來,艾瑪史東再也不是Nobody,取而代之的是,淫行猶如潘金蓮再世的Somebody。無心的謊言滾成有心的謠言,謠言傳於有限智慧的高校男女,於是乎,極力將哀戚控制在大於心死之上的艾瑪史東於開場時給了我們如斯自白:「我以自己有著小於普通尺寸的胸部發誓所有事情都是真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謊言,現在開始吧!」﹝原來不是只有李馬可我愛咒詛,料憐!﹞
製作預算僅僅八百萬美金的獨立製片的斤兩,北美地區卻賣破五千萬美金如此滿堂采到翻掉的《破處女王》,它優到就連剛落幕的金球獎都硬擠出一個名額讓艾瑪史東入圍音樂或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這對於此等類型片而言可是莫大的恭維哪!謠言加校園,好萊塢曾種出什麼果?老影迷們,快,卡緊進入你們腦子裡的影海深海尋寶去,挖出什麼鬼?賓果,凱特哈德森憑《成名在望》一舉成名前的作品《流言蜚語》,此片台灣未上院線,故有電影網站將其譯為《致命八卦站》,此應為後來片商重新發行的二次譯名,因為我依然記得當年學生時代還是個春風少年兄的我去租這支片看時,發行片商已將之定名為《流言蜚語》,而且,若沒記錯的話,大叔我看的是......錄影帶,小朋友,你們不懂,你們真的不會懂啦!﹝拎手帕昂首淚奔,有狂風暴雨拍打身軀的那種。﹞
《流言蜚語》整部電影瀰漫著一股陰沉的氛圍,大學生玩的把戲就比較極端邊緣化:破處也敢講?要嘛就直接來強姦的!只有潘金蓮的淫蕩,卻沒潘金蓮毒殺武大郎的梟勇也敢招搖過市?要嘛就直接拿槍砰砰!《流言蜚語》走的是鬥智驚悚界裡的低調奢華;《破處女王》則嘟嘟好相反,謠言講了就是講了,不用經過大腦﹝這個高中生沒有,不爽來幹我啊﹞,無須處心積慮﹝這個高中生不會,揪幹來譙我啊﹞,只要謹記加油添醋就好﹝這個剛好可以跟高中生的小腦配搭﹞,而也由於腦袋實屬狹隘,所以能讓女主角的死黨引以為傲的,只剩確保胸前的體脂肪高於別人就心滿意足了,或者一方面不屑女主角的破處行為,另一方面卻又以追逐蕩婦之名來當作自我肯定的標竿,甚至膚淺到連讓女主角落紅的影子男友的名字都能落她話柄:「沒有叫作喬治的人會很性感。」﹝喬治克龍尼的粉絲鐵定得要大暴走到鐵腿﹞,相較於《流言蜚語》的多綱一本,一綱多本的《破處女王》教的是尖酸寫實科目的高調喧嘩。
破處謠言一時間在校園裡鬧得滿城風雨,艾瑪史東從此被貼上新標籤「一個骯髒低賤的人」,沒想到反而引來一堆雄性劣質品想藉由對她一親芳澤來脫離滯銷品的行列,不忍見著群獸的衰尾樣的艾瑪史東,就此秉持日行一善的女童軍精神,散播歡樂散播愛地展開一宗又一宗「真交易,假上床」的拯救地球大業,例如:因受不了被其他男同學慣性霸凌的男同志,哀求艾瑪史東假扮成他的女伴一起參加派對,令人玩味的是兩人所亮相的服裝,竟是艾瑪史東向她媽借了裙子,男同志則向艾瑪史東借了外套,男性與女性、陽剛與陰柔,被倒裝得這般自然如同徐徐清風;此外,艾瑪史東和男同志假裝作愛的呻吟,以及五花八門的「閨房十八招大秀」,保證都是會讓你看到爆珠的爆點。
口條聲線與肢體動作幾乎要與《驚聲尖笑》的安娜法芮絲鬧雙胞的艾瑪史東的確演得好,但飾演宗教狂熱的激進份子、謠言散播源頭的假道學、以及時至今日我才驚覺擁有一張激似《大法師》的琳達布萊兒的臉蛋也能當《白雪新鮮人》的亞曼達拜恩,才真是讓我驚艷原來她的演技之好,完全值得中一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尤其當她說完:「耶穌要我們愛所有世人,也要愛蕩婦和同性戀,但這好困難。」後的那副瀕臨歇斯底里的抓狂模樣,挖咧老天爺,光是這一幕便足以讓你大喊值回票價。而既然都扯到宗教與同性戀的議題了,那麼好萊塢還會有誰再適合不過被虧呢?不好意思,也就只有你了,誰敢說你是同性戀你就卯起來告誰的湯姆克魯斯,至於和你一樣瘋狂信奉科學教派的好姐妹約翰屈伏塔,抱歉,因為他被媒體抓出櫃的時間比你晚,所以沒被《破處女王》搞到,對不起,搞到你 ─ ─ 阿湯姨!
湯姆克魯斯都被損了,怎能放過有份飾演艾瑪史東父親的史丹利圖奇而不物盡其用呢?!因此,經常在電影裡扮演男同志角色的他,《破處女王》賦予這個父親的真實性向更是絕到一個妙哉!嚴格說來,本片的女王實為我的超偶黛咪摩兒而非艾瑪史東,只因故事的宗旨來自於霍桑的文學名著《紅字》,也就是黛姨媽主演的《真愛一生》,《破處女王》安排《紅字》成為艾瑪史東課堂上的教材,充滿淫婦、外遇、復仇與激情的犯罪架構,順理成章讓艾瑪史東跳進去對號入座,再打蛇隨棍上地讓艾瑪史東嘲諷黛姨媽在《真愛一生》裡不但說著一口破英國腔,還拚命露老奶洗澡,倒是評評理,被說成這副德性的黛姨媽還有何顏面在好萊塢混?雖然她在拍完1995年的《真愛一生》後,確實就再也混不出半部名堂了。
有別於改編自莎翁名劇《馴悍記》的《對面的惡女看過來》﹝十二萬分的遺憾提到你,希斯萊傑﹞與《十二夜》的《足球尤物》,是直接將原始故事雛形套進現代版的背景裡,其實換湯不換藥的意義不大,但這兩部電影真的一點兒都不瞎,如果你願意接受YA電影的話;《破處女王》則是最新品種的現代文學片,它並非《紅字》,但卻繞著《紅字》打轉,女主角不守婦道的惡名昭彰,但卻懷有騎士情操,同時也因著年輕學子最看重的江湖道義之說,因而編導繼續讓艾瑪史東順勢帶出80年代的YA電影之父約翰休斯的作品,一系列由約翰庫薩克、派屈克丹普西以及莎拉潔西卡帕克無路用的老公馬修鮑德瑞克等等所主演的電影,就這麼地以蒙太奇的方式接連放送,親愛的老影迷們,這些懷舊光景將會把你載回你的青春歲月裡而讓你感念到鼻酸的,真的!
或許你會對《破處女王》是否會虎頭蛇尾導致後半段出現疲態而感到存疑,但我可以答覆你先:「若是這樣Low的水腦公式,你根本就不會看到這篇文。」編導早就摸透我們這群老狐狸的想法,當你認為劇情好像已經走到盡頭快要奄奄一息時,飾演輔導老師的麗莎庫卓隨即現身給劇情打一劑強心針,她將故事又帶到另一個令人驚喜的轉折視野,不僅具有衝擊力道,也肩負起提出本片中心思想的重責大任:「做你該做的,盡情地作怪,但要確保你能全身而退。」
在觀賞《破處女王》之前,你萬萬預料不到其本質是帶有驚人「哭點」的,而且是冷酷深沉不是笑中帶淚的那種。人們四處宣傳他們跟艾瑪史東上過床,但沒有人真的想跟艾瑪史東上床,艾瑪史東只能顧影自憐:「我開始覺得我下面有隻守護神。」是很好笑沒錯,可轉個念之後你會訝然,其實更好哭。艾瑪史東習於幫助孤立無援的人,可悲的是,最勢單力薄的人不偏不倚正是她自己,受過她恩惠的男生,通通雞犬升天得到其他女生的眷顧,但當她央求他們做出一些回饋時,換來的卻是一波又一波無情的砲轟,這便是人性,本惡的人性。
在上一部電影作品《冷血繼父》﹝也是「Screen Gems」出品﹞裡,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自家泳池內賣肉的Penn Badgley,來到《破處女王》仍然只有充當肉牛的份,在戲裡和艾瑪史東扮演一對青梅竹馬,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關鍵性不亞於麗莎庫卓,他讓艾瑪史東澈悟:有異性沒人性方為真人性,最怕的是,既沒異性又沒人性。艾瑪史東的善良,並沒有為她贏得任何實質的真友誼,她操著俠女性格,卻落得孤軍奮戰,她大可不必,卻擇善固執,頓時,《臥虎藏龍》裡玉嬌龍冷嗆俞秀蓮的聲音彷彿又在遠處響起:「朋友本來就是假的,只是我懷疑當我的敵人妳可以撐多久。」
http://marcolee.pixnet.net/blog/post/27957699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性別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紅太陽下的黑靈魂》
此分類上一篇:《醜聞》
大部分都要保持純陽或純陰之身
大概是怕精關一開
則全身元氣無法聚合
自然不能將力量集中
可是為何許多學說理論
都強調大自然陰陽調和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
~原來作者是將研究當治療...也能治療失戀失婚的傷心~
那些從未失戀失婚者抱定獨身主義者
其心路歷程有何理論脈絡可循
-請教楨哲人
自願式獨身主義者自古以來(含現代的新宗教)是以宗教為主
當然愈到後/現代,愈多是個人的生活方式的選擇
這些書中均有詳述
另貼一趣文:
處男處女 看戲免錢【聯合晚報╱美聯社紐約十二日電】
一名外百老匯歌劇監製現正免費贈送歌劇門票給能證實自己是童身的人,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領取,但在紐約這個色慾都市裏,人們怎樣才能證實自己保持童貞?
34歲的監製戴文波特說,一名催眠師將負責篩選排隊領免費門票的人。送出的是12日開始公演、名為「我的第一次」的90分鐘喜劇門票。
該劇的靈感來自一個已有10年歷史的網站,該網站邀請大眾匿名分享他們的失身經歷。
負責測謊的布萊克自稱是測心術者和通靈催眠師。戴文波特說:「他精於分辦身體語言和聲調。」
戴文波特不知會有多少處男處女到場。他說:「免費門票有限,但紐約市也不會有很多處男處女。」
有一點可以確定:有些人可以靠性這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賺一點錢。「我的第一次」票價最低25美元(約台幣820元),最高59美元(約台幣1935元)。
獨身比較好^^
如同泰國短期出家?
五年不算短了吧
拜眾人所賜
是幸也不幸~~^^
http://www.fgs.org.tw/Edu/tsl/Activities/Activities06.htm
大概比咱大學時代的齋戒還舒服吧
楨某是自虐狂
竟說齋戒太舒服了
而中途回東海宿舍
不只太舒服吧
而是沒比我自修還充實
拜眾人所賜
是幸也不幸~~^^
..........
不知何義
大概說五年來等於出家吧
二代健保被外界批評為「懲罰單身」。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對單身者要多繳說「抱歉!」衛生署長楊志良則說,單身者開支較少多付點保費,單薪、多眷口者負擔才能往下降,「這是做功德,不是懲罰」。
但楊志良「單身者較易得精神疾病」,引發朝野及社會撻伐,他昨天坦承,不應用「精神病」這樣的名詞,若有人聽了不順耳,他願為用語不當道歉。但隨後他又解釋「我是為了精神病汙名化,我的確不應該用精神病這個詞,精神病和其他疾病是一樣的,如果我道歉,就是把精神病這個詞汙名化」。
單身的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天回嗆楊志良:「懲罰單身之前,先找老公給我們嫁啊!」賴清德說,楊志良具有公衛學術背景,「單身者較易得精神病」,顯得不夠專業;這種問題在學校很常考,例如「有性生活可以延年益壽」的統計,可能隱含「身體健康的人,性生活也比較活躍」,不該解讀為「性生活愈多,人愈長壽」。
單身立委羅淑蕾說,楊志良的比喻太不恰當,這樣完全無法讓單身者能心甘情願的多負擔健保費,楊志良應該道歉。楊麗環也說,楊志良如果想要高收入單身者多繳健保費,這類風格發言還是省省吧。
吳敦義:對單身族感到抱歉【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2010.04.08
行政院院會今天通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 (二代健保),以社會保險概念,擴大全民健保的費率基礎,衛生署長楊志良說,他估算健保費率約在3%至3.5%之間。行政院長吳敦義在記者會表示,二代健保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百分百的滿意,他也對單身者可能較以往多支出健保費感到抱歉,政府有青年安心成家專案等政策,鼓勵單身者安心成家。
另詳參本館:末代健保 楊志良辭職信
看到媒體報導單身是否容易得精神病的議題,覺得必須用社會科學的角度,將最近幾年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以及趨勢,做一個說明。
過去的研究,發現單身的人,不論男、女的平均壽命都較已婚者低,且自評健康狀態,也比已婚者低,因此單身的健康比已婚者差,生活水平也不高。為什麼單身的人健康較不好?大概可以歸因於「婚姻保護」的作用,已婚者會比未婚者還要小心行事,因為心中有牽掛,不太從事風險較高的行為,所以保險公司對已婚者,會提供較低的保險匯率,算得上是對已婚者的一項優待。
可是,已婚者比較健康,不見得是因為婚姻的保護效果,因為婚姻也有一種所謂的「婚姻選擇」效果。會結婚的人,大概都比較健康、成就較高,因此被選擇進入婚姻,所以我們看到已婚者較健康,平均壽命比未婚者高;其實,結婚後有老婆、小孩以及親戚朋友,婚姻具有社會的整合功能,因為家人的彼此關心、支持,有時候是叮嚀、嘮叨、喋喋不休,這樣的關心,產生婚姻保護作用。
現代社會的遲婚、不婚,以及家庭形態的改變,婚姻對健康狀況、生活品質的關係,最近研究發現婚姻的保護效力,有逐漸改變的趨勢。根據最新的研究,已婚者與單身者的健康差距,有逐年縮減的趨勢。德州大學的社會學者根據一九七二年到二○○三年美國長期趨勢資料,發現已婚者與未婚者的健康自評,逐年縮減,且趨於一致的現象。過去,未婚的男性的健康自評比單身女性,已婚男、女都低;但是九○年代起,未婚男性與已婚男性的健康自評差距,已逐漸拉平!未婚女性與已婚女性的健康自評沒有改變。
未婚與已婚男性的健康自評逐年接近,可能是婚姻形態的改變,未婚的男性也能夠享受到婚姻的好處。但是,研究發現,家庭形態的改變,離婚、寡居、單親家庭的女性健康自評狀況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由於人口老化,女性有較高的平均壽命,因此,對於居於弱勢的女性,健康自評較差,也可能較不健康。
台灣的狀況如何,利用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社會意向調查的資料,研究婚姻狀況對於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也發現相同的研究結果。未婚男女,在生活滿意度上,與已婚的男女比較,有趨於一致的現象。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未婚女性的生活滿意度,逐年提升,與已婚女性比較,差距縮小,這可能是造成女性不婚、遲婚的原因。
可是,如果用一個更精確的生活品質量表,比較台灣、香港的女性生活品質,就有很有趣的發現。香港的未婚女性生活品質最高,其次是台灣、香港的已婚女性,生活品質最差的是台灣的未婚女性。是不是香港的未婚女性,長期生活在西方的影響下,比較沒有被逼婚的社會壓力;但是,台灣的女性,如果未婚,還是會受到社會的壓力,比較不像香港的未婚女性,覺得比較自在。
社會變遷對於婚姻、家庭關係有很大的影響,社會中若有越多不婚、遲婚者享受到婚姻的好處,那麼單身就未必會較不健康或會有較差的生活品質!研究人口問題,也關心台灣生育率下降所帶來的少子化的問題,不論男或女,單身好,但結婚、有家庭或許會更好!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統計數據 官員不宜亂用2010-04-09 中國時報 田闐(文字工作者)
衛生署長楊志良在面對健保費率調漲,可能會使得單身者繳納較多保費時,脫口而出單身者較易得精神病。隨後在單身立委質疑下,改口道歉此乃統計數字,並無惡意。
其實此類醫學統計上專門針對特定族群所做的分析,例如高齡孕婦易生下不健康寶寶,過於肥胖男性精子稀少,當然還有更多如花絮的醫學消息。但一位負責全國醫療保健的政務官當知,你面對的(是人民,不是課堂上的學生,任何存有偏見或歧視的醫學統計,不論正確與否,都會引起不必要的摩擦和誤會。
人類社會中,最不當的醫學統計,就是以偏概全又當成噴口水和戲謔的數字,也就是說楊署長所侵犯到的不是只有單身者,而是醫學專業高傲自大下的隱形暴力。此外就是把個人人生選擇,又或者背後所承受的辛酸和壓力,用簡單病態上的可能劃上等號,然後還把此和不相關政府的健保財務問題連結。政務官豈能隨便把醫學統計,當大帽子去亂扣呢?
另詳參本館:啥是「剩女」 誰是宅族
在印度人心中,聖雄同時也是國父的甘地,象徵著光榮民族形象。但最近英國史學家亞當斯出版的新書中,大膽披露探討甘地的性生活,亞當斯直指以堅守貞潔而聞名的聖雄,晚年常和與裸女、人妻共眠,藉此進行的「性試驗」。
亞當斯這本《甘地:赤裸的雄心》(Gandhi: Naked Ambition)新書已在英國發行,也即將在印度銷售。一般預料,此書將會引發風波。
眾所週知,甘地對性即為嚴苛。他自己曾寫道,在父親1885年去世時,他與15歲的妻子卡斯特巴行房,之後對此感到噁心。即使他有了四個孩子,但晚年時,他不准已婚夫婦在他修行處同床行房。他甚至告誡男人,如果慾火焚身,就該去洗冷水澡。
亞當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年輕時的甘地也有正常的性生活,和地球上的人類一樣,「使我感興趣的是,他在1900年做出禁欲決定,6年後,他發誓並實踐。」
亞當斯也指出,事實上,與甘地給人的禁欲形象相反的是,他晚年經常跟年輕女性共浴,他也經常與數裸女或者人妻同睡一床,但他卻禁止夫妻在他修行處同床共枕。
不過,亞當斯也強調,他尚未找到甘地與任何女人交歡的證據。根據亞當斯的判斷,甘地期待這些女人帶來刺激,從而他可以表現抗拒,證明自制力。
根據傳聞,甘地會忍精不射,因為他相信這是精神能量的來源,但由於這種性愛觀點過於獨特,引起同為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也是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的反感,從此和甘地保持距離。
亞當斯認為,甘地在活著的時候,人們常談論他這些事,這些事情是事實,而非秘密,但在他被暗殺後,躍升成為崇高不可褻瀆的形象,因此這些事就被逐漸潤飾淡忘了。
自封印度教上人的尼提南達在印度資訊產業重鎮班加羅爾附近小鎮帶領信眾靈修;辦案人員卻在聚會所找到性愛契約。逃亡近月後落網,「上人」將面臨法律審判。
「裸體、性活動、身體親密接觸,皆屬修習和踐履古密教之秘的過程」。這是自封為印度教上人的尼提南達(Swami Nityananda)所創,名為「Dhyanapeetam」的印度教徒聚會所,跟信眾們簽署的「靈修」契約。
這個聚會所位在卡納塔卡(Karnataka)省省會班加羅爾(Bangalore)附近的拜達迪(Bidadi)鎮。
上述「踐履古密教之秘」活動,「課程」名稱叫做「跟著上人靈修」(Learning from the Master Programme)。信眾所簽協議內容提及,修習之後,禁止揭露任何「課程」細節、禁止訴諸法律。弔詭的是,信眾是自願簽約「修行」。
印度調查局突襲聚會所後,找到上述契約。官員說,從登記在電腦硬碟和筆記型電腦內的資料看來,參與「靈修」的,大部分是婦女。
本地電視新聞上月初播放32歲的尼提南達與兩位女性在床上進行的「靈修」活動,他的行徑隨即在當地引起眾怒。卡納塔卡高等法院3月23日駁回預先保釋聲請後,他隨即展開逃亡生涯,4月21日就逮。
另詳參本館:啥是雙修?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4479338
「一個人的經濟」發燒 1年3.4兆 / 華視新聞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全台十五歲以上的單身人口,這四年來已經暴增50萬以上,單身總數逼近一千萬大關,這顯示,一個人生活的經濟時代已經來了,如果乘上每個人年平均消費支出34萬元,在台灣「一個人經濟」的市場規模至少三兆四千億。
電視機前面的您,如果還沒像這對新人打破單身魔咒、步上紅毯,您應該常常一個人用餐、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或甚至一個人獨居,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您就是「一個人經濟」的成員之一,不過為了明確指出這種「一個人」的經濟規模有多大,還是得實際了解單身人口有多少,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從2007到2010年,這四年來,十五歲以上的已婚人口總數僅增加七萬人,至於包括未婚、離婚及喪偶的單身人口,從2007年的886萬躍升至去年的939萬,四年來暴增53萬單身人口。
單身人口逐年遞增,像這間坪數不到20坪的小宅成了都會單身族的購屋主力,從小宅的房市趨勢對照家戶人口數,雖然每一戶住兩到四個人是主流,各別佔兩成左右,但一個人住一戶的比例,在2008年突破一成門檻,也就是說,每十戶就有一戶只住一個人,難怪預言家那司比會說「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個體而非家庭」,換言之,消費的單位也是個體。 到底「一個人經濟」是以什麼樣的模式,悄悄地融入你我的生活?很簡單,只要觀察大賣場陳列的商品就可明白,有滿足一家老小的家庭號包裝,還有專門針對單身消費族群的小包裝商品,聽見了沒,即使連家庭主婦也會買單瓶、小包裝的商品,可見一個人的經濟模式絕非狹隘的指單身族群,而是可以擴及到生活感受上的一個人,不妨姑且稱之為「類單身」。
綜觀近三年來,平均每人的年消費支出為32至34萬,推算台灣所謂一個人的消費經濟體,肯定是以「兆」做為計算單位,身置其中的您,絕對要知道什麼是「一個人經濟」。
單身經濟是指由單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質量,崇尚高消費生活而帶來的商機。除了單身公寓、單身套餐持續紅火外,其他産業紛紛針對單身人士推出了“一個人的經濟”。
2007年,《新周刊》雜志聯合搜智調查機構進行了一次名爲“中國單身報告”的調查。他們從京、滬、穗、深、蓉等16個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個有效樣本,分析發現,其中不經考慮就購買奢侈品的單身消費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場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開銷爲自我娛樂消費或聚會等社交消費,爲未來儲蓄保險的只有5.4%。
單身經濟簡介
現今的單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實力的中産階層。比起傳統觀念中長相、經濟雙重困難,生理或心理上有雙重缺陷的“被動單身者”,思想觀念上的顛覆性變化是他們最爲顯著的特征。他們是自我享樂的代表,爲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比起已婚人士,他們熱衷消費,淡看儲蓄,並且自我意識極強,對目前的單身生活也是感覺良好。“高學曆、高收入、高壓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這樣的詞語正是這個群體的特征,也正是欲在“單身經濟”浪潮中淘金的精明商家最值得留意的地方。
現在我們所說的“單身經濟”概念,其實源自西方經濟學家F.T. McCarthy 2001年在《經濟學人》上最早提出的“單身女性經濟”概念。在F.T. McCarthy眼中,“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産品和服務的生産者和消費者。因爲獨身而且收入不菲,她們是最理想的顧客。與其他階層相比,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五六年過去,這樣的論斷基本上沒錯,只是對于具有相似特征的男性來說顯然太狹隘了。因此,“單身經濟”摘掉了“女性”的帽子,無論衣、食、住、行,娛樂、社交、“充電”、養老,它的方方面面都開始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單身經濟 - 服務內容
一、健康美容服務
單身人士爲保持健康的體態和積極開朗的心態,往往樂于加入健身俱樂部或學習瑜伽、形體舞、芭蕾舞和鋼琴等各種課程。創業者可根據資金條件,投資健身中心、美容中心、女子會所、香熏店、色彩咨詢店、美容産品店等。
二、單身産品經營
海爾有一款針對單身人士的小型冰箱,容量只有110升,售價爲1280元,和家庭型大容量冰箱的價格相差無幾。可見,單身産品的利潤較大。如果創業者能組織到各類貨源,開設單身産品專賣店,可以吸引不少單身人士。
三、培訓機構
單身人士熱衷于“充電”學習,考注冊會計師、注冊律師、評估師等各種執業資質,爲此參加各類培訓班。創業者如果掌握相關方面的技能與資質,可開設這類培訓機構。
四、交友網站
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爲單身男女約會的途徑之一,針對這一需求,開交友網站也是一個創業方向,可通過吸引風險投資或被大型網站收購等方式獲利。不過網站必須有獨特的概念和明確的贏利模式,才能獲得風投商的青睞。
五、餐飲服務
單身人士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能力相對較弱,往往不會也不願自己做飯。爲單身一族提供免費送餐或淨菜,也是一個創業方向。
六、文化服務
單身人士往往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因此文化消費的意願比較強烈。如果能在單身人士集中的小區或寫字樓附近開設專門經營音像、書籍零售或出租的小店,滿足單身族的精神需求,也是不錯的創業選擇。
單身經濟 - 理財建議
身爲單身族,開銷的重心全在自己身上,這與需要取悅另一半、支撐一個家庭的雙人經濟相比,會不會更省錢?但據最新的研究數據表明,在英國,單身族一年的支出要比雙人多5000英鎊。
在理財專家的指導下,可以算一筆賬。……………
http://www.hudong.com/wiki/%E5%8D%95%E8%BA%AB%E7%BB%8F%E6%B5%8E
獨身經濟 文 / 舞雙雙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獨身主義漸漸爲人所熟知。獨身主義最早在美國這個經濟發達的國家的,Yuppies(YoungUrbanProfessionals),“年輕城市專業人士”的簡稱。大部分人稱爲“獨身雅皮”。他們有一份不錯的職業,追求自由獨立的生活,往往在城區租住一個小單位,一個獨立的studio(多用途大廳連廚廁),高級一點的住一個廳房俱全的大廈單位,下班後去咖啡廳、酒吧,開派對。他們是整個社會的潮流創造者,把生活、品味、消費mixandmatch(拆散再合並),拼出新風格新時尚。而我國的獨身潮流興于深圳,高收入的年輕人,擁有自己一份滿意的工作,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就是孤身只影。
……………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4-4-13/351657.shtml
北大醫療研究組近日在網路公開招募一百名「未發生過性行為」的處女大學生,進行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研究。該帖引起網友關注,為何「非要處女不可」,並質疑「如何證明捐血者是處女」。
新京報報導,北大未名BBS和北師大論壇「蛋蛋網」上,近日有則招募「未發生過性行為」的女大學生提供靜脈血用於研究的帖子,引起關注。
網帖稱,為促進HPV相關腫瘤的防治工作,該課題組正探索HPV血清抗體流行及其自然史特徵。擬招募一百名健康在校女大學生志願者,提供靜脈血液,分離所得血清將作為研究所需陰性對照。網帖還針對捐血者作出限制,要求年齡在十八至廿四周歲、未發生過性行為、身體一般狀況良好。捐血後,將給予人民幣一百五十元的經濟獎勵。
這一網帖引起網友的好奇與關注,不少網友對處女血液是否具特別性,感到疑惑,問說「為何要處女?」該研究課題組成員、北大醫學部的劉女士表示,國際上都是用處女的血用作陰性對照,因為這部分人感染HPV的可能性比較低。她說,HPV病毒的檢測需要一個閾值(引起反應的最低值)判斷陰陽性,目前只能用國際公認的處女血清做對照,所以才會招募處女大學生志願者提取陰性血清樣本。
被問及如何確定捐血者是否為「處女」,劉女士坦言,由於科研組不可能對志願者進行侵入性檢測,所以只能抱著對報名者信任的態度。
作者:(美)克里南伯格 2015 上海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在1950年代,美國人口中只有22%的人單身生活,而今天,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正處於單身,而其中,3100萬人獨自生活,——這差不多占到了美國成年人口的1/7。獨居人口占到了美國戶籍總數的28%,這一比重使之成為美國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所占比重。在本書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向人們證實,這一數字背后絕非是一時的潮流走向,事實上,這正代表着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克里南伯格以他前瞻性的研究為基礎,探索了單身社會的崛起,以及這一現象給我們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盡管傳統思想一直告誡我們,獨自生活將導致孤獨和與世隔絕的孤立,克里南伯格卻向我們揭示了,絕大多數單身者正熱忱地投身社會與社交生活中,他們比同齡已婚人士更熱衷於外出就餐、鍛煉身體、參與藝術及音樂課程、公眾活動、演講以及公益活動。甚至有證據表明,比起與配偶居住的已婚人士,獨自生活的人們身心更為健康,而他們都市公寓的生活方式,相較郊區獨棟家庭住宅,也更為綠色環保。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1970-),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公眾文化》編輯。他的第一部著作《熱浪》獲得了七項文學和學術獎項,並被《芝加哥論壇報》譽為「最佳著作」。他的調查研究被《紐約客》轉載,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及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轉播,他的文章則刊登於《紐約時報雜志》《滾石》和《美國生活》。
作者: 海裕芬
出版社:台灣角川
出版日期:2017/05/22
本書特色
過去被認為是綜藝圈的主持人海裕芬因為娛樂新聞為人熟悉,後來她跨界演戲,獲得金鐘獎入圍肯定,讓人發現她才華的另一面。而她親筆創作的小說《咕咾小姐:破處難嗎?》,描述十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女子,她們學經歷豐富,待遇收入傲人,彼此生活沒有任何連結,但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至今仍未破處。不是因為宗教信教,更無關生理障礙,從個性、感官、童年、家庭、同儕等關鍵點下筆,還是處女,很奇怪嗎?她們才覺得輕易和別人上床很不可思議,究竟她們經歷了什麼事,讓她們即使交了男朋友還可以是資深處女?深刻著墨生理性心因性的各種陰影,是如何導致讓她們無法盡情享受性愛。以逗趣幽默的筆法刻劃孤單老女人等待愛情、渴求激情的心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們可以多年堅守母胎原裝,並剖析她們為什麼遇不到Mr. Right的原因。
為什麼取名為「咕咾小姐」,第一個故事中的主角馬米妍說:「年過30的女人,若沒結婚沒對象,本就寂寞孤單,又青春不在,我們也想大啖小鮮肉,無奈上了年紀牙口不好咬不動,更何況我們不願承認自己悲慘可憐。」而書中主角她心情不論好與壞都喜歡料理,她的拿手菜是咕咾肉,雖不是一道宴客大菜,但可口下飯,是全世界華人餐廳中必備的一道料理,被點中的機率是排名第一,咕咾肉這道菜豬肉塊必須先醃入味,炸至金黃色,再將炸好的肉與配料和醬汁炒成並勾芡,各種滋味兼備。35歲以上的女生就像咕咾肉一般,體嚐過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願屈就人生,仍舊自信有魅力,「咕」是代表著她們害怕孤單,不願寂寞,「咾」不一定是指她們年華老去,而是她們老是在等待那獨一無二,最符合自己的完美。這樣族群的女人,各個都是咕咾小姐吧!
目錄
第一章:我是咕咾小姐
第二章:你那裡的味道,我不喜歡
第三章:堅持不弄破,是病態的執念
第四章:笑姊太迷信,姊才笑你真不幸
第五章:我只剩工作了,不然呢
第六章:只出一張嘴,就是不敢張開腿
第七章:算計來的友情,勾搭來的愛情
第八章:不鬆不緊的喜歡,才是好
第九章:女神都不一定需要男人
第十章:就讓我一直喜歡妳,好嗎
女性的第一次性經驗,多半給人很痛的印象。事實上我們很難知道大眾的「第一次破處」真實想法,畢竟許多女性對於這種敏感話題,可能對閨蜜都不一定願意提起,更何況是置身事外的男性呢?
為了瞭解大眾女性對於自己初夜的想法,HerCampus網站針對「破處」議題,調查了3000名大學女性的相關經驗。對年輕女性來說,甚至是熟女,做愛的經歷不一定都是美好的,而第一次的經歷多半給人尷尬、困惑的感覺。以下他們統整出7個初夜的真相:
1. 並非所有人都做好心理準備
根據HerCampus的調查顯示,有近1/3的女性在第一次的時候並沒有做好準備。有些女性會因為周圍的朋友都有類似經驗,而「急著想破處」。不過好消息是,大多數女性在第一次的時候都做好了準備:60%選好了地點,63%買了保險套,25%挑好了服裝,甚至有9%的人準備好了整套啪啪流程清單。
2. 普遍破處年齡是18歲
每一個人的心理年齡都不一樣,但大多數女性在18歲獻出他們的第一次是說得通的。18歲,意指人們邁向成人世界的第一步,對性有所探索沒有什麼好意外的。但是這些人對於自己的初夜時刻感到滿意嗎?22%的人表示說應該在等等,65%女性則對自己的第一次體驗覺得「正是時候」。
3. 2/3的女性並沒有採取安全避孕措施
調查中,約有67%的女性沒有採用相對安全的避孕方法,例如口服避孕藥,以及放置子宮內避孕器。對美國的年輕人來說,性教育可能還不夠完善,但是青少女可以透過網路,或者其它管道來得知更多更安全的啪啪啪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有76%的女性說她們至少有用保險套,但這對於性教育來說,只要不是接近100%的戴套率,都說明了性教育還有努力的空間。
4. 許多女性記得初夜的日期
破處是一件大事,記住這件事情並不驚奇,雖然不比結婚或者工作領薪水的日子重要,但不管是有紀錄在日記本上,還是只是記在心中,調查顯示,有近50%以上的人記得初夜的日期,這還是很有趣。
5. 21%的女性沒有告訴過其他人,關於自己初夜的事
雖然很多女性會對閨蜜說起自己的第一次,但調查發現有21%的人絕口不提自己的第一次經歷。雖然在性話題更開放的時代,對此侃侃而談也不是甚麼令人吃驚的事,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應該為自己的性生活保密。
儘管只有35%的人在破處時有流血,但仍有超過50%的女性都說那時非常痛。另外,有一半的女性認為初夜非常恐怖,但仍有49%的人覺得很享受。但不管如何,在「成人」之後,啪啪啪就會變成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忍過你的初夜,之後你就享受它了!
7. 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第一次是跟喜歡的對象
調查中,66%的人是與交往的對象發生關係,但只有49%的人是與真正心儀的對象發生關係。然而,只有21%的女性在之後仍然還有跟自己的破處男伴有發生過關係,這顯示女性通常不會與初夜的對象有第二次經驗。不過有趣的是,有2/3的人對於自己的第一次經驗感到滿意,這令我們很驚訝,大多數女性對自己的初夜,其實還是相當滿意的。
處女-維基百科
處子(英語:virginity)是指一個從未有過性行為的人所保有的狀態。處子可以指雄性,也包括雌性。在人類文化與宗教信仰傳統上對此賦予特殊的價值觀與重要意義,特別是對未婚女性的處女,代表著個人的純淨、榮譽與品格價值。
如同貞操觀念,處子的觀念在傳統上包括在婚姻之前的節欲(避免婚前性行為)以及結婚後只以婚配對象為性伴侶。貞操通常涉及倫理道德或宗教問題,可以帶來社會地位方面和人際關係的影響。雖然貞操有社會影響,並在過去曾在一些社會中有相關法律,但當今大多數社會中沒有法律涉及這個問題。
處女
對大多數來說,處女是指沒有發生過陰道性交的女子,即指男性陰莖插入女性陰道的性交,和因性交而令處女膜破損的性交。但是有些天生處女膜偏厚的女性,在初夜時處女膜不一定會破裂,破裂時也不一定是初夜時。
而精確上,處女是指沒有發生任何與他人有互動的性行為的女子,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口交、乳交、彼此間的手淫、接吻和愛撫或視訊性交等。
所謂的技術性處女,即在沒有損傷處女膜的狀況下與他人進行各種廣義的性交行為卻自稱處女者。或者處女膜因與他人性交而受損,卻藉由人工方式修補處女膜來詐稱處女者,但如同技術性處男,二詞定義時常淪落於陰莖插入本位。
一些社會著重女性在出嫁前一定不發生婚前性行為。一些傳說和小說裡有以守宮砂判斷處女的標準,常見於武俠小說,如《神鵰俠侶》的小龍女因失身而造成守宮砂消失。
由於處男沒法像處女一樣經由處女膜的破損流血來判斷,故古代封建觀念裡總是不太譴責男性的風流花心,而當類似的行為發生在女性身上便引發極端強烈的評擊,而總是單方要求女性將性行為與婚姻合一。
處男則是對應於處女,用於男性的名詞。不過由於男性難以區分處男與否故往往強調處女而不著重處男這一觀念。
處男或處女的首次性交稱為初夜,而在某些時期的部分人類社會有所謂的初夜權的概念。
引申
「處女」一詞可引申為某一事物的第一次行動。例如交通工具的首航常被稱為「處女航」;藝人的首次登台演出及某物首次公開亮相被稱為「處女秀」;作家或導演的第一部文學或電影作品,則稱為「處女作」;而直接以木材為原料而非回收紙類製造而成的紙漿,也常被稱為「處女紙漿」。有些雞尾酒,當缺乏酒精摻合料,可以說是處女。
狹義傳統上處女鑒定的標誌為處女膜,但是現在可以修補,處女膜也未必只因性交而損傷,少部分人天生就沒落紅,目前沒有絕對的鑑別方法。
我們這些生活在北上廣的年輕人,經常會對世界有過高的期許。我的意思是,那些期許都是對的,卻與現實相違。現實是,丁璇的演講能不斷被掌聲打斷。現實是,即便輿論中對她已是壓倒性的批判與嘲諷,那些沒有發言的人仍是大多數,他們中有很多希望女性成為附屬品的男性,和希望成為好的附屬品的女性。
不然你難以解釋,為什麼過一陣媒體就能曝出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淑女班、女德班。
我不贊同許多女權主義者,尤其在當下中產語境中,常有矯枉過正之嫌。政治正確橫行的時代,真想討論點問題,得先剝去這層話語的外衣。
進步並非必然,退步有著永恆的誘惑。丁璇看似可笑,不把她的生存空間擠乾榨淨,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覺得,女人既然這麼傻,似乎也沒必要出遠門啊,不如把她們的腳裹起來吧。 文/司徒格子
....
回應
我看“俠客島談女德教師:腦子裡的殘渣有辱現代文明”是作者腦殘!女性地位的提高,要從女性社會參與,人格的保證來提高。如果認為“性”開放,就符合“現代文明”不是腦殘就是別有用心!
講女德就“有辱現代文明”俠客島這話才在侮辱現代文明!這啥島家人是不是都是這樣不講女德的現代文明?
俠客島有女兒嗎,不要讓她講女德了,放手去浪吧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分析這個丁璇就是一個性缺乏患者。
你就是一個白痴。
這個俠客島簡直就是垃圾編輯,這種垃圾文章怎麼就上了新聞了。看看現在社會烏煙瘴氣的,提倡女性遵循傳統道德美德,反倒是錯了,別說什麼三從四德,人家沒叫你遵循三從四德,只是讓女性遵循一些最起碼的美德,難道婚前關係混亂還值得提倡嗎
過去古代女人三從四德,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指:品德,容貌,言語,治家之道。但現代女人也有三從四得,所謂三從:從不溫柔,從不體貼,從不講理;四得,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惹不得。
人家說的女德,是呼籲女生自愛,盡量把最好的留給照顧你一輩子的結婚了的老公,而不是很開心地和別人玩得黑乎乎地,然後再把黑木耳留給老公,還口口聲聲說我愛你。
女德,不是通過:愚昧、無知的,缺乏現代科學理論的,方式建立起來的!這種中國式邏輯,就是中華文化一大弊病!
人家不過是想叫女生們自珍自愛,你卻說什麼封建殘渣,還扯什麼現代文明,看起來高大上,實則無病呻吟。
中華文化,留下了大量精華,同時也留下了大量的糟粕!這些糟粕文化,決定了真正的現代文明,是不可能誕生於我們的文化,歷史已證明!
你們的所謂現代文明就是不要廉恥、不要道德、什麼無恥的事都可以做嗎?
女德講講無可厚非,你想听就听,不想听不去聽不就完了。團團和鳥人連番攻擊,有些過分了。講義或許不合時宜,但也只是在她的講台上。還到不了影響社會風氣的地步,再說了,講的內容也不一定完全沒有一點用。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5-29/doc-ifyfqvmh9418888.shtml
安徽網綜合訊北京一廣場上的五位“共享女友”,讓大批圍觀群眾驚嘆不已。這五位“共享女友”體重70多斤,身穿校服、護士服、圍裙等服裝,下身套有絲襪,閃亮女士皮鞋。其實都是充氣娃娃。然而,該項目因涉嫌低俗,被警方要求帶離北京。
這五位“共享女友”是矽膠仿真人偶,處於“限量預約中”的狀態。租用矽膠仿真人偶的價格為298元/天、698元/3天、1298元/一周。特殊道具和服裝需要另計。租用“共享女友”需要交納8000元的押金。
“共享女友”一經推出,便吸引了不少關注。可謂賺足了眼球。然而,狂歡戛然而止。
據曝料,該項目因涉嫌低俗,三里屯派出所要求將充氣娃娃帶離北京。
回應
不衛生啊
如果統一返還清潔消毒,恐怕比人衛生多了。
像這種東西就不應該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公眾面前,現在這些人越來越沒底線了
說實在的,下一個千億級市場絕對是成人用品市場了……瞅瞅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薄,更別提男女之間了.以後真有可能男的靠娃娃,女的愛按摩X,各自解決需求問題,互不相干……
這麼說吧!快則15年,慢則20年,機器人女友除了不能給你生孩子,你想要的一切都能滿足你,而且還是全心全意的!30年後,可能真正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就能很大程度上取代老婆這個物種......我那時候才50歲啊!想想也覺得激動
也能取代老公吧,除了不可靠和不能賺錢生孩子…
喂喂餵,好好努力找個女朋友不行嗎?非要單身到50歲嗎?前
那你也得忍受空虛寂寞冷和父母的壓力到50歲,就衝著這份罪,你不如找個女朋友結婚啊。
然則女朋友的花費,不是人人都能承擔的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9_17_427485.shtml
日前美國一名19歲的女模特兒吉賽兒(Giselle),因為在灰姑娘伴遊網站上,以220萬英鎊(約新台幣8700萬)的代價,將自己的初夜賣給一位中東商人而引發熱議。這則新聞也讓這個以競標年輕女性初夜為名的網站躍上版面,事實上,創立這個網站的工程師才年僅27歲而已。
這名工程師名叫札克別爾斯克(Jan Zakobielsk),來自德國,年紀輕輕就創立了全球最知名的處女競標網站—灰姑娘伴遊(Cinderella Escorts)。目前他仍與父母同住,先前在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他坦承父母並不知道他的事業,鄰居則表示札克別爾斯克平日很安靜,大多時候都在家,他們並不知道他在經營處女拍賣網站,對於他的事業鄰居們也感到很訝異。
除了吉賽兒,先前灰姑娘伴遊也曾以240萬美元的價碼,成功地將一名18歲、羅馬尼亞籍女生的初夜賣給一名香港商人,這名女生事後表示,她寧願上網拍賣初夜,也不希望自己的初夜隨便被一位朋友奪走。
札克別爾斯克先前接受《富比世》雜誌採訪,在被問到為何富人願意在網站上付出高額代價競標女性初夜時,他表示:「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但大多人主要希望擁有獨一無二的東西,而女性一生中只能有一次初夜。」對於拍賣價格屢屢居高不下,他只表示:「需求決定供給。」
雖然需求很高,但他並不隨意接受女性成為賣家,他表示願意拍賣初夜的女性除了必須成年以外,還需要先透醫生確認是否為處女,另外他也要求對方先經過心理醫生診斷,確認心智年齡夠成熟,知道自己決定的後果,才會讓她們參加拍賣。
談到成立網站的初衷,他表示先前曾有女性告訴他希望拍賣自己的初夜,但卻找不到安全的管道,因此他才試著開始架設網站,媒合願意購買及拍賣的男女,若交易成功,他則抽取兩成酬勞,收入至少千萬。
對於外界有人將他形容成皮條客,他則表示所謂的皮條客專門剝削女性,但他認為他所經營的伴遊網站,只是提供女性一個安全的拍賣管道而已,女性賣家若不願意可以隨時喊停,自己完全是站在商人的角度在經營網站。
回應
值得大肆報導?
女性主義說初夜不值錢,這個網站提醒女性,初夜是蠻值錢的
有人買 有人賣 就是個交易 不算好 也沒什麼不好!
太監和人妖究竟有哪些區別?同是“去勢”的男人,為何太監日漸乾癟醜陋、令人厭惡,而人妖卻日益豐滿性感、光彩照人呢?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泰國人妖已達兩萬多人,年齡一般在十四歲至五十歲之間,主要集中在芭堤雅的人妖歌舞團及酒吧和夜總會。凡到泰國旅遊觀光的人們都會必看人妖,但“她們”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在泰國,人妖在法律上是定為男性的。不男不女,這也正巧符合“人妖”名字的本身。“人妖”,在性別上是一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則是一種謀生的一種手段,一種能掙錢的職業。當然不包括被迫當人妖的人。
關於泰國人妖的產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其中有一種說法則是從泰國本身的歷史來解釋這一現象。泰國是一個性文化氾濫悠久的國度,泰國女子對待性生活的態度與中國大相徑庭。泰國是個典型“笑貧不笑娼”的國度,因此凡女子從事色情服務業,一般是不會受到多大指責的,尤其是在芭堤雅、清邁、曼谷等城市。色情的氾濫,同性戀現象劇增,同性戀導致的後果,便使得一部分男人漸漸朝女性化發展,日積月深,人妖這種特殊產物便滋生起來。在泰國,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碰上人妖,只是你分辨不出來罷了。有一些人妖可以從她的喉結、毛孔、說話聲音上分別出來,但有的人妖則根本看不出任何特殊,尤其是那些做了變性手術或者閹割了的人妖更是如此。
在泰國,幾乎沒有富家子弟願意做人妖。一旦家庭確定了孩子將來的出路是人妖,那麼就要儘早開始按照人妖特有的培養方式來培養孩子。因為時間拖得越久,孩子男性特徵發育得就越明顯,越不利於塑造人妖女性的身體外形。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一旦他習慣了男性的社會角色,很難再形成女性的思維習慣。
不僅如此,在泰國有專門培養人妖的學校。一般是從小孩兩三歲時開始培養。培養的方式是以女性化為標準,女式衣著、打扮、女性行為方式、女性的愛好。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吃女性荷爾蒙藥。這種藥的作用在於抑制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促進體內新陳代謝,並向女性發展。十多年的服藥期後,男性生理特徵便逐漸萎縮,而皮膚就會變得細潤,有光澤,臀部、胸部會越發達,像女性一樣,肌肉減少,皮下脂肪增多,皮膚富於彈性,胸乳增長快的,比普通女性還高聳、渾圓、挺拔,喉結也不明顯。
神秘的“男人國” 沒有女性 雌性動物也沒有2018-01-25
希臘的阿陀斯山,被稱為聖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男人國,這裡只有男性,沒有女性,也嚴禁女性進入,連雌性動物也沒有。
阿陀斯山是希臘憲法承認的僧侶自治共和國,被稱為“國中之國”,地理位置有點像梵蒂岡。它是一個長40英里、寬4英里的陡峭險峻半島,其中一端伸進一碧萬頃的愛琴海。
目前島上有11個城鎮,1.5萬居民,其中修道士900多人。島上的建築多為修道院,大小不一、式樣各異,但都是依山而建。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阿陀斯山允許外面的人入境,但有數量限制,每天只允許20人入境,入境者必須為男性。
阿陀斯山為什麼有女性禁止上島這樣的禁令呢?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聖母瑪利亞把阿陀斯山變成了她的私人花園,怕別的女性效仿,因此不准其他女性上島。另一種說法是修道士們剛上島時,與牧羊女之間發生了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之後就不准女性上島。
阿陀斯山禁止女性上島的習俗已經延續900多年了,即使是到了現代也不曾改變。島上沒有任何與女性相關的東西,可謂名副其實的“男人國”。奇葩的是,這裡不允許女性進入就罷了,就連雌性動物也不得存在,如果有雌性動物上島,包括女性,不是被轟走就是被其他方式“處理掉”。
阿陀斯山沒有女性,那麼他們是怎麼繁衍生息的呢?
其實阿陀斯山的人是從外面來的,他們一出生就被送到阿陀斯山,成長生活直至死亡都在這裡,因此他們一生都沒有見過女人,平時的生活就是修道,沒有任何的娛樂方式,不過他們也被禁止玩樂。
根據衛計委在2016年公佈的資料,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人工流產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5歲以下女性占47.5%,流產次數大於兩次的占55.9%,節育手術中,人流通常佔據了一半的比重,其中,北京、天津等地的占比甚至已在七成左右。
打開手機或網路,經常彈出來一些廣告會是這樣說:今天做手術,明天就上班!XX無痛人流,給你一個安心的選擇!剛開始我就想說為什麼今天做手術還能送份工作?後來仔細一想,原來廣告意思是說手術恢復快,明天就能夠安心上班!難道這無痛人流真的可以如此高效和神速?但對於那些經歷過人流手術的姑娘們,或許就不會再這樣子想了。
全世界再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滿大街人流廣告。從地方電視臺、戶外巨幅廣告板,再到路邊的電線杆,“三分鐘無痛人流”無處不在。鋪天蓋地的廣告,意味著龐大的市場需求。2015年,中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這還不包括藥物流產和在未註冊私人診所做的人工流產數字。奇怪的是,中國人在面上對“性”一直非常保守,甚至會因小學生性教育讀物的“尺度”被氣得發抖,卻習慣于無視滿大街粉紅色的人流廣告。
其實,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或許都知道,人流特別是多次人流,其危害性是相當大的。按照專業的說法,人流可造成宮頸不同程度的損傷,易引發早產;會妨礙今後妊娠時胎盤的正常植入,引發產後大出血;有礙胎兒正常發育和生長,並可使產程中胎兒窘迫症或窒息機率增加……在正規管道沒有得到性知識的女孩們得到的是各種不科學的性知識。結果,只能用自己的健康和無辜的小生命來“交學費”!這是社會之痛!
性知識普及的缺乏,尤其是“羞于談性”這一文化潛意識的無處不在,使得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人群體都對一些基本的性知識聞所未聞,曾經有媒體調查發現,如果一名學生在國內接受教育,恐怕直到博士畢業,都無緣真正意義上的性教育,即便是獲得了一些認知的,其獲取途徑也不是正規的教育管道,而是多半源自旁門左道。
與此相反,很多專科醫院和門診為了增加客源,甚至打出學生做人流享受半價或是七折等優惠招牌。“三分鐘無痛人流,安全、可靠……”實際上應該提倡如何避孕,而不是大肆宣揚怎樣做人流才不痛。更進一步的說,如何讓青年人形成正確的性觀念,並懂得如何去規避性傷害,如何預防意外懷孕、避免人流損傷才應該是“性知識”普及的本意所在,也應該是醫療機構去努力傳遞的正面資訊。但是這一點,學校沒有做,醫院也沒有做,大部分家長更沒有做。
在一份 “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現狀調查及分析”報告中,在對5所高校在校3149名女學生進行的生殖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發現,在校女學生的生殖健康知識比較匱乏。82.4%的學生不知曉人流的危害以及人流手術後的注意事項。更讓人感到心痛的是,某高校一名大四女生,已懷孕3個月了,自己居然不確定是否懷孕。當醫生告訴她必須住院手術時,她這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在醫生的詢問下,她表示和男朋友相處時,根本不知道採取避孕措施。
大學宿舍的“產房悲劇”固然要歸咎于當事人,但也說明備受重視的青春期性教育依然停留在“既不動口、又不動手”的階段。避孕知識作為最基礎的常識,卻很少被公開言說,通常只能以“秘笈”的形式在學生之中流傳。學生也無法便捷地得到安全套、避孕藥等物品,即使他們對避孕知識瞭若指掌也只是紙上談兵。另外一點,父母也有責任。比比外國父母,中國家長在性教育方面做得明顯不夠好。外國家長會主動、大方地告訴孩子一些性知識,而不會遮遮掩掩地避免跟兒女交談這類話題。
當然,作為女大學生,也要學會愛護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懂的愛自己,那麼激情過後,所有的傷痛和眼淚都只能潛藏在心底。...
回應
這其實不是什麼性教育問題,毎年上了一千多萬的人流,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它其實是傳統道德觀破摧毀後的一個社會問題。
都人流了,還姑娘啊?這一切都是性學家李銀河之流提倡的所謂性開放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