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掃描:2016首交易日,中東緊張升溫,人民…
風評:政府別再拉房市救經濟 讓房價狠跌一番吧
我今年50歲,單身,目前年收入約68萬元,平常生活很省,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薪水可以存下來。
隨著年紀增長,身邊有些同事已經樂活退休了,他們都提醒我應該要開始為退休生活打算,我計畫在60歲提前退休,但沒有概念到底該存多少錢,才足夠支應退休的老後生活。
我現在跟父母同住,未來希望能獨立生活,因此我訂了一間預售屋,總價450萬元,因為不希望房貸壓力太大,我打算交屋後只向銀行貸款180萬元,並希望自己能提前在退休前還清。另外,我看到很多人當包租公,退休後可以多一份現金流,我也考慮再買一間房子來收租,但依我的能力足夠再承擔另一間房的房貸嗎?
除此之外,我手上的生息資產約940萬元,過去以基金投資為主,近5年我陸續贖回手中的股票型基金,把一半的資金改買高收益債券型基金,每年約有5%的配息,計畫作為退休後的收入來源。
不過,因尚未退休,所以目前每月領到的配息會再投入到股票型基金投資,但報酬率並不佳,所以想請教《Smart智富》月刊和顧問我這樣以配息買股票基金的操作方式,適合用來存退休金、幫助我在60歲提前退休嗎?
【專家建議】量化退休需求,勿將資產重壓在不動產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資深首席財務顧問、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李鳳蘭
Mandy因為單身,不必負擔子女的教育、養育費用,只要不亂花錢,或投資失誤,財務狀況並不需要特別憂心,反而要強化心理層面的安全感。
安全感除了透過理財規畫來優化財務情況外,另一方面則是透過事先規畫退休後的生活藍圖,並建議提早建立退休後可以常交流、互相照料的親朋好友支援系統。
像是Mandy這類的單身族群,我歸納出常見的2種財務問題:
1.退休需求未量化,導致焦慮感深:以Mandy為例,迄今累積近千萬的生息資產,為什麼她對退休依然焦慮?主因就是對於退休需求很模糊。
不管是已婚還是單身族,都要先將退休目標量化,否則會淪為空談。量化目標後,再反推還有幾年的準備期,將投資工具與退休目標做結合,否則會搞不清楚投資操作到底能不能達到退休目標。
2.將資產重壓在不動產,流動性差:像Mandy這類單身族群,千萬別為了增加退休後的現金流,將資產都重壓在不動產,因為單身族未來不需要留房子給子嗣,如果只為了增加1萬、2萬元的租金收益,而去背20年的房貸,反而因此壓縮了可以用來存退休金的資金運用空間。因此不建議她再買另一間房子,退休後沒收入,還得背2間房貸,心情反而不會太輕鬆。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給Mandy下列建議:
建議1》將退休需求量化,90%基金部位挪至保守的投資等級債
Mandy可利用表1將退休需求量化,計算下來,Mandy目前資產已足夠她60歲退休。她離退休前還有9年,為了鞏固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現有資產,不宜再去追求高風險的市場。
像她目前基金部位有60%在高收益債、30%在新興市場債,都是屬於高風險的債券基金,這類與股市連動性高的高收益債基金,雖然配息高,但淨值波動度大,容易侵蝕到本金。
但也不宜全部放在定存,容易被通膨打敗,建議這90%還是放在較保守的投資等級公司債或公債。且考量股票型基金淨值波動度也較大,配息應不再挪出買股票型基金,可以滾入原本的債券基金,才能確保複利效果產生。
建議2》不要提前還清180萬元房貸
因為Mandy的退休金準備沒有缺口,她的房貸可以維持在180萬元,每月還款9,000元對她來說經濟負擔不大。但也不用提早還款,就算她退休後還有10年還款期,還有勞保與勞退月退金可以負擔。
像Mandy這類單身退休族,我建議如要兼顧買房與退休需求,貸款金額能爭取多高就多高,只要負債比率不超過整體財務50%,且工作期間財務能力可以負擔每月房貸,這樣自備款金額就能降低,將多的錢挪去投資複利滾存,可以幫助累積後續的退休金,而不是在資產累積期就把錢重壓在不動產。
另一個好處是,單身族的房產不需要傳承給小孩,就算還款期間因為身故未還清,也不用擔心會造成其他繼承人太多負擔。
建議3》退休後規畫安養信託與保險金信託
建議Mandy退休後可採用「退休安養信託」,委託人及受益人都是Mandy,將長期照護的資金存入信託帳戶,並指定信託監察人為她信任的親友,一旦她無法自理、住進安養院,信託監察人可通知銀行,銀行再每月給付一筆錢給她作為看護費用,確保能專款專用。簽訂信託契約時,銀行至少會酌收5,000元以上的簽約費,每年再收取0.3%∼0.6%的管理費。
而她的殘扶險也可以向銀行申請「保險金信託」,只要攜帶保單、雙證件到銀行即能辦理。簽訂信託契約時,一旦發生符合保單理賠的條件,保險公司會先將理賠金交給銀行信託帳戶,銀行再定期給付給Mandy或她指定的照護機構一筆錢。
申請保險金信託時銀行會收取約5,000元的簽約費,在保險金信託生效後,每年再酌收0.3%∼0.6%的管理費。記得信託專戶簽約後,需向保險公司申請保單批註,註明保險理賠金匯入信託專戶才有效。以上2種信託,若Mandy申請後想修改契約內容,銀行會再加收1,000元的修改費用。
【專家建議】優先補足傷殘保障,再加強重大傷病險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財務顧問、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佘曉皊
Mandy誤把保險當作儲蓄,買了多張增額終身壽險與美元保單。她目前壽險保額近1,500萬元,但她單身、也不須負擔父母的開銷,只須準備房貸與喪葬費,估算下來375萬元就足夠,她的保額已超出應備保額近5倍。不過因壽險都已繳費期滿,就不針對壽險保單做調整建議,退休後如臨時需用錢,增額壽險可部分簽約變現使用。但她忽略了最重要的傷殘、醫療保障,必須盡快依下列建議補足:
建議1》第一優先補疾病或意外造成的殘廢風險
單身者的保單組合要特別規畫因疾病或意外造成的殘疾風險與重大疾病風險,因為這2類風險的醫療成本最為高昂。
殘廢風險部分,建議目前常見的2種都要有:不管是意外或疾病造成1∼11級殘都一次給付「殘廢保險金」的「殘廢照護保險」;跟1∼6級殘,每月給付「殘廢生活扶助金」的「殘扶險」。
一次給付的「殘廢保險金」,可以立即給予一筆保險金作為薪資與醫療費用的補償,保額建議至少500萬元。
每月給付的「殘廢生活扶助金」則能用來負擔後續長期請看護或安養中心的費用。保額可考量目前安養中心價格,每人每月至少約3萬元,再加上醫療器材、藥品等支出,建議規畫每月給付6萬元。
建議2》再補足重大傷病險,最後補醫療險
針對重大疾病,目前市面上有2種產品,一種為罹患7項重大疾病(例如腦中風、癌症等)時理賠的「重大疾病險」,另一種是領有「重大傷病證明」即可理賠的「重大傷病險」。建議選擇後者,保額可以依3年∼5年的支出來預估,像Mandy月支出約3萬5,000元,乘以5年,保額為210萬元。
最後再補足醫療險,以Mandy的經濟狀況,小額的醫療支出她有能力負擔。但考量因醫療科技的進步,住院天數只會減少、自費的醫療器材會增加,建議可增加實支實付醫療險,選擇有理賠「門診手術」的產品,且雜費額度建議在10萬元以上。
理財後心得分享(約診對象 Mandy)
重新省思投資目的,獲益良多
感謝顧問們非常仔細地說明,一直以來我每天盯著電腦看損益,卻從沒搞清楚投資的目的。而我過去錯把保險當儲蓄,買了很多保單卻不符合自己的需求。這一次的理財規畫讓我重新省思自己過去的人生,很感謝顧問與《Smart智富》月刊的幫忙,讓我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