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國泰信託慶豐銀行離退
市長:26年家庭煮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國泰信託慶豐銀行離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公民社會,民主自由/獨裁專制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藍綠意識形態的劃分已經淡化了,除去藍綠的深刻內化,剩下的才是未來台灣的主流意識
 瀏覽5,682|回應31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是一定要講什麼第三勢力,現下根本還沒有第三勢力?或者說是,還不成氣侯?

第三勢力成了氣候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會去規劃它?誰都想佔據它?

第三勢力是什麼怪物啊?台灣社會真的需要什麼第三勢力嗎?現下的台灣真的已經喪失了核心價值觀了嗎?

莫要妄自匪薄!!!還是有不少台灣人始終漠漠的在發掘"引領台灣發展"的真正價值的地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312673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輔大這樣出名 倒是出人意外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幾天的輔仁大學,經歷一場以普通大學來說難得一見的新聞熱潮。從5月29號到5月31日,有「輔仁大學」此一關鍵字的各類文章網路聲量爆漲,甚至直逼國內第三大政黨。但多數的反應是負面的,也就是說,這是場大型公關災難。但為何會有這場重災?輔大的公關部門應該負責嗎?

其實輔大公關室只是負責擦屁股的衰人。任何的大型風暴,都來自更大規模的愚蠢。愚蠢的體制,愚蠢的管理,或是愚蠢的高層。

這一波輔大新聞熱潮,最初是哲學系將先前學生大舉轉系的事件再次以統一發稿的方式推出,希望引發各界討論。這是在校方控制之下的事件,但因為話題爭議性,所以正負向的效果都會有。

接下來就是學生引發的兩起事件,其一是某系性侵案被公開,其二就是學生自治團體主導的反女宿門禁系列活動。這兩起都是在校方全無意識的狀況下,於休假日發生,當然猝不及防,等到週一起床去上班,天下已經大亂了。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三起事件都和學生對校務體制的不滿,有直接和間接的關係,而且是長久的問題。事件會快速升高,是因為有共同負面感受的學生太多,在利用臉書等自媒體推播的狀況下,幾篇文章分享都達到破千,觸及率總合突破百萬。

到了這種程度,公關根本就「堵」不起來,也不可能粉飾,為什麼輔大會如此觸怒學生呢?

多數民眾不知道的是,就在五月中,校方高層才表示將調漲學費2%,而學生自治體系的改選,又因校方行政人員的技術問題而造成取消與延選,這都是引爆一系列學生怒火的近因,算是導火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86659
形勢比人強 這人即使真的是能人呢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辦法的

能用無黨籍的當行政院長   並無何意義  早就當過阿扁的台北市財政局長了  入不入黨沒啥意義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53992
那個[人]字專指[本來應該比較好的人]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選勝這個[人]的許多當選人根本不具知名度不具甚麼了不起的經歷或專業

但是卻贏了  而且都贏的不多  並不是一面到倒的

這個幫忙的[形勢]究竟有多強  要看決定之前雙方每個選民的看法有多強烈  多次大選有這次的那麼強烈嗎

就拿淡水一個僅僅600戶一千張選票的里來看    當選人從未去過該里  從未幫忙過該里的事物   該里的一些需要委員幫忙的事務也都是落選現任委員在幫忙

可是不知道是西瓜效應或者是這[形勢]實在是太強了

相信這位年輕以前根本未曾聽過名字的當選人    當選後也不會怎麼關心這個小里

民意有何用    總不能說民主就是西瓜哇大邊吧   結果呢   對民生經濟一點好處都沒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32968
那麼甚麼是形勢呢 形勢為什麼比人強 這個[人]又是甚麼呢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選票贏三百萬票  真的就代表贏的那麼好輸的那麼爛嗎

那是加上了這個[形勢]的結果

民主素養的進步要看這種懸殊結果雙方的心理上是否真的狂喜或悲憤    如果不是或者是只有少數人   那就代表真的進步了

情緒性的文字在選前選後都很多  其影響到底有多大也很難估計  不過從此類文字出現的比例來講算是應該超過一半    理性分析的能力實在也無法強求   這類文字是和許多適時參雜再一起的  一般人通常都不會注意到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完選舉久了自然養出了一幫能手  

甚麼是[事實]  怎麼可以有兩面解釋  以主觀意識做客觀解釋騙了也就騙了   被蒙蔽了也很快樂   那就是為什麼被騙了  因為要快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29649
形勢比人強的意思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意見主要是取決於當時的形勢,而態度對於一個人在多種形勢下更持久地發揮作用。其次,意見被認為具有更少的感性,並且在其構成中多少缺乏情感……態度是一種直接的、直觀的定向,而意見是在一個社會母體裡在各種選擇性方案之間經過慎重考慮後產生的理性抉擇 ]

多次民調的總合會是一個更具有多數的取樣調查  雖然多次調查的時間點有差異   如過這多次調查的時間點之間沒有重大的事件變化   那麼  這多次就可以視作一種累積或者是一種更大龜麼的調查  也就是說  調查的本身更具有代表性        不過以這次大選的結果和之前的多次調查結果比較  其差異在哪裡   或者說  選舉的結果究竟是否就是調查的結果   也很難講完全百分百一樣   另外選舉結果有多少是受到這些多次調查的影響 也很難講

說是一百萬原來投馬的沒有出來投票  一百萬轉投宋  一百萬轉投蔡  總共就差三百萬票

 轉投的原因都相同嗎   不見得    總歸應有幾個原因

但是這幾個原因成立的主觀因素多於客觀因素  個人覺得這些因素的內涵大大的值得研究=那就是民主素養和政治學養    總體上台灣人民仍然是個人主觀意識強過客觀意識太多   對於單獨事件的偏頗判斷累積成一種很深的印象  連累相同的人的其他事件也被加深印象  當這種事件被有心人士利用把它不適當的連結或掩飾  更會加深不多加思考的[普通人]的印象   久而久之  就變成一種[態度]  當然反映出來的態度有多種面向  這也變成像選舉這樣的不同結果

這一切事件的發生原因  如果把它還原   也許重點根本就不是被拿出來發揮的表象   

就像個人前面所想提出研究的多重方陣模式   還原事件的真相也許也是有不只一種面向一種原因   但是真能把當初的因素一一撥離一一單純化  也不很簡單   因素的 關聯性其實很難去清楚去界定或數量化   所以說往往換成另一個事件  相同的因素也會有不同的連結不同的內涵   所以說學術上的研究初始簡單模式  只是把整件事件研究更容易去數據化系統化  也更好去做[預測]  預測可能是研究的目的之一   不過不像科學   不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的單純  社會科學根本就不科學=結論  

那麼甚麼是形勢呢   形勢為什麼比人強  這個[人]又是甚麼呢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29210
民意被曲解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line上和同學辯論何謂民意

google  wiki解釋民意和態度的不同

民意是對特定事項是否的決定  態度是對類似事項持續的一種決定  兩者不完全相同

[

無論如何定義輿論,「意見」始終是輿論研究的核心,也就是輿論的本體,輿論傳播所著眼的也是意見的流動問題。意見(opinion)通常是通過與態度(attitude)、信念(belief)和價值(value)尤其是和態度相比較來界定自身的,社會心理學家們把意見定義為:對某種態度、信念或者價值的言語表現 ,拓展開來,意見也可以用行為,例如憤怒地揮拳或者遊行等方式表現。通常,學者們從兩個方面區別態度和意見之間的差別:

意見一般來說被認為是對於某個具體刺激(某個問題)所作的語言上的或者其它的明顯反應,而態度是更基本的總體傾向,它對於一般性的刺激作出有利或者不利的反應。意見主要是取決於當時的形勢,而態度對於一個人在多種形勢下更持久地發揮作用。其次,意見被認為具有更少的感性,並且在其構成中多少缺乏情感……態度是一種直接的、直觀的定向,而意見是在一個社會母體裡在各種選擇性方案之間經過慎重考慮後產生的理性抉擇 。

簡要地說,態度是反應的傾向,而意見則是某種反應。]

多數人的意見成為[民意]也是針對某特定的事項而言

首先對[多數人]的定義就有相當的疑義  總不能甚麼大小事都用[公投方式]吧

那麼怎麼定義對某特定事項的[多數人意見]就出現百分百的定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29028
腦袋瓜子停頓了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我感覺良好!??

還是憂鬱上身?!!!

研究多維方陣作啥?回復歷史,認識現在,預測未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28175
第一因素的討論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儘管世界人口已經突破70億人  但是卻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即使是同卵雙胞胎都有不少不同處

前三代老毛病過世原因及年齡    父方/高祖父/不明或中風/54//女/胃/5*   祖父/高血壓/多重器官衰竭/84  女/二尖瓣膜閉鎖不全/*/**     父/高血壓心臟/**/**      母方/外高祖父/**/**//女/**/**  外祖父/心臟病/83 女/失智免疫力不全骨質疏鬆/**   母/記憶力不均/**/**    祖母家都長壽  祖父家女性除心肌梗篩外也長壽  高祖同代人多長壽者約一半

綜合本人特性    身體方面承襲的特殊處=禿頭少髮=祖父+父+小舅[但大舅頭髮不少]    身高體型=祖父+父+祖母家男性+三代女性不矮不高不胖

個性和智商方面再想想  怎麼表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25636
胡思亂想一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把一個特定的人作為例子  往前推三代[男女雙方]的往生原因當DNA種子  視為一個因素

再把個性和生理條件加入為第二個因素

又把每個人的過往經歷和時代背景當成第三個因素

時間軸的時段先用十年為一個不同變化背景

首先  就醫學上的粗略尋跡   疾病史的遺傳變化沒有一定的論解  但是大致上可以當成固定模式=譬如說五官外貌=眼袋   身高 胖瘦   禿頭少髮    往生原因  等比較明顯的因素

個性就比前項難界定了   譬如說  在崑山工作時的同事=我的姪孫女講過的=我姓氏的家族裡多半是個性比較直爽耿直  稱為姓氏個性    但是光這一點也很難界定

每個人的經歷和時代背景又是一番工程了  

把模型簡單化是討論上的出發點  但是其間的關聯性互相影響力實在也很難去界定

可以先玩玩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24813
縮時攝影的關聯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設定縮時的不同時段  出現的影像也會不太相同  但是大致上還可相連

但是把不同時段裡加入不同元素時  出現的影像可能會有不同的意義或解讀

而把時段當成一格  而不同事件元素 為縱軸的不同一格  會出現多軸多空間現象

一般分析模式以象限型式出現時  往往限於幾度空間的難解而簡化為二元三元頂多五度空間模式  以好套用現成的公式解讀出結果

如果其他條件不變  往往是固定的模式前提

可是這也大大的限制了結果的發生機率   真實社會事件裡  往往出現的都是那些  其他因素的不可預測   那麼模型變成白搭了  

很多社會事件也因為許多不可量化或不好判斷的因素  而有南轅北輒的預測

縮時攝影又提供了甚麼關聯呢  

是把時間軸固定化  把因素的影響公式化固定化  就是把固定的時段裡  因素的變化給量化  當然這也和時段的設定有關   到底是依照經驗值去量化或者是其他已經模式化的模型去設定時間軸的長短    這又會受到這模式化的模型的限制  就是在他的假設中去求取新的時間軸模式

或許這種方式也只是一個另外的過渡方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5424573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