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國泰信託慶豐銀行離退
市長:26年家庭煮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國泰信託慶豐銀行離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企業經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良心何在?
 瀏覽5,998|回應41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司治理是啥玩意兒?
經營者的良心而已
2007.05.03
調查》死豬不怕滾水燙? 被接管銀行總董照領高薪
【中時電子報邱慧雯/調查分析】

今年真是金融界不平安的一年,先是中華商銀、花蓮企銀、中聯信託等金融機構因營運不善遭政府接管,最近又發生安泰、寶華、萬泰等持續虧損情形,金融機構一個個出現財務黑洞,讓投資人與社會各界膽戰心驚,唯恐引爆金融風暴。
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問題銀行的管理階層,甚至是那些遭金融重建基金(RTC)列管的孱弱銀行,總座、董座每月薪資還是高達三十、四十萬元,同時領有公司配車,員工仍享有年終獎金兩個月,彷彿都沒事。倒楣的納稅人受害,廣大小股東受苦,股票變壁紙,又有誰在乎?

家族經營企業的情況在台灣仍相當普遍,但並非每個家族都具有良好之經營能力,這在身為特許行業的金融業裡尤其明顯。綜觀目前國內民營銀行,幾乎都是由大股東掌握經營權,家族成員也擔任銀行專業經理人。縱使銀行經營績效不彰,經營權依舊由這些家族所把持。

但以幾家小銀行未攤提之損失來看,每家的損失幾乎吃掉銀行一半以上的資本額,而萬泰銀行的未攤提損失高達295億元,目前的資本都還不夠賠。

儘管績效差,可是經營階層卻只想固守經營大權,甚至為了避免權力外放,只想嫁給「洋女婿」(外商銀行、私募基金),而不願意委身台灣郎(本土銀行),以免對既有大股東造成不利。

這些問題銀行的大股東之所以堅持死守四行倉庫,說穿了無非是想固守經營權及附加的種種好處,小股民的權益、企業的社會責任及社會觀感,他們似乎完全不在乎。

更引人側目的是,這些家族大股東堅持死守四行倉庫的結果,經常是鉅額虧損不見改善,但自身待遇倒是絲毫不減當年,部分遭金融重建基金(RTC)列管的銀行,總座、董座每月的薪資還是高達三十、四十萬元,領有公司配車,員工仍享有年終獎金兩個月。看在股票變壁紙的小股民眼裡,完全不是滋味。

這些問題銀行何以會累積了如此多的呆帳而不打銷?事實上,並非銀行不願意,而是無能力,最後只能等到鉅額損失產生後,才來想補救方式。一位外銀資深人士表示,這樣的錯誤之所以一再出現,與經營階層心態有關。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31893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羨慕還是悲哀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又是一波下崗

多是屆五十歲大關 還好都能拿退休金

有人說你20年前為何調關係企業做分期 活該 雖76年回來仍拿不到退休金 可是那個決定不是我的錯 分期業務是蔡辰男的遠見 當時信託公司只能放款生產事業 如不是十信事件 遲早分期業務會歸鍵

時也運也

但蔡辰男運成份大黃世惠則確是經營不善 並非財務槓桿操作不當
而是用人不當管理不佳
半導體導線架不會做科技就不要做 大賠
人壽做股票大賠幾十億 有沒有中飽私囊拿退傭可疑
代理建築機器卻去搞DRAM現貨 又賠幾十億

老板經營不善 不承認 員工倒楣
還在吃香喝辣的 仍在欺負自己人 你罵他可恥也沒用
世道自會評價 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84539
50-60盛年下崗者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近十年受經營不善 被併 而受害者

投信北七信等幾十家信用合作社 慶豐 中興 花企 東企 氾亞 高企 亞太 大安 萬通...

算起來少說二 三仟人 其中50-60盛年者應在60%以上
也許不止 再投入職場者有沒有10% 能派遣者更少

我想其中能安逸生活者不到一半 像我靠老婆者也不多 何況也沒幾年了

男兒當自強 wha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67413
社會輿論正視關注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八百名高雄企銀員工來說,2004 九月六日是特別感傷的一天,有五十年歷史的高企因被政府接管標售,由玉山金控得標,四百人站在中年失業的十字路口,獨自面對茫茫的未來。
  這種因為企業併購對勞工所造成的集體失落及認同撕裂的感受,也曾發生在大安、萬通等其他許多銀行員的身上,未來甚至會更加頻繁地上演。遺憾的是,社會主流觀點純粹從商業策略、規模和利益的角度來理解一樁樁的金控與合併,再三強調金融併購是一永不回頭、無法改變的發展趨勢,個人只有順從適應,從而這些事件對活生生的勞工及其家庭所造成的傷害,始終沒有被社會輿論正視關注。 unquote

工會在幹什麼 無力
熱門的理財專員 一半以上是幫倒忙 荷銀較台富有水準
除了專業還要經驗 難
受害者裡有很多可以訓練成好理財專員 只是年齡問題無法被接受
第二春何其困難 曾因此到大陸 機會太少 成功機率也不大

誰來關心
自求多福 省吃儉用 正常發洩 關懷家人 快樂似神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67405
受傷者無數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幸能拿勞保老年給付 那要年資夠 不夠表示年輕還可以工作
所以五十以上無法拿勞保老年給付 又沒優退 又無工作者 才是受傷最重的

有人說 沒辦法 這是潮流 有些電子業相似
但說是被淘汰者 我不同意

經營者責無旁貸 但還茍延殘喘 受傷者只是倒楣 執政者涼快
好像天下沒道理 放心 只是時辰未到

君不見 世上每天都在上演<道理戲>HP女董不就是一齣 只是受傷者可能無法完全回復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67390
退場機制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股價淨值十以下的銀行 有存在的價值嗎

加上經營者股權少 還賴著中飽私囊 經營心態可議

這種銀行 隨便幾十億就可買到 就是沒人要

政府讓它自生自滅 苦的是股東和離退員工(拿了退休金者除外)

整理以後的銀行淨值和價值5-10中間的銀行 大可以鼓勵立法強制併入金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43690
企業經營不善的原因 員工難道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幾個老板聽得下誠實正義員工的心聲

大老板可以不理你 小的老板碰到人才走光就只好倒閉
真正可惡的多半是那些大老板 沒有一點道德良心

以上是民營

大多數銀行公務人員到現在還沒清醒 但可以混到65歲 當然沒有以前好混

大學同學多數服務銀行 最好者夫妻倆都是 有遺產者例外 公營較好
退休超過一半

可憐的是民營無退休金者

早早規劃 以免後悔莫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42275
十信事件20年了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當初蔡辰男沒有省籍情節
長榮台塑有

蔡辰男無法請到他傑出好友好同學幫忙
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他聰明和權謀
最重要的包容性缺乏

其實連中共犯台的議題都研究過
金融業薄弱的信心問題卻疏忽了

非戰之罪
否則國泰信託會不會輸中國信託還很難講
1982-3國泰信託真的贏中國信託
不信去問老中信人或其他老信託公司員工

長期看許多事早有定見
只是老板們不易接納異議的雅量與先見之明

世事本就多變化
變化的前因後果多早有定見
不要忽視任何微小的關鍵因素 任何反應對策都要虛心及早安排
其實聯這次大選不也一樣 何況公司治理的事攸關個人更勝
我們這些受害兩次者真是情何以堪

有識之士 跳出來為公司及個人的前途 儘一份力量
否則趕快 跳出去 趁你妳還有本錢時

政府在幹什麼 知道會被害 還不及早未雨綢繆

與老前輩們多多請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34075
道德良心何在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企業經營不善 員工受害 只能怪老板 員工本身也有責任

企業經營不善的原因 員工難道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這樣想好像沒有比較舒服

當初有沒有善盡員工建議權 去警惕老板不當之舉

話說回來 有哪一家企業員工有建議權 有幾個老板聽得下誠實正義員工的心聲

大老板可以不理你 小的老板碰到人才走光就只好倒閉
真正可惡的多半是那些大老板 沒有一點道德良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31953
所造成的傷害始終沒有被社會輿論正視關注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八百名高雄企銀員工來說,2004 九月六日是特別感傷的一天,有五十年歷史的高企因被政府接管標售,由玉山金控得標,全台灣四十五家分行的「高雄企銀」招牌被同步卸下,埋入歷史。而這八百人再也不能自稱是「高企員工」了,其中四百人獲得新的集體認同,他們將以「玉山銀行員工」身分在新環境中努力融入與適應;另外四百人則站在中年失業的十字路口,獨自面對茫茫的未來。
  這種因為企業併購對勞工所造成的集體失落及認同撕裂的感受,也曾發生在大安、萬通等其他許多銀行員的身上,未來甚至會更加頻繁地上演。遺憾的是,社會主流觀點純粹從商業策略、規模和利益的角度來理解一樁樁的金控與合併,再三強調金融併購是一永不回頭、無法改變的發展趨勢,個人只有順從適應,從而這些事件對活生生的勞工及其家庭所造成的傷害,始終沒有被社會輿論正視關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31938
委託書大王聽說蠻有職業道德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沒有社會道義則不知道

沒有好好經營企業而且股權不多的老板 委託書大王都應該高舉正義的旗幟 把這些老板請下台 以免遺臭萬年 遺害員工和社會大眾

一個受害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31921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