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國泰信託慶豐銀行離退
市長:26年家庭煮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國泰信託慶豐銀行離退】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企業經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良心何在?
 瀏覽5,874|回應41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司治理是啥玩意兒?
經營者的良心而已
2007.05.03
調查》死豬不怕滾水燙? 被接管銀行總董照領高薪
【中時電子報邱慧雯/調查分析】

今年真是金融界不平安的一年,先是中華商銀、花蓮企銀、中聯信託等金融機構因營運不善遭政府接管,最近又發生安泰、寶華、萬泰等持續虧損情形,金融機構一個個出現財務黑洞,讓投資人與社會各界膽戰心驚,唯恐引爆金融風暴。
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問題銀行的管理階層,甚至是那些遭金融重建基金(RTC)列管的孱弱銀行,總座、董座每月薪資還是高達三十、四十萬元,同時領有公司配車,員工仍享有年終獎金兩個月,彷彿都沒事。倒楣的納稅人受害,廣大小股東受苦,股票變壁紙,又有誰在乎?

家族經營企業的情況在台灣仍相當普遍,但並非每個家族都具有良好之經營能力,這在身為特許行業的金融業裡尤其明顯。綜觀目前國內民營銀行,幾乎都是由大股東掌握經營權,家族成員也擔任銀行專業經理人。縱使銀行經營績效不彰,經營權依舊由這些家族所把持。

但以幾家小銀行未攤提之損失來看,每家的損失幾乎吃掉銀行一半以上的資本額,而萬泰銀行的未攤提損失高達295億元,目前的資本都還不夠賠。

儘管績效差,可是經營階層卻只想固守經營大權,甚至為了避免權力外放,只想嫁給「洋女婿」(外商銀行、私募基金),而不願意委身台灣郎(本土銀行),以免對既有大股東造成不利。

這些問題銀行的大股東之所以堅持死守四行倉庫,說穿了無非是想固守經營權及附加的種種好處,小股民的權益、企業的社會責任及社會觀感,他們似乎完全不在乎。

更引人側目的是,這些家族大股東堅持死守四行倉庫的結果,經常是鉅額虧損不見改善,但自身待遇倒是絲毫不減當年,部分遭金融重建基金(RTC)列管的銀行,總座、董座每月的薪資還是高達三十、四十萬元,領有公司配車,員工仍享有年終獎金兩個月。看在股票變壁紙的小股民眼裡,完全不是滋味。

這些問題銀行何以會累積了如此多的呆帳而不打銷?事實上,並非銀行不願意,而是無能力,最後只能等到鉅額損失產生後,才來想補救方式。一位外銀資深人士表示,這樣的錯誤之所以一再出現,與經營階層心態有關。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1131893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2020年?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digitimes李佳翰/綜合外電2008/05/20

如微軟(Microsoft)總裁比爾蓋茲(Bill Gates)於日前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演講時預言表示,未來幾年內,電腦的文字輸入不須再透過鍵盤,而是完全用語音來輸入。IBM於2007年時曾提出未來5年5大科技創新,包括「節能更容易,價格更低廉」、「全新的駕車經驗」、「吃什麼就像什麼,所以
你得了解自己吃了些什麼」、「手機不再只是手機」、「醫生將擁有超強感知能力,提供更精準的診斷與醫療」等,全都是因為科技的創新而讓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

事實上,上述的預言並無太大新意,因為就科技發展而言,都是些一般民眾也預料中的事。想知道未來10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或是有什麼新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更加easy?坊間有許多的所謂專家、預言家等,多會對未來提出些揣測、預估,但大多也僅屬紙上談兵,畢竟,未來變數太多,誰又能真正說的準?

不過,除了科技的創新外,大多民眾更關心的可能與生活必需相關的事務、全球的趨勢與發展,還有近年來對地球影響最大的氣候變遷議題。而上述事項的未來趨勢預測,相對而言,是可以較為確定、實際的,主要因為可依數據、研究與分析而得出,非天馬行空的臆測。因此,也有許多的專家機構對未來10年或20年提出許多的
趨勢見解,除了可供相關人等針對問題提早作出準備外,也可供一般民眾了解未來的大方向以及機會所在。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ngence  Council;NIC)在2004年時便提出名為《世界未來格局展望》(Mapping the Global  Future)的報告,大致描述了該機構對於全球在2020年時的一些重大變革或影響,其中,不乏許多目前已展露跡象的趨勢。

新興大國的崛起

一如目前全球關注的新興國家崛起趨勢,大陸與印度將持續成為主要的崛起力量,加上一些其他的國家,將會改變目前的世界版圖。其中,大陸和印度的衝擊力及影響力將可比擬19世紀統一的德國、以及20世紀初嶄露頭角的強大美國一般。更有許多學者已將21世紀視為由大陸和印度所領導的強大亞洲新世紀。

主要是因為,大陸與印度持續的經濟快速發展、擴張中的軍事能力以及龐大的人口資源,都使學者們有充分的根據認為將會迅速成長為全球經濟和政治大國。

大多數預測都認為,到了2020年,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過除了美國以外的所有西方經濟大國的GDP值;而印度的GDP也將趕上歐洲經濟規模。另外,大陸的人口數將達到14億人、印度也將有接近13億人口,因此,無需在生活標準上接近西方國家的程度下就能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大國。

除此外,其他的新興國家,如巴西的經濟規模也將超越歐洲多數國家,除了少數最大國外。甚至印尼的經濟規模也將接近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只要不出現全球化的突然逆轉現象或發生重大動亂,則可確保這些新興強國的崛起。不過,該如何處理與其他大國的關係,是合作?還是競爭?這些仍然是未來關鍵的不確定因素。

而作為一個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俄羅斯具有增加其國際影響的潛在力量。然而,由於其人口出生率過低、醫療衛生體制差等因素,俄國面臨著一個嚴重的人口危機。此外,其南部與高加索和中亞的不穩定地區相接,使得該地區的恐怖主義以及某些當地特有的爭端極有可能間接影響俄國,在某些程度上都限制了該國後續發展。

歐盟與日本的危機

從市場規模、單一貨幣、高度熟練的技術工人、穩定的民主政治以及統一的貿易同盟等等來衡量,歐盟在國際間的影響力不容置疑。但是歐洲的大多數國家都有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萎縮的問題,這將對其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歐盟必須盡快調整該區的勞動力結構,改善社會福利、教育和稅收體制,並接納外來的移民人口;
否則,即有可能會面臨一段長久性的經濟停滯。

而對日本而言,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人口老化的危機,同時還將面臨其在亞洲地區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評價的挑戰。是要制衡大陸的崛起、還是2者和諧共進,考驗著東京政府的智慧;與此同時,亞洲人在朝鮮半島統一問題上長期存在的不滿和對台灣海峽緊張局勢的擔心,都表明該地區達到平衡與穩定將不會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全球化的版圖變遷

全球化的某些方面,如通過資訊技術(IT)革命帶來的不斷增強的全球連接性,幾乎可以肯定是無法逆轉的。然而,儘管可能性不大,但是全球化的進程也還是有可能會被減慢、甚或停止,例如大型的戰爭或是全球衰退等衝擊。

如果不發生這類事件,那麼全球經濟很可能繼續會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增長。到了2020年,經濟預計將比2000年增加約80%。其中,亞洲有著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並將有更多的公司成為世界級的跨國公司,若能夠持續增長下去,那麼亞洲看上去註定要取代西方國家成為推動國際經濟的中心點。

然而,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並不會全球均分。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國,將利用全球市場來鞏固在全球的地位;而美國的強國地位則相對衰退,儘管在2020年前仍將保持全球的領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對大陸和印度的崛起可能會有不滿,尤其是當感受在全球市場中受到排擠時,這種不滿將更加明顯。

將有更多的公司變得全球化,那些在全球範圍內運作的公司無論在規模和創始來源上都將變得更加多樣化,其風格取向將更偏向亞洲而不是西方。這類公司,包括現有的跨國公司,將逐漸脫離在任何單一國家的控制範圍之外,成為廣泛傳播技術,進一步整合世界經濟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進步的關鍵推動力量。雖然北美、日本和歐洲總體上仍將可能主導國際政治和金融體系,但是全球化將會逐步更多地帶上非西方化的特徵。

新科技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將逐漸集中到那些能夠接觸和採用新科技的國家和集團。發展中國家和先進國家間的高科技人才雙向流動,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接觸新科技,以及跨國公司在使其高科技部門多樣化過程中所作的努力都將促進新科技的推廣傳播。

採用新科技政策的國家則能夠通過跳躍式的發展來跳過高科技領先者,例如美國和歐洲在其歷史過程中所必須經過的那些發展階段,大陸和印度能夠省略這些過程而快速的成為高科技領先者。

預期中的下一階段高科技革命將包括奈米、生物、資訊、材料以及能源方面,對大陸和印度的前景將能起到進一步的支撐作用。歐洲在這些新科技的某些方面有滑落到亞洲後面的危險;而儘管美國必須不斷增強其對亞洲的競爭力並且在某些方面已經失去了明顯的優勢,但從總體上仍保持其高科技的領先地位。

能源供應不確定性的挑戰

與此同時,由大陸和印度所領漲的全球經濟成長,勢必也將增加許多原物料的需求,預估20年內的總能源消耗將較目前增加至少50%,其中,石油所佔的比重最大。根據專家們的預估,新興能源與現有能源的產能應能滿足全球所需;但是,由於許多能源產出大國都存在著很大的政治或經濟風險(如委內瑞拉、西非洲地區等),因此,由更大需求推動的激烈資源競爭,再加上有可能發生的主要石油供應突然中斷,恐成為全球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歐洲對天然氣的偏好日益增加,這將促使該地區加強與俄羅斯或北非國家的合作關係,主要是在管道輸送天然氣方面雙方相互依存。

再生能源與生質能源將成為最夯的原物料產業,並且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其中交通方面的使用將佔最大部分。除了因為原物料的耗竭必須尋求替代能源外,主要也是為了要降低全球氣候的暖化問題,因此,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已無庸置疑。

儘管再生能源與生質能源技術將更趨成熟,但是在整體供給上,卻仍佔少部分。況且,由於生質能源基本上是與人類競爭糧食,勢必引發能源與食品價格上揚而導致通貨膨脹,屆時各國的政策介入則將成為另外的不確定因素。

政府管理機制面臨的新挑戰

國家形式將仍是全球秩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的廣泛使用,將會對政府的治理帶來巨大的、嚴峻的考驗。隨著全球連接性的增強而來的是更多形式的既得利益團體的產生,使得政府管理功能複雜化。

對政府管理上的壓力一部分將來自以宗教信念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新形式的政治認同性。特別要指出的是,通過對不同種族和國家團體的感召力創造出的超國界的權威,政治伊斯蘭主義將會對2020年的世界進程起到重大的全球性影響。

由於種種因素的結合,其中包括不景氣的經濟前景、宗教教育的影響,以及像工會、非政府組織和政黨這樣的機構伊斯蘭化,政治伊斯蘭主義必將繼續保持其重大的影響力,也將保持其對中東以外地區的穆斯林移民的吸引力。這些移民雖然被吸引到較為富裕的西方去尋找就業機會,但他們對所在國的文化不但沒有認同感,
而且認為這種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相悖且有敵意。

到2020年時,所謂民主化的第三波有可能會產生一些逆轉,這種情況尤其可能發生在前蘇聯共和國和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中有一些其實從未真正地擁抱過民主。而在主要的中東國家裏,那些至今由於政權壓制而被排斥在民主化過程之外的政權將可能出現民主化和多元化的發展空間。

國際性組織的式微

由於國際間的變動將一波接著一波,現有的一些負責管理全球問題的國際機構可能不足以應付所有的問題,對於恐怖主義、組織型犯罪、氣候變遷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所帶來的國際性威脅,應對能力將備受挑戰

現今的權威性國際機構如聯合國(UN)、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MF)等,若不能即時調整結構來適應全球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則將有可能淪落至落伍的地步,而被其他新興的組織所取代。

青年領袖對未來趨勢的預測

而根據全球青年領袖論壇(The Forum of Young Global  Leaders;YGLs)於2008年所公布的調查,共665名接受調查的青年領袖認為,未來主要趨勢仍偏重在全球氣候變遷(21.2%)、新興國家的崛起(11%)、資源匱乏(8.7%)、全球化(6.1%)、不對稱經濟體(5.3%)、替代能源(4.9%)等問題上。因此,未來20年人類將面臨的嚴峻挑戰主要將是全球氣候暖化(59.2%)、資源耗竭(36.7%)以及不對稱競爭(27.3%)。

此外,YGLs也提出了未來20年的趨勢預測,認為全球力量將東移,由大陸、印度與俄羅斯為領頭羊;大陸因內部許多問題尚無法解決,因此尚未能取代美國在國際上的責任,不過卻肯定將是世界上的第一大經濟體。
另外,全球人口老化將加劇;公司將更全球化、網路化、更具社會責任;人類的智慧將能夠解決資源匱乏以及全球變暖的問題,運用市場機制、創新科技等方式,將上述問題的影響降至極低。


圖說:人滿為患!儘管大陸早早祭出一胎化政策,但人口數仍持續攀升,預計到了2020年將達到14億人口。

圖說:據專家們預估,未來的資源將逐漸匱乏,尤其是石化能源,因此替代性能源及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將更顯突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869900
兒子服務的公司被最大的客戶併購 全球化到底是利是弊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從反全球化浪潮看全球化分配問題

 

台灣日報,2003923

 

趙文衡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梭羅在日前的一場演講中,指出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三大趨勢之一,在此潮流下,國家所擁有的權力與控制力將日益減弱。此一看法頗為中肯,也是多數專家學者在討論全球化時的主流意見。雖然全球化的趨勢已成為既定事實,但是反全球化的運動同時也像雨後春筍般興起。不久前在坎昆舉行的WTO部長會議宣告失敗,可視為開發中國家對全球化的不滿所採取的反制。

 

究竟為什麼會有反全球化聲浪的出現?全球化過程中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引發如此眾多的不滿?在這裡,我們先要確認一個事實是,不論在一國國內或在國與國之間,全球化都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具備全球化生存基本技能與條件的個人或國家就能進入所謂的贏者圈中,享受財富不斷累積的優勢。相反的,在全球化過程中被邊緣化者,財富所得將會日益縮水,贏者與輸者間的貧富差距因而日漸擴大。

 

但是,在貧富差距加大的同時,全球化也讓世界整體的財富增加,這是全球化的另一個有趣的面貌。我們常說要解決資源分配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把餅做大,餅做大了以後每個人可以分配的數量就會增多,資源不夠分配的問題即可解決。雖然全球化的確使整個財富的餅變大,但不幸的是,並不是所有人的財富都因此而增加。相反的,有些人的財富不成比例的暴增,而有許多人獲得的卻比以前餅未做大時還要少。以一般的眼光看,這種分配方法是相當不合理的。

 

可見全球化的所製造的問題不是整體財富不足的問題,而是一個分配問題。究竟是誰在主宰這樣「不合理」的分配?答案是市場,也就是構成資本主義的主要力量。我們常說的撲天蓋地席捲而來的全球化浪潮,就是這股市場的力量。這股浪潮主要的成份即為「競爭」。不管競爭公不公平,凡是競爭就會有勝負。反全球化人士主要就是在這場競爭中的弱勢者,想藉著改變競爭規則而扭轉頹勢,並朝更公平的方向前進。

 

但是以阻止全球化的進行來防止上述不公平的惡化,本身也是不公平的。平心而論,西方國家自全球化中所獲得的利益,多數是由於彼此間貿易與投資往來的增加所創造出來的新利得,並不是剝削開發中國家的結果。阻止全球化進行,也許可以減緩貧富差距,但卻犧牲了西方國家增加財富與有效運用資源的合理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貧富差距縮小可能是以西方國家財富減少的方式來達成,而開發中國家的財富不見得會增加,所以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作法。

 

單就經濟上而言,某些開發中國家財富縮減,只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副作用,其所減少的財富在全球經濟上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若就政治及社會角度的來看,意義就十分重大,若有效處理,將會成為下一波世界各項衝突的源頭。全球化本質上就是資本主義的擴散,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參考整個資本主義與福利社會形成的過程。以過去的經驗,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會出現一些由自由競爭所帶來諸如失業等社會問題。通常這些問題會以社會福利措施來解決,這些措施的確也成功的緩和了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社會不安。

 

目前在全球化下,這些問題不只在國內出現,同時也發生在國與國之間。由於現今尚未出現一個世界政府,將社會福利措施運用在其他開發中國家存在許多技術上困難。西方國家的援外計畫與世界銀行的貸款似乎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如何以更創新有效的方法來援助開發中國家為目前重要的課題。

 

當然,已開發國家提出的援助應止於金錢上的,協助開發中國家「能力建構」恐怕是更為重要的方法。所謂「能力建構」即是協助開發中國家強化本身自全球化獲益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科技發展與應用能力、網際網路的應用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等。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這些能力對已開發國家也有好處,他們可以因而擁有更多的分工伙伴與更大的全球市場。

 

另一項筆者認為非常重要的措施是防止全球壟斷的發生。在自由市場制度下,壟斷將會妨礙自由競爭,造成資源浪費,並損害消費者權益,因此許多西方國家都在國內訂有嚴格的反壟斷規定。在國際市場上,西方企業進入較早,擁有各項市場優勢,很容易形成壟斷的情形。這樣的壟斷將造成後來者無法進入市場,並會阻斷創新,不論對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都是不利的,因此建議各國應及早就如何防範全球壟斷的發生進行積極研究。只要市場不被壟斷並強化本身能力,全球化對開發中國家而言應是一個很好提升所得的機會。

 

對台灣而言,以目前經濟發展情形來看,台灣應屬於全球化的贏者圈中。維持一個全球化的環境有利於台灣的生存發展。但是台灣在自全球化中獲利的同時,也承受了全球化帶來的負面衝擊。最近一波的失業潮部分即是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在資本主義越是發達的時候,越需社會福利措施的支援。全球化對台灣的啟示之一,恐怕就是要積極建構一個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安全措施,以此來降低全球化的風險。

-----

全球化到底是利是弊

多方面的影響   SWOT如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655545
年輕知識份子有不錯的胸襟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中國時報 2008.01.07 
            再見吧!野百合
            陳宗延
               
             本來詫異野百合為何在一月時節綻放,這疑惑得到初階的解答後,我卻對部分野百合世代的再集結更大惑不解了。我必須說︰在這個時候舉行各種形式野百合同學會都並不妥適。

               
             不久的幾年前我還是高中生,曾以校刊主編的身分編採製作關於野百合學運十五年的專題報導。對於那個時代,涉世未深的我曾有許多浪漫的假設。讓我坦率地說,隨著年歲增長,那些假設被一路破除。指摘某些「爬到統治階級接班位置的前學運分子」固然有所道理,但這卻並不代表同一世代其他領域工作者比所有政治工作者,更有權利繼承世代發言權。

               
             顯而易見地,當年所有學運分子就其既有的背景,或者走向政治、或者走入學術界、或者進入社運脈絡、或者在各式各樣的生涯規劃中,都可能對社會造成等量的貢獻。換言之,我們對民進黨之霸佔「十八年前學生自發地反威權追求社會進步的精神」為黨產固然同感憤怒,卻不由得感覺動輒緬懷往日榮光的行止不亦是「以新的威權主義取代舊的威權主義」!如果同樣是消費野百合事件,野百合同學會的正當性便難以建立。

               
             國會選舉將至,這幾個月來我不斷鼓吹好友票投主張相對進步的第三勢力。其中成員不乏三月學運成員,迄今倒還未聽說有公然大肆稱揚自己貢獻於是的;對於自我標榜有別於舊政治的新政治團體而言,這寧不諷刺?在我看來,以鬥爭為職志的進步力量並不進步,批評別人菁英主義的學者也未必然不是菁英(地下社會並未必等同於基層!)。如果民進黨在選前一次又一次地把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三月學運拿出來炒作是不對的,難道我們矢志奪下其麥克風是為了要接過來自己繼續長篇大論嗎?

               
             歷史一直在前進,滯留在原地的人必然會被遺忘。民學聯、台大學運主流派的路線差異乃至於互不認同,人民不了解也不會有興趣了解;而「廣場上李登輝摸頭」或者「運動後民進黨收編」也都成為那個小圈圈的人的彼此耳語。都已經是年屆四十的人了,在其他領域如果樹立了功業,實沒有必要一直舊調重彈。許許多多的歷史事件早有明鑑︰野百合幽靈不死,野百合精神不生。

               
             當前國事如麻,「搞個聯誼會什麼的」並不是我們需要的。試想禿鷹在天空盤旋,爭食地上的屍骸碎屑,毋乃太過不堪!民主紀念館不民主,自由廣場不自由,人權園區不人權…,這樣的事當權者做了太多,少數者能做和該做的事很多,不需要降格補上一樁。

               
             我不懷疑舉辦野百合同學會的用心與動機,卻切切以為簡化分類之不妥。余生也晚,無從、不願也沒有立場批評三月學運當時的每個致力或未盡力的學運人。但是,正因為歷史一直在前進,當代時事我們不能不噤聲。革命是按件計酬的,不容一次又一次地重覆支取工資。時代已經不屬於自以為很左其實很微的微左主義(micro   leftism)了,那樣畢竟是成不了事的。當今,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戰鬥,盡葛蘭西所謂「有機知識分子」之職責。走向政界、學界、社運界的學運分子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無怨無悔。路線雖然不同,沒有好壞之分,廟堂和山林更不成拒斥彼此而互不合作的理由。即使民進黨內也未必沒有無愧學運世代的人,而社運界也不是沒有沽名釣譽者。請務實地提出經世濟民的訴求,左翼的理想才能從名詞成為形容詞更成為動詞。

               
             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冬天,甚至自己的冰河期和冰風暴。可是當年的學運分子啊,我相信我們這個世代也有有能力帶來自己的春天。只要跌撞的空間和經驗,我們將能以開出迥異於野百合的燦麗花色。(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肄業學生)--------------

偶爾看到的多元化多角度的觀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634577
什麼叫做開放心胸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0225010015可能記錯了  那是中廣新聞網callin tel no.

20080105下午callin 中   突有一人callin 講兩位主持人是獨派在亂講   其實主題是香港的自由 --什麼2017完全自由選舉

主持人的反應是儘速切斷通話

我認為沒有必要  講就讓他講  聽眾自然有判斷

callin節目本就難掌控觀眾callin要講的內容  我認為這類節目比較開放的是中廣新聞網週日和美國之音合作的全球callin節目  主持人要請的所謂專家也比較平衡

廣播聽眾有多少  仍然有其一定的廣眾  雖然沒有網路的多  平均年齡也較大 但是依callin的聽眾分析  一般在30-70為主  而且聽起來  絕大多數也有其水準   倒是有些大陸年輕人常常不在狀況之下  可見大陸早先的閉鎖教育後果 

我喜歡各罵各的  管它有沒有交集   有交集當然更好   但是我認為即使民主開放國家都很難看到

公民民主不是各說各話  而是開放心胸交流    難 難 難

但是要朝這個方向走才正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631594
要救 早應救 等什麼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曾幾何時 如今經營團隊自肥9年(像合庫的例子)  沒把體質改善  反而每下愈況 

黃董基本上   早就無能為力   佔著毛坑不拉屎   是為了自身集團的舒困計劃的一環

存保並未盡到其積極功能  有限的能力先救其他更爛的攤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600705
十信事件時 曾聽說國壽的叔叔押了佰億本票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原因誰知道  是援助還是應要求

在商言商 真要幫忙   也不是如此幫的

國壽富邦也不是一天就變成今日規模   當初誰敢拿自己當賭注  而且即使是現在   挑戰也處處在  第二代也不一定聽得到一些負面評價   不管是來自內部或外部的   這不是放低身價的問題  這需要智慧  知覺-敏感度+執行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600688
退場機制的執行力 責任在政府 負面評價絕不能輕視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先見之明者  鳳毛麟角  能聽進去逆耳忠言者更是稀有 

你看   連葛老當初都聽不進去別人有關次級房貸風險的警言 

想當初常常放砲建議一些改革 經理級的庸才無法理解  高層不重視  自私自利  怎麼辦---------------

官員都心知肚明  記者哪知道

去聽聽  對中國信託反感的人所說的  你會發現  多年前就預知今日事  官員都心知肚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600644
有人挑高盛的毛病 這也不見得是雞蛋裡挑骨頭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什麼叫做危言聳聽?什麼叫做戒慎恐懼?

失意時不氣餒,得意時不驕矜, 好像不是人之常情.

隔行不該再是如隔山

老銀行員懂電子業氣候的也不在少數

一定贏一直贏 自然有其道理 但是也不能輕忽任何變數 究竟現今變化太快了---------

想當初國泰信託曾不輸中國信託

為什麼蔡辰男當初不聽內部勸阻   還是根本沒有內部勸阻  因為能勸阻的人都不願意幫他的忙

這是真的耶   不信  你去問任何一個老國泰

所以說  這不是危言聳聽  不是不報  只是時辰未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598242
千金難買早知道 萬金難買想不到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驗傳承真是一門大學問

像我們這種銀行企業金融近30年功力的一群,  其中有多少歷史見證在心中  那是一個寶庫  

問題是各彈各的調 ,各說各的話,   研究機構裡有保存一些整理一些,  但那是要收錢的.  年輕的想縮短學習期間,  往往事倍功半, 不得要領 .  尤其是工作3-10年的,  每遇突破點就有許多困擾.   工作環境裡公司內外的培訓,   工作上來自資深者或主管的日常經驗,   大部分不能解困.  這還包含心理層面.------------------

有先見之明者  鳳毛麟角  能聽進去逆耳忠言者更是稀有 

你看   連葛老當初都聽不進去別人有關次級房貸風險的警言 

想當初常常放砲建議一些改革 經理級的庸才無法理解  高層不重視  自私自利  怎麼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580981
慶豐銀行大限將至 淨值剩1.4 私募基金有興趣?
推薦0


26年家庭煮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減資50幾億  淨值剩14億 代表又減掉30幾億淨值

無所謂  反正帳面上早就打呆帳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294&aid=2503587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