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民眾寫給馬總統的信 第一封
「兩岸開放」的民意在馬總統這邊
高希均
“總統先生:
五二O將屆,又是回顧過往,展望未來的時刻。最近您一再提及,未來要給國人美好的黃金十年。這承諾如何完成,將是您未來最大的挑戰,但您也並非無所恃。
一個月前來台演講的國際競爭力大師波特教授,對我們的建議是:「台灣要提升競爭力,簽訂ECFA是唯一的選項。」十三年前﹙一九九七﹚他在台北告訴過當時的行政院連院長及他的閣員:「美國是全球競爭力最高的社會,因為美國是全球最開放的社會。」隨後由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設立「推動台灣競爭力小組」;可惜在李登輝「解急用忍」下難以施展。
值得注意的是遠在波特提出「競爭策略」前,鄧小平就已經在中國大陸推動了「改革開放」。這使我們研讀經濟發展的人不免慚愧地發現:一個國家的經濟策略與發展動力﹙如中國﹚在初期是可以不需要經濟學家的。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來自:慘痛經驗的反省、僵硬思想的突破、以及政治決心的展現。鄧小平沒有讀過現代經濟,但他懂得人民要過好日子的人心。
台灣與大陸經濟興起之沒有連結,始自一九九O年中期以後李登輝與陳水扁的鎖國心態,讓台灣白白地流失了十多年可與大陸接軌的時間。
您擔任總統將屆兩年,一直在拚命追趕,最具體的政績就是在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展上;但是每一項兩岸交流的推展,都遭遇到少數人的強烈反對,從簽訂ECFA到陸生來台。要提醒兩個都有執政經驗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國會中「尊重少數」是天經地義,國會中「服從多數」的表決也是天經地義。被譽為民族主義大師的安德森在台北說:「台灣不要重蹈愛爾蘭的覆轍,被保守極端的民族主義拖累,陷入長期的地方主義和怨恨之中。」
如果總統您有留意遠見雜誌做的民調,近月來已一再指出:台灣民眾對兩岸是擁有理性的判斷與合理的期望。引述六則:
﹙一﹚百分之五十八民眾認為兩岸領袖「有必要與還算有必要」建立直接通溝管道。
﹙二﹚百分之六十四民眾認為民進黨「有必要與還算有必要」和中共進行接觸和交流。
﹙三﹚百分之六十四民眾認為「雙方簽訂﹙和平﹚協議,不等於統一」。
﹙四﹚百分之五十二認為兩岸經濟交流,會使台灣經濟更好。
﹙五﹚百分之五十四台灣家長贊成開放大陸學歷。
﹙六﹚百分之四十六民眾支持簽訂ECFA,百分之卅六不支持,百分之十八未表態。
這些民意反映出:多數民眾認為兩岸開放與交流是台灣的
活路與出路。在那些鎖國的意識型態中,是創造不出生機
與商機的。
您最近全力推動「兩岸經濟架構協議」,展現了大家期待已
久的強勢領導;選民要求的是「廉」,加上「能」。
總統先生,您的任期還有一半。讓我轉贈西方學者對領導者的建言:
﹙一﹚ 三個「不怕」:不怕選用新人,不怕做重大決定,不怕個人有貶損。
﹙二﹚三個「決心」:決心不要討好,決心投入最重要的,決心讓人替我做事。
﹙三﹚三個「重視」:重視團隊的力量,重視決策的速度,重視多數人的民意。
總統先生:您的挑戰是要從「人好」變成 「執政好」。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
原文見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五月十四日星期五聯合報A4要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