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篇發人深醒的文章
不勞戰爭,達國民之志願
孫中山的這句話,時過百年,仍令人難忘,發人深醒。
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總統府進門處原有國父孫中山先生一座頭像,去年被陳水扁「掃地出門」。十一月十二日孫先生誕辰紀念日那天,馬英九將把頭像迎回重新「入厝」。
陳水扁及其政府排斥孫中山像,自是「去中國化」的一部分;而「去中國化」的目的又在於他們常掛在口頭的「獨立建國」。老實說,如果經過法定數量居民的同意,台灣也未嘗不可謀求獨立。但是有兩點可加討論:
第一、「去中國化」與獨立無關。世界列邦脫離母國而獨立者,自以美國為第一範例,他們奮鬥八年,終於成功。但美國從殖民時期到現在,都沒有「去英國化」。他們的開國大總統名叫「喬治」,今天美利堅合眾國的東北諸省叫「新英格蘭」。
日本受「漢化」甚深,歷史上的「遣唐使」盡人皆知。後來他們要「脫亞入歐」。但並未放棄花道與茶道。執行「脫亞入歐」政策最力的伊藤博文,深受中國儒學影響,他的名字即出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而那句「一手拿《論語》,「一手拿算盤」的口號,可也是「漢化」得很呢!
獨立靠實力,要「加」些東西,不在「去」些東西。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台灣的國力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國人都看得到。
第二、開國要有大格局、大氣魄的領導人。無論是美國的獨立革命,還是日本的維新自強,細數他們作始者的先哲先賢,那些人既有學養,又有人品,深謀遠慮於國內,折衝樽俎於域外,百戰以下思之,猶令人肅然動容。
台灣要獨立,誰來領導?「四大天王」有這種能耐嗎?當一個人心繫「海角七億」或「海角七十億」時,還會想到台灣前途?而對貪腐不置一詞、視正義如無物的人,能號召一場「獨立運動」?
今天台面上的政治人物,撇開能力不論,也沒有志向推動台灣獨立。這些人只拿獨力作幌子,在內部挑撥族群關係,煽動仇恨情緒,以牟個人的政治利益。而今天的國際環境,早已不利於台灣獨立,中國大陸固已崛起,美、日更聲明不支持台獨。台灣政客出於私念、有口無心的「獨立運動」,只會把人民引向戰爭。
台灣居民願意打仗嗎?不願意啊!馬英九競選政見以兩岸和平為中心訴求,贏得七百多萬票支持,將近選民人數的六成。而根據民調,民眾對目前兩岸政策感到滿意的為百分之五十二;張銘清挨打百分之六十八的人反對,贊成的不過百分之十七。
馬英九正努力促進兩岸關係,希望將來簽署「兩岸和平協定」,避免台灣人民走上戰場。但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加以杯葛,謂如此將犧牲台灣主權。但民進執政八年,台灣主權表現在什麼地方呢?是進了聯合國,還是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過境外交」和「烽火外交」使台灣在國際上更受人重視,還是更失去了尊嚴?民進黨刻意製造兩岸對立,若有一天打起仗來,是民進黨人上前線,還是台灣全體居民一起當砲灰?陳雲林來談,民進黨發動抗爭,台灣七大工商團體發表聲明說:「兩岸交流互動,有利台灣發展」,「透過兩岸交流,建構台灣安全」,當前的台灣以經貿立國,七大工商團體的民意能被忽視?
孫中山領導革命成功,南北議和,他不忍再見同胞生靈塗炭,慨然隱退,讓大總統
職位予袁世凱。他在致袁的電報中説:「倘由君之力,不勞戰爭,達國民之志願,保民族之調和·······,一舉數善,自有公論。」
孫先生千秋萬世令人常懷不忘者,不僅是他創立民國之功業,更在他「不勞戰爭,達國民之志願」的人格胸懷。他的這句話,時過百年,仍若黃鐘大呂,在人內心迴響。
台灣今天國民的志願為何?在不統、不獨、不武耳。
是故:對挑起戰爭者,國人豈能容之?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三十日 星期四 聯合報 A 11民意論壇 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