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秋玲棧長所寫的: mauin: 樂山之愛 流露出, 對父母的孺慕之情.
孔子, 將親子關係, 定在五倫之中.
麥芽糖, 且以兩位佛菩薩的孝心, 來解釋, 這特殊的緣份. 有趣的是: 兩位佛菩薩的修為, 可說是極緻. 兩位母親, 卻顯然不領情.
- 世尊, 乃天地第一, 渡人無數, 為了渡自己的親胞弟阿難, 著成楞嚴經, 偏是無法渡自己的親娘. 據說, 為娘的, 遠見兒子來了, 繞道而行.
- 地藏菩薩, 發願整救天下蒼生: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母親, 可是做盡讓修行人士嘆氣的行為. 往生之後, 地藏菩薩, 親赴地獄, 尋找母親, 才留下地獄詳細的記錄.
這兩個孝順的好例子, 也告訴我們: 凡事盡其在我, 有時候, 有業報在, 事情古難圓.
本文於 修改第 102 次
|
|
|
看到好幾篇, 感人的文章, 真是圓滿的教導:
娘家==>捷運站==>石牌==>榮總 monica5267
monica5267: 陪他走過風燭殘年 / 轉貼
也許, 很少人記得: 自己, 第一次走路, 說話, 上學, 騎車的情景.
可是, 應該記得: 小時候, 彷彿天塌下來, 也有父母的雙肩, 可以頂住的安全感.
如果, 為人父母, 應該記得: 孩子, 第一次走路, 說話, 上學, 騎車的情景.
這, 也就是[養兒方知父母恩].
也許
也記得: 發現, 自己的體力, 比父母還強健.
或是: 發現, 父母老了.
回想: 我們, 從小, 是父母的養育, 讓我們茁壯.
在我們撫育下一代的同時, 父母也逐漸老去.
生老病死, 是人生必經之途.
陪伴父母衰老, 凋零, 雖然感傷.
卻也是我們, 反哺養育之恩的最好方法.
想想: 我們老了, 是否也有福氣, 讓自己的子女送終?
謝謝這麼美麗寫實, 充滿孝心與愛的文章.
|
|
|
從前困苦物質缺乏
只要豐衣飽食則心滿意足
現代人 人在福中不知福
卻是茫茫然隨世俗旋轉苦惱
妳們不知那連米都難得吃上幾回的淒涼
您千篇一律訴說從前生活疾苦
讓別人也跟您回到古老時代
轉半天還在原地打轉
受不了刺激比較的年輕人跳起來
當人的成長停擺時
記性似乎也跟著停擺
心只停留在過去的認知
一切停留在點點滴滴過去
聽老人講了再講還沾沾自喜
常常一件事翻複不停
說的人不覺煩
聽的人沒耐性
其實這是老化毛病
人老最喜歡提陳年舊夢
讓他不至於很快得到老人癡呆症
何妨當做消遣做個收聽消化對象
老無老以及人之老嘛
耐心聽他陳年舊事
正好也可以磨練自己耐性
有時仔細聆聽中
得到寶貴經驗如獲至寶好心情
嘿嘿 還可少奮鬥三十年
想我有一天也會跟她們一樣
我現在先懂得體諒照顧老人
以後輪到我也有人照顧
愛屋及烏推己及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帶長青班的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