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知悔過的劍這個辦法是我自作主張的建言,我準備與中國的外交界人士分享。由於去年11月發生了性質相當惡劣的事件,我們需要重新回顧。先重新回顧一下去年的事件。2021年11月,立陶宛不顧中方的反覆勸阻,執意允許台灣當局在維爾紐斯設立所謂的「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其性質惡劣,打破中國外交史40年以來在歐洲外交的穩定性。做為回應,中國外交部將中立關係降級為代辦級,中國大使館也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立陶宛代辦處。這一事件的影響主要就在虛化、掏空了一個中國原則。立陶宛公然違背中立建交公報,更是在台灣問題上與北京越走越遠。從外交降級到斷交,也是距離一步之遙。有必要降低這種態勢的衝擊,隨著2022年俄羅斯對西方外交方面的失利。我們也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因應中國的突發性降級潮。不要小看立陶宛模式的影響,就在昨天美國與捷克共同發布了聯合聲明,其中兩國公報上竟提到台灣。雖然文字寫在不重要的地方,中方應為此做出最壞打算。很有可能立陶宛模式會從小概率事件成為常態,未來至少在一些東歐國家,不光是立陶宛,捷克的右派政府很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往挑戰一中原則的方向執意前進。那麼降級為代辦級關係是否足夠?顯然是不夠的。畢竟1990年代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也發生過「拉脫維亞模式」,這也是一個小概率的事件,當時的外交環境與現在也有很大的不同。以往中國政府在捍衛一中原則上明顯有利,但隨著台灣問題久拖未決,個別國家也發生反華聲浪,至此拿台灣問題來挑戰中國,也會變成一筆可觀的牌。我在此提出一計。一旦有東歐國家要與台灣當局提升關係,比如設立以台灣為名義的代表處,或者升格為官方關係,比如台灣駐捷克聯絡辦事處、中華民國駐斯洛伐克聯絡辦事處。那麼中方就該以對等反制的原則進行報復性外交,將中國大使館降格。可借用港澳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充當外交辦公室。像是「香港駐布拉格經濟貿易辦事處」或「澳門駐華沙經濟貿易辦事處」。這樣在我看來有兩個新方向。假使某東歐國家真的掏空一中原則,那麼中方就該用城市對城市的關係展開限制的貿易往來。港澳的駐外辦事處就在此強調這一點,中國政府是以城市對城市的視角看待兩國關係,貴國既然不認一中原則,那麼我北京就用香港或澳門去處理這種關係。台灣既然很重要那就隨意吧,中國政府對此只願發展商業關係。想要更高層級的政府往來,除非轉變立場,否則兩個字──沒門。另外一方面,套路也可靈活使用。港澳駐外辦事處並不限於服務港澳特區的人士,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可以將話語權丟給中央人民政府駐外公署發言。這樣在中國外交的層級上更低,也符合兩國關係陷入嚴重倒退的意義。現在中國駐立陶宛代辦處已經大門深鎖,完全不開放給中國公民辦事。如果降格為港澳駐外辦事處,至少中國人還可拿旅行證回國,或者給當地外國人一紙臨時簽證。這個辦法中國外交部也該好好地研究了。修法只須在基本法上加上一條,或者由人大釋法補充解釋便可。結論我提出這個辦法是在降低中國政府因為台灣問題與部分東歐國家引起頻繁的外交衝突。隨著立陶宛模式形成常態,中國早日做準備以免在一、兩個國家頂住壓力後,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至於怎麼繼續這種半官方的關係,具體的例子可參考美國駐哈瓦那利益代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