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共在武汉肺炎危机中的施政能力
沁园春 29/012020
十分赞同星岛日报美西版总编辑梁剑锋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在武汉肺炎危机中最值得普通网民关注的是今日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比如政府的决策组织执行能力,国家医疗防疫水准,国民素质的整体体现等等,本文记载笔者一些个人的观感。
1)政府果断决策
武汉肺炎危机最大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决策莫过于封城,如此超大城市的封城是史无前例的,对正常的经济运作打击巨大也会引发民心的波动,不得不慎重考量,依据媒体的报道,封城决定是国内和世卫的专家们经过三天的群体病例案发观察后做出的集体决议,并提交中央政治局批准。
封城后,纽约时报叫喊这是违反人权,国内网站也有问为何不早点封城?面对外界议论纷纷,世卫官员表态说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效果如何会在五天或十天后会进行间断性的检视。
2)中央政府动员和执行能力超一流
封城后传出的一个消息是仿照SARS小汤山医院的经验,火速在武汉和湖北建三家类似的医院。
同时,大批军队和各省的医务人员陆续飞赴武汉,比汶川大地震初期温家宝无法调动军队的穹境,这次救灾的协调合作大有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大批军队医生护士奔赴武汉,并不是安排到当地的医院,因为军队和地方医院的系统和程序运作大不相同,要最大效力地发挥军队医务人员在抗灾的作用,最好是在当地建立模块化的野战医院自行收治病患。现解放军的防化部队包括防化医院都已开赴武汉和湖北。
3)中国的病毒分离和基因排列检测科技进步神速达世界一流水准
根据李兰娟和钟南山两位院士的介绍,2003年SARS爆发了两个月以后,中国医学界仍无法确定病毒的性质,最后是由加拿大和香港病毒学专家帮忙确诊的。
这一次,仅用了14天就确定病毒,并很快完成了基因排列,一个月之内就能量产了基因检测试剂片,立即向全球发放,这是公认的世界一流水准。
目前全球期盼的焦点是:疫苗何时能量产?
昨天李兰娟院士宣布最快一个月;几乎同一天美国权威专家宣布三个月可有疫苗上市;法国传染病专家则提出四个月之内完成疫苗。
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分夺秒的生命赛跑,到底谁会夺冠?拭目以待吧。
4)运用互联网科技管理疫区日常生活
中国互联网被称为是唯一可与美国抗衡产业,中国发达互联网技术在武汉肺炎危机中大显身手,23日封网后短短3天,26日武汉就成功开发并投入运行新的app《微邻里》程序,从26日起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全部停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义工),疫区民众有任何身体不适,连接网络,义工就会依据手机或电脑的卫星定位,派车接人去医院就诊,《微邻里》此时还会告诉义工此刻哪个医院候诊人最少。
此外,《微邻居》还提供附近超市卖场的商品信息,以及疫区普通市民的心理辅导等等的多种服务。另据报道武汉市的义工队伍是由留在武汉的中共党员领衔组成的无偿服务团队,是中共传统的精神战力的一个新的延续。
封城后,法轮功和港独黄丝媒体疯狂攻击封城“要武汉人等死”,“剥夺他人逃生是专制残忍政权”云云,但是现实展现的画面打脸这些颠倒是非造谣惑众的政治人渣:
比如,封城前,很多武汉市民对有发烧咳嗽症状去医院排队候诊就十分担忧,担心本来不是肺炎也会被感染,因为医院候诊室里感染者的比例太高了,去一趟医院门诊被传染的机会暴增。现在由义工专车合理安排,每一次护送市民去医院后都消毒汽车,被确诊后还有义工直接到病患家里消毒,大大减低的病毒传播的机会,疫区市民受到了封城前更优质的防疫服务感染机会降低了,不是吗?
还比如,大量的军队医务人员进入建立模块化的野战医院医治患者,还有外省市的医疗队进入武汉的公共医院,这也是封城前疫区市民无法享受的医疗服务,不是吗?
一句话,封城后,疫区外部的传染烈度肯定是大幅减低,疫区内的市民同样得到封城前得不到的良好服务,感染病毒的机会同样降低了,医疗资源增加了,这才是公共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属于大型公共安全危机下的优质施政的体现,何来“要武汉人等死”,“不准民众逃生的专制残暴政府”的信口雌黄?
当然了,大规模的瘟疫来袭,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对应自然而然会有不足之处,笔者把这方面的检讨留给下一篇文章。
欢迎补充抛砖引玉。
本文於 2020/01/29 11:24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