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郑宣示2047后可延续一国两制,看骆惠宁的责任
沁园春 17/01/2020
自从中央驻港办事处主任换帅骆惠宁自06/012020上任以来,倍受各方的关注,昨天,16/01/2020,林郑月娥在香港立法局咨询回答议员蒋丽云提问香港好多年轻人担忧一国两制会变成一国一制时回应说,只要认真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一国之本,尊重两制的差异,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在2047之后会维持不变。
笔者认为,林郑最新的宣示,是骆惠宁履新后中央政府改善对港工作的一部分,针对香港社会的担忧做出回应,大方向值得点赞但具体做法有待优化和进取。
众所周知,2019年香港爆发长达超过半年的社会动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作为颜色革命背后大台的中情局使用电脑大数据的模式,排列筛选了诸多香港存在的社会性的忧虑,加以扭曲或放大,成为诱惑市民上街表达的各种各样的诉求,其中,针对大中学生煽动2047大限的死期降临,制造年轻一代的恐慌。
骆惠宁履新后,林郑昨天的陈述直接回击了背后大台的一个计谋,但还需一系列的跟进布局。笔者建议,香港的舆论阵地长期旁落,其中一个原因是内地舆论长期缺席,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亲赴香港,自称中立的港台,浅黄的香港01以及被称为港英余孽的香港才子陶杰等等,都热切的期待对胡锡进或采访,或对谈交流。据报道香港01派出资深记者通宵达旦准备了几十条提问题对胡锡进开炮,题目是《我们与环球时报的平衡距离》,顾名思义,即港人关注的问题是与大陆舆论无交集的平衡线,言下之意,港人有太多自认为合法合理的诉求,大陆的舆论根本就不理解或者不愿意去了解。
从胡锡进访港被要求的采访安排行程爆满,可以看出香港的蓝黄媒体都热情期待把自己诉求向大陆传播,现时中央政府透过特区政府的方式,蓝黄不同立场的港人群体普遍感受到不畅顺。
2047年限的不确定性形成年轻港人的牵挂属民之常情,中央政府早应察觉,不该在这个自己最有发言权的议题上被颜色革命的大台抢走话语权,制造成香港社会一种的由担忧到恐慌的民情。
现在林郑的宣示亡羊补牢,但这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更多的具体布局,笔者建议,为清理香港颜色革命的温床,香港社会需要进行一场大辩论,把动乱中黄媒散布的诸多谎言惑众予以逐一澄清,在涉及一国两制大政方针的辩论中,大陆舆论应加入辩论,站在大陆舆论的角度,对泛民诸多的歪理予以拨乱反正。一国两制是陆港两地的历史共业,大陆舆论的缺席,会造成一国两制论述的不完整,容易被泛民歪曲走样,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笔者认为,骆惠宁应协调大陆学界的网络大咖们,比如张为维,陈平,金一南,金灿荣等组团赴港举办回答港人关注问题的记者会,逐一回复现阶段港人的不同疑虑,对被中情局大数据程序操作出来的社会集体忧虑予以具体的解答。
这么做可以把大陆的舆论通过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给香港社会,令泛民兜售的香港问题的结症在于港人与中共独裁的矛盾等谬论不攻自破。
具体是2047后一国两制的延续,大陆方面应当提出具体的标准,即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方可延续,失败了应予以废除。依据中共一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衡量一国两制成功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是:港独无立足之地,假如运作50年之后,港独越来越泛滥成灾,一国两制显然是失败了就不应该继续延续,不是吗?所以,一国两制在2047年后继续延续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港独认同日渐色微彻底被边缘化。
一国两制是史无前例的历史共业,成功需要陆港两方的共同努力,非中央政府的一厢情愿的一方给予,港人集体对一国两制的责任不应也不容被忽视。那种明知港独不可行,但不失为是一种对中共有效施压的见猎心喜丧的心态,将再难有生存的空间。
香港的动乱暴露中央对港政策亟待修正,夺回2047年后香港政治走向的话语权只是其中之一,骆惠宁的责任在于发现问题(Identified),并寻找方法,并组织推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说白了,这是一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打赢对应颜色革命的舆论大战的具体战役,骆惠宁乃至中央政府均任重道远。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