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各位兄台一的假設性問題,中國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如果趙王沒有換將,會有勝算嗎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之徒嗎
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烈也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這一場戰役死傷破數十萬,此一戰不僅重創趙國國力,使趙國自此一蹶不起;也讓秦國元氣大傷,拖晚了統一天下的時間。
這場戰役本來是個僵局,廉頗退守百里石長城,以居高臨下之姿成功抵禦住王齕。而年輕氣盛的趙王不甘心這個局面,因此重了敵人"唯懼怕名將之子趙括"的反間計,把採取守勢的廉頗抽換成年輕主張攻勢的趙括,意圖讓趙括出擊打破僵局。而秦王請出從基層歷練上來,征戰沙場數十載的國家級戰爭機器白起。白起派出小股秦軍誘敵。接下帥印的趙括立刻率領趙軍主力出擊,殺出百里石長城,一路追擊到秦軍陣線。遠離故關百里石長城以12里,然而此時的秦軍卻一改誘敵時的輕易撤退,跟趙軍展開死戰,在秦軍大量死傷後逼的白起不得不下令建築防預工事把趙軍圍困住。同時預先埋伏在趙軍退路韓王山附近的秦軍也突然出現,截斷了趙軍主力的退路,又加派五千鐵騎看守石長城,使的城內少數守關的趙軍不敢支援出擊的主力部隊。
趙軍被圍困多日後,吃盡糧草,逼的統帥趙括連續組織三支敢死隊輪流對秦軍陣線發動瘋狂攻勢。然而秦軍所築的工事堅固,趙軍根本無法突破。這樣又使長平之戰二次陷入僵局,直到趙括在發動最後一次攻勢時中箭身亡,飢餓又重傷的趙軍才終於投降。
吾人認為,就算整場戰役都是由廉頗指揮,也不見的就會打贏。頂多就是讓趙軍掩護上黨軍民安全撤退,留一坐死城般的上黨給秦軍。跟拿破崙第二次攻打俄國時俄國所採取的焦土政策有些相似。因為廉頗也沒什麼能戰勝秦軍的方法,不,應該說當時趙國根本沒有能力打贏秦國。主要原因在於秦國有足夠的潛在權力去支撐一場大型戰役所帶來的損失,並且有優秀的外交官能創造一個有利於秦國作戰的國際情勢。反觀趙國,雖然國力僅次於秦國,但仍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抗秦,更別提在外交上錯失良機,使的趙軍在後勤補給上佔盡劣勢。總之廉頗唯一比趙括高超的地方,就是認清局勢,知曉趙國不敵秦國的殘酷事實。至於在野戰指揮能力上的高低,則很難判斷。因為廉頗在這場戰爭中壓根沒打算進行決戰,他清楚知道此時決戰不利於趙軍。
至於趙括是不是紙上談兵之徒。吾人認為非也。首先趙括雖然不是從基層打滾上來的,但是長期跟在父帥身邊,對於真實的戰爭是有透徹的了解。真正的紙上談兵指的是一戰的德軍參謀總長小毛奇這種人。他天生體弱多病,一生沒出過首都柏林,閱兵時隨身攜帶哲學著作浮士德。別說下基層歷練,就連視察都沒有。而小毛奇指揮下的德軍除了一開始對比利時等小國的不對稱戰爭有取勝之外,根本沒打贏過敵軍。反觀趙括,雖然最後中計被圍,但在會戰剛開始的時候是有小勝出來挑釁的小股秦軍,而且被圍之後多次組織殊死攻擊,雖未突破重圍,也帶給秦軍巨大傷亡。從此可看出趙軍雖然在野戰戰略失敗,但在基層戰術層級的作戰是成功的,不然不可能代給向來剽悍的秦軍十來萬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