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罪在敦刻尔克止步的军官们,一个两个满脑子都是全歼英国远征军的大功,不考虑一下形势的变化。
法国失去抵抗能力的原因不是军事上的——黄色计划也不过歼灭了20个师,法国还有50个师可用。失去北部,和一战丢得地盘相比也没多少。
法国失去战斗力是因为利益集团只有自保之意,尤其是魏刚和贝当这些老军头被普法战争和一战吓坏了——普法战争打出来个巴黎公社,一次大战后期前线法军几乎全军哗变公然抗命(《兵临城下》里面抹黑苏军让士兵进行自杀冲锋,其实正是贝当镇压哗变之后,消耗有哗变史部队的惯用方法),所以法国政府死活不肯进行总动员投入全面战争。不论对德战争的结果如何,只要战后留下的是一支残破的军队,后果其实没什么区别——反正第三共和国的老爷们是药丸的。
——与其亡于革命,不如亡于纳粹,至少他们的地位还有保障。
背后有个元帅在广播“必须停止战斗”,这仗换谁都没法打。法国亡于统治者“与其攘外,不如安内”,为一己之私出卖国家的投降,法军的战斗力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
英国远征军可没有这种问题。敦刻尔克那个地方是灌木丛生,英国人没了精神错乱的法国友军拖后腿,跟他们撤到海边的法军也是战意坚定。帮法国人打仗出工不出力,但是救自己人回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会惜力么?
那帮德国军官想军功想疯了,竟然妄图在——松软的灌木从里,满天飞着喷火和飓风,十六寸的舰炮炮弹往头上砸——的情况下,去进攻掘壕固守的英军?
围而不攻,约束部队,目送约翰牛走人的决定非常正确。
德国军官们一直在用自己出色的战术表现来弥补自己缺心眼的战略眼光所捅的娄子,还老把元首的远见当成业余军事爱好者。
这个毛病最严重的就是曼施坦因。进攻敦刻尔克就是他跳得最高,斯大林格勒局面已经不可收拾必须断尾止损,他非要把南方可用的部队都纠集起来搞解围,结果预备队在冰天雪地里筋疲力竭,没有生力军能止住阵脚,战线直接从高加索被打退到乌克兰。
然后曼施坦因打了很漂亮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止住了苏军的攻势,军事天才的形象更高大了。
当代的中国军迷无疑是幸福的,层出不穷的一切都强大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然而,它们的的确确就是共和国的力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