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关于既低级又无聊的简繁之争
 瀏覽6,032|回應5推薦7

旗舰wbj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riquelme
綠島尋遊記
sheng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
台灣政經索隱
Retiredbum
轻松一笑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我們不是反對繁體字,而是反對一天到晚在網上鼓吹繁體字的人。有這樣一個段子很煩人,相信大家都見過:「我一個台灣朋友說,漢字簡化後愛無心,親不見……」

此狀態本人原創,近年來被無數壯士借用,版權所有特此聲明。截圖時間為證。


說起繁體字與簡體字不得不提人人網上一位大牛——何欣何狐狸,他大約寫過二十幾篇有關漢字簡化的文章

人人網,中國領先的實名制SNS社交網絡。加入人人網,找到老同學,結識新朋友。(別 吐槽這個鏈接,我發的就是何欣的日誌,逗比人人網發出鏈接來就是這樣,你不註冊一個啥都看不見,難怪藥丸)讓我受益匪淺,本文許多資料也引自他的日誌,不 一一列明。有興趣深入研究的同學一定要看看,本文只是談一個皮毛。我下面說一說網絡上對於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種種誤讀,我們反對那些鼓吹繁體字的人,都是在 反對什麼?


誤讀一,簡體字是新中國政府創造的?


首先要說明,漢字簡化是一個長時間的歷史過程。


此處援引九州出版社《說文解字》的注文,總顧問是啟功和季羨林。


居延漢簡,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此處記載「鴻嘉二年五月以來吏對會入官夾」,此時漢字尚沒有後世的規整,雖無「玲玲如振玉 纍纍若貫珠」的整齊美,倒是頗有隨性之美。「對」字有所簡化,尚沒到後來直接一個「又」代替左半邊的地步。「會」與今日繁體寫法也不相同。


魏晉書法則是今天簡體的主力軍,草書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這是晚唐字帖,大家看看出現了多少非正體字?


再來一位宋朝重量級人物。


黃宗羲手稿本《南雷雜著稿》大家可以自行查看一代文宗都用了哪些非正體字——「為」「窮」。

呂留良在贈給黃宗羲的詩的注中云「自喜用俗字抄書,云可省工夫一半」,這個「俗字」便是當時有所簡化的漢字。這些大家全然沒有今天某些人的小家子氣,自甘和和百姓用同樣的字形,混跡於群眾,真是丟了知識分子的顏面。


再有人說簡體字是共產黨創造的,二話不說,先撒一把五毛錢過去再說。真是貪天功為己有,竟然還不知廉恥的猛吹,中國人幾千年的工作讓共產黨幾年做完了,政府不給你們發工資真是虧待義務宣傳員了。


而政府推動的大規模漢字簡化運動,則可以追溯到民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 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 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復、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蒐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採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 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 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產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產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鼓吹「正體字」的國粉請把臉伸出來。


民國方案的特點是非系統化,而是針對常用字,這一版方案更是針對最常用的三百多字而已;而56年簡化字方案,雖然直接簡化的字只有230餘字,但是56年方案還有30個類推的偏旁部首簡化。


即便在國民黨勝利轉進台灣後的1952年,在一次國民黨宣傳匯報會上,蔣介石第二次提出文字改革。他 說:「為大眾寫的文字而不能大眾化,那如何望其有效?我們須知文字是大眾達意表情取得知識和爭取生活的工具……所以簡體字的儒要是生活的需要,時代的需 要。」——蔣介石(見張博宇編《台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轉引自仇志群:《漢字簡化問題在台灣》,《語文建設》1995年第5 期)


何應欽也曾經在1969年,於國民黨十中全會提出過整理簡字案。(仇志群:《漢字簡化問題在台灣》,《語文建設》1995年第5期)但 是後來因為大陸先這麼做了,考慮到敵人提倡的我們就應該反對,於是台灣對簡體字的態度立刻轉變為反對,成天說簡體字就是匪來匪去的東西。「因政治鬥爭的對 方推行簡體,我們就倡導繁體,依哲學角度而言,我們是作為對立面的另一邊,居於『客』位,淪為強勢『主方』的奴隸,結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調。」(台灣學者林安梧,見《文字簡化面面觀座談會發言紀要》,載台灣《國文天地》,1989年5卷2期)


其實蔣公就是個傲嬌受:你用簡體字,我偏偏不用,我就要用繁體字,繁體字才是中華正統,娘希匹的。


日本與新中國同期進行漢字簡化,新加坡曾於1969年自行漢字簡化,在1976年後則改用中國大陸的簡化字。


誤讀二,簡體字代表了文化的退步?


那些繁體字的鼓吹者最煩?就是把「繁體字」稱為「正體字」,言下之意就是我代表中華正統,我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更有甚者揚言gong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滅絕者,證據就是破四舊和廢除繁體字。


可笑。


從漢字發展史來看,秦,書同文,為小篆。有隸書,但不作為正式文字;
漢,隸書漸成正式文字,武帝后,漢隸代古隸。
唐,因循『干祿字書』,科舉要求正字法,書楷書。

你說的正體是哪個正體?告訴你吧,是清朝的正體。


就這些網絡上所謂的「傳統文化愛好者」,一個個一提清朝就義憤填膺,什麼張口一個「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閉口一個滿韃子,結果到了「正體字」這塊,真不知道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


1875年清朝欽定正體,龍啟瑞奉諭作《字學舉隅》,規定了每個字的字形。今日的所謂正體字,脫胎於此,所以,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後人們習慣稱之為「韃體字」。


滿 清政府從書籍入手,修《四庫全書》就是典型,蒐集天下書籍,不合滿清心意的統統焚燬或刪改,岳飛《滿江紅》被改成「壯志飢餐飛食肉」,本來是欲啖胡人之 肉,成了吃鳥肉。據近代學者推算,全國禁毀圖書13600卷。焚書總數達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170 余種、8萬餘塊。除了焚燬書籍,乾隆還系統地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目前明代檔案僅3000餘件,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被銷毀了。如 此一系列文化破壞活動中,漢字作為文化載體未能倖免於難,前朝所不注重的字形也被冠以了濃厚的政治意味,俗字開始為官方所堅決反對,乾隆御作《辯正通俗文字》就說「俗者,承襲鄙俚……斷不可從也!」雖然大部分俗字都比滿清資格還老,但皇帝都說了俗字不行,體制內用俗字等於是在抽皇帝的臉,科舉考試裡面是沒人敢用了,從考場到牢房到刑場的軌跡也不是沒人走過。龍啟瑞所作的《字學舉隅》一書,就是欽定正體字,斤斤辯正科舉考試用字,對字形的追求堪稱登峰造極了,正體字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有著濃烈的政治意味,歷代統治者對字形如此糾結的也就滿清了。實際效果也不錯,造成了知識分子和民眾的脫離,書生造反和文盲造反都無法傷及國本,沒外國勢力,滿清很難倒台。而至於定某字為正體有沒有道理就是另一件事情了,錢玄同也忍不住要噴滿清「這樣是正體,那樣是俗體,狺狺不休!其實他們全是不認識古字的!」


說得好啊!這些在網上鼓吹什麼「正體字」的,有一個算一個,全是不認識古字的!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小篆的來源「七國文字異形,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命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請注意或頗省改幾個字,那是什麼?那就是漢字簡化過程。鄧散木在其《篆刻學》中對這段話的一點解釋是「省者,省其繁重,改者,改其怪奇」。這就是漢字的簡化與統一。


我們可以這樣說,漢字簡化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進步!


說起那個特別煩人的段子,我一台灣朋友說什麼漢字簡化之後「愛無心」之類,這絕對不是呆灣人說得好嗎,要是呆灣人說的要打屁股的好嗎。


看看這幅字


愛無心呢?說好的愛無心?此四字為黃埔校訓,孫中山先生所定,蔣公所書。國粉站出來,自己打臉。


蔣公份量不夠國父夠不夠啊?


說起來這幅字,這個少泉先生就是林白水,就是給慈禧賀壽寫「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里版圖彌蹙, 每逢萬壽必無疆!」的人。


有請蘇東坡。《前赤壁賦》


總有那麼些人,轉發個「漢字簡化後愛無心」之類的段子,妄圖顯示自己很有文化,反而映襯了自己的粗鄙與無知。


簡而言之,繁體你當然可以用,就跟穿衣一樣,誰管你穿什麼顏色的,大街上裸奔的都有,但你要什麼「正體字」「殘體字」,用簡體字的是「沒文化」,那就相當於胸口掛個牌子「我是腦殘」,圍觀群眾會檢驗一下你的大腦殘不殘。


誤讀三,所謂的「傳統文化」真的就高於一切?


我經常看到有些花瓶式的政協委員,煞有介事的提一套推行繁體字的方案,大致一條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在裡面:就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國學精粹。


我清楚地記得,高三那年,有個逗比的政協委員提出了廢除簡體字推行繁體字的提案。我們班每天中午都有一個讀報的環節,當時我們班一個飄飄然的文藝小清新少女就說了這個新聞,之後點評環節滿心歡喜的大談「傳統文化的復興」並又舉出了「愛無心,親不見」這個噁心的例子。


當時我前面的男生一臉不屑的轉過頭來跟我說:「這傻X,說得好像她不用考文綜似的。」


是啊!政協委員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你高考不是打字啊!理科生也得考語文啊!要什麼推行繁體字,我代表初高中同學帶頭反對。下次再有腦袋缺根弦的政協委員要提廢除簡體字,罰寫一萬遍「憂鬱的台灣烏龜」——「憂鬱的台灣烏龜」。


我舉一個不恰當的類比,甲骨文、篆文代表了奴隸社會時代的生產力;隸屬、楷書代表了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簡體字適應了工業社會的生產力發展;而面對當前信息時代的洶湧潮流,則需要顏文字出場了~( ̄▽ ̄~)(~ ̄▽ ̄)~ (最後一句是賣萌)。


現在好多人總喜歡把「傳統」兩個字掛在嘴上,這個所謂的「傳統」,什麼是「傳統」,跳大神算不算傳統?一定要秋天同居的蟋蟀做藥引算不算傳統?你說漢服算是傳統,要發揚,那草衣獸皮算不算傳統?你說繁體字是傳統,就像我開頭說的,怎麼不捧一個龜殼刻甲骨文去。


一切都要進步,社會需要發展,有些東西必將被拋棄。你可以喜歡那些逝去的美好,但以此來攻擊別人,認為別人「沒文化」,並借「傳統文化」這個名號釀出一股惡臭的優越感,這就是病了。


第四,對繁體字我們應該有的正確態度


總是把繁體字與「傳統文化」捆綁在一起是很無聊的事情。中華文明的優秀成果,並不是離開了繁體字就傳承不下去。不使用繁體字我們就不會懂得尊老愛幼,父慈子孝嗎?不使用繁體字我們就不知道懷仁撫遠、愛人如己嗎?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不使用繁體字我們就不明白嗎?


那些一口一個「中華正統」的人更無聊,照我說你要麼去山頂洞裡面鑽木取火,要麼別跟我提什麼「中華正統」。


另 外我們要看到,漢字簡化不意味著廢除繁體字。今天的中華書局很多書,仍然是繁體豎排,從右往左的體例。沒有哪一條法律和規定禁止使用繁體字。漢字簡化的反 對者通常都無意(或者是有意)誤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簡化的含義。最典型的就是他們說漢字簡化會傷害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書法藝術。這完全是的無稽之談。


我認為對於繁體字應該有的態度是「識繁寫簡,全憑自願」,漢字簡化是人民的選擇,就像上文中呂留良所說「自喜用俗字抄書,云可省工夫一半」,你不能強迫他人使用繁瑣的繁體字。但是繁體字確實有著簡體字所不能替代的元素,許多第一手歷史資料都是用繁體字寫成。就我自己而言,我認識繁體字,會寫繁體字,也認識不少篆書和甲骨文,當然這完全是個人的興趣。


作者:赵皓阳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443070
 回應文章
「把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 (馬英九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言)」,實在可休矣。
    回應給: 旗舰wbj(Abaddon2012) 推薦0


綠島尋遊記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贊同的文章。

引用他人所言:「臺灣人死刻挑毛病,要表個優越,固然傷感情。然則部分有些道理,不妨可以一聽。」我想簡體字所被提到的,「 論及過度簡化,「文字沒往精確走」,反而需要看上下文來判斷,或是過度簡化造成胡亂混用的問題。無關的一字多義詞很多。」「乾、幹、干混為一個干,乾坤卻不寫成干坤。」
當然小弟沒有要抬槓,祇是說這些事情都客觀存在。文字的演化,也都讓大家自己去選擇,讓時間去淘選。

至於拿「偉大中華文化的傳承」「把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 (馬英九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言)」,實在可休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458112
這沒什麼希奇
    回應給: 偉大復興(matthewchow2015) 推薦4


楊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Mindarla
綠島尋遊記
Retiredbum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

台獨人士平常不承認中華民國,不唱國歌,不向國旗敬禮,一旦遇到大陸,就將國旗給搬出來,搬的比國民黨還積極.周子瑜事件不就如此?平時國旗、國歌沒人理會,突然之間多了一大堆擁護國旗的人.不到這時候,還不知道原來中華民國國旗還有那麼一點價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443866
图片已经更新
    回應給: 台灣政經索隱(DylanW) 推薦0


旗舰wbj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之前疏忽了,没考虑到图床的限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443397
不承認是中國人卻關心中華文化
推薦11


偉大復興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1)

riquelme
Mindarla
綠島尋遊記
轻松一笑
sheng
Retiredbum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
宅茲中國
aocsf

more...

有趣的是,明明那些台灣人和香港人根本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但一吵到繁簡之爭時卻“中華文化正統者”上身,可笑至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443148
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
    回應給: 旗舰wbj(Abaddon2012) 推薦0


台灣政經索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守舊不是傳統 維新才是

篆書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文字的發展是簡化的過程

**

從數位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希望能一對一對應。

繁體轉簡體容易,可以用對照表。

簡轉繁就得靠上下文。做得好的軟體不多。

**

另外,造字或造詞的能力,影響使用文字的人吸收與發展知識的能力。

日文早期對新知用造詞處理,後來都用片假名來吸收外來語。

兩岸對這方面的處理不一致,不過都不如日本。

參考:兩岸合編《中華大字典》3年內完成

**

馬英九不願意放棄“既低级又无聊的”一中各表,造成兩岸關係的停滯發展。

不然他的貢獻會更大。

你引用的圖像看不到喔。


我的部落:台灣政經索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4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