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
2013年1月26日午後2時許(北京時間同台北時間),大陸首款自主開發的重型戰略運輸機“運-20”在跑道上加速後,一躍而起,起飛成功。“運-20”代號為“鯤鵬”,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主要研製,可運輸陸軍全部種類裝甲車輛。以66噸的最高載重量,躋身全球十大運力最強運輸機之列。
大型運輸機一般是指最大起飛重量大於100噸小於200噸的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小於100噸的運輸機稱為中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 超過200噸的運輸機被稱為超大型運輸機。目前,大型運輸機的代表機型是美國C-17運輸機和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世界上有能力研製大型運輸機的國家目前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大陸首架軍用大型運輸機被命名為運-20,它承載了無數中國人的期望和夢想。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大陸就開始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研製工作,2006 年,大飛機項目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09年,中國航空集團飛機公司曾向媒體透露,中國軍用200噸級大飛機已經完成設計,將進入製造階段。
與伊爾-76MD飛機相比,運-20的體積更大,機身空間和布局更為合理,發動機的功率也更大。運-20不僅總體性能超過伊爾-76,而且在超臨界翼、綜合航電、駕駛艙設備、複合材料及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中國獨到之處。
1月26日,中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在進行試飛,並取得圓滿成功。 1月26日,中國自主發展的運-20大型運輸機在進行試飛。
運-20由3名機組人員操控,最高載重量為66噸,機身長47米,翼展45米,機高15米,最大起飛重量略高於200噸。飛機採用了傳統布局,三點式起 落架,前起落架兩個輪,可90度偏轉。該機對起降場地的適應能力較強,可在較為簡易的機場上起降。其寬敞的機身使貨艙容積較大,可以運載解放軍絕大部分大 型作戰和支援車輛。
從該機的主要性能參數上看,已超過從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6,和伊爾-476相當接近。伊爾-476運輸機是在伊爾-76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與伊爾-76 相比,改型後的伊爾-476現代化程度更高,它不僅安裝了4台新一代的PS-90A76型渦扇發動機,而且在載重量、航程、經濟性、可靠性等方面均有較大 提高,在運載50噸貨物時飛行距離可達7000公里,比伊爾-76MD最大載重47噸時3800公里的最大航程提高了近一倍。
由於運輸機的發動機比戰鬥機發動機更具技術挑戰性,要想為運-20運輸機配備國產專用發動機,並使運輸機發揮最佳性能,需要經過多年艱苦努力。當大陸自主研發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裝備運-20後,運-20的飛行性能將得到顯著提升,從而跨入世界先進大型運輸機行列。
運-20大型運輸機涉及的相關技術十分複雜,要裝備部隊,需要經過設計、試驗、試飛等一系列研發過程,這一周期十分漫長。從國外大型運輸機的生產情況 看,這一過程通常需要數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運-20運輸機正處於試驗和加速定型階段,如果一切順利,也要進行至少3年的試飛驗證, 再加上至少5年的綜合試驗期。以大陸軍事科技研發進度經常超前的記錄,我們可以樂觀的期盼再三、五年,也就是 2017年左右,中國空軍將擁有中國自主開發及製造的大型戰略運輸機!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