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社会的稳定与币值稳定是密切相连的。北非茉莉花革命的诱因就在于阿拉伯北非中东诸国通货膨胀年均接近20%,人民实际收入降低工作机会减少造成的后果。
而当我们把眼光放到1949年前的中国,分析一下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货币价值变化情况,就能清楚地了解到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去人民的支持,爆发了革命战争。
先看自1937年6月货币发行呈温和上升态势,1938年以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至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底,发行量较1937年6月增加了730.8倍,平均每月增涨率为6.7%。战后,纸币发行更远高于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底至1946年底,通货发行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6倍,平均每月增涨率为11.3%,几乎为战时月增涨率的1倍;1947年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货币发行逐月加速提升,1947年发行量较上年增加7.9倍,平均每月增涨率上升到19.9%,至1948年8月金圆券发行前夕,法币的发行量较1937年6月增加了470704.4倍,仅1947年1~8月货币发行比上年增加了19倍,平均每月增涨率达到45.4%,换言之几乎每月翻番,法币已处于崩溃的边缘。1948年8月实行金圆券改革后,货币发行更进入疯狂的加速阶段,从8月至次年5月短短的9个月中,通货发行量增加了307124.3倍,平均每月增涨率高达307%,
以1936年7月指数100;1945年6月指数为28204 ;到了1949年5月指数为 14456553191489。
简单的说1949年货币发行量是1937年的1445亿倍有余,是1945年的50亿倍。
那么通货膨胀指数是如何变化的呢?(以兑美元汇率计算)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金圆券改革起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物价已达天文数字,折合成法币为36366×10的11次方,即3636.6万亿(3636600000000000倍),约为战前1936年物价的34万亿余倍(34000000000000倍)。战后物价指数如从1945年底算起,至1949年5月,4年5个月共上涨了约411亿倍(41100000000倍)。可谓刷新了人类物价史。
100元法币的价值在抗日战争前(1937年6月)可以买2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1945年)只能买2个鸡蛋,1946年只能买1/6块固本肥皂,1947年只可买1只煤球,1948年8月19日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每斤16两),1949年5月只能买1粒米的0.245%。
不革命行吗?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