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民主与科学 Part1
|
瀏覽18,762|回應61|推薦11 |
|
|
1 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写这个系列的想法由来以久。
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国灿烂的文化和历史而骄傲,读历史时读到煌煌大唐就兴奋不已,读到近现代中国的苦难就有释卷的冲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有一本著名的著作《全球通史》,书分成上下两册,第一册是《1500年前的世界》,第二册是《1500年后的世界》。作者这么分是有道理的,从1500年之后的偏于欧亚大陆一隅的西方文明,逐渐走出欧洲,统治了全世界,成为了现在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主流文明。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衣服、住处、交通工具统统都已经西方化了。对于第一册我是看了又看,对于第二册我是看了就叹息:我们为之骄傲的汉唐盛世,在当今的世界中已经找不到太多的踪迹了。
我意识到:不能沉迷于中国过去的辉煌,而必须找到西方文明崛起的关键,通过对西方文明的学习来使中华文明在当前世界的竞争中不太落下风,甚至能够超越西方文明,只有这样才可能完成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接下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西方文明,发现我们的教科书对于西方文明的介绍过于肤浅,甚至有误导之嫌。我发现西方文明最为核心的地方有两点:科学和民主。虽然五四运动大声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们离我们依然遥远;很多中国人对于这两位先生的理解都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所以就想写一篇系列来介绍科学和民主,但限于见识浅薄,未免误人子弟迟迟没有动笔。
几个月前在台湾论坛《天下纵横谈》中和网友讨论民主的问题,又提出了这个想法,原来的想法是写《漫谈民主》,后面发现科学和民主的关系密不可分,单单谈一方面总觉得不够全面,所以改成《漫谈民主与科学》。
本文首发《天下纵横谈》,同时欢迎转载,文中错漏在所难免,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如果这篇文章能够给读者一点启发,那就是我的荣幸。
2 科学和民主的名词解释
开篇讲什么呢:我觉得有必要把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讲清楚,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我认识的人对于这两者的解释五花八门,从而导致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变得各说各话,而不能真正有利于大家的成长。
我下面谈谈我对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民主的看法。
2.1 什么是科学?
这个问题其实很不简单,很多名人都对科学进行过解释,答案五花八门,甚至没有标准答案。从最简单的“科学技术“到达尔文的“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我认为都不够完整。我最为推崇的解释如下:
科学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通过用结论推理来解释事物、预言事物;如果出现反例,那就重新总结规律。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科学的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不断寻找规律,不断的发现反例,从而推动科学一步一步的发展。由于科学这种步步为营的策略,他的基石是坚强的。当人们在科学结论中找到反例的时候,并不是科学被推翻了,而是科学又进步了。
所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推翻原有科学中最大的基石牛顿力学的时候,并不是科学的末日,而是科学进一步发展的黎明。任何科学的结论都可能是阶段性的,都可能被后续的发展颠覆,但科学本身是永远也不会被颠覆的。科学的这种特性使得科学本身无坚不摧,不可战胜。
正是由于科学具有这种特性,科学从古希腊人发源,从文艺复兴开始复兴,最终成为了我们这个世界上几乎统治一切的庞然大物。
既然解释了什么叫做科学,下面就讲讲两个论坛上的热门话题:
1、 什么东西科学还是不科学:
注意:科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我们说一个东西科不科学是要看这个东西是否是通过科学的这种方法研究出来的,如果是,那就科学,如果不是那就不科学。例如:古希腊人通过测量认为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14倍,是地球的7倍,这个结论现在看起来显然错误,但在当时确实科学的。中国人古人说的“勾三股四弦五“就只是简单的总结出一个现象,无法通过结论进行推理,所以不能说他用了科学的方法。
2、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
常常有人争论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正反方往往争论的热火朝天,其实双方最大的分歧不在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而是对于科学的定义不同导致,如果采用上面的定义,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2.2 什么是民主?
本篇文章题目为:漫谈民主与科学,但名词解释确先谈科学,实在是因为什么是民主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样化了。
首先我说我的观点:民主是一种管理社会的决策机制:这个机制基于以下两个基石:
1、 人人都是本身利益的最好裁判者。
2、 人人生而平等;
民主的社会形态都可以用科学推理的方法从这两个基石推论出来。
第一项是判断社会制度是否民主的基础,由于这一项,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定期获得公民对于他执政的授权,凡是违背这个的制度,我们坚决不能同意它是民主的。
第二项是判断民主程度的关键,人人之间的平等程度越高,往往民主程度越高。
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关于人人生而平等的平等并不是平均主义的平等,而是机会的平等,例如为了照顾弱势少数族群,在高考上给弱势少数族群予以适当照顾,这并不违反平等原则;而规定凡是什么级别以上的官员子女可以在高考中获得照顾就明显违背了机会均等原则。
民主的基石固然坚实,但在这基石上建立的社会制度五花八门,有议会制的,总统制的;有单一制的,有联邦制的;有三权分立的,也有五权分立的(中华民国),基本上不违背上述基石的制度,我们称之为民主制度,但民主制度是多元的,什么才是最好的民主制度也一直没有定论,人类还一直在探索之中。
说几个问题:
1、 某些组织宣称自己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它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民主制度吗?
答:由于自己才是自己利益的最好裁判者,所以,如果没有获得人民的定期授权,我们坚决不能承认这是民主的。
2、 在20世纪之前美国女人没有选举权,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黑人的代表权按人口四分之一折算,是否违背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基石?是否那个时代的美国也不是民主制度?
答: 那时的美国确实是民主制度。平等永远都是相对的,这个有时代原因和背景因素。在19世纪,相对于别的国家,美国的民主系数很高,当时的美国大抵是全世界民主民主系数最高的国家。
再看20世纪80年代的南非,虽然白人正常的通过选举来定期授权政府施政,但是广大的黑人没有选举权,由于时代已经不同,当时的南非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制裁。当时南非的制度当然不能说是独裁,但也很少被人评价成民主。
说明:一般上来说,可以用一个参数民主系数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制度,这个参数主要根据国家制度与最理想的民主制之间的相似度来评出,理论上的最高分10分代表没有瑕疵的民主(实际上什么叫做没有瑕疵的民主大家也没有定论),0分代表彻彻底底的独裁,高于某一个分数我们可以认为他是民主制度。
3、 民主和法制有什么关系?
首先:民主社会必然是法制社会;
基于上面两条公理,由于每个人的利益都是各有不同的,而人人都要维护自身利益,而每公民都对于自己的利益有平等的发言权,那就必然达成一种妥协,在这种妥协下,大家按照相同的规则来处理利益冲突,这种规则只能是法制。
其次: 但法制社会并不必然是民主社会,例如秦始皇的法制。
由此衍生出来,法制分成两种,一种是民主社会的法制,一种是专制社会的法制,这个就不再探讨了。
好吧,今天就到这里,讲概念总是很枯燥的,下一篇:“民主和科学的历史“ 开始会讲一些故事,相信会生动很多。
最后推荐一部书 法国 托克维尔 在1835-1840年完成的《论美国的民主》,这部书是辉煌巨著,他的另一部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大家大概耳熟能详,就不推荐了。
摘录一下托克维尔的书:
“居于人民之上的贵族对待人民的命运,就像牧人对待自己的牲口那样,只是同情而关心不足。他们并不认为穷人与他们平等,他们之关心穷人的遭遇,等于关心自己去完成上帝托付给他们的任务。
人民从未奢想享有非分的社会地位,也决没有想过自己能与首领平等,觉得自己是直接受首领的恩惠,根本不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当首领是宽宏而公正的人时,他们爱首领,并对服从首领的严厉统治没有怨言,不感到卑下,好象这是在接受上帝给予的不可抗拒的惩罚。此外,习惯和民情也为暴政规定了界限,为暴力的行使定出了某种约束。由于贵族根本没有想过有谁要剥夺他们自认为合法的特权,而奴隶又认为他们的卑下地位是不可更改的自然秩序所使然,所以人们以为在命运如此悬殊的两个阶级之间可以建立起某种相互照顾的关系。因此,社会上虽有不平等和苦难,但双方的心灵都没有堕落。人们之所以变坏,决不是由于执政者行使权力或被治者习惯于服从,而是由于前者行使了被认为是非法的暴力和后者服从于他们认为是侵夺和压迫的强权。一方面,是一些人集财产、权势和悠闲于一身,从而能够生活豪华,寻欢作乐,讲究文雅,欣赏艺术;而另一方面,是一些人终生劳动、粗野和无知。但是,在这群无知和粗野的民众中,你也会发现强烈的激情、高尚的情操、虔诚的信仰和质朴的德行。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
|
2013/01/29 21:51「中國科學的軟肋是剩餘資本達到飽和後開始萎縮」 --- 你這整句立論很像起乩之言,恐怕沒有人懂。
2013/01/29 21:51「而古代西方自然哲學家基本上就是煉金術師,終極目標是創造出可以點石成金的賢者之石,在中國就是煉丹師,目標是創造出長生不老之藥」 ---“古代西方自然哲學家基本上就是煉金術師”這句話完全不對。
2013/01/29 21:51「而中國的本草綱目之類的,是因為中國人什麼都吃,什麼都可以放進嘴裡試試看味道,吃久了吃出心得來就變成了一門學問了」 --- 這是笑話。
2013/01/29 21:51「而中國的本草綱目之類的,是因為中國人什麼都吃,什麼都可以放進嘴裡試試看味道,吃久了吃出心得來就變成了一門學問了」「如果中國道士追求長生不老很荒謬,歐洲的煉金術師追求賢者之石,企圖證明上帝的存在,也一樣很荒謬,很多結果都是誤打誤撞出來的」「誤打誤撞就是古代的試誤,在現代科學的實驗體系出來以前,許多古人不斷累積經驗和錯誤,給科學的發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論條件」 --- 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因器物用途而有不同的銅錫比例,這當然以經驗為基礎。愛迪生搞燈絲材料、現在搞超導材料、以及無以數計的材料研究都是在玩“試誤”,都是educated guess,這一點古今中外乃至全宇宙並無不同,而且“歸納經驗以求知”連原始人都會,但地球上“自然科學”(現代意義)的奠基和初步開展出現在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這有很多社會文化方面和學術文化方面的原因。強調誤打誤撞不管在什麼脈絡裡都是很奇怪的。
這個人看起來學問大,誨人不倦,其實只是個聰明人好辯,胡扯亂扯罷了。
還是給他留點面子。我沒有增加一個字。
|
|
|
這樣慎獨才不會越走越偏
這樣也是給他個警惕,要他寫文章前先用用腦子,先學會查資料
|
|
|
因為李約瑟關於早期中國科學文明的論述很多地方是取材於那本書, 可惜的是夢溪筆談只囊括沈恬部份的研究成果 (可能僅及其人研究的一半而已).
不過我的看法是; 中國古代的科學是屬於粗糙的應用科學, 而於基礎科學這一面相較於西方是落後的. 這是呼應我前面所說的中國文明早熟的這個缺點.
|
|
|
本篇文章諸網友反應熱烈, 許多議論都非常精闢, 誠為彼此學習的好現像, 因此樓主發此帖有大功矣. 那麼為了完善討論, 我想持反對論的網友是不是可以等樓主完成一系列的發文後後再統合批評? 這樣會比較有針對性, 反駁也會比較完整一點, 又這樣做最起碼的也是對樓主發文權利表示一點尊重;到底人家話都還沒有說完嘛!
至於其它網友在此關於中華文化的延伸討論, 我倒覺得那是多多益善, 因為我從其中受益良多. 中華文化當然是博大精深; 一般的說法是因為它是個早熟的文明, 所以後來就停滯了下來, 這也符合歷史的規律. 但它也是強韌的正方興未艾, 不像其它許多的古老文明都已成為歷史陳蹟; 所以中華文明是大有討論的必要.
|
|
|
其實應該這麼講
現代的科學方法,是經過一連串試誤而建立起來的
公孫刀湯提到了一些西方科學家,別忘了他們用正確的科學方法之外,也有用錯誤的方法,是對錯混雜在一起的
西方科學家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哪些方法是正確的或錯誤的,而是不斷試誤後才逐漸分辨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正因為不知道正確的方向,所以要說是誤打誤撞其實也差不多
就是為了一個目標,嘗試各種手段,經常搞好幾年都失敗,可能好巧不巧碰到正確的材料和手段,結果就成功了
|
|
|
這個“剩餘資本”指的是什麼?
Economic surplus 經濟剩餘
生產者扣掉成本,消費者扣掉生活費,剩下的盈餘就是剩餘資本,可轉做投資和儲蓄
任何經濟活動若不尋求外部擴張,邊際效益會持續遞減,經濟剩餘會逐漸萎縮
資本剩餘越少,科技發展越緩慢
“natural philosophy”的內容主要與物理學有關,不是化學。
古代是沒有特別分的,達文西這種科學藝術全才在古代是很常見的,牛頓這種物理學家寫煉金術文章也是很常見的
中古歐洲一樣有本草知識和著作。所有的文明大概都有自己的本草知識。
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說中國獨佔了本草知識?
“誤打誤撞”在達芬奇、伽利略、哥白尼、法蘭西斯培根這些人的科學貢獻裡不佔什麼份量,強調誤打誤撞不管在什麼脈絡裡都是很奇怪的。
首先,提誤打誤撞的是大風,不是我,事實上我也覺得他的發言很不知所謂,所以我並沒有回應他,我主要是回應慎獨
其次,慎獨假設西方人一開始就知道科學的正確方向,這是錯誤的,現代科學成形以前,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從無到有摸索出來的,這才是我主要要反駁慎獨的部分
雖然關於誤打誤撞的部分其實是可以幫忙補充的,但我個人對這個議題倒是沒什麼興趣
再次強調,我反駁的是慎獨那種西方才有科學精神的謬論,至於誤打誤撞在科學上有多少意義,這我倒不是特別關心
除了回你錯誤以外,沒什麼興趣跟你耗
|
|
|
有個學問大的人連出五帖,誨人不倦,可惜硬傷處處。我稍微駁一下。
本帖只駁此人2013/01/29 21:51之帖。
2013/01/29 21:51「中國科學的軟肋是剩餘資本達到飽和後開始萎縮」 --- 這個“剩餘資本”指的是什麼?你這整句立論很像起乩之言,恐怕沒有人懂。
2013/01/29 21:51「而古代西方自然哲學家基本上就是煉金術師,終極目標是創造出可以點石成金的賢者之石,在中國就是煉丹師,目標是創造出長生不老之藥」 ---“古代西方自然哲學家基本上就是煉金術師”這句話完全不對。“natural philosophy”的內容主要與物理學有關,不是化學。
2013/01/29 21:51「而中國的本草綱目之類的,是因為中國人什麼都吃,什麼都可以放進嘴裡試試看味道,吃久了吃出心得來就變成了一門學問了」 --- 這是笑話。 --- 中古歐洲一樣有本草知識和著作。所有的文明大概都有自己的本草知識。
2013/01/29 21:51「誤打誤撞就是古代的試誤,在現代科學的實驗體系出來以前,許多古人不斷累積經驗和錯誤,給科學的發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論條件」 --- 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因器物用途而有不同的銅錫比例,這當然以經驗為基礎。愛迪生搞燈絲材料、現在搞超導材料、以及無以數計的材料研究都是在玩“試誤”,都是educated guesses,這一點古今中外乃至全宇宙並無不同(再複雜的試誤還是試誤),而且“歸納經驗以求知”連原始人都會,但地球上“自然科學”(現代意義)的奠基和初步開展出現在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這有很多文化傳播繼承方面、社會文化方面、和學術研究文化方面的原因。“誤打誤撞”在達芬奇、伽利略、哥白尼、法蘭西斯培根這些人的科學貢獻裡不佔什麼份量,強調誤打誤撞不管在什麼脈絡裡都是很奇怪的。
這個人看起來學問大,其實只是個聰明人好辯,胡扯亂扯罷了。
|
|
|
因為是心血來潮,想到什麼寫什麼,所以沒有一次發完,造成讀者困擾在此說聲抱歉
YST談中文的文章中說過,中文有資訊密度高,加密好的優點
在早期電腦容量不發達的時候,複雜的中文字是一種缺點,反而是結構比較單純的英文比較適合發展電腦
但電腦容量越大,儲存問題和輸入問題解決後,中文的長處就可以發揮出來
演化論告訴我們,不同的環境適合不同的物種,而環境會變化
用另一個例子,在早期記憶體成本和容量問題還沒解決以前,光碟的大容量就成為優點,但隨著記憶體容量快速增加,成本快速下降,還有雲端技術的逐漸成熟,固態硬碟又取代了傳統的HDD和光碟,而光碟的讀取速度慢和壽命短就成了顯著的缺點
中文的優勢是訊息密度高,所以中國人的邏輯能力非常強,而在數學上,不管數字多大,要處理的算式有多複雜,中國人都可以用簡短的字節和音節來簡化思考
比如說十的十二次方,中國人只要用個兆字就解決了,簡單一個字一個音節,西方人就不知道要怎麼念(當然,現代西方也發展出了國際單位制詞來解決這個問題),就算會念,音節也太長,寫起來也太麻煩了
英文的弱點在處理大量資訊上非常明顯,文字量會以級數膨脹;在國際出版物當中,中文的版本一向是最短最簡潔的版本
英文還有一個弱點,那就是隨著演化會變成和古代完全不同的語言,古希臘羅馬的文字,文法,造詞原理和現代英文完全不同,等於是另一個語言,西方人基本上是沒辦法看懂古代文獻的
中文除了字型的演化以外,兩千年前的古文言文直到今天依然可以使用,現代華人只要經過文言文的訓練一樣看得懂古文,一樣可以運用文言文
處理文書的最喜歡寫文言文了,公家機關也很喜歡用文言文,因為文言文言簡意賅,文言文省字,不管是為了實用還是偷懶都很方便,而且還有文化素養
西方人沒有電腦和計算機,要寫字要算數都很困難
訊息量越大,中國人的優勢越明顯,環境的變化正朝著對中國人有利的方向
對西方小國文化來說,亂世才有利,對中國來說,世界越和平,中國越有利
最明顯的就是,西方人總要搞亂落後國家內政才能得到利益,而中國就在這些西方亂搞的國家搞建設,用建設對抗西方的破壞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
|
中國的數字到千位以前,一樣是十的每次方一個單位,這點跟西方人差不多,但到萬位以上,十的每次方則在前面冠以千位以前的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簡單好懂,萬位後再進一個單位,也就是億.兆.京等,古代中國最高的進位單位是十的四十四次方="載"
而受到印度影響和佛教的傳來,佛教的數字最高單位有十的一百二十三次方="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當然這個單位也是用不到
在清朝以前,億以上的單位使用還不普遍,為求方便,比如說一億會念做一萬萬,而現代已經普遍使用到兆的記數,有時候一兆也會念做一萬億,基本上中國的數字都可以觸類旁通,以此類推,非常簡單好用
相較之下,歐洲數字系統最高只到千位,千位以上就沒有了,千位以上是用累加法,不過歐洲的人口少,原則上也不怎麼用得到
中國的數字和文字系統很發達,所以中國人非常擅長寫論說文,中國人可以用數論方式證明幾何問題
而西方的數字系統非常弱,黑暗時代文盲率是九成以上,所以黑暗時代圖騰文化很發達,西方人比較擅長精細的做圖,西方數學建立在幾何做圖上,西方的藝術也是因此非常發達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
|
心血來潮,給慎獨掃盲
用說得太麻煩了,先丟一個網址
唸數字沒邏輯 德鼓吹學華人 【2010.03.01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http://blog.roodo.com/bluerfish/archives/11828195.html
英文中,1~20都是一個獨立的單字,20以上才稍為比較有邏輯一點,這表示最早期的歐洲人可能常用的數字只到二十,或者說古代歐洲的人口少,用不到太大的數字
而中國一開始就是用十進位制,從史書上就可以證明
以阿拉伯數字1666為例
中國古代的寫法是"一千六百六十六"
羅馬數字的寫法是"MDCLXVI"(=1000+500+100+50+10+5+1=1666 )
希臘數字的寫法是",αʹχʹξʹϝʹ"(1*1000+600+60+6,希臘數字超複雜的,差點沒把我給累死)
英文的寫法是"one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sixty six"
而就念法上來說,中國音節同字節,一共七個音
希臘羅馬數字的念法我不會,就英文來說,念快一點也起碼要十個音節
因為很麻煩,連英語系的人都嫌懶,所以1666西方人會念成16和66,也就是sixteen sixty six
西方人的算術能力受到語言影響而非常差勁,如果沒有印度阿拉伯數字傳入,根本不可能有科技革命發生
附帶一提,數學能力最強的是廣東人,因為粵語的音節非常短,數字感奇佳無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