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龍兄的“管中窺豹”系列引發了一些關於領導人的評價的感慨,特此拋磚引玉。
鄧公和毛是當代中國史不可迴避的兩大領袖。鄙人一直極為推崇鄧公,認為其地位應在毛之上。中國史上開國的兩代皇帝似乎都很可以比拼(好像秦漢不在此列,秦二和漢二都不怎麼樣)。治國上唐太宗比高祖強,明成祖比太祖好像更厲害些。
誰比誰強有很多個人好惡的成分所以評價起來很難。個人品格為人在當代可能會有很大比重,但是百年千年後個人性格的好壞可能早已忽略不計了。鄙人不喜歡毛部分原因是毛個人品格的惡劣,沒辦法,對當代領導人我們實在無法迴避其個人的行為而不能完全以歷史觀來看人。
如果拋開領導人個人行為政策的法律道德問題(比如任人唯親,比如貪腐),當代領導人的評價想來想去應該還是從三民出發最有分量:民生,民權,民族。這裡孫先生的三民主義追求和美國國父把生活幸福和繁榮興旺(Happiness & Prosperity)作為獨立宣言的目標是和是完全一致的。民權和民族其實多少是追求民生的自然產物。在此我把三民的視角和人民幸福與興旺作些相應的比較。
我特意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就是因為一個群體所需要的領導人其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讓民眾個體的生活更好,更幸福。民生的好壞最直接影響人民的幸福感和繁榮昌盛。鄧公對中國民生的改變是最直接最有力量的當代領袖,他的道路和方向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地位。他的開創性的領導是中國大發展的基礎。江胡都是沿著鄧公的光明大道往前奔罷了。
對民生持續長久的提高和追求需要民權的支持和保障。我要特別提出民權不是民主,民主可能是實現民權的一種手段但也可能不是。我理解的民權包括政治,言論,信仰和司法的權利。民權是人民幸福保障的一部分,缺少民權光有民生是會大大傷害人民的幸福感的(新疆人西藏人對中央政府不滿或者說對漢人政府不滿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有些低收入的小國和島嶼有著超高的幸福感,很得宜於其國民的宗教和人民的平等。哪個當代領導人能賦予中國人民權我們拭目以待。
民族當然也很重要,尤其是當列強對你強取豪奪的時候,整天被人欺負是不會有幸福感的。其實被人欺負的具體體現也就是民權的破壞,比如外國人不平等的權利,對資源的霸占等等。毛的最大成就是對民族的貢獻:所謂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並沒有停留在口號上,但是他在立國後對民權和民生的傷害沈莫大焉,所以他遠不及鄧公。“民族”恐怕是人民幸福和興旺中所佔比例最小的一部分,只要沒人來欺負你就夠了。你能不能欺負別的民族對個人生活而言就是個虛榮心的問題。讓你選擇交兩倍的稅去換取掠奪別國資源以及吹牛的資本,還是少交稅讓國家有國債問題逼迫政府減少開支,你會做何選擇?這就是美國今天的一個現實政治問題,對別國掠奪的最大收益人永遠是政客和商人,民眾是納稅的那一部分,分贓部分可以忽略不計。北歐國家和瑞士等小國都是人民幸福感超高,人民生活超富裕的國家,“民族”這項遠比不過美國,不過美國人還是更羨慕這些小國人的生活。
我們國家近代被欺負的太多了,所以民族的屈辱感讓“民族”這項在三民的權重比例大大提高甚至高過了前面兩項(所以毛的崇拜者把他奉上神壇不容異議),但事實上每個人的切身生活和幸福真正靠的是民生和民權,那是充分條件。民族是必要條件,因為國家間的資源競爭,但不應過分放大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