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初夏的江南田野
 瀏覽6,141|回應25推薦13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3)

愛台也愛中
desertfox
大風
無知者,無畏
我愛夏天
安得汝.wrk
重殼蝸牛
YST
Jentu
ThanksYST(台灣省)

more...

     前几天去浙江溜达了一圈,在动车里,看到两边的景色,忍不住拿起照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因为动车时速是250左右,加之玻璃有些不干净。当然,最主要的是我拍照技术差,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差强人意,而我讨厌PS,大家就凑合着看吧青藏、川藏线之旅--芒康-雅江

图1-2,长三角貌似是大陆人口密度最高地区,从村庄的房屋密集程度就可以看出来。

图3-5,江南民居。这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了,西北的麦子7、8月份才成熟。

图6-7,乡间小道

图8,稻田和菜地相间

图9-13,江南水乡嘛,少不了水

图14,高速公路.田野

图15-17,词穷了,不知道说什么了

 


路爲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記錄無限,丈量天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0764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以美國為例子
推薦2


passingb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iquelme
佟湘玉

以美國為例子好了(這居住美學問題上我只好投降)

我認為關鍵主要還在樣式和周邊環境的融合

美國民居一般不高最多兩層 

而且在好區通常房屋周圍都有大樹掩映兼遮醜  格外有風致

這種樣態在台灣別想了  一來沒地種大樹 

二來好像風水說深入人心  有大樹會檔運氣

三是透天厝多超過兩層(也是地小之故)  狀如旱地拔蔥  難看之至

看來大陸農村也在走台灣的路  遺憾!

這應是地狹或人稠國家的天限

我在住過美式民居後  怎麼看日本城市民居都覺得是個渣

再就空氣汙染問題講講

住過加州  更知道甚麼叫空氣通透  但這不見得證明美國的空氣污染比台灣輕

這可能也是台灣亞熱帶潮濕氣候帶來的天限

每次我回嘉南平原  都為無法遠眺中央山脈而沮喪  空氣老像披了層薄紗

甚至車行在二高上也完全感受不出高山就在不遠處

這要在加州  恐怕早看到玉山頂了

大陸華中華南地區大概也是如此

就算空氣汙染輕了  想要享受通透的空氣  還是只有移民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3136
如果中國是像澳洲的孤洋大島 也可靠自然機制不必依靠環境工程
    回應給: 曼珠沙华之恨(san037) 推薦1


重殼蝸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佟湘玉

但是 中國不是   還是缺水國

只要是太平洋水系的河川

內陸的河川的水  終究還是要給沿海人消受 而且路線很長

南水北調 東線的水 乾淨嗎?穩當嗎?

中線 從千里之外的 河南南陽 調 漢水 的水 到北京

這樣的工程  我也很難說他有效益  30萬的移民啊

河南 湖北的 鄉親就該因為 河北 而犧牲?

洞庭湖 鄱陽湖 還會在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790
长见识啦!
    回應給: 曼珠沙华之恨(san037) 推薦1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谢谢您的长文,学了不少知识。扫盲有功啊您!

我是兰州人,对污染可能比其它地方的网友更有感触一些。90年代以前,兰州的污染在省会城市中排第一,没准现在还是第一。因为是重工业城市,加之地形的缘故,冬天的风很小(我曾经被北京和上海的大风吓着过,我给别人说兰州没什么风,很少有人相信。每当此时,我总会心里叹气:兰州要是有风,污染就不会那么严重了),所以整个冬天见到蓝天的次数不多,我永远记得小时候下过雪之后那瓦蓝瓦蓝的天空,我会长时间仰头看天。

也因此,兰州的治污行动要比其他地方早一些,1978年李先念就做过兰州治污的批示(貌似他那时候是国家副主席),饶是如此,整个80年代治污成效还是不大,一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兰州冬天的蓝天天数才有明显增多。这些年买车的人多了,汽车尾气又成了一大污染,据说冬天蓝天天数有所减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622
中国与环保
    回應給: 佟湘玉(shitou) 推薦3


san037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重殼蝸牛
riquelme
佟湘玉

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大范围的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是因为那本著名的《寂静的春天》,里面提到了杀虫剂尤其是滴滴涕(DDT)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当然以现在的眼光去回顾这本书,有不少偏颇之处,这本书我没记错是在1962正式出版的,而就在这一年,美国在越南战场上正大规模的使用枯叶剂对付越共,也就是后来臭了大街的橙剂。不论美国使用这样的手段基于什么考虑,至少我们可见,认识到问题并主动的规避和解决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实际上就整个西方世界来说,环保问题被真正的重视起来并且在工业领域被考虑然后采纳进生产流程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事情,而且那还是比较粗略的措施。稍早一点,绿党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出现。1972年,也就是《寂静的春天》出版十年之际,大名鼎鼎的罗马俱乐部——专门研究未来人类会怎么样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发表了其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如果说《寂静的春天》还充斥了不少感性的冲动,那么《增长的极限》就是实打实的理性分析了,这份报告带来的最直接冲击就是,同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环境与发展大会。当然,就在1971年,中国大陆刚刚重返联合国。

说这么多,无非是提出一个不容忽视但是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大陆就算一直紧跟国际先进的潮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不会去思考啥环保问题的,事实上中国大陆也不可能紧跟国际先进潮流,因此在上个世纪整个八十年代,至少工业生产领域不可能毫无来由的搞什么环保措施,除非当时的领导人是从未来穿越来的。当然到了上个世纪整个九十年代,正是西方各种思潮大局进入大陆的时候,环保理念自然也是漂洋过海而来,那本《寂静的春天》也是这个时候正真的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这个时候就环保而言,大陆大致就相当于当初西方在七十年代一样,因此,整体而言,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要求中国大陆注重环保其实等于缘木求鱼。

但是这不等于中国人当时没有环保意识,事实上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宣言和指导性文件《21世纪议程》,同年,根据宣言精神和文件要求,中国就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官方语言。

 可以说中国的环保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实是一个主观想行动,客观动不了的情况。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当时更加注重环保会如何如何,也不存在所谓先污染后治理的绥靖主义想法,整体来说中国的环保问题其实是一个对抗人类活动巨大的惯性的问题。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膨胀,本质就是人类活动的膨胀,这样的惯性在增加而不是减少,因此中国的环境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现的是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细节改善,整体变坏的局面。

中国大陆环保问题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来自中国的地理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中国拥有极为多样化的地理景观和气候条件,这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在中国一国之内就能展现出一个基本完整的生物圈,这样的生物圈包括了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多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和相关生物生成物等。所谓整体是指组成的完整,系统是指组成的多样,复杂是指完整而多样的组成在宏观和微观上的互动造成的众多现象。

举个简单的例子,江南湿地的垦殖和破坏会严重的影响越冬候鸟的栖息与繁衍,而越冬候鸟的种群数量会极大的影响大陆北方地区草原和寒带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鸟类作为这些系统中的中间层,既是掠食者也是被捕食者,同时又具有迁徙能力,仿佛系统中的可调参数,对本地生态平衡是一种有力的调整手段。而在台湾或者韩国这样的地区,你是很难观察到这样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整个链条对于台湾或者韩国来说是跨越不同时空的。

反过来看,也可以知道,在中国大陆进行环保活动所要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不同的地域和不同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被纳入考虑,不然会引出新的问题,而韩国或者台湾就可以不考虑或者少考虑。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环保活动一个薄弱的环节,比如目前植树造林,大多是单一树种,而且树种的选择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对于植树是否符合本地区的水土和气候条件,以及种植树种作为生态链的底层是否能对本地和外地的生态系统产生支持并融入其中,而非最终成为生态系统外的绿色孤岛都很少有详尽的考虑和研究。大陆地区在不适宜种树的地方大力种树,不考虑其种种环境特性,而且一种几十年不是啥稀罕事,在著名三北防护林工程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PS:我个人认为不要在环境问题的改变上对新技术抱有多大的乐观,至少目前可以预见的技术都对环境问题起不到多大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的环保技术,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变以前的分散污染为目前的集中污染,变以前的大范围低危害性污染为小范围高危害性污染,变短期污染为长期污染。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561
关于整齐划一
    回應給: 佟湘玉(shitou) 推薦1


hehua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佟湘玉


觉得是从古代起就比较认可的一种美学风格,想想长安与老北京的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又加强了,只是到了文革时期到了极端变态的地步。
其实抛开意识形态因素,整齐划一本来是美学风格之一,不必过份追求也不必过份强制便行。

关于民居,个人觉得街道设施等规划或以整齐,但个体建筑可以展现不同风格,但一个小区内一楼一色一楼一式倒不必,当然如果建商愿意也没有人强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405
大陆的城市建设
    回應給: 重殼蝸牛(gomayuncle) 推薦1


hehua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佟湘玉

比其它国家容易些,一是政府的行政权力比较大,还有就是从无到有比都更容易的多。
关于民用商用建筑的环保与节能都有规定,有些是强制执行的,有些是鼓励采用的。
平日只是听说有建筑材料、空间设计、排污与垃圾处理都有硬性的规定,比如采光采暖方面必须达到环保节能的某些标准,建筑材料方面好象现在已经禁止使用粘土砖,外墙也逐步禁止使用磁砖等,还有一些使用太阳能的强制规定,如果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城市必须雨污分流等等,因不是从业人员,具体的便不晓得了。

查到一个文件:http://www.pmec.net/sbglbd/bencandy.php?fid=9&id=243

大陆具有后发优势,所以也希望政府能强制或者鼓励等手段,尽量避免先进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少走弯路才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390
和您说的稍有不同看法
    回應給: 不是泥土是塵埃(hehuang) 推薦0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陆的文化特色之一,就是有组织有规范地追求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渐渐形成一种社会与个人心理上无意识的美学追求,这与经济发展程度的个性追求关系不大,已经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美学风格。

�X�B: 初夏的江南田野 - 天下縱橫談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3011/4830764?tpno=0&raid=4832179&cate_no=0#rep4832179#ixzz1wvTbf4rh

我觉得以前是这样,现在有的方面是像您说的那样,有些方面则和以前不一样了。就说体育方面吧,08奥运开幕式那个“击缶”,还有那个太极拳就体现了整齐划一的美。但运动员的入场则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比较一下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和2008京奥中国队的入场式,简直是天壤之别。

重壳蜗牛:

您说的很有道理。大陆现在整个舆论是天天讲环保、天天讲节能,前几天还出台了一个政策,买节能电视机、冰箱等节能家电给奖励。但是在建造房屋方面有没有关于节能方面的硬性规定我还真不知道,待我找时间问一下房地产行业的朋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233
老舊房屋外觀"拉皮" 比想像中 容易 景觀不是問題
    回應給: 不是泥土是塵埃(hehuang) 推薦2


重殼蝸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iquelme
佟湘玉

但重點是大陸政府應挾 高於民主國家的公權力

以建築法規 強制建築節能化

以公權力強力栽培 節能建材 製造商 開發商 來做產業昇級

將節能建築 排除於打房政策之外 

而不是無頭蒼蠅式的 騰籠換鳥

定出法規鼓勵幫助政府 建物興建時一次到位作汙水管理

建商要想不被打房  就得照著做

趁中國城郊密度還沒太高時 趕快做家庭污水管理

能源高漲時代 由於通勤費用日貴  都市原地仍會擴張 在城郊搶先規劃 正其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179
大陆目前民居
推薦2


hehua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iquelme
佟湘玉

大陆的文化特色之一,就是有组织有规范地追求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渐渐形成一种社会与个人心理上无意识的美学追求,这与经济发展程度的个性追求关系不大,已经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美学风格。

对于居民小区建设个人觉得小区内还是统一风格统一式样的好,但关于风格与式样的精致化与个性化却是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联的,这方面近年提高很快,但应该更快些,更多有艺术审美能力的专业人士进入到普通生活设计层次,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建设达到整体与细部、美观与实用有效的统一。


关于农村自建房,某个地域基本上都是高度的统一,因为都是小包工头承建,他们或者房主的审美是受教育与经济因素的先天制约的,就那水平吧,除非政府有效引导规划,否则短期内不会解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2023
回应
    回應給: 重殼蝸牛(gomayuncle) 推薦1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egjc888

重壳蜗牛:

哈,又遇到行家啦^_^!您说的汽车尾气污染应该是大陆城市的一大污染源。我一直认为,大陆人口太多,大城市应该有些措施让民众少买车(或者让车少出行),应该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可很多城市在这方面措施很少,北京在痛苦了N年之后(主要是堵车),从08年开始实行单双号出行等措施。这方面我觉得上海做的还可以,比如上海一个车牌号是6万块,停车费基本上是每小时10-20块。而据我所知,不少地方车牌号就几百块,停车费也很便宜。可问题是如果要发展汽车产业,那就得让民众买车,而一个汽车厂和他的配套产业又可以解决许多劳动力。唉!真是鱼和熊掌了。

弱弱的火柴:

您说的有道理。可当时我们要发展低污染的产业一没钱二没技术啊,现在有了钱了,开始天天念叨要产业升级,要发展绿色经济,要绿色增长。也不知道汪洋在广东“腾笼换鸟”的怎么样了。

egjc888:

你把我提醒了,应该找同时期的照片啊,我前面那三张照片纯粹是胡乱比较。我这次去浙江的目的地是义乌,我贴两张我在义乌市区拍的照片,两张都是在公交车上拍的,一张关着窗,另一张开着窗。相机是Canon G11,Auto档。

图1,这张是打开车窗的。当天义乌天阴,时不时下雨。

图2,这张是关着窗的,因为下雨,车开得不快,车速应该是30-40,两张照片距离应该不到100米。这么一比较,差距还是很大的。看来我以后不能透过玻璃拍照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YST:

市长说得对。不过这是长三角,是大陆经济最发达地区。内地,特别是西北和这里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建筑样式特别是住宅楼也确实单调,大陆城市的住宅小区(社区)又比较大,常常是十几或者几十栋楼挤在一起,如果去找朋友忘了门牌号的话,那铁定找不到了,因为从外观看每个楼都一样。在上海,现在有些小区的楼有些个性了,但要整体有个性还得一段日子,人的观念转变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三代才能出贵族吗?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831808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