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個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政黨上來執政,兩岸的和平與臺灣的經濟發展都會立刻泡湯。向來不與人打賭的我,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如果藍營選輸了,我願意請大家吃飯。席間一位長者憂慮地說,到時恐怕你要請客,也無人吃得下去了。我不禁啞然失笑。
兩個星期前,我在“從選戰硝煙彌漫的臺灣來到風景秀麗的廣東“一文中,曾呼籲藍營不可再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與綠營纏鬥不休,而輕輕放過了綠營在兩岸政策上的罩門,要把選戰的重點立刻轉移到關係兩岸和平與經濟發展的“九二共識“上來。
本星期以來非常欣慰地看到,藍營在選戰中已高調突出了“九二共識“。果不然,此招一出綠營便顯得毫無招架之力,紛紛望風披靡。而藍營則在各大企業主,尤其是過去長期挺綠的企業主相繼出面表態支援“九二共識“下,而顯得氣勢如虹。
形勢的發展已令人樂觀地預見到,一個星期後大選開票,藍勝綠敗的結果已沒有多大懸念了。我對藍綠候選人並沒有個人好惡,他們都是我的學弟妹,對他們的支持與否,端視其政策主張是否有利於兩岸和平與經濟發展。我在上述拙文中曾提到,“九二共識“是維繫兩岸和平的最後一根紐帶,誰要逾越它,必然會破壞兩岸和平,造成臺灣經濟倒退,甚至崩潰。
遺憾的是,至今仍有許多人看不清其中的關聯性與嚴重性。臺灣人民是幸運的,當全世界幾乎都面臨經濟大蕭條的威脅時,臺灣的經濟發展指數卻在小幅增長中。這固然離不開臺灣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但顯然不僅於此,否則我留學和生活過的德奧兩國人民,其勤勞與智慧是舉世公認的,但卻仍不免面臨經濟蕭條的威脅。近日許多人都惶惶然將存款從銀行提了出來,卻又不知投向何處去。
用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他們的焦慮之情,也不為過。然而臺灣卻沒有面臨此種焦慮。其最大原因,顯然是旁邊有一座最大的經濟靠山,中國大陸,對臺灣提供了可靠的經濟支柱。離開了此一靠山,臺灣必將在一夕之間面臨與世界其他地區相同的經濟憂慮。
或許許多鄉親會認為我的這番話是危言聳聽,為藍營選舉造勢。有時我難免會想,既然過去阿扁執政八年給臺灣帶來的災難,仍不足以使支持綠營的選民覺醒,則讓他們再一次經歷獨派執政的痛苦,或許能幫助他們徹底認清,拒絕“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和諧,將為此支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對統派來說,從逆向思維出發,獨派執政未必不利於統一,反而能加速兩岸統一的實現,但卻可能會因此付出犧牲和平的代價。此叫人於心何忍,因此我們仍贊成通過目前選舉的辦法,讓選民在歷次選舉中,通過藍綠的爭辯,逐漸學習,認識兩岸關係。
等到絕大多數的臺灣人民都能清楚地意識到,兩岸的走向統一乃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後,兩岸的實現統一,自然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們應當耐性地等到這一天,而不宜強求速統。但其前提條件是,兩岸都必須牢牢把持住“九二共識“的原則,不能有絲毫鬆動。
“九二共識“在經過這多年來許多關心兩岸和平,臺灣經濟發展的人士出來解釋後,相信想聽懂,願意聽懂的人應當都已經聽懂了。那些不想聽懂,不願意聽懂的人,再解釋一百遍,他們也還是聽不懂的。
本星期臺灣中天新聞某“名嘴“已把“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有憑有據地作了鞭辟入裡的解說。我認為這是多年來對“九二共識“解說得最具體詳細的一次了。
如果聽其解說後,仍有人要對此強辯,硬拗,則再與這種人辯論下去已沒有任何意義了。有人眼看已無法否認確有“九二共識“的存在,卻又狡猾地企圖攪渾其內容,主張“九二共識“未必就是指的一中共識,或“九二共識“只是國共之間的共識,而非兩岸間的共識。
由於1992年兩岸代表在香港就一中共識僅做了口頭宣示,而並未形諸文字,給了獨派有可以狡賴混淆的空間。
其實“九二共識“當然就是一中共識,否則獨派又何必長期頑固抗拒呢? 我過去曾多次在拙文中闡釋過當前兩岸的關係,指出目前的中國是一個主權統一,而治權分裂的國家。
兩岸政府都有權主張,他們代表了整個中國的主權。
只要他們彼此互不承認對方代表的合法性,則在法理上便無任何疑義。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兩岸政府基本上也是這麼做的。除了台獨之外又有誰會認為這有什麼不妥呢?
李登輝於1999年背離了“九二共識“,拋出“兩國論“,企圖單方面放棄對大陸的主權,而欲將“中華民國“的主權僅限於台澎金馬時,才激起了兩岸間的緊張情勢。
可見“九二共識“是維繫兩岸主權統一,和平共處必不可少的因素。
1992年兩岸派出在香港談判的代表,海基會與海協會,是在兩岸政府各自授權下,進行談判的非官方組織,他們代表的是兩岸的政府,而非國共兩黨,因此他們達成的共識自然是兩岸共識,而非國共共識,何來民主程序的問題?
除非認為,當時的李登輝政府是不具代表性的。有人明明懂得這個道理,卻為著選舉,不惜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實令人遺憾!
獨立是難免要付出代價的,即使事殖民地。數年前曾看過一場關於美國獨立革命的電影,或許年齡大了,看見銀幕上美英兩國軍人近距離相互射殺的鏡頭,前一排倒下了,後一排又補上去,其殘酷之程度,簡直令人不忍卒睹,至今難忘。
不禁僥倖自己此生雖當過兩年兵,卻沒有上過前線,更沒有與自己同胞相互殘殺過。我雖已過了被徵召上前線的年齡,這樣的命運大概已不會落在我身上了,但我們的後輩又如何呢? 難道我們忍心讓他們經歷這樣的命運嗎?
如果我們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僅僅犧牲了經濟上的利益,或許尚能承受,但若因此失去了兩岸間的和平,將是誰也承受不起的巨大損失。
有人質疑說,過去兩岸間長期以來並無“九二共識“,不也相安無事嗎? 為什麼現在沒有了“九二共識“,臺灣就會完蛋呢? 這分明是藍營拿來嚇唬人,騙取選票的把戲。臺灣人可不是嚇大的! 提出這樣的質疑,是十分糊塗的。
請容我就過去可以沒有“九二共識“,而現今卻非有不可的道理,說上兩句。
“九二共識“是蘇起於2000年對兩岸代表於1992年在香港就一中各表達成共識,所賦予的簡單概括的稱謂。其實質內容就是“一中共識“,已如前述。
既然過去兩岸政府都堅持一個中國,雙方對此並無懷疑,自無畫蛇添足再予強調之必要。然而自李登輝執掌政權後,台獨勢力在其呵護下,逐漸登上了政治舞臺,尤其自李登輝炮製“兩國論“,緊接著獨派又連續執政了八年,推行去中國化不遺餘力,兩岸互信幾已蕩然無存。當時勉強維持住兩岸關係,末陷入兵戎相見的,除了“一中憲法“外,就是“九二共識“了。只要台獨勢力存在一天,就一天不能沒有“九二共識“。
有了“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和平相處,共存共榮,臺灣經濟才能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ECFA“,兩岸海空直航,大中小企業,以及個人到大陸經商等利多政策才不會突然中斷。
既然“九二共識“與臺灣有著如此重大的關係,那麼這次藍綠在大選中不把決戰焦點放在“九二共識“上,還能放在什麼議題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