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經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蔡英文的空話(1)-從世界走向中國
 瀏覽6,334|回應13推薦13

P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3)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愛台也愛中
egjc888
YST
大風
rookielin
Jentu
ThanksYST(台灣省)
riquelme
我愛夏天

more...

對台灣企業來說,台商佔有地緣及人文優勢的大陸市場不就正式我們的Home Region?捨去中國大陸這一優勢的區域市場,試問臺商究竟在那塊重要的區域市場還能擁有優勢?


蔡英文在幾場辯論和政見會上一再強調,要帶台灣產業在全球各地尋找商機,拓展「新的出口市場」,再「從世界走向中國」。這些主張,聽起來堂而皇之,卻反而暴露了蔡英文只是一個會說空話的渾人。

最近剛好在國際企業學界掀起一個大辯論,問題就在於所謂的「全球企業到底存不存在?」這場辯論的主角是國際企業學界的兩位大老-Alan M Rugman以及John Dunning。細節不談,我介紹一下Rugman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Rugman特別根據下圖的Table 1可以看出所謂的全球企業(也就是銷售平均在歐美亞三洲的企業)僅佔世界500大企業中的9家。而高達320家企業則是所謂的Home-region Based company,因為下游段的銷售與通路活動的困難特別限縮了跨國企業在異地成功的可能性,為此還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liabilities of inter-regional foreignness"也就是「跨區負債」。這說明其實所謂的「全球企业」基本上只是理想,現實是絕大多數的500大跨國公司都不是全球企業,反而都是區域型的公司,也就是在自己的所在優勢區域有較高的營收集中度。


而這9家所謂的全球企業也都是首先經由自己的優勢區域先發展起,例如IBM,Sony,Coca-Cola,LVMH,然後在茁壯成為全球企業的。這些企業共計9家列在下面table 2:


對台灣企業來說,台商佔有地緣及人文優勢的大陸市場不就正是我們的Home Region?捨去中國大陸這一優勢的區域市場,試問臺商究竟在那塊主要的區域市場還能擁有優勢?可不可以請「空心蔡」告訴我們?

目前台商在大陸的許多產業都是佔有絕對優勢,例如正新的輪胎第一、寶成在鞋業第一、富士康的電子代工第一、宏碁及華碩的NB代工的第一、冠捷科技(AOL)在LCD第一、真明麗在LED第一、旺旺、康師傅、統一在食品業的米果、泡麵、飲料的第一及領先、潤泰在大陸的通路業排名第一,以及如聯發科(手機)、亞美皮件(皮件飾品)、隆成實業(嬰兒車)等其他數都數不清的案例,這些廠商大都在1994年之前進入大陸發展的,在擁有「先進入者優勢」的同時,大陸又正好面臨經濟體制的轉軌,青黃不接,使得這些台商牢牢地主宰在大陸該產業的牛耳,更從中國走向了世界。

然而,臺商企業的這些得來不易的靚麗成果,還是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制定出了「戒急用忍」政策的干擾之下達成的。要不是「戒急用忍」政策大幅限縮台商的大陸投資項目與範疇,阻擋了台商在大陸全面佔領大陸的黃金時間,說不定我們會有更多表現靚麗的臺商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發光發熱--這難道不是台灣以及臺商的重大損失?

試想:如果那時候沒有戒急用忍,反而是鼓勵、開放台商前往大陸攻城略地,今天這個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的前500大民營企業裡面,又將會有多少台灣的企業?如此,台灣成為中國的California(國民所得6萬5美金),成為大中華的大企業的總部與研發中心,今天的台灣絕對不止這樣的局面。對台灣而言,這一個幾百年不遇的黃金契機,卻讓李登輝給白白糟蹋了。

李登輝執政時期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
,難道不需要為蹉跎十餘年的錯誤產業政策向全體國人道歉嗎?卅年前,台灣企業家已經走遍了天涯海角,何致需要蔡英文來幫他們尋找出口市場?台商更早已從中國走向了世界,這些都只證明蔡英文對經貿現實的淺陋無知,只是一個不學無術、專說渾話、空話的草包。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5174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意識形態是主因
推薦2


Ch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大風

蔡英文對經貿現實的淺陋無知是真,但不能簡單地歸納只是一個不學無術、專說渾話、空話的草包。她和她背後集團的仇中

(整個大中國---包括中華民國)意識形態是主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8864
不能认同你的观点
    回應給: Pan(panwh) 推薦0


emma32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湾制度上歧视大陆人不仅是陆商,陆配陆生同样歧视,背后有长期的反共教育的历史原因,更有现实上需要用维护台湾人对大陆的不切实际的优越感来保持据统民意的实际考量。在这个问题上,马政府和扁政府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到了撕下民主自由人权的遮羞布的地步了,这与你个人不认同这些歧视政策没有关系。
~
回到制度上歧视陆商,台湾多是用国家安全为由拒绝陆资登台,如果说台湾认为不签投保协议就不开放陆资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大陆为何不能用同样的理由拒绝台资呢?台湾不是总是要求对等和尊严吗?岂能谈判利益就是自己越多越好比如要求台商在大陆获得大陆的国民待遇越多越好,讲到权力却大喊平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
~
我对你的栏目回帖,就是因为你抱怨大陆有垄断行业对台商不利云云,我才用实际的例子指出大陆对台商的友好善意,比起台湾对陆商的排斥恶意,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的天壤之别。
~
垄断企业各国都有尽管垄断的范围和规模各不相同,各国垄断产业的产生其中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或历史的原因,成因复杂全属于一个内政问题不该一概而论。就大陆现存的垄断行业而言,只要不是像台湾那样专门针对大陆似的专门针对台商的垄断,对台商而言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理由可抱怨的。
实际上台商受到的待遇比其它外资和一般的陆资(垄断企业除外)都优惠。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349
不代表我贊同這種觀念
    回應給: 安玛-(emma321) 推薦1


P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两岸投资保障协议至今没有签成,如你的了解,还没有签字是因为政治原因没谈妥,台湾方面想把投保协议写成了国对国投资保障的性质,大陆不可能让步。

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两岸至今未签署投保协议,但台商投资大陆早就如火如荼了,但這是大陸片面的優惠。只要两岸投保协议沒有签署,台湾政府从法律的层面限制或歧视陆商投资台湾就無法終止。

我只是說明制度性歧視的原因,但並不代表我贊同這種觀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333
你是答非所指
    回應給: Pan(panwh) 推薦0


emma32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1) 台湾和大陆的经济关系并不特殊.的确,台湾的经济发展比大陆早了一步,但这对于投资大陆的欧美日及亚洲四小龙的所有的外资都是一样的,台陆之间并没有特殊之处.
大陆商人对外投资的问题早就开始了并不是2008年之后的事,2008年后变得更大的规模倒是事实.我提出的问题是,现在的中华民国政府人为的制定专门针对来自大陆投资的法案,陆商投资的待遇不但无法与本土台商比,就是和其他所有投资台湾的外资比较都是最严格苛刻的,让很多的陆商都友"想投资台湾比登天还难"的感叹.台湾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法规性的专门歧视大陆人的政府法令,你所说的台湾发展早资金充裕对我提出的问题是答非所问.
2)你说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至今没有签城的问题,据我的了解,还没有签字是因为政治原因没谈妥,台湾方面想把投保协议写成了国对国投资保障的性质,大陆不可能让步.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两岸至今未签署投保协议,但台商投资大陆早就如火如荼了.因此不管两岸投保协议何时签署,都与目前台湾政府从法律的层面限制打压歧视陆商投资台湾没有丝毫的关联,所以同样是答非所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293
台湾對待陆商投资
    回應給: 安玛-(emma321) 推薦0


P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是比較特殊的。

在1980年代中期的漢賊不兩立的年代,台灣與大陸只有政治問題,沒有經貿問題。

在1990年代至2008年,台灣已然有豐碩的外匯累積,開始大量向外輸出資本,大陸卻還在進行資本的積累,補足過去的資本欠賬,因此,只有
台灣單向的投資大陸的問題。

一直到2008年開始,大陸企業開始尋找海外的投資機會,開始大量向海外輸出資本,也藉著金融海嘯尋找海外的便宜標的。所以一直到近1-2年才開始有陸資進入台灣的問題。
台灣是個小的經濟體,市場胃納量其實很小的。兩岸的投資保障協定始終沒有簽署。不過,台灣很想签,因為大陸的臺商眾多,但是大陸基於某些原因(政治因素)考量始終沒有最後簽署。

這是為什麼陸商始終沒有大規模進入台灣的重要原因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197
台湾是如何对待陆商投资?
    回應給: Pan(panwh) 推薦3


emma32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Pan
我愛夏天

其實大陸市場過去雖然開放了台資企業進入大陸,例如所有權、融資以及通路行業的限制也不少,因此這些行業通常被國企所壟斷,臺商企業通常被限縮在三來一補的「出口行業」,只不過對臺資的優惠還是比其他國家多一些。

----------------
大陆对台商实行限制?台商在大陆享受外资内资的双重优惠,港商跟着沾光,港台商都是日韩等和本土的陆商羡慕的目标,全国各地都有特别的台办为台商服务,这是连港商都无法沾光的.
相比之下,陆商想到台湾投资,却遭到不但不如本地台商,也不如其他所有的外商的最歧视的待遇.大陆人都说,台商投资大陆,与陆商投资台湾,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绝然不同的待遇.
中华民国的一中宪法一直声称代表全体中国人,可是中华民国的很多的法规都从法律的角度把大陆人视为全球最下等的人群加以特别的歧视,与其振振有词的民主自由人权格格不入.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098
两岸学术界合作
    回應給: 大風(lin2010) 推薦0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其实也不少,我举一个例子:台湾科研人员就参与大陆的南极考察活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049
不仅仅是对台商
    回應給: Pan(panwh) 推薦0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某些行业对大陆民企也是不放权的。比如铁路、电信等。

我一直没明白宋楚瑜说的“要让台商既享受外资待遇又要享受内资待遇”这句话。

在所有类别企业中,给台资企业的政策是最优惠的了。大陆企业是赋税最重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047
台獨的成因很複雜
    回應給: 美香(amoy) 推薦3


P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佟湘玉
ccoh

台獨的成因很複雜,不能一概而論。

國民黨除了李登輝主政時期的後8年之外,其實都還是一個中國為基調的。李登輝主政後期其實他已經變成泛綠的同路人,因此不宜把李登輝的帳算到國民黨頭上。

可惜的就是馬英九上臺之後,沒有大力清洗「台獨思想」,使得台獨意識逐漸壯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041
臺商企業通常被限縮
    回應給: 佟湘玉(shitou) 推薦1


P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佟湘玉

企業需要的是機會,以及一個可以讓它們成長壯大的Home Region。然而,這個成長壯大機會太珍貴了,因此,絕大多數的國家對外人投資都或多或少有限制。

例如台灣對於外資進入內需市場過去是有「所有權的限制」Ownership Restriction(零售通路),或「自製率限制」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汽車業)。其實大陸市場過去雖然開放了台資企業進入大陸,例如所有權、融資以及通路行業的限制也不少,因此這些行業通常被國企所壟斷,臺商企業通常被限縮在三來一補的「出口行業」,只不過對臺資的優惠還是比其他國家多一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66030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