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菲的被槍殺,案情撲朔迷離。老卡沒死在戰場上,卻死在被班加西士兵押送的途中。一個小兵竟敢對前國家領導人隨意開槍,卡達菲真的非死不可嗎? 從班加西公布抓獲卡達菲,到怱怱下葬於沙漠之中人跡罕至之所,這些情節就像是在翻拍美國版的「海葬拉登」------ 死了就死了,再怎麼吵也無法讓卡達菲復活,有用嗎? 一代強人竟落得如此下場,能不讓人嘆息?
其實,卡達菲貴為西方的座上客,還只能從2003年算起。當時的美國是打完阿富汗再打伊拉克,打完伊拉克又想打利比亞,兵鋒所至,不戰而屈卡達菲,自動宣佈放棄核武研究,以此換取美國人對利比亞的全面承認。美國人正是因為利比亞優質豐富的石油,才願意接受卡達菲以「停止發展核武,並全面倒入美國的懷抱」的政治交換。這一種交換讓美國又可以再控制一個石油資源豐富的產油大國,何樂而不為? 可以說,在美國2003年打完伊拉克戰爭後,中東主要產油國(除了伊朗)、非洲主要產油國、外加南美洲的產油國,幾乎整個油組成員國組織的重要國家,都已盡入美國的掌心。
反觀當時的歐洲,早已被如日中天的美國標簽為「老歐洲」,因為伊拉克戰爭最重要的目的,是為美國推行「中東和平路線圖」整合中東國家,並順勢控制石油資源以拑制歐洲、中國,順便削弱俄羅斯,達到霸權永固的戰略目的。當然,伴隨這一過程,就必需要堅決打擊歐元,鞏固美元的地位。市長YST的觀點,我很認同,因為伊拉克在戰前已經著手鼓吹用「歐元結算」進行石油交易。幾個因素加在一起,美國的”伊拉克之戰”就只有打的份! 所以,情報問題、大傷力武器問題……基本還就是美國政府隨便找個籍口師出有名而已。至於歐洲各國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就完全不在美國的考慮之內了,反而成為美國引誘「老歐洲」一同出兵伊拉克的籌碼。此所以一向在歐洲左右逄源的英國人欣然地接受了美國的”邀約”一起出兵打伊拉克!!!
隨著時間的推進,美國人在阿富汗戰場、伊拉克戰場逐漸陷入泥潭,歐洲人「老兵不死」,從伊戰前美國人口中的「老歐洲」重新躍升成為「北約中堅力量」,因為美國需要「老歐洲國家」在阿富汗戰場、伊拉克戰場的支持,緩解美國人的困境。即然美國對歐洲的態度就是予取予求,完全無視歐洲人的利益,美國與歐洲之間因為歐元問題、歐盟的長遠發展戰略問題而與漸行漸遠。沒辦法,歐洲有歐洲的利益,就是要統一歐洲各國,以一個整體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去,而不是成為美國的仆從國。歐洲人不失時機地推出「地中海經濟圈」的發展藍圖做為歐盟長遠發展的願景,從而一舉把埃及、利比亞、突尼斯等一眾非洲國家都給包括了進去。也正因如此,歐洲與美國的戰略矛盾更加地突出。
對美國與歐洲來說,”利比亞”就是這兩家努力爭奪的對象。這也是英國人忽然不顧輿論壓力,緊急釋放利比亞空難的兇手,以此做為與利比亞開始打交道的切入點。這是歐洲對利比亞外交政策全面急轉彎的重要標誌,而利比亞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地成為了美國與歐洲的座上賓。對卡達菲來說,即然歐美兩家都在爭奪自己,連中國政府都要為能源供應看上利比亞,還不趁機自抬身價? 這些年來,卡達菲出於自身利益,想想他自已面對這些列強時都做了些什麼,才會讓中國、俄羅斯、美國、歐洲都對卡達菲的是否倒台、是否存在都抱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狂人”一詞並不是美國人故意抹黑,而是卡達菲的性格還就是「狂得沒邊」,這幾年游走於歐美之間,出爾反爾的勾當早干了不少!!!
對歐美來說,卡達菲是否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控制利比亞。表面上看,西方好像是坐在同一條船上-----打著「北約」的名號,可實際上,歐洲人與美國人正在展開激烈的爭奪。還記得卡達菲開始反攻「班加西」並開始收復失地時,是美國人第一個提倡「設立禁飛區」,法國人更進一步提出「必需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以全面介入利比亞之亂。可美國人沒有同意,然後事情就在那里拖著!
就在卡達菲宣佈48小時內將全面解決戰鬥的緊要關頭,聯合國安理會居然一致通過了”設立禁飛區”的決議,而且中國、俄羅斯投棄權票-----不阻止決議案通過。然後,歐洲人開始總動員,法國人、意大利人更是積極參於設立禁飛區事宜,有趣的是,在當初最熱衷於”設置禁飛區的”美國,這次卻是諸多推搪,還把領導權拼命要推給「北約」,更無意派遣地面部隊。同樣是「設立禁飛區」,當美國人主動提議時,歐洲人不同意(因為要求美國人派遣地面部隊就是要把美國捲入利比亞戰爭);等到歐洲人獲授權主導設立禁飛區時,美國早己興致索然。這就是歐美之間對利比亞政策的最大分別。
即然利比亞的優質原油、地理位置對歐洲(歐盟)來說非常地重要,歐洲總動員參加空襲利比亞就是志在必得。在利比亞問題上,我們可以發現法國政府非常地賣力。法國是歐洲”三駕馬車”之一,歐盟的政治事務,法國是拥有主導權的。為法國自身的石油利益也好,為歐盟的「地中海經濟圈」前途也罷,歐盟這次對利比亞是志在必得!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歐盟支持的一定就是「班加西過渡政權」,這在法國人為爭取中國俄羅斯承認「班加西」為「利比亞合法政府」、解凍利比亞被聯合國凍結的鉅額資金可以看出一二。歐盟要全面接收利比亞,那麼任何卡達菲勢力在利比亞繼續存在都不能被歐盟所接受,因為這只能引發利比亞更嚴重的內亂。利比亞戰局的膠著,完全是因為歐盟無法獨力完成對利比亞的空襲任務,而不得不再次倚重美軍。這就讓美國獲得阻止歐盟全面控制利比亞的機會,卡達菲勢力因而再次成為美國反制歐盟的籌碼。
八月,反對派勢力在利比亞戰場上形勢一日千里,迅速推翻了卡達菲政權,結束了過去多個月的膠著情況。可是,「卡達菲在哪里」還一直就是一個謎,直至今天。利比亞局勢是否回復穩定,還是未知之數。然後,過渡委還要組成新的政府,並要獲得各方承認。這幾個星期,利比亞新政府一直難產,因為內部政治派系鬥爭非常激烈。美國想方設法介入新政府的組成是必然的。因此,可以預見,利比亞即使選出新政府,這個新政府班子的基礎一定非常地脆弱。歐洲人一定要花費大力氣去維穩利比亞。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為經濟服務。經濟包括金融,歐洲人的「地中海經濟圈」著眼點還是歐盟的最終統一,以及歐元的強大。以現今歐元在國際儲備貨幣的分量上看,雖然他是美元的最大對手,可是歐元還不夠強大,還是需要來自中國人民幣的支持。配合中國的力量,歐元+人民幣 才有機會與 美元進行長期的鬥爭。我很喜歡用”三國演義”去解釋美元、歐元與人民幣的關係。如果美元代表了「魏國」,那麼,歐元代表了「吳國」,而人民幣就是那個最弱的「蜀國」! 中國開口必尊美元是必然的,因為,人民幣現在還沒有成為自由兌換貨幣,歐元還是比人民幣大,人民幣只有做為中間力量,大玩左右逄源的游戲,才是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最好方法。中國可以用「購買美債」做為支持美元的手段,多買就多支持,少買就少支持,不買就不支持! 同理,幫助歐洲打救「歐洲五國」,可以視為對歐元的支持。這種支持並不是以快速打倒美元為目的,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求美國緩慢地讓出手中的「金融霸權」,慢慢淘空美元的基礎。畢竟,美元至今為止已做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幾十年了,緃觀世界,有哪個國家沒有儲備美元呢? 石油貿易也主要以美元結算,美元勢力根深蒂固,只能從慢處著手,比如利用美國QE3的事實,慢慢要求產油國將結算貨幣轉向歐元、或者人民幣,以此鬆動美元的根基;同時要求美國出讓被華爾街壟斷的「信貸評級權」,重新訂立游戲規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除了要在國際層面做好人民幣國際化的工作,更要掌握有足夠制衡美國的手段,以防止美國的反撲。我們知道美國金融市場深受利率走向的影響,而利率走向受制於長短期美國國債的利率水平。以中國今天過萬億美債的規模,其實中國政府手中掌握著美國未來長短期利率走向的關鍵武器。美國必需感謝中國沒有採取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索羅斯狙擊亞洲金融市場的手法,高調惡意地拋空美債,抽高市場利率,引發美國金融市場動盪。所以,中國與美國現在就是坐在同一條船上:中國與美國的經濟高度互補,中國需要美國的市場;美國需要中國的資金購買美債,以此維持美國金融市場及經濟的穩定運行;美國人握有濫發貨幣權去抵銷對中國的債務,中國有新興國家的領導權去集體罷買美債;美國有權隨意發動對華貿易戰,中國有權利用手上的美債對美國金融經濟領域作出反擊……兩敗俱傷的結果,美國人願意承受後果嗎?
當然,從今天世界現實出發,世界的政治權力、金融權力正掌握在白人手中。因此,不管歐洲人還是美國人,他們都是不想讓出白人手中所拥有的控制權的。今天,歐債危機有待進一步深化,而法國人的意思就是留待G20峰會再決定怎麼做。在上次意大利要求中國政府認購意政府國債不可得的背後,以及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在這個話題上的沉默(僅表示會支持歐元),無不表明中國政府在等待歐洲的最終態度。現在,歐洲央行可以選擇主動降息至零,營造低息/無息的經濟環境,再配合美國的QE3,推出幾萬億歐元的EFSF,大規模地向中國等新興國家玩”輸入性通脹”,惡化中國的經濟運行,與美國人一起向新興國家轉嫁危機;又或者,歐洲人出於自救性質,只針對性地推出解救措施,把QE金額限制在幾千億歐元的規模,與美國的QE3保持距離,尋求中國政府的支持,幫助歐盟渡過難關。
從希臘債務危機至今,歐洲人都未敢輕言放棄希臘,因為這是歐盟、歐元的未來所在! 今天,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說”當年接納希臘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基於一堆錯誤的經濟數據”,這句話即痛批了希臘,更痛批了促成希臘債務危機的”華爾街投資銀行”、”美國評級機構”弄虛作假。前幾天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放風說要統一制定各成員國的財政政策,遭到意大利人的痛批,那麼,從希臘找到一個突破口,未嘗不是歐盟統一各成員國財政政策的另一個嘗試。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