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對兩岸「和平協議」的期許
 瀏覽15,900|回應79推薦21

egjc888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1)

狂老
風語
現代孔明陶朱公
ray35
chwu4613
KH168
三不足
霜雪
天蠍浪子
江湖外傳

more...

【天下】的市民包括YST市長在內大多批判馬英九不遺餘力, 我在這裡甘冒不諱提出一點跟大多數市民不一樣的觀點,這個觀點是基於相信兩岸的統一是馬英九的終極目標。

馬英九曾多次說過,統一不會在他任內發生,將交由未來的人民解決。因此不統不獨不武是現狀。今年的百年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上,馬英九面對全場來自海外的僑胞致詞時,最後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一定會讓各位看到,我們中華兒女、炎黃子孫 一定可以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的國家!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包括了所有的中國人,所有的中國人建立一個國家,那不就是統一嗎?

馬英九的第二個任期要將重點放在引領台灣人民的方向,「和平協議」就是搭橋鋪路的前置作業。馬英九是孫中山的忠實信徒,以實現憲法的理想為職志,縱使在實踐的能力上有所不足,但是理念並沒有不對。只要堅持理念,現在播下的種子就有開花結果的一天,而這一天不必然會在短期中出現。

有人問现在是台灣還是大陸更需要和平協議?當然是台灣,這是無庸置疑的。做為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在任內有責任避免戰爭維護人民的安全。和平協議不是和大陸談判統一的問題,也不會牽涉到主權誰屬的問題,這些都還不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提出和平協議,只是為了爭取台灣社會的安定與人民心理的安全感。只有在不受武力威脅的情況下,兩岸才能繼續持續交往,而大陸得到的是台灣不會獨立的保證。最終目的仍是為統一鋪路,引導台灣人民自然的往統一的方向走去。

大陸與台灣是一個屋簷下的兩個政體,用協議規章來維持相處的融洽和諧有何不可?這與兩個互為外侮的國家在戰爭後簽訂的和平協議不同。和平協議不只是為和平而簽訂,更是為兩岸創造永續經營的環境。這就像大陸的反分裂法,目的不在發動戰爭,而在遏止發動戰爭的機會。

我希望「和平協議」有安定疑慮人心的作用,也希望「和平協議」是台灣朝向統一的一條道路。現在還看不到和平協議的具體內容,而以民意公投結果為行動準則,這在台灣仍有獨立想望的政治環境中,必然牽扯太多而遲遲難以付諸實行,這才是讓人擔憂的地方。



附記:


昨天經由連結看到了一篇十年前的新聞報導,正好可以經由這篇報導來驗證今日馬英九的兩岸作為和成就。有興趣的網友請按連結閱讀全文。

http://pets.nownews.com/2001/08/06/330-542042.htm


下面談話節錄自2001年8月,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訪問馬來西亞的報導:


馬英九指出,明的三通未通(按: 時為2001年),實際上兩岸的通信、打電話的次數記錄,每年都要翻幾翻,每天由台北飛香港的飛機便有60個班次以上,將來還要不斷增長;過去台灣人民往歐美跑,現在則忙著兩岸的事務,情牽兩地。尤其是兩岸通婚率更是年年增長。


馬英九認為,像這樣的互動情況日漸增長,雙方交流的事務也愈擴大,就會帶來民間更多的瞭解與需求,社會生活型態的差距自然更為縮小,人心就更不想有任何的驚濤駭浪發生,時機一旦成熟時,兩岸自然也就統一起來。



十年前的馬英九到了現在有沒有改變呢?像李登輝一樣由統變獨?我認為沒有。李登輝並沒有大中華思想,是一個投機政客,國統綱領也從來沒有真正落實,他的「功績」是虛的。早期他在國民黨內謹慎恭唯,據說在小蔣、大老面前,坐椅子都只敢坐椅面的前半部。他的「統」可能只是一種延續,後來露出的「獨」才是真面目。馬英九的中國思想從少時便已成型,不容易改變。只是他的身份與十年前不一樣了。他的總統身份讓他可以在兩岸關係上著力,朝著他心中的願景走去。但也因為總統官職的身份,使他必需處處以中華民國為重,以全民利益為考量。他深知統一是一條遙遙長路。


10月18日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引起一陣譁然。我絕對不是馬迷,也不是在助馬,但明白他內心深處不能說的願景,再看到馬英九努力說明想要說服台灣民眾支持的艱辛,以及【天下】一面倒的批評,心中不平之氣油然而生。身為統派的我決定多說幾句。

1. 政治是複雜的,兩岸尤有甚之,其中存在歷史、人民情感等等因素,尤其統獨問題如果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更需要時間創造條件。與其他國家的和平協議背景不同,相提並論顯然不在同一情況。

2. 兩岸和平協議和臺灣獨立的性質,本質不同而且恰恰相反。沒有人能夠保證藍營能夠永掌執政權,即使不被政黨輪替,也無法保證繼任人選有與馬英九一樣的理念與堅持,因此他急於在任內將兩岸現有的成就制度化,以免日後生變,功虧一簣。這其實是針對台灣的獨立設限。所以民進黨跳腳、大陸表現一派雍容、美國則不感意外。

3. 在台灣這種統獨背景下,很多話只能做不能說,這是為什麼馬英九的統一立場只有在面對僑胞時才會顯露出來。我相信北京早已體察並且體諒馬英九。

4. 兩岸問題是總統的職責,無可迴避,面對它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5. 馬英九在選前拋出和平協議的議題,我認為不是選舉語言,那是一個嚴肅的、包含在「黃金十年」內規劃的一部份,而「黃金十年」是論政主軸。總統副總統電視政見發表會就要在12月23日登場,如果那時才提出,恐怕連說明的機會都沒有,情況會比現在更糟。

6. 和平協議引起很大的爭議說明了一件事,現在還未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只要情況沒有改變,提出又縮回的試探仍然不可避免。


馬英九曾說過在他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統一,當他說這句話時內心想必是感傷痛心的。遺憾的是,這樣的心情很多統派竟然無法感同身受,而誤解為馬英九要搞台獨。




~ egjc888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vs.納許均衡
推薦0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log.udn.com/kurich/85852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4792
對台獨設限
推薦0


egjc888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和平狀態也不一定須和平協議」這句話並不適用台灣,因為台灣有統獨問題。

我在主文中強調過,兩岸的和平協議其實是對台獨設限,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因為國民黨主導的和平協議不會以台灣獨立為訴求,而要讓大陸接受台灣的和平協議,就必然要在立場上明白表述。

大陸也不可能在現階段的和平協議中要求統一,因為台灣方面現階段不會接受,所以為了達成和平協議的簽定,在協議中必然不會觸及統一的項目。最後的結果就是馬英九和胡錦濤所共同期望的 — 台灣不會也不能走向獨立。唯有如此,兩岸才能在安定中謀求更進一步的交往和協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Re: 對兩岸「和平協議」的期許
    回應給: zhanglaosan(zhanglaosan) 推薦1


chinuq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br

认同Abr老先生的看法:

有和平協議並不能保証能逹成和平狀態.

有和平狀態也不一定須和平協議


出處: 對兩岸「和平協議」的期許 - 天下縱橫談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3011/4733315?tpno=0&cate_no=0#ixzz1fPvl9obL


1、大陆的对台政策基础是“反分裂国家法”,核心是不排除武力统一的可能。至少在大陆官方的观点,这是“不独”的政策保证。陆方不会自废武功。
2、所谓双方的名义、地位等原则问题却是无解的。以政党的名义签署,一旦政权更迭,完全可能被宣布为废纸一张;以所谓政府之间对等谈判,那么在大陆看来这是不是承认了“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呢?中央和地方政府---马英九先生会同意吗?
3、如果真的可能开始谈判,必然也是围绕着不着边际的小事绕上十年八年。马所求的无非就是再干四年;大陆也多了几年时间等待更好的时机,或者是和平统一的可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4416
內戰期間的「和平協議」只有對弱的一方有利,今天中國強而台灣弱。中國為何要簽約???
推薦0


DC2828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內戰期間的「和平協議」只有對弱的一方有利,今天中國強而台灣弱。中國為何要簽約???

希望有能者可以答覆!!!! 但請先想想國共合作和談判到底有幾多次,解放軍在內戰期又處理掉多少國軍官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4346
Re: 對兩岸「和平協議」的期許
    回應給: zhanglaosan(zhanglaosan) 推薦0


狂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两岸领导人会有那个智慧的]

未必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4311
你脑袋没被门夹了吧
    回應給: Chinuq(chinuq) 推薦0


zhanglaosa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和平协议是写在连胡会五项愿景里的,是北京乐于推进的。以什么名义签,两岸领导人会有那个智慧的,你凭啥说是伪命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4194
糊涂的看法
    回應給: Abr(AbrahamYin) 推薦0


zhanglaosa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那全世界所有的协议都不需要了。ECFA可以取消了,只要做就成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4192
马的和平协议是一个伪命题
推薦1


chinuq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br

马以什么名义来签署和平协议?
国共两党?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4061
和平協議與和平狀態是兩回事
推薦2


Ab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狂老
riquelme

和平協議這題目已經吵得够久了.逐漸的令人乏味了.

人們期待和平是十分正常的事,正和個人期待健康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和平協議和和平狀態是兩回事.

有和平協議並不能保証能逹成和平狀態.

有和平狀態也不一定須和平協議,兩岸自1979年以來就進入了和平狀態.從來就沒簽過和平協議.難道以前的兩岸領導人都不如現今的領導人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3480
中國與外邦第一個成功的和平協議
推薦0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與外邦第一個成功的和平協議

北宋與遼朝(契丹)之間訂立的和約史稱澶淵之盟,俗稱『契約』中的契字本意就是契丹。所以契約可稱之為中國與外邦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和平協議。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初始雙方兵馬互有勝負,後遼朝南京統軍使蕭撻凜恃勇,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將張環(一說周文質)在澶州前線以伏弩射殺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遼史》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時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雙方於十二月初達成停戰協議,宋廷方面由曹利用與蕭太后談判。主和的真宗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協定宋每年輸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遼聖宗為弟,真宗稱蕭太后為叔母,互約為兄弟之國,「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守存,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共同聲明「質於天地神祇,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鑒,當共殛之」。

盟約締結後,第二年,宋朝派人去遼國賀蕭太后生辰,宋真宗致書時「自稱南朝,以契丹為北朝」,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宋遼和平協議(契約)的評價與影響

蔣復璁曾說及宋遼澶淵之盟「影響了中國思想界及中國整個歷史」。

黃仁宇說:「所以澶淵之盟是一種地緣政治(geopolitics)的產物,表示這兩種帶競爭性的體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和平協議(契約)的優點

富弼以為歲幣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百分之一、二,「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

和平協議(契約)的缺點

王安石和富弼認為澶淵之盟之後,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政府「忘戰去兵」,「武備皆廢」,以至於導致北宋後來亡國。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752875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