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tionary 說-ese這個字根來源於拉丁文的-ensis。意思是“源於”。
根據 Wiktionary 對 -ensis 的定義看來,在拉丁文中是一個很中性的字眼。這個字根傳到了法國變成-ais和-ois。
我想的到的例子有 Francais (法語、法文)和 Quebecois (魁北克人)。如果法語人士如此自稱,顯然沒有什麽貶義。
如此看來我得基本同意你的觀點。
不過, -ensis 傳到了英國變成 -ese 後,在特定情況下變成帶有貶義,總是給人不好的聯想。從前美國小孩愛說Pussycat,或Pussy。但是這些當年的孩子如今都已經七老八十了。而今天的美國孩子多半用的是Kitty, Kitten等暱稱,或許就是大人們潛意識裏不願再教小孩說Pussy這個“髒字”的結果吧!同樣的道理,如果-ese在某種用法是貶義的,就算用於國家民族時並非貶義。大家潛意識還是會受影響的。
就好比“中國人富貴不能淫”網友所用的“淫”字,本來只是“過度”的意思,例如“淫雨霏霏”,“浸淫”。又好比“富貴不能淫”其實只是“富貴也不作過份的事”。而“淫慾”中的“淫”字也只是放縱的意思。而到了今日大家只把這個字當“淫穢”解,從而本來中性的字變成了髒字。“淫”字很顯然已經是“淫穢”一詞的縮寫了。這也是爲什麽大家不能接受“中國淫”這個名稱的原因。至於大家該不該這樣理解中文,這就是另一個見仁見智的題目了!好比“討厭”本來是“招人嫌”的意思,可是今天我們說“我討厭他”卻無法翻譯成“我討人厭他”。這是漢語從以字為單位變成以詞為單位產生的有趣現象吧!
“淫”字在遠古如果並非髒字,而在今天變成一個貶義詞。或許將來某一天又會回歸成一個中性詞。那時候的人或許會覺得奇怪,今天爲什麽要對“中國淫”這種網名大驚小怪。(當然就算理解為“中國過分”,它也是一個很奇怪的命名)但是我們活在今天這個特定時空,這個網名明顯是不妥的。
同理,如果英語裏面-ese這個字在某一時代曾帶有貶義,而Chinese, Portuguese, Congolese, 這些詞產生於這種特定環境。而今天有的人不能接受,有的人認爲無可厚非,大概也只能說是見仁見智吧!我自己對這個題目其實沒有定見,只是覺得值得探討。在和你的探討過程中,我又學到了新的知識。
順帶提一下,德國人稱中國人為Chinesisch,俄國人稱中國人為Kitaiski(契丹斯基),大概都沒有貶義。今天韓國和日本都乖乖的稱呼“中國”,而當年日本人不肯稱“中國”,非要用一個China音譯的“支那”代替。雖然“支那”這個音譯本身是中性的,例如“印度支那”或歐陽竟無在南京創辦的“支那内學院”,這也沒有什麽不可。但是日本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用了這個詞來小看中國,中國人聼來就是一種莫大的侮辱。今天臺灣人非要自稱“福爾摩莎”,被大多數中國同胞看作數典忘祖,也是類似的道理。
韓國首爾的舊稱“漢陽”或“漢城”,本是指“漢江之陽”和“漢江之城”,除了模仿中原文化的現象以外,和漢族或漢人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韓國人就是不爽中國沿用“漢城”這個舊稱,要求將中譯名改稱“首爾”,而中國政府也從善如流。可見“聯想”的力量不能完全忽視。如果說英語的-ese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題目,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