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多篇對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崛起說得鏗鏘有理。
天下的宗旨是:見証中國的崛起;而崛起可以從多方面說:
國際軍事,政治,經濟。
但也不能不包括文化影響力。
早在2007,中共軍委主席胡錦濤已經知道中國要提昇軟實力,並向共產黨員宣揚軟實力的重要性。
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最早在1990年提出『軟力量』(Soft Power)這個概念(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1990;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2004)。他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當時的外交智囊,也被任命為美國奧巴馬總統的智囊。
軟力量/軟實力,是指用吸引力和同化的方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硬力量/硬實力便是指用給予利益和強迫的方法去得到想要的東西。軍事經濟以外的影响力,都可以是軟實力:包括文化意識形態感召力、政治價值觀吸引力及塑造國際規則和決定政治議題的能力;而形象和聲譽便是軟實力的中心指標。軟實力的例子在歷史和電影多不聲數。一個不富裕的領袖仍然得到多人追隨,最終革命成功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電影也有很多,富家爺不嫁,寧隨窮情郎努力生活的橋段。
大家同坐一船,流著中華民族的血,也想中國的形象和聲譽提昇的。要解決問題,便先要坦誠地面對問題是存在的這個事實。如果中國大陸的軟實力(形象和聲譽)在國際間是領先的,那世人便一面倒說中國大陸的好,中國學費高昂也要到中國留學,改革自己的政治法律架構去仿傚中國大陸的;時裝衣著潮流要留意中國大陸的去跟著走,汽車要開中國大陸車廠的,家電電玩要用中國大陸牌子的。舞會見到衣著談吐舉子都吸引大家的亞裔男女,大家都覺得是中國大陸的,想和他們進一步發展。世界的人都要學中國大陸的語言文字和技術工藝。
雖然這肯定不是現在的事實,但類似的其實也發生過,在大唐盛世發生過。
尊重是贏回來的,不是自自然然便有的,就算是一個老師一個長官。筆者也有不少讀工科的朋友覺得有了金錢,有了軍事,中國便會自然慢慢地一切也領先了,形象也會自然地好轉。可惜不是有了金錢,有了權勢,他人就會自自然的喜歡上中國的;
相反,只要踏出中國大陸的土地,到歐美日本南美等國,中國大陸國際形象低落的例子到處都是。
我們的中國大陸朋友有禮也沒法子,服務中國大陸遊客的朋友有不少說「財大氣粗」是有多數中國大陸遊客的特徵。
我多次叫一些歐美朋友猜一些在街上的亞裔人是哪國家的。未有到過亞洲的他們總會猜難看的亞裔人是中國大陸人,好看的就是日本人(但他們總是猜錯)。買了高級的名牌產品,如果發現Made in China標籤,便會挑剔製作手工(也總是有可以挑剔的地方),會不高興會咒罵,甚至會退貨;見到Made in USA/Made in Japan/Made in Germany/Made in Italy/Made in the United Kingdom便會高興多,可能更會對產品多加欣賞。他國國人仍然覺得中國大陸發生的事會是無理和不能想像的。
為何年青在海外的中國大陸朋友,在卡拉OK也主要是熱切地追唱香港和台灣歌星的歌?中國大陸有材能的朋友為何都想出國?這就是中國大陸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及外國的証明。
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和聲譽(軟實力)仍然是低落的,我們要虛心地承認這點,才可以對症下藥,為整個中國的形象改善。
但是要提高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和聲譽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程。
首先,中共政權習慣獨裁專政,害怕一切的資訊流通力量,這不僅令他們錯失了利用這21世紀的大勢為自己利益服務的機會,更花費了不少氣力資源來和資訊流通的大勢對抗。
次之,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文化問題。如果「天下」市長YST及多位有才學有見地的市民要令Made in China這個品牌聲譽高在世界他國之上,而假切,中共政府給我們無限的權力和資源去達到這個目標,這也是談何容易的事;
現在某些Made in China的產品的質素低落,以致名聲敗壞,是因為有不少中國大陸的品質監控人員和生產的人員不愛惜自己「China」的名聲。歐洲和日本的朋友,是以自己國家的製品水準自豪:不像中國大陸大多數廠商對金錢的短視和對China品牌的不顧,他們的產品製作水準如果不夠便掉到垃圾桶也不賣人,不出店門。
一個國家形象如果總是被他國國民覺得是生產不值錢沒水準爛貨品牌的,始終也未能成為國際形象和聲譽(軟實力)高高在上或領先的大國。為Made in China品牌聲譽改造的最終目標,是要做到歐美日本的朋友,在面對兩個表面上看來完全一模一樣的同一品牌產品,例如Made in China VS Made in Italy/Germany/USA/Japan,用同樣價錢,他們會很喜歡地偏向選擇Made in China的,甚至為要買到Made in China的,他們會願意出高昂多倍的價格。
但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可以做到這個目標:因為中國大陸多數工人生活艱苦,對金錢自然短視。自然會想國家品牌是不能當飯吃的,也不用愛惜China這個品牌,做事有宗旨有守則(Integrity)也不能當飯吃的,有了錢才算是好。
再者,就算中國大陸已經具備一切對國際其他國家要有的文化意識形態感召力,和政治價值觀吸引力等實力,中國仍然有一個國際語言巨斜要爬。對,中文(繁/正/簡)是世界最多人用的母語。但要改造國際聲譽和形象,是要用其他國家人民懂的語言的:英文仍是世上絕大多數國家人民會學的第二語言。西方人學中文仍是非常少數,不先學英文,而先學中文更沒聽說過。這意味很多東西:我們用中文的政治工作對其他國家都沒有效果;相反,用英文的國家所作的很容易就達到國際宣傳效果。我們是要向世界推動中文,但要等待世人先學中文,才去學英文或甚至不學英文的日子,是不切實際的:不知這不知道這日子會不會來臨。而且中國改造國際形象這工程是和英美日一向(宣揚中國的不是)的做法對著抗衡,而他們(英美)用的是英文:世界最多他國國民懂的語言,我們如果用只是中台港海外華僑懂的中文,實在是沒甚麼功效。
可知要搞好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和聲譽(軟實力),令他國心悅誠服地歸順(意味其他先進國家的國民是會從心裡出發地大舉到中國學習、留學,改革自己國家的如衣著潮流、產品監控以致政治架構去仿傚中國大陸的多方面),是項多艱巨的工程,很可能比可算的經濟和軍事要做更多,要付出更多,但又千萬也要去確切做。
此篇就是對中國軟實力崛起方面討論的真空向市長詢問。並希望論壇諸位市民友好對這問題作建設性的思考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