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別的論壇也發了這個帖子,網友的回復比我的原帖還要吸引人。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http://www.xh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01933
郎心如鐵 發表於 昨天 10:30 PM |
一個導演或者一個編劇對於戰爭藝術與具體作戰手段是否了解並不關鍵。
核心是必須對於戰爭內涵有著清醒的認識與思考,尤其是涉及抵抗侵略與維護正義及事關民族獨立、生存的戰爭行為,必須有著通透的見解,立場鮮明,且為你的藝術創作負起歷史責任與使命。
影像與攝像機猶如大砲與火藥,面對的是無數觀眾,正確的向觀影者傳達戰爭背景與戰爭的意義,乃至犧牲的意義,是電影人是否忠誠於藝術與民族的註腳。
我們這個時代,應當更多的真實反映現代中國的民族意識與精神氣質,不要讓陰暗與恥辱一直佔據著電影屏幕,聲嘶力竭的展示著曾經飽受蹂躪的不堪往事。
雕塑家羅丹在評述米開朗基羅的某雕塑作品時說過的一句話:強壯的奴隸身上系有細細的鎖鏈,纖細的可被輕易扯斷。
----這條柔若柳條般的鎖鏈卻象徵著精神枷鎖,禁錮著奴隸心靈。
----有著奴隸思維的人,才是真正的奴隸。無論他有多麼的強壯和富有。無論他有什麼樣的科技發作水平與軍事實力。
----前不久,與剛剛返國不久的製片人朋友談起一件事,他無意間談及一部電影的籌備工作,據說是張某人的《金陵?三釵》。
朋友問我的看法,我沉默良久,難以釋懷。最後,我不得已發表了一點看法,只有兩點:
1,這是部大爛片,無論拍成什麼樣子都是大爛片,這將是一部攜帶者梅毒與性病的電影。
2,這他媽的已經是什麼時代了,還他媽的以婊子的陰道來拯救民族靈魂?
----同樣的,自取其辱,自甘墮落,也屬於殘疾而畸形的心靈。
簡單說一點導演們的問題;
滿足一些同學對於導演的認識需要。
電視劇導演與電影導演在中國是涇渭分明的兩個級別與兩個類型。
以大陸為例,鮮有跨界成功者,即使國外亦如此,有,但是非常稀少。為此,我與朋友也討論過多次。
總結下來,抽象點概括。
駿馬能奔馳,犁田不如牛,
堅車能載物,渡河不如舟。
兩種影像形式,所要求的影像藝術是不同的,講述故事的方式也大相徑庭。
一個電視劇導演,習慣了用幾?集來解釋命運與生活,你讓他在短短兩個小時裏概括人生價值,他反而無所適從。
在電影界,習慣的將電影稱之為第八種藝術,而電視劇顯然更適合家長裏短,婆媽瑣碎,雖屢見精品,但其傳播能力顯然不及電影。
電視劇更多的帶有編劇作品的痕蹟,當然電影五十年前,也是編劇作品,不過,從好萊塢引領世界電影主流開始,電影成了導演作品。
影視界裏,作者導演,即編劇與導演集為一身者,異常稀少。這就造就了編劇與導演的壁壘分明,要麼,編劇討好導演,變成附庸,寫出妥協劇本,要麼導演無法讀懂編劇,拍的風馬牛不相及。
也就是說,國內,有能力獨立創作劇本的導演,或者有獨特眼光分辨與發掘劇本潛力的導演,少之又少。
這點的關鍵,在大陸,編劇與導演往往是兩個不同的人,而人心隔肚皮,兩個人因為出身、閱歷與創作能力,尤其是才華的不同,對電影審查及電影的思想性有著牛頭不對馬嘴的差異,造就了,無法統一電影主題與思想,或者,難以達成默契,這是確實存在的無法調和的問題!!
你想過嗎?
一輛馬車,本應兩匹馬來拉動,結果,兩匹馬分道揚鑣……馬車將如何行駛?
另外,中國導演們,無論電視劇還是電影,在響應國家號召的同時,需要提振民族電影與民族文化的輻射與復興。
文攻武略,這是不容生硬分解的,缺了哪一條腿,都無法稱霸人類之林。
具體參見羅馬帝國與蒙古帝國之瓦解--不再贅述。
然而--請注意--然而,中國大陸導演們面對巨大的市場卻茫然無措,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下手,究竟是該完全模仿、抄襲好萊塢?還是該另辟蹊蹺,研究推廣 創新性質的民族電影?
如果是單純的借鑒模仿好萊塢?
----變種的香港電影與台灣電影已經死亡的前車之鑒。【香港電影與台灣電影、日本電影皆受教於好萊塢式製片模式,製片人制度】
於是,就有了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高群書,一個堅韌不拔的由電視劇轉向電影的導演,其雄心之作,《西風烈》號稱完全模仿好萊塢,票房與口碑皆慘敗,導致更多導演驚魂未定,舉目哀鴻……不知路在何方了。
高群書搞得電視劇頗有心得,能訓牯牛,但電影卻像烈馬,令其無所適從。
另一方面,主力軍50、60後,無論是已經取得成功的《活著》、《霸王別姬》等等作品,無一不是符合了西方人潮濕的窺陰癖,對落後中國,封建中國土崩瓦解時的民族精神大崩潰有著不可思議的興趣……白人的心理,真他媽的陰暗。
請注意:50、60後的首席代表頭號張藝謀能夠站得住腳,經得起推敲的作品,全部改編自文學作品,這幾個作者,是中國當代最富才華的作者,莫言(俺老鄉,嘎嘎),餘華,蘇童……等等。
至於,有些童鞋質問,那中國何時才能有牛逼電影?
答案是:時代變遷,大陸電影人經過各種嘗試失敗後,失敗的厭煩了,實在是不厭其煩了,電影人自然才能靜下心來沉痛的思考與沉澱,挖掘傳統,反思傳統,揚其精華,更需要新生代電影人,不僅僅包括編劇、導演,乃至符合中國國情的製片人成長起來以後。
我猜,?年之內,必有屬於中國獨特國情的電影作品冠絕群倫--
所以,綜上所述,70後電影人,必將是高舉中華文藝複習旗幟的代表人物。
70後承上啟下,生長軌蹟與改革開放,亦與共和國開放風雨同舟,必然擁有更多的代入感與切身體會。
60後的藝術家,確實已經過時了,這無疑是一種悲哀與荒涼。
藝術,一定具有反映時代特質的功能。
麻痹,電影審查制度真是……一直在孜孜不倦的保護著中國的電影工業與電影人啊!
暫時,俺在某種程度上向兢兢業業的電影審查致敬!
一些傻逼二百五導演們天天叫囂著取消審查,真是不知死活,一旦沒有審查,西方的電影強國將碾碎你們發育不全的小身板--
當然,一旦中國的電影工業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傳播機器,就不需要審查啦。
呵呵,因為,那時,一群外部冷酷,內心血紅的炎黃赤子,將以中華民族的電影精神橫掃全球,造就無數有素質華人的巨星,宣揚著嶄新的強大東方文明!
餵,歐美日,需要偶像嗎?想要追星嗎?
--中國製造!
靠,說的好亂啊,如此凌晨,也只能匆匆而就了。
為軍壇出點子邪力吧。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