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經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香港的困境與香港人的掙扎
 瀏覽37,950|回應88推薦37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7)

foxlaker
hs12345
元君
達卡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Xuser
淩子
xyiz
Rebec
CHARLIE

more...

(一)台灣的微觀世界

 

YST 很少寫即時評論,譬如評論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救濟貧戶的義舉這種喧騰一時的熱門新聞。對這件事網上有太多的評論,電視上有太多的名嘴發表高見,不差我一人。YST 只想對高聲叫罵的陳揮文說一句話:如果你不懂馬克思的資本論就不要在電視上公然對主持人專訪的客人發飆,非常沒有教養,丟盡台灣人的臉。

 

台灣人不是號稱好客又有禮嗎?

我們怎麼解釋台灣菁英、著名資深記者陳揮文的粗魯行為呢?

陳揮文不是普通人,他是每天上電視、擁有廣大觀眾、代表甚至帶領台灣千千萬萬人的名嘴。

 

根據 YST粗淺的認識,馬克思認為世界上的財富都是勞動者所創造的,所以標哥認為他把財富(真實的鈔票)回饋到勞動者的手中是天經地義的。這是為什麼陳光標要台灣人讀讀馬克思的資本論。YST 個人認為標哥的義舉從心底是高尚的,是有理論基礎的,標哥是馬克思資本論的實踐者。陳揮文讀書不多,聲音卻很大,需要虛心學習,否則大陸人真的會把台灣人看扁了。

 

我們評論時事的角度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其實二者之間存在某種關係和相似度,就像宏觀物理學(天文)與微觀物理學(原子)的自然景觀存在某種哲學關係是一樣的。

 

陳光標來台濟貧屬於微觀的,它讓我們看到台灣政治上的窘迫和台灣人非常複雜和脆弱的心理。在民主制度和富而好禮的極度宣傳下,台灣人突然發覺自己穿的是“國王的新衣”而手足失措。

 

類似的微觀例子同樣發生在香港,一個遠比台灣更富庶的社會。同樣是大陸的小人物戳破香港人穿的“國王的新衣”。這是本文的主要論述。

 

YST 試著從微觀的香港社會看宏觀的香港未來。

 

(二)香港的微觀世界

 

本月4日,一個大陸來港的旅遊團發生香港導遊與遊客毆打的可笑鬧劇。

 

事故是這樣的,香港的一位女導遊把大陸遊客帶到一家珠寶店,然後告訴遊客在這個珠寶店停留兩個小時,遊客哪裏也不能去只能在店裏購物。兩小時後,這批大陸遊客沒有買任何東西,於是這位導遊開始發飆對遊客進行辱罵,先是罵遊客窮,沒錢還來香港,後來更進一步罵他們是狗,於是開始有了爭執,然後爭執升高成為毆打,最後鬧到醫院和警察局。

 

香港方面喜歡把這件事引向「誰先動手」這種法律上的、雞毛蒜皮的、羅生門式的問題來躲避真正問題的焦點。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香港的旅行社用低價吸引大陸的遊客,然後等遊客到達香港後用近乎強迫的手段逼這些遊客購物,旅行社從中賺取介紹費來彌補招攬時的低價。這種做法在香港的旅遊界是非常普遍的行為,所以上面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只不過發展到導遊毆打遊客就太過分了,於是上了新聞。

 

想想看,遊客來港是尋找快樂的,基本上,沒有任何與人爭執的動機,更沒有與人毆打的意願除非受到羞辱或遭受不公平的對待。

 

香港旅遊界企圖把事情導向法律問題真是可笑。香港人只從事服務業,難道連「顧客至上」和「顧客永遠是對的」這種最基本的道理和服務界奉為經典的至理名言都不懂嗎?

導遊最基本的職責就是令遊客高興,讓他們覺得不虛此行。而香港的導遊完全搞錯了,他們把自己的職責定義為盡量從遊客身上榨取錢財。

 

香港人這種不正常的心理非常標準地反應在接替打人女導遊的第二個導遊上。

 

接替打人女導遊的是一位男導遊,他對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

呵呵呵,這句話真是再好笑不過了!

 

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導遊的水準。

這位香港導遊非常代表香港人,也非常反映香港今天的政治現實與經濟窘境。

 

這位香港導遊說的話讓我們從一個微觀的社會現象看清宏觀的香港未來。

 

(三)香港人扭曲的和勢利的變態心理

 

上面這位男導遊是非常典型的香港人,習慣性地把大陸人當成來送錢的鄉巴佬,既渴望他們身上的錢,卻又看不起他們。這種心理就像台灣人既渴望大陸的讓利,又看不起大陸人,他們矛盾的心態是完全一樣的。

 

什麼叫做「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瞎說八道!

老子是花錢來觀光的大爺,只是來香港看看玩玩,香港有什麼值得看的、值得玩的儘管介紹過來,如果滿意也許下次還會再來,如果不滿意那就從此不再相見,香港的繁榮干我什麼事?

如果香港有一天沒落變成鬼城,我大爺也可以來觀光看看沒落的鬼城是甚麼樣子,就像我觀光金子挖光後的美國鬼城是一樣的。

香港的繁榮是香港人的責任,干我大陸遊客什麼屁事?

 

香港人的心理實在太好笑了,以為全世界都應該為香港而活。

 

香港是一個缺乏心理建設和沒有自知之明的沒落大戶,沒出息!

 

(四)香港的問題

 

香港的問題和台灣的問題一樣,那就是:不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換句話說,不知道自己是甚麼東西。

 

香港人和台灣人一樣,都不知道如何為自己定位,也都幻想借宗主國的光活在殖民地的榮耀裏,這是最可恥的思想。

香港有陳方安生,台灣有李登輝,相互映輝。

香港有一大批可笑的導遊,台灣有一大批可笑的名嘴,也相互映輝。

 

今天我們嘲笑香港的一位導遊是如何無知,其實台灣名嘴的無知和香港的導遊有什麼兩樣?

讓我們來看看台灣TVBS的李濤夫婦。

 

香港的導遊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真好笑!

李濤一再逼問陳光標在台灣學到什麼,那種彌補受傷自尊心的迫切感不是同樣好笑嗎?

至於李濤的老婆層次就更差了,李艷秋在評論陳光標時首先就炫耀台灣的GDP是兩萬美元而大陸只有兩千美元,庸俗的優越感立刻浮現在臉上,跟香港導遊不是同樣好笑嗎?

 

台灣名嘴無知的程度一點也不比香港的導遊少。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如果沒有大陸,它們既不是寶島也不是東方之珠。

 

從香港的導遊,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焦慮不安。

從台灣的名嘴,我們可以看出台灣的徬徨失措。

 

香港和台灣微觀的社會現象都透露出它們宏觀的未來。

 

(五)香港「金融中心」的幻想

 

香港人每天幻想自己是「金融中心」,最好是世界金融中心,要不然亞洲金融中心也可以,最不濟也要做中國的金融中心。可惜這些都是幻想,不可能成為事實,香港連廣東的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香港人不肯苦幹實幹,妄想只需要搞金融、數鈔票就可以過美好的日子,這不但非常淺薄而且跟本不真實,整個香港都活在幻想裏。

 

香港是一個非常畸型的社會,七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沒有農業、沒有工業、只有服務業,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七百萬不事生產的香港人吃大陸的、喝大陸的,卻最看不起大陸人。這也是世界奇觀。

 

我們必須有確切的認知,七百萬人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全世界235個國家中排名第97,高於寮國(100)、以色列(101)、約旦(103)、丹麥(108)、芬蘭(111)、挪威(115)、新加坡(116)等知名的國家。

 

請問:上面那一個國家是只有服務業、僅靠服務業為生的?

回答:沒有,一個也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有。事實上,如果連新加坡都可以有工業,香港比新加坡地大又人多,香港沒有任何理由不從事工業生產。

 

香港人的虛榮從不願意從事實際生產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香港導遊居然還有臉對大陸遊客說:「你們到了香港就應該為香港做出貢獻」。什麼東西!

香港人想錢想瘋了,要錢已經到了盲目、瘋狂和不要臉的地步。

 

香港人已經陷入 desperate 的境地嗎?

是的,YST 認為是。

 

(六)大陸政府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

 

大陸政府去年在深圳的前海地區規劃了15平方公里的土地,計畫成立一個以金融為重點的服務中心。YST 不知道倫敦的金融城有多大,應該不會比15平方公里大,美國的華爾街肯定不到15平方公里,所以「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的規模是世界級的。

 

這個前海服務中心位於深圳寶安區的濱海地區,地處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核心,大陸計畫由深港兩地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用現代服務業來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為全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向和實現科學發展取到示範帶頭的作用。

 

2010年12月20日,大陸政府為「前海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在香港舉行說明會。這是2010年08月26日中國國務院對「前海規劃」作出批覆以來,深圳市政府首次正式對「前海規劃」作出說明。

 

根據「前海規劃」,前海定位為

1.粵港現代服務業重新合作示範區,將承擔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

2.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

3.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先導區;

4.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引領區;

等這四方面的功能。

 

「前海規劃」的重點是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等四大產業領域。到2020年,前海將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在全球現代服務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

 

(七)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

 

讀者必須注意,上一節所敘述的「前海規劃」是經過國務院批示的,所以非同小可。我們需要明瞭,只要是中國中央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沒有做不成的。

 

這個經國務院批示由深圳市政府發表的「前海規劃」非常有意思,短短數百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1.首先,現在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南中國的服務中心是前海(也就是深圳),不是香港,這已經成為定局,不可能改變。

 

2.大陸規劃的氣魄很大,前海的服務內容包括金融、物流、信息和科技,香港的優勢僅在金融,所以根本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為候選地。

 

3.大陸規劃的「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生產性的服務業中心,所以服務必須以生產為主體、以促進生產效率為目標,這不是香港數鈔票、炒股票、轉移資產的投機金融業能夠經營的,因為香港人根本不懂生產,也不懂科技。

 

4.我們注意到中共中央的用字非常謹慎,在服務業前面加上「現代」兩字作為區別。所謂「現代服務業」自然有別於現有的傳統服務業。這個現代的服務業不是金融、保險、旅遊、運輸各自為政,而是金融業如何定義它的結構與組織為科技研發和工業生產服務,發揮工業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運輸最大的效率。所以金融業不過是手段,科技和工業生產才是主角,科技和工業才是「現代服務業」服務的對象。YST 非常高興中國國務院看到這個重點。美國就是走偏了,把金融業放在工業生產之上,導致美國整體工業的萎縮。美國的金融業現在主要靠華爾街在全世界圈錢,完全走入旁門左道,不足以成為領導世界的大國。中國國務院顯然看到美國金融政策的錯誤,這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對「現代服務業」的定義非常精準,也非常先進和智慧。

 

5.大陸政府對香港非常寬厚,大陸的中央政府給香港一個機會為「前海規劃」貢獻它在金融上的經驗。但是YST對香港的金融經驗有多少能力非常懷疑,因為「現代服務業」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所需要的金融知識與金融經驗是香港傳統金融業所沒有的。譬如高科技工業的研發工作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高的風險,如何為高科技工業成立投資基金、如何經營這個基金為高科技工業取得最高的效率,香港的金融業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譬如為一條產業鍊和它的相關產業如何從配套、生產、運輸一直到銷售規劃出適當的金融服務,香港的金融業也沒有這個本事。

 

6.YST 個人認為就憑香港証券交易所那些一肚子壞水的會計師和律師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搞不好香港金融業的二鬼子們還會使出壞主意故意拖中國的後腿,就像他們坑殺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陸公司一樣。好在無論怎麼說,這次香港是處於配角的地位,讓香港參與「前海規劃」不過是給香港一個表現的機會,也是一種面子令香港無話可說。其實「前海規劃」的工作有沒有香港參加都無所謂,個人認為沒有更好。

 

7.「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是一個試辦點,有很大的實驗性質和示範作用。它的經驗和成果如果成功將會複製到其他地方,譬如上海與北京。國務院這種作法非常明智,正應了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八)中國已經準備讓香港自力更生(也就是減少輸血)

 

兩年前,YST 寫了一個論述香港的系列文章

漫談香港」(2008/11/14~2008/12/09)

,對香港的政治與經濟有清楚的分析,對香港的未來也有清楚的預言。YST 是不看好香港未來的,這是基於科學的觀察,不可能出錯。

 

才不過兩年時間,YST 在「漫談香港」系列中所分析的問題和科學判斷下所做的預言已經得到初步的驗証。YST 主要的論點如下:

1.香港不可能靠服務業維持目前的繁榮;

2.香港不可能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

3.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終究會傷害香港;

4.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沒有競爭力,香港的沒落是註定的。(最後一篇論述同樣的情形也將會發生在台灣。)

 

關於第一點,香港2010年的個人平均GDP是三萬美元,是大陸四千四百美元的七倍,這是一個笑話,也是一種財富分配的不公平,基本上是大陸政府劫貧濟富的政策所造成的結果。這種既違反資本主義更違反共產主義純粹是政治導向的經濟政策不可能一直繼續下去。香港這個國際政治所塑造的經濟爛攤子是一個非常沈重的負擔,想想看,即使是世界首富的美國也不可能養一個不事生產、人口素質也不高、人口數量卻達到驚人的七百萬的城市過三萬美元一年的生活。這是國際政治操作下的扭曲經濟,是英國人臨走之前挖掘的經濟大坑,只有愛面子的中國才會跳下去做這個冤大頭為香港的繁榮苦撐了13年。

 

YST 一再強調香港單靠服務業是不可能維持三萬美元的個人所得這樣的高收入的,這是世界級的笑話。看看香港的導遊,如此品質的服務也配拿三萬美元一年嗎?笑死人了,香港人以為自己是甚麼東西?

 

關於其他三點,從大陸政府公布的「前海總體規劃」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

 

YST 個人非常高興看到大陸政府不再為了面子繼續餵養貪得無厭的香港。「前海總體規劃」告訴香港人養你13年也該長大了,你要自力更生,中國大陸有自己的路要走。

 

「前海總體規劃」的主人是深圳,香港與澳門都是客,有你沒你都不差,火車已經開動,今天邀請你是意思到了,願不願意加入也悉聽尊便。

 

如果香港人還看不懂,還以為自己可以拿翹,認為自己可以主導中國的金融業,甚至可以拖中國的後腿,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香港對中國的經濟純粹是個拖累,大陸是不會等待香港的,更不可能依賴香港。

 

(九)中國飛躍式的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在十二五的規劃中有清楚的說明,現在處於轉型期,全面向高科技、高知識的高端經濟轉型,大飛機、航空母艦、高速鐵路、核子技術、能源技術、空間技術、通訊技術、動力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電機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機械與控制技術......等等重大影響的工程早已啟動。

 

中國這樣的大國所啟動的經濟轉型是驚人的,為什麼?

因為規模龐大,震驚世界的龐大。中國這種全方位的高速發展是史無前例的,也許只有上世紀初的美國勉強可以相比。中國大陸啟動的科技規模和對全球未來的深遠影響不但小人物譬如香港的導遊看不到,就連台灣媒體的大人物譬如李濤夫婦也看不到。

 

但是只要具有一般科技背景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未來的十年是中國科技和工業成果的爆發期。

YST 在多篇文章中曾經一再論述和提醒讀者:

2020年中國的實際生產力(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軍事上,中國將立於不敗之地;

2030年中國無論是實際生產力還是加上第三產業的總生產力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軍事上,中國的空軍武力將會取得對美國的優勢。美國是靠空中優勢打仗的,所以2030年以後美國沒有任何戰勝中國的機會,美國對付中國唯一剩下的招數就是使用核子武器拼全球毀滅。

 

但是即使到了2050年,中國即使生產力全世界第一、陸海空天的軍事力量也全世界第一,中國人民的生活也不可能達到美國人民今天的水平,因為這需要一個半地球的資源。

軍事實力決定資源分配,2050年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是2010年的水平。

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美國絕不肯對中國作出妥協,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在全球資源分配上不可能和中國妥協,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必須在鞏固國防的條件下發展經濟。中國已經累積了足夠的根底,各項技術已經成熟或至少接近成熟,未來的十年是爆發式的收穫期。

中國錯過了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又錯過了二十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與自動化),中國已經公開宣稱絕不會錯過二十一世紀的綠色工業革命,中國不但不會錯過,而且要做全球綠色工業革命的領導者。中國在綠色能源的研發投資全球第一,遠超過美國。

 

YST 做一個預言:無論香港還是台灣都會在大陸這一波科技和工業的爆發期中被邊緣化。

 

香港導遊再笑大陸窮啊,李濤、李艷秋再譏笑大陸的GDP啊,看誰笑到最後。

陳揮文再對大陸發飆啊,看看兩岸最後發飆的是誰。

 

香港人再鬧啊,民主造勢的手法太多了,YST 提醒香港人吹牛造勢就要搞大一點:加封陳方安生為「人類的良心」,由她出來帶領推動明年就直選香港特首;封李柱銘為「香港民主之父」和「民主無冕大使」,再派「民主無冕大使」每年定期到美國國會作報告、控訴中國政府的專制與違反人權給北京政府施加壓力。噢,對了,今年6月4日擴大舉辦追思哀悼大會。

 

(十)香港的沒落已見端倪

 

西方媒體的宣傳攻勢非常厲害,功力遠在中宣部之上。

譬如英國教育機構的評鑑把所有過去英屬地的大學評分都抬得非常高,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大學評得比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都好。

又譬如西方商業機構的評鑑把制度相近、自己有影響力的地方它們的競爭力就評得特別高,譬如一直把香港的競爭力評為中國第一,意思就是如果香港經濟下滑就是中國政府不行,糟蹋了香港。

 

事實上,香港的競爭力遠遠不如北京與上海,就連附近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也遠遠不如,差得太遠了。

讀者要認清的是,第三產業(服務業)是建築在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上的。服務業是一種寄生業。想想看,沒有生產,哪來的服務?

英國的沒落就是不想製造汽車,只想賣汽車保險;美國也漸漸走上同樣的路。它們都是投機取巧、想不勞而獲的例子。英美的共同點是追求利潤的極大化(資本主義的基本定義),所以它們重視服務業(利厚)和輕視製造業(利薄)。但是它們忘了製造業是創造財富的,服務業只是轉移財富,服務業是寄生在製造業上。由於捨本逐末,英美的下場,不可避免地,都是衰落。

現在很清楚了,一個只有服務業,沒有任何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香港)面對有強大農業和工業生產能力的地區(譬如廣州)有個屁的競爭力,西方國家還真以為中國人是傻子。

 

YST 把話說在前面:5年之內,深圳的經濟,無論是GDP總產值還是個人平均所得,一定超過香港。

 

是的,在中央政府劫貧濟富、特別照顧香港經濟的優惠政策下,中國大陸的城市都在苦幹實幹地追趕香港。十年之後,大陸所有的一線城市都會超過香港,就連二線城市都會逼近香港,為什麼?

答案是:無論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香港都先天不足。更糟糕的是,在國際政治鬥爭中香港的後天也失調。

 

這後天失調最顯著的地方就是香港人挾洋自重對中國的忠誠度不夠,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組織五十萬人的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有道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龐大壯觀的遊行隊伍看得YST目瞪口呆,不開玩笑,香港人居然是真傻,為外國間諜豁出去了。當時香港人得意洋洋,自以為最懂人權、自由和民主,每年紀念六四運動在公園裏手拿一根白蠟燭作悲戚狀、流兩滴鱷魚的眼淚就以為自己是僅次於英國人的人上人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誰、回歸後應該效忠的對象是誰。

 

香港人受到西方帝國主義者的鼓動而不自知,到處跟衣食父母唱反調,到處對衣食父母的大陸和大陸人流露出鄙夷之色,甚至演變到今天的拳腳相向。微觀的社會現象反映出宏觀的香港人心和香港未來的走勢。香港人得意忘形,但是惡人自會有惡報,如果不報,只不過是時辰未到。

 

報應在2010年12月終於來了,大陸正式宣佈在深圳成立「前海現代服務業中心」。今天中國要開放金融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毫無疑問,保障金融安全是首要考量。中國國務院衡量國際局勢,認為香港雖然國際化的程度高,但是香港有大批敵對的外國勢力在此雲集,香港抗拒中國的噪音太多,香港人偏袒西方的勢力普遍存在,香港人對中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遠遠達不到最起碼的和最基本的要求。

 

想想看,香港人明明知道香港是西方各國間諜和反中勢力雲集的地方,但是香港人卻強力反對二十三條的立法。如果中國還把金融中心設在香港,那麼中國的金融安全保障在那裏?

北京不是傻子,香港絕對不是中國成立金融中心的理想城市。

 

看到沒有?雖然晚了一點,香港人的報應終於來了。香港人搞不清楚誰是他的衣食父母,今天香港在「南中國現代服務中心」遭到淘汰能怪誰?

 

深圳的「前海區」將成為南中國耀眼的和居於主宰地位的金融中心,它的業務是服務南中國的科技研發、工業生產、資訊管理和交通運輸,它的服務區域從廣州可以一直延伸到中國的心臟--武漢(三小時高鐵運輸而已)。南中國的生產力何等巨大,「前海區」將成為國際金融的超級巨人,它的國際金融地位會高於倫敦的金融城和紐約的華爾街。香港中環在「前海區」旁邊不過是個打下手的侏儒。

 

香港將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這是肯定的。

如果36年後(2047香港特區滿五十年)香港還沒有沒落到三線城市就算是走運了,走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慈悲為懷、手下留情的狗運。

 

(十一)結束語

 

讓我們回到兩年前 YST在「漫談香港」中的論點:

1.香港的「命」是小漁村,但是香港走了英國帝國主義的「運」用政治力量吸大陸的血吸了157年,變成高收入的國際大都會。

2.1997年香港回歸,香港走西方帝國主義的「運」157年,殖民地的「運」終於走到頭了。

3.香港回歸中國就應該是回歸天命,但是大陸政府為了面子好看(在社會主義祖國的治理下香港更加繁榮昌盛)實行劫貧濟富的政策維持香港畸形的繁榮。

4.香港走劫貧濟富的「運」本來也能走五十年的,沒想到13年後就出現「前海規劃」,YST 認為這是香港人不積陰德和不讀書的緣故。

5.有道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是永恆的,「運」是暫時的,「風水」的地緣因素是改變不了的,香港人如果再不積陰德和多讀書,衰敗只會加速。

6.一切人為的努力都敵不過「命」,帝國主義的殖民固然違背天命,大陸種種對香港的優惠政策同樣也是違背天命,香港導遊死命地和沒有羞恥地向大陸遊客要求“對香港做出貢獻”更是最低級層次的違背天命。

7.在宏觀的天命原則下,香港人違背天命的微觀掙扎是多麼地可笑,可笑的香港導遊,可笑的“香港的良心”,可笑的50萬反23條的遊行群眾,可笑的、自動跑到美國國會作証的“香港民主無冕大使”。

8.香港人胡亂地掙扎其實是徒勞的,不該香港的遲早都會失去,香港走了一百七十年的「運」也該走到頭了。香港終究得回歸天命,一個小漁村的天命。

 

YST 想起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句話: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台灣人要睜大眼睛啊,大陸這一波經濟轉型其規模與力道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被邊緣化的周邊地區豈止是香港而已。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9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关于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这里想用切身体验说几句
推薦5


2663019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我愛夏天
YST
riquelme
HelloLED
愛台也愛中

我想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帮助市长说明一下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和影响。

以我处身的美国作为例子来说吧。美国还不是一个已经完全空心化的国家,国防工业,以及和国防工业有密切联系的重型机械工业等等都还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但是,一般的民用工业,目前已经几乎完全空心化。

我所在的公司是财富500强之一,事实上是全球最大的adhesives, 清洁用品以及化工原材料的公司。在全球雇佣的人数超过七万多人。从大约七八年以前开始,公司在全球的各个生产部门就开始逐渐向中国大陆迁移,到了今年为止(2011年)留在美国的生产部门雇佣的员工只有2000年的10%不到。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好机会,将大量的高附加值,高脑力劳动的工作留在美国。但事实上恰恰相反!!

对于我所处的半导体电子行业部门来说,研发部门是最为重要的。我们每年在研发部门上的投资达到每年销售金额的11%!这是一个相当高的百分比,远远超过apple, microsoft (8%左右)等等高技术行业。研发部门不仅是公司投资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公司脑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在我们研发部门一般的搭配是一个scientist配置一个大学本科生水平的助研,几乎所有的scientist都有博士学位和一些的工作经验。

研发部门不但是典型的高度脑力工作,薪金就算在美国相比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个scientist的工资加奖金平均在$120,000到$160,000之间,如果算上各种退休福利,保险等等平均大约在$200,000左右。所以这些工作绝对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工作。应该属于最为典型的脑力资源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这些工作的现状如何呢?从2004年开始,这些工作岗位基本上就是以每年10~15%左右的速度在向中国大陆流失。目前一般在美国如果有员工离职,这里一般都是不再重新招聘,而是在中国新开一个新的职位。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就算研发部门,空心化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很简单:在上海雇佣一个scientist各种费用和福利加在一起,公司平均付出也只有三万美金到四万美金之间。在美国雇佣一个scientist, 可以在中国雇佣5到六个!中国的scientist干活更加勤奋,工作更加努力,更加富于激情。他们和我们这边相比不足的只是一点经验而已,而这个差距也正在很快地消失。

我们这边所有的人都在担心着自己五年以后,甚至三年以后的工作,更不用说担心着自己小孩以后的工作了。我们的小孩长大以后干什么?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美国不可能继续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了。

事实上,美国的生活水平也身在下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老一点的美国人都记得,在美好的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一个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很轻易地负担起一个四口之家的颇为富足的生活水平:一个自己的独立住房,一到两辆汽车等等。这在目前来看是不可思议的。在目前的加州,一个家庭要两个大学毕业生共同工作才能达到那样的生活水平。如果等到我的小孩长大成人以后,要达到同样的生活水平,不知道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是一个必然的,无法挽回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天下不再有白吃的午餐。你能做的脑力工作,别人也能做。美国人生活水平的下降是必然的,是迟早应该回到自己应有的,和自己劳动付出相对称的水平上面去。

有几千枚核武器,11个航母战斗群,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美帝都是如此,小小的一个香港,凭什么能够光拿钱不干活??香港回到自己的应有的地位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没有任何理由香港可以有超越于其它地区的理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9157
你們就像香港的二鬼子
    回應給: TheSaw(TheSaw) 推薦4


我愛夏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何偉濤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HelloLED
ccoh

你們這些以美日為馬首的台獨分子,要以香港為借鏡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8318
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
    回應給: 正港宅男(123chaplisifat) 推薦0


lakhunh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今天大陆人出外旅游的人多不胜数
没听闻大陆人在法国、德国、美国….有啥零团费问题和被逼购物纠纷
台湾也每天接大陆团﹐台湾对接大陆团标准有规定 ︰

《大陸觀光團團費及品質最低接待標準:每人每天至少80美元,該費用包含住宿、餐食、交通、導遊酬勞、門票、雜支及業者合理利潤。其中,遊覽車車齡須為7年內新車,係依每人每天交通費新臺幣450元、每車15人估算之結果…》

没听闻台湾有啥零团费问题要强迫大陆人购物补贴
偏偏就只有香港有这种零团费问题
这是官方管治能力低下还是根本无人监管导致的问题?
香港官方管不了大陆的旅行社﹐难道连自己的旅行社和导游也管不了?

>>>大陸中央是不會讓香港死的﹔除非台灣回歸。

你问问 YST 台湾人对统一的看法跟香港有多大的联系?
这种想法倒有点像民国初年时有些流氓无赖
跑到做买卖的店铺讨钱﹐店东拒绝给钱
流氓无赖就拿块石头往自己头上砸
要不拿出刀子喊要往自己身上捅
就死在你店前让你难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7841
拜个晚年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3


lakhunh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YST
riquelme
ThanksYST(台灣省)

先向市长及各市民网友拜个晚年
祝各位晚年如意吉祥

碰巧在这香港导游与游客殴打事件前
中国评论新闻网有一篇社论谈香港
社评:香港经济 羡鱼莫久 结网莫迟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15/6/9/2/101569270_2.html?coluid=93&kindid=4650&docid=101569270&mdate=0204000125
2011-02-04 00:02:53

某些论点跟市长的很接近
谁知社论发表那天又碰上这导游闹剧
于是一星期后今天又发表另一篇关于香港的社评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15/9/2/7/101592774.html?coluid=35&kindid=603&docid=101592774&mdate=0210001210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7756
在香港被關
推薦0


TheSa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香港的一位女導遊把大陸遊客帶到一家珠寶店
----------------------------------------
非常可惡的做法,珠寶店的四面都是玻璃,門隱藏在某個櫃子後面,你一被關就那裡也去不了。我有被關的經驗,所以去年我們到香港兩天,全車的人都一致拒絕導遊,估計都有不好的經歷,我們都自己逛香港,香港的地鐵很方便,自己走走沒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7635
國際專利的申請件數
推薦2


校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YST
ccoh

這幾天剛剛發表的2010年國際專利申請件數,也可以證實市長這篇文章中的結論。

2010年世界知識產權機關(WIPO)的報告,報告了2010年度各國的專利申請數。其中,中國整體排在第四位(1萬2337件),排在美國(4萬4855件),日本(3萬2156件),德國(1萬7171件)之後。比上一年度增加56.2%。

前五位中,第一位是松下電器(日),第二位是中興通訊(中),第三位是Qualcomm(美),第四位是華為(中),第五位是菲利普(荷蘭)。

這可以看出,中國在朝知識產權大國方向的邁進,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7571
香港人的观点
推薦3


chenyl00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Menuhin
eastandwest
riquelme

http://blog.udn.com/YST2000/4870023

版主,有幾句話,討論一下:
**********
香港人每天幻想自己是「金融中心」
**********
香港早就已經是世界金融中心了,"金融中心"當然不能亂蓋,是要講規模的。對所有有資金需要的人來講,發行IPO或EB,乃至於集資上市,當然找最方便、最大量的地方下手。香港無論在自由度、透明度、資金額度、稅法等各方面,都名列前茅。香港人最現實。以現今來講,香港人也不必幻想,全中國哪一家大企業不到香港掛牌上市?甚至連鴻海,也要掛"富士康"在香港集資。這種誇國性的吸引力,就是金融中心的最佳註腳。

**********
香港人不肯苦幹實幹,妄想只需要搞金融、數鈔票就可以過美好的日子,這不但非常淺薄而且跟本不真實,整個香港都活在幻想裏。
**********
香港米蟲固然有,但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地方,能在"舉目所及皆米蟲"的狀況下異軍突起、不被世界潮流淹沒。假如今天許多外國人喜歡住在香港,是因為很方便,那必然有一批人創造出這種"方便"。一如香港的八達通,目前在全世界八個主要城市執行,其中包括新加坡、荷蘭、杜拜、新西蘭的奧克蘭。誰去"創造"這個系統呢?誰去運作這個系統呢?導入系統就是一種生產。

不過,我發現板主很崇尚"實際產出",但對腦力密集的部份,卻不屑一顧,例如:
香港是一個非常畸型的社會,七百萬人口的大都會沒有農業、沒有工業、只有服務業,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還有
讀者要認清的是,第三產業(服務業)是建築在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上的。服務業是一種寄生業。想想看,沒有生產,哪來的服務?

我也不清楚這算簡單還是複雜。說簡單:我發現我自己的生活,跟板主講的第一、第二產業之間,包了一層一層又一層的緩衝,然後我也不知道在網路上看新聞這算第幾產業。用第一、第二產業來當基礎,再叠個第三產業,說:這就是我的生活,似乎過於簡略;說複雜:我不從供應端看事情,因為經濟法則只講求兩件事:DEMARD AND SUPPLY。像我家社區種滿了樹,落葉一大堆,要有人打掃,這就是需求,有需求,才有供應。兩者滿足了,問題就解決。板主說香港"沒有農業、沒有工業",但香港土地全都是花崗岩,先天就不適合農業。至於沒工業,讓香港從事系統開發的人聽了,真的要抗議抗議再抗議,像我妹就在香港當系統分析師,怎麼會沒有"工業"?除非...工業二字,只解釋成有實際成品出來的行業。

這部份,我想告訴板主的是,三十年前,香港的紡織及成衣年出口量,佔了全世界四成。美國對香港製造的毛巾加徵百分之百的關稅,但香港製造的毛巾仍然比美國本地毛巾的工廠價低兩成,聞名世界的配額制度,就是針對香港而來的。

板主說香港畸型的部份,可能是今天香港的部份縮影,卻肯定不是去的香港。這些曾經在香港紮根的工業之所以移走,是大勢所然:薪資過高,人民教育水平也不再依賴時,為求生存,外移是必然的。每個城市的進步過程中,都必然經歷這個抉擇。只是香港選擇了向高度金融專業發展;新加坡選擇金融中心及高單價電子工業同時並進,台灣則選擇走向高科技自創品牌。至於說全世界沒第二個例子,似乎是開玩笑了,紐約、倫敦、東京不都是?就算在台北市,難道又有什麼農業、工業產出了,有的不都是公司總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原則上,板主對香港的觀察,我是尊重的,只是,我覺得香港正在面對的問題,跟板主觀察的,相當不一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7447
看看香港电影电视业就知道了
推薦0


zzt6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曾几何时,香港影视业多么辉煌,现阶段只能靠周星驰之类的“无厘头”混日子,可以说已经沉沦。

       如果香港人再这么不思进取,胡搅蛮缠。市长的观点将会很快得到印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7193
加快融合才能有保持优势的潜力
推薦0


dc33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YST的意思应该是说香港虽然服务业单一繁荣,但是应该尽量融入珠三角或者更大的内地市场中,这样服务业才有用武之地,如果过于封闭自保乃至自娱自乐的地步是无法更快发展的,香港的优势行业也必被内地其他城市所填补取代

至于香港将来几线城市的定位其实还真很难说,不同国家乃至地区间的购买力、GDP、实际消费的标准很难统一,因为这个受各自汇率、发展策略、国际经济秩序等因素影响,GDP有时不能完全反应实际购买力,大陆一些城市GDP和韩日港台等地区相比是差不少,但是比较人均住房、车辆保有、食品消费等,有些指标反而更高,实际购买力的差别往往没有GDP或者汇率显示的那么大。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7161
新加坡的作为香港好太多了
    回應給: 正港宅男(123chaplisifat) 推薦2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ebec
我愛夏天

面对中国大陆的强势崛起,目前为止新加坡走得比香港好太多啦.

香港迁移到珠三角工业基本都是夕阳产业,多年都没有产业升级,更没有培新的具备前沿科学的朝阳产业,香港在工业上的不求上进的堕落将会遭遇沉痛的边缘化.

新加坡侧不同,这些年放弃了低端产业后,极力打造了生技医药新产业,还在海洋工程装置和半导体产业保持了优于中国大陆不亚于南韩和台湾的竞争力.香港今天的人均GDP3万美金很大程度是大陆政府优惠的结果,但新加坡人均3万美金则是靠自己努力打拼的成果,香港人需要反省并进行经济上的大幅改革。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96955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