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為善不欲人知?我們來看看孔子的教導
2011/01/25 18:28 瀏覽14,540|回應54推薦18

慎獨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8)

P1PB0Y
27号
元君
interstone
人在北美
Newyorker
校長
愛台也愛中
kalor
AMiao

more...

       最近,大陸富豪陳光標來台高調行善,吹皺一池春水,活脫脫一付眾生相,婉拒的有,幫忙安排的有,網絡上批判陳的有,認為陳的行為稍有瑕疵,但總體向善應該接受的也有,我先不講我的觀點,先講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記載于《呂氏春秋》,春秋時,魯國有法律規定,如果有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出錢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孔子的弟子子貢有一次贖了一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魯國人,回國后拒絕了國家賠償給他的贖金。孔子評價道:子貢,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開了一個壞的先例,恐怕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你收回國家抵償給你的贖金,不會損害你行為的價值,你不拿贖金,就破壞了魯國的那條代償贖金的好法律。果然以後幾年,魯國人從國外贖回的奴隸數量大幅減少了(爲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請大家仔細思考)。
         孔子認為,子貢的行為人為的提高了道德標準,本來到國外贖買魯國奴隸,并從國家報銷贖金是一個值得歌頌的道德行為,但子貢這麼一來,從國家報銷贖金的行為變得“不道德”了,因為別人會說,你做的什麽好事,和子貢比,你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任何人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做了一件為奴隸贖身的行為,得到的是不道德的惡名,你還會去做嗎?於是,子貢式的“無私道德”,最終使得“道德”變成了只說不做的東西。
          大多數人沒有子貢那樣的財力,無法不在乎贖金,也有很多人有財力,但是沒有子貢這樣的奉獻精神,不願意做好事付出太大的代價。贖買的法律本來是善法,鼓勵人去做善事,而子貢的道德完全破壞了這個法律,這個道德就是反道德的。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來看陳光標,“為善而不欲人知”看上去是很好的道德,但是只是子貢的道德,大力宣揚“為善而不欲人知”的結果是,那些想做善事,但是又想讓人知道的人會選擇不做善事,因為“為善而不欲人知”他們不甘心,高調行善又被人批判,真是何苦來哉。
        好在陳光標不在乎別人的批判,照樣我行我素,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他而受益,大家對他的批評,對他的建議,不知道擋住了多少個欲行善事的“陳光標”。我們仔細想想魯國的那條法律,他的精髓就在於,降低做善事的門檻,鼓勵大家做善事,最後達到社會更加和諧的目的。
        那些宣揚“為善不欲人知”的人,那些批評陳光標高調的人,那些勸陳光標低調的人,你們只是又一個子貢而已,不知道有多少魯國的奴隸因為子貢的行為得不到自由,不知道又有多少貧苦人家因為你们的道德而得不到資助,你们滿意了嗎?
      何況很多打嘴炮的人連子貢也不如,子貢至少還贖買過奴隸,你們做過嗎?
      故事部份主要是引用,也有部份議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450566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明亡等於中國亡。
    回應給: 我愛夏天(gunleenia) 2011/02/15 00:54 推薦0


TheSa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漢族才是中國人,滿族不是,所以明亡等於中國亡。
---------------------------------------------
我沒說漢人才是中國人。
以你的說法成吉思汗是中國人?你這叛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8949
糞土之牆不可杇
    回應給: TheSaw(TheSaw) 2011/02/14 23:39 推薦0


我愛夏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關李敖的出身, 我早已告知, 並且證明不論出身皆證明他是中國人.

你一再轉移焦點, 不敢談漢族滿族之論, 實為糞土也.

而且你, 連自己國家都不敢承認, 竟侈言"復興中華文化".

你是越南人想復興中華文化? 還是棒子想搶中華文化?

去旁邊塗糞土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8883
朽木不可雕
    回應給: 我愛夏天(gunleenia) 2011/02/14 20:08 推薦0


TheSa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有關李敖的身世我已經完成對你的教育,我也已經察覺到你是朽木不可雕,一邊涼快去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8128
哈哈,你再唬爛嘛
    回應給: TheSaw(TheSaw) 2011/02/14 19:55 推薦0


我愛夏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再裝就不像了。

你是不是想模糊你的出身,所以才搞別人袓父?

李敖的祖父(先)跟他是東北人、北京人、山東人、臺灣人……有啥關係?不都是中國人嗎?

之前你不是說漢族才是中國人,滿族不是,所以明亡等於中國亡。這不是你對「中國」及「中華文化」的淺論嗎?

因此你一直在搞祖父、玩祖父、弄祖父(枯陽戀?),正好讓我拿李敖為例,你否認不了「中國」及「中國人」的事實。

再繼續捏造故事,也改變不心你說謊的事實。———非臺灣人也可以支持臺獨啊!幹,你真的很好笑耶!裝屁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8085
以一個單一的標準來批評別人有沒有正義感,不大合適。
2011/02/14 17:29 推薦0


卜算子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正義感本來就表現在很多事情上。有時他為了伸張A事上面的「正義」,就只好先放棄B事上的「正義」,此即人生的無奈,蓋每人皆能力有限也,事事要管,就啥事也做不了。我們不能執一而廢百,以偏而概全。

至於要選擇在A事上或B事上表現你的「正義感」,這是個人的自由,也有各種因緣合和的外在因素,不好說別人和你的選擇不一樣,就是別人的不對。

一點淺見,謹供參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7723
李敖
    回應給: 我愛夏天(gunleenia) 2011/02/14 16:46 推薦0


TheSa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李敖親自說:我的祖父是雲南苗族,他從雲南移居到東北。
請承認自己無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7622
你連遠祖
    回應給: TheSaw(TheSaw) 2011/02/14 14:14 推薦0


我愛夏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祖父來自高雄,就表示遠祖來自臺灣嗎?你確定不再念書了嗎?智力是有限的,我搶到的,遠超過你。這已是共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7367
你連雲南
    回應給: 我愛夏天(gunleenia) 2011/02/14 13:20 推薦0


TheSa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連李敖祖父來自雲南也不知道,可見你這方面的無知,多學著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7280
別唬爛了
    回應給: TheSaw(TheSaw) 2011/02/14 13:14 推薦0


我愛夏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都敢騙人說自己是臺灣人,你跟阿扁同樣的「誠信」。李敖有遠祖,跟你我一樣,哈哈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7267
他說祖父
    回應給: 我愛夏天(gunleenia) 2011/02/13 22:55 推薦0


TheSa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他說祖父,你就改成遠祖,李敖有你這種粉絲你他的不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506251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