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這事來糾纏。無論生活中還是網絡中,我對台灣朋友向來客氣,可是屢屢看到此類言論,那就恕我直言回覆了。"
<---先澄清一點,我是香港同胞.正如閣下所言,中港台同胞雖都是炎黃子孫,但思維模式和對世事的認知,可說是南轅北轍,所以,恕我只能逐點回應.
"一。亞運會至少在大陸看來根本就上不了檔次的一個運動會,除了借機改造城市建設,用開幕式宣揚國威以外,根本別無用處,體育完全是次要的。"
<---閣下說得對,今天的亞運會,對近年聲稱"大國崛起"的中共而言,已變得很次要.過去共產世界(特別是東歐)要靠體育宣揚共產主義的優越性,中共當時則一窮二白,只能倚仗一小一大的乒乓球和排球跟美日開展外交,以博取認同.所以,共產國家對體育奬牌,比任何資本主義國家都看重,哪怕只是當年的一枚亞運或大學生運動會奬牌.
但為甚隨着三十年過去,國內開始看輕亞運會呢?除了中共只當體育為宣傳工具外,更因中國己非吳下阿蒙,由自卑窮國演搖身一變,成為財大氣粗的暴發國,一心只想當奧運富戶,當然看不起亞運這個窮親戚.
"這次大陸獨拿199塊金牌,比剩下所有國家的金牌加起來的總數都多。連官方通訊社“新華社”都發表多次社論說中國包攬金牌不利亞運發展和運動推廣,建議以後派業餘運動員參賽。據說在省隊里,中國的全國運動會名次給予選手的積分有時都要高於亞運會,亞運會如今對於中國選手來說,幾乎是一場友誼賽或者嘉年華罷了。"
<-----新華社說的是老調,在海外少說都至少說了二三十年,這是當年共產世界鳥籠體育機制作的孽.前述已說,當年共產世界想借助體育顯國威,但明知在足球,籃球,網球,賽車,拳擊,高爾夫等主流項目上接不上軌,便大量投入資源於一些沒有多少人參與的冷僻項目上,務求拿取最多奬牌.但因為這是人為機制,不但硬生生給很多早瀕淘汰的體育項目續命,也營造了一個虛假的體育巿場,當共產世界瓦解,體育重回巿場化,很多中共舊日對手便突然消失,而一些體育項目能跟中共一拼的資本主義國家(小國居多),也因投放資源追不上,水平被中共拉開,形成一國獨大,此所以新華社要老調重彈,而又不敢自承其破壞體育生態,導致自食其果的原因.
其實在西方世界,都偶有體育項目發展過速或失衡,招致一國獨大的情況,如籃球之於美國,桌球之於英國,但幸好這兩個項目已徹底巿場化,消費群基礎扎實,不致出現泡沫,近年甚至能吸引各地精英,遠赴兩國發展.
閣下又引"在省隊里,中國的全國運動會名次給予選手的積分有時都要高於亞運會",類似說話,香港人三十多年前就聽過,第一次聽,大約是李富榮領中國乒乓球隊過港說的,其後聽曹燕華,郭躍華,李玲蔚,江加良和一些忘了名字的運動員都說過,悶得很.他們更透露,很多傳統項目,國內競爭比國外更激烈,不但是運動員間較量,更是省跟省較量,巿跟巿較量,牽扯利益團體極多,所以,出現很多運動員受不住壓力,又或不滿教練團而出走的例子.這些例子,正反映了一個事實,在中共體制下,運動員根本談不上為自己的榮辱而戰.
試隨便翻看歷史:
過去中國投訴裁判不公的紀錄,只比第一名的北朝鮮少一點.
像當年何智麗不滿教練團內定戰果,憤而出走日本的例子,不是個別例子.
明眼人都見到,很多前國家隊成員轉籍代表別國/地,每當對賽祖國選手,都特別起勁,甚至有欲置其於死的決心(香港王晨即一例).
中國泳隊於澳洲舉辦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中,大半最頂尖的女子泳手,被揭發服用禁葯,成當年體育界最大醜聞(中國隊全盤服用前東德教練提供的禁葯).
馬家軍的"橫空出世",也一度讓世界長跑界擔心,認定中國是世界體育界大老千(馬俊仁為何會曇花一現?大家應心裏有數).
民國足球,曾是亞洲足球王國,香港代表中華民國出征奧運,曾拿下足球銅牌,但近年足運不但遠遠落後日韓,而且黑哨普遍,連國奧去年出國踢友誼賽,都連翻向對手施襲,幾場賽事竟腰斬了兩場,成為世界足壇罕見大笑話,令足運掌舵人掛冠.
到上月,國籃又闖禍,老隊員朱芳雨......
為甚世上只有中國體育界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呢?老生常談,正是體制的魔鬼怪嬰害事.
唯一帶領國足登上世界杯舞台的老外教練米路天奴域說過:中國球員承受壓力太大,失去自己,不能享受足球的快樂;中國鐵衛李偉峰去年加盟南韓球隊,一洗頹風,成為韓職聯最佳球員之一,他說:離開了中國,才能表現自己;年青中鋒董方卓不能像南韓的朴智星,在曼聯圓夢,名帥費格遜一矢中的:中國球員缺乏的,是足球員應有的自我,因而創造力不足....
對,中國運動員承受的的壓力太大,名義上不但為國家人民,所屬省巿,首長,教練團,師長和家人,最諷刺是,還有幕後操盤,難辨忠奸的利益團體.....
"楊淑君這個亞運跆拳道、女子、XX公斤級,在中國是根本就沒有人關注的東西,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項目。縱使發生了裁判的誤判,在大陸頂多也就是當天晚報體育版面的快一條訊罷了,不可能更多。"
<-----大陸媒體都是國營,負責向國民提供"有用"訊息.所以六四紀念不報導,劉曉波拿諾奬不報導....,楊淑君"誤判",當然更是小事一宗,不值得多費篇幅.
"根本沒有人在關心,請問中國為何要冒著破壞兩岸民間感情和東道國信譽的風險,絞盡腦汁搞掉台灣運動員,弄一塊199分之1的金牌?"
<-----已如上述,這是體制的魔鬼怪嬰害事.當年中國泳隊要不全隊逃不過國際葯檢,教練團便會繼續胡作非為;中國體委要不拿下馬俊仁罪証,馬家軍仍舊會招搖過市.中國運動員是否要拿奬牌,為誰拿,根本已不是你國家說了算,新華社說了算,就如中央不斷說樓巿過熱,地產商充耳不聞一樣.
事實上,這次"絞盡腦汁搞掉台灣運動員"奬的,是梁靜鈺和以趙某領銜的教練團,大陸運動員競爭太激烈,而運動員生涯太短暫,拿不到奧運,便得拿世界賽和亞運,拿到奬牌,一干人便有可能更上一層,拿不到,一干人便有可能從此在國內體育界消失,不像楊淑君,拿不拿到奬牌,成就都會寫在台灣跆拳歷史.
"二。兩岸對體育認知的不同
台灣競技體育堪稱“東亞病夫”,這不是罵人,這是現實。縱觀整個東亞,中國、日本、香港、蒙古、朝鮮、韓國、台灣……台灣是歷次大型運動會上拿金牌數量最少的,比只擁有一千萬不到人口的香港水準更低,絕對是名副其實的“東亞病夫”。"
<----前面已述,共產世界當年所拿奬牌,多是冷僻少人參與的體育項目,西方國家所拿奬牌,多側重主流項目,以運動奬牌定奪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體育弱國,當然大謬.
剛看過一份國內報告,指大陸近年奧運奬牌雖按屆增加,但國民平均跑步里數卻按年遞減,不但平均里數跑少了,也跑慢了,這又反映甚麼?
甚實稍懂一點兩岸三地關係的人都應知道,台港基於各自的歷史原因,兩蔣政權和港英政府都從沒有過發展體育的任何政策,台灣的楊傳廣和紀政,不是靠政府培訓出來,香港的足球和乒乓,當年在亞洲數一數二,但運動員同樣沒得過政府任何資助,結果足球員選擇了代表中華民國,乒乓球的容國團姜永寧則被大陸招攬,代表了"新中國",他們同樣都拿下了炎黃子孫的重要奬牌,李惠堂在五六十年代被世界權威足球雜誌評為足球史上世界五大球王之一,容國團則是新中國的第一金.
隨着台灣兩黨輪替,香港回歸祖國,兩地政府似乎對運動員的態度已有些微改變,但民間的愛理不理,卻絲毫沒變.台港幾十年來反而有個共同點,就是兩地開設的補習學校,長居世界排行首次,只要一天沒改變望子成龍的傳統,台港體育發展都難有追上大陸的一天.
"對於台灣來說,拿一塊亞運金牌實在是要付出莫大的努力,拿到手真是“為國爭光”,光耀鄉里。而在大陸每每看到CCTV採訪中國知名運動員,到其家中書房,往往都是一整面墻的金牌和獎盃,有時還不夠地方放。"
<-----閣下所說,與事實有極大落差.就舉香港的李靜,高禮澤幾年前拿奧運奬牌為例,李高是早年內地國援,入籍後代表香港,二人拿奬時,電視所見,二人的家鄉都張燈結綵,鄉民握手稱慶,連當地高官亦與有榮焉,反而有點像閣下所說的“為國爭光,光耀鄉里”況味,但在香港居所,隔離隣舍未必會向他們道一聲祝賀.
閣下所見CCTV採訪的,既是知名運動員,當然都"穿金戴銀",他們不但領國家薪津,甚至吃廣告商贊助,你見過CCTV會採訪現在露宿街頭,又或賣血救急的當年二三線運動員嗎?這類新聞在香港我倒見過不少,看着心中不無傷感.
港人除了對個別本土運動員,如李麗珊和黃金寶,拿下歷史性奬牌,而歡呼,而興奮外,一般對誰拿奬牌,都不甚了了,反而今年女單車手黃蘊瑤從賽道踤下遭車群輾過,肋骨斷裂,依然奮勇再踏單車,追上主車群,拿下銀牌,登上翌日港聞頭版.港人中絶大多數都不知黃其人,更沒興趣她是否能否拿奬,但港人最愛看新一代奮發感人的故事.
同樣道理,台灣同胞未必重視楊淑君是否拿奬,但對她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卻有錐心之痛.
"兩岸對於金牌的認知差了十萬八千里。台灣把亞運金牌看得重於泰山,大陸某些項目的代表團把亞運金牌幾乎視作兒戲。"
<-----對,兩岸在認知上確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全在判別是非和價值觀念上.
"本屆亞運會,男子游泳接力,在決賽中中國游泳隊勝過日本,但在最後的一刻,裁判站出來說儀器顯示中國隊犯規,日本隊奪冠。事後採訪中國游泳隊教練,問其如何看待判罰,中國教練輕描淡寫地回答記者“哦……我們沒什麽意見,完全尊重裁判的判罰。”之後連申訴、仲裁的要求也沒有。
看到沒有?教練和隊員都沒把亞運會看成什麽重大項目,一個需要作弊、收買裁判、做掉對手來獲得勝利的比賽。"
<-----這本來就理所當然.閣下舉這個例子,是否意識裏覺得無論如何,都先阿Q地投訴一下,圖討個彩?不過無可否認,今天的中國泳隊,己改過自新,非過去要靠禁葯撐起的泳隊.至於其他項目是否有改進,我則絶不樂觀.
"沸沸揚揚的楊淑君事件,是台灣競技體育極度落後造成的。台灣在東亞幾乎墊底,所以對有望奪冠的選手都寄予厚望,一旦失敗,無論是什麽原因,便要吵得天翻地覆,種種陰謀論層出不窮。而大陸體育媒體,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事情。兩岸在這件事情上的認知完全不同。"
<-----前文己說過,"沸沸揚揚的楊淑君事件",絶對是韓國評判不公和中國對手裁贓造成,在場一面倒支持楊的廣州觀眾和海外傳媒都可以作証.大陸作為東道主,刻意隐瞞事實,也是導致台港民眾反感的幫兇.設想這次被裁贓的是廣東選手,我想,廣州早就暴動,記得1985香港足球隊沒有使詐,打敗中國隊,北京都發生騷亂,更何況這次是當眾使詐,當眾損害中國運動員和國家人民的尊嚴!
"三。台灣政壇的炒作。
因為臨近選舉,所以這麼一個不起眼的事件,台灣從總統、行政院到大眾媒體,天天吵日日罵,這是極不正常的。馬英九站出來說“楊淑君事件傷害到國家尊嚴”。我聽到這句話先是一愣,然後我的感覺是:台灣根本不是一個正常運轉的國家。中國游泳隊“痛失金牌”,試問你見過胡錦濤站出來說,“此事嚴重侮辱中國國家尊嚴,我們要把金牌奪回來”這種話嗎?"
<-----在合理情況下服從判決,是運動員的基本修養.胡主席當然不致連裁贓和使詐的意思都弄不清.
"我想如果裁判有爭議,亞運也不是辦了一屆兩屆了,每個項目完全有負責處理爭議判罰問題的官員,每個國家也都有負責申訴、要求仲裁之類的體育局的相關部門,早就上了軌道作業的事情,我想台灣不會缺少這個部門和工作人員。競技體育不是搞了一年兩年了,誰負責的事誰去做就行了,關總統什麽鳥事?又何來“傷害國家尊嚴”一說?"
<-----正如我說過,大陸把體育當作統戰和揚國威的工具,台港則向來不重視體育,甚至在政府體制中,未必有這個官職.馬總統為楊發不平之鳴,在國際社會是正常不過,像去年, 就有北愛和南韓兩位總統為旗下運動員喊冤,同樣都把事件提到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層次,北愛上下,甚至全國發起杯葛法國......
連不堪的香港首長曾某,在電視目睹黃蘊瑤"撞車"意外,不但致電向黃問候,更向巿民發佈對事件的感想.大陸人覺得奇怪,當然跟國內文化和共產傳統大有關係.
北
"我當時心裡就想:你腦子有毛病嗎?一個誤判“傷害國家尊嚴”?請問台灣要不要發動一場戰爭把金牌打回來?世界杯決賽還有過“上帝之手”呢!你要輸了決賽的隊伍情何以堪,人家“國家尊嚴”也受傷了嗎?那你的國家也太容易受傷了吧?"
<-----相比北愛和南韓,台灣民眾的這次反應已頗温和,譬如北愛,只因球証電光火石間錯判法國隊長亨利的手球為有效,而楊的遭遇,卻是裁判和對手明目張胆的合謀使詐,加上主辦單位事後存心隐瞞,可說是可忍,熟不可忍!
說到國家尊嚴易受傷的問題,在奧運歷史的記錄上,除了北韓,便數到中國,尤其這幾天看着姜瑜在國務院的新聞發佈會上,不斷呼喝在座的西方記者,不斷抨擊挪威諾奬評委會頒和平奬給劉曉波,不斷指責出席典禮的國家“傷害中國國家尊嚴和人民感情”.我倒懷疑,馬總統是否不知不覺間,染上大陸的語言陋習.
"FIFA官方也曾不要臉地說:裁判誤判也是體育競技之美阿!"
<-----誤判和裁贓使詐,何者嚴重?能看穿白禮達不要臉,怎麼就看不穿南韓裁判和中國對手是可惡百倍的元兇?別又來兩套標準!
————————————————————————
"還是那句話,屁大點的事情,這事兒在大陸根本就沒有人關注,台灣某些人要鬧就接著鬧吧,在兩岸有智慧的中國人眼裡,你們就是外星人。"
<-----我都是那句話,魯迅眼中的阿Q,依然在大陸土壤上不斷繁殖,瞎着眼睛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