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VI)
 瀏覽6,916|回應10推薦24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4)

元君
elai
Ewin
易燁煌
校長
zgr
riquelme
CXZ18
kalor
小米^^

more...

上接「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V)

 

 

(十二)中國大陸「天波雷達」的探測誤差

 

繞了一圈,知識已備,現在讓我們回到中國大陸「天波雷達」探測誤差的問題上。

 

甲. 水平距離的誤差

 

 「天波雷達」的操作跟任何地基雷達的操作完全一樣,最先是進行「搜索與發現」模式。

 

如果有目標被發現,電腦會通知操作員(譬如發出嗶嗶聲)並且把目標資料顯示出來標示在顯示器的地圖上。

 

雷達操作員在目標被發現時會根據電腦顯示的資料決定這個目標是否重要。

如果操作員認為這個目標不重要,他可以忽略它,就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雷達繼續執行「搜索與發現」模式;

如果操作員認為這個目標重要,他可以按下一個鈕要求追蹤,於是雷達便進入「邊搜尋邊追蹤」(TWS)模式。

 

船隻航行的速度很慢,「邊搜尋邊追蹤」通常會進行很長一段時期,至少完成一次或多次搜尋,雷達操作員可以用種種方法(雷達或非雷達)研判所有被發現的目標並且對它們進行識別和威脅評估。

 

如果操作員找到某個目標,經過一段追蹤和識別後,最後研判確定它是一個重要目標而且它的威脅程度最大,譬如一艘航空母艦以高速接近戰區並且進入攻擊範圍,負責作戰的總參謀部決定對這個目標發動攻擊,這個時候「天波雷達」就可以放棄所有其他的目標,對這艘航空母艦進行「單目標追蹤」(STT)。

 

上面這個決定是非常自然的,攻擊航空母艦整個過程不到半小時,即使面臨多艘航空母艦的進攻也應該是一次一艘(one at a time),打完一艘再打下一艘,只要選定威脅最大的那一艘發動攻擊就可以了,反正戰鬥不到半小時就結束了,另一艘也跑不遠,沒有理由同時追蹤兩艘,所以沒有理由在決定攻擊後不採取「單目標追蹤」的模式。

 

中國大陸「天波雷達」的水平方向天線陣列長達1100米,同樣的接收單元少說有20~30個,有可能多達70~80個甚至上百個,YST 可以打賭一定是偶數個。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整個陣列分成右邊的一半(正方向)和左邊的一半(負方向),並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功率。

 

希臘字母大寫的 delta = (右邊的一半) - (左邊的一半);

希臘字母大寫的 sigma = (右邊的一半) + (左邊的一半);

 

每次測量到的目標水平誤差角度為

OBA = K . delta / sigma

,然後天線會修正 C.OBA,0 < C < 1。

 

OBA 會隨著追蹤的次數很快趨近於0,但不會是0。

 

問題:到底最後 OBA會有多小呢?

回答:YST 沒有實際的數據支持天波雷達的水平誤差,YST 不是間諜,連天波雷達的樣子都沒親眼見過。不過 YST可以用我的“educated guess”做出合理的估計:

如果X波段 STT能夠做到誤差小於兩百分之一度,HF波段的 STT誤差沒有理由不能做到小於20分之一度,這已經放大一個數量級了。

 

20分之一度的水平角度誤差在3000公里造成的水平距離誤差是2.6公里。

 

如果有讀者硬是要說單脈沖雷達的追蹤誤差跟雷達的波束寬真的有什麼關係,譬如波束越窄 OBA的斜率越大,微小的誤差因而更容易被修正之類,那麼大陸「天波雷達」的波束寬只有3.0度,跟大多數的機載火控雷達在伯仲之間,遠小於絕大多數的導彈導引雷達。

譬如美國中程空對空導彈AMRAAM-120的直徑為18公分、波長為3公分,所以它的波束寬大概在12度左右。如果波束寬就是追蹤角度誤差的話,那麼美國的AMRAAM-120除非瞎貓碰上死耗子,否則不可能打中任何飛機。

 

如果說「天波雷達」的波段雜音特多,那麼系統工程師可以延長訊號整合的時間來取得同樣的訊噪比把訊號從雜音中分離出來。這在現代的訊號處理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多一點計算就是了。

 

YST 想不出任何理由在單目標追蹤的情況下「天波雷達」的角度誤差會比X波段的火控雷達差,放寬一個數量級就應該可以消除所有HF波段可能產生的顧慮。因此2~3公里的水平距離誤差是非常合理的。中國大陸的雷達專家高手如雲,不可能做不到。

 

乙. 一些雷達探測的漏洞

 

工程上的玩意兒是不可能完美的,工程師也是凡人,不可能設計出沒有漏洞的雷達,更何況雷達的探測與追蹤都是用或然率(probability)來計算的,根本沒有百分之百保証的事情,不可能做到密不透風或是萬無一失。所以讀者如果一定要抬槓可以沒完沒了。YST 在這裏就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當雷達波發射出去,雷達工程師不可能知道在這個波的照射下有多少個目標藏在裏面。我們從單脈沖雷達的追蹤原理就可以看出雷達工程師千辛萬苦計算出來的目標位置其實並不是目標的真正位置而是在同一個脈衝的照射下、同一個距離(range gate)裏面所有雷達反射物所形成的「功率中心」(power centroid)。好了,這對敵人就有漏洞可以利用了。我們看下面這個特殊的戰場安排。

 

中共的天波雷達在水平方向的波束寬是3度,所以在4000公里的水平照射距離是213公里。美國的航空母艦可以由一艘驅逐艦在相隔200公里的距離上與這艘航空母艦平行、等速、直線航行,航空母艦與驅逐艦的航行方向都是對準天波雷達的接收方向(也就是武漢與西安之間的某處)。所以無論航行多久,雖然這兩艘軍艦間隔的距離會漸漸縮短,譬如在航行到距離只有1000公里的時候相距只有50公里,但是對天波雷達而言這兩艘軍艦始終都在同一個照射波和同一個距離(range gate)裏面,所以天波雷達是不可能把這兩個目標分開的。

 

根據單脈沖的追蹤原理,天波雷達測定的目標角度是航空母艦與驅逐艦的「功率心」(power centroid),也就是說,如果航空母艦的雷達反射測得的功率是100,驅逐艦測得的功率是1,假設在這個照射波的同樣距離內沒有任何其他反射物的話,那麼天波雷達測定的方向是偏離航空母艦朝向驅逐艦百分之一的方向,也就是說距離在四千公里的時候偏差了兩公里,距離在一千公里的時候偏差了五百公尺。

 

好了,如果驅逐艦上裝設了角反射器(corner reflectors)使雷達的反射面跟航空母艦一樣大,那麼情形就非常嚴重了。在這種情況下,天波雷達測出的「功率中心」(power centroid)正好是航空母艦與驅逐艦的中間線,所以距離在四千公里的時候偏差了一百公里,兩千公里的時候偏差了50公里,即使航空母艦航行到距離已經接近到了一千公里(已經進入中國領海)的時候也偏差了25公里。

 

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如果能夠做到這個地步,那麼中國的天波雷達誤差是驚人的,有可能導致任務失敗。尤其如果驅逐艦上的角反射器大到航空母艦的10倍(很容易做到),那麼天波雷達測定的角度就嚴重向驅逐艦傾斜了,即使在一千公里的距離誤差也可以達到四十五公里,這樣的目標追蹤是完全失敗的。

 

這種情形在天空中也是一樣。譬如中國的驅逐艦向來襲的F/A-18編隊發射一枚海紅旗9導彈,美機編隊的前兩架F/A-18立即轉頭、兩機之間相隔一段距離(譬如一百米),然後勇敢地平行(side by side)對準這枚導彈直線飛去。理論上,海紅旗9的雷達導引頭始終把它的追蹤方向對準兩架飛機的「功率中心」(power centroid),那個位置事實上空無一物,最後海紅旗9一定是在兩架飛機之間穿過去而錯失所有的目標。

 

丙. 「天波雷達」由於電離層的不穩定所造成的誤差

 

在第三篇(III)YST曾經說:天波雷達的誤差一般在20~30公里,但是經過特殊算法,精度可以增加一個數量級,把誤差改進到2~3公里。

 

有網友非常死心眼,一定要追問到底是什麼特殊算法,非得講明白否則就不相信。這是很可笑的,YST 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但是 YST也不能不說幾句話。

 

20~30公里的照射誤差是源於電離層的不穩定性,而電離層的不穩定性完全是因為太陽照射程度的不同而產生的。所以只要把太陽的照射和電離層的高度與密度之間的關係搞清楚,就一定可以做出改良,這裏面最容易做的就是季節與每天的時辰。六0年代無法做出這些改良,因為測量電離層的手段與效率受到限制,電腦計算的能力也非常有限。現在中共發射了這麼多地球資源衛星與地球環境衛星,測量電離層的方法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手段,能夠迅速收集大量數據做分析。如果 YST是系統工程師,只要根據這些資料做成圖表,天波雷達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參數進行計算,幾乎可以保証把誤差改良一個數量級。這是常識,是 YST個人合理的“educated guess”,不需要向任何人証明,也不可能得到任何証明,除非有人是間諜。

 

台灣人的問題就是過份崇拜美國的科技又刻意輕視中共的科技,譬如如果 YST說美國科學家可以透過特殊算法把天波雷達的精確度增加一個數量級,我想沒有台灣人會對這個說法有任何懷疑,這就是偏見。

 

其實中共的科研在某些方面是居於領先地位的,電離層的研究應該是其中之一。中國大陸的基礎科學研究有相當扎實的根基,尤其是空間環境的基礎物理。譬如武漢大學對電離層與電波傳送的研究從八0年代初就開始了,幾乎累積了三十年的經驗,今天大陸收穫的成果是多年辛勤的鑽研獲得的,不是一夜之間就發現什麼奧祕,或是別處可以偷來的。台灣人孤陋寡聞、自己不下功夫、心存偏見又大言不慚。

 

工程的研發雖然主要依靠科學的理論基礎,但是很多細微末節是必須依靠經驗來完成的。這種經驗不是理論可以推測出來,而是要靠實驗一步一步的証實、修改與優化,耗時又費錢,所得到的結果都是國家非常寶貴的科技財產,這些科技數據當然屬於機密,哪有可能是某些台灣網友號稱的什麼公開的演算方法。大陸憑什麼要公開?

 

任何跟軍事工程有關的科學數據中共是不可能公布的,YST 個人認為電離層與太陽照射之間的關係就是其中之一。中共不會傻到把這些花大錢蒐集到的敏感資料公諸於世。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對於軍事工程的科技數據任何國家的作法都一樣,即使賣武器也不會賣敏感資料。譬如美國賣給盟國的飛機其中的雷達軟體只給 binary code,盟國的科技人員不但看不懂,而且即使破譯了你也連一行 code 都不敢改。美國在軍售條約中明文規定,如果 code 被改動,即使只改一行,美國就不負責維修與升級。美國是傻子嗎?

 

我們再舉個例子,美國的GPS導航衛星精度非常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經營導航衛星的時間最久,蒐集到的太空資料與應用細節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這是美國稱霸太空的本錢。譬如光壓對衛星的影響,美國的研究就比任何其他國家徹底。美國會把這些資料公布嗎?當然不會。

 

所以任何人大叫如果中共不把特殊計算方法公布出來,他就不相信中共科學家能把天波雷達的誤差改進到2~3公里。這就非常好笑了,相不相信是他個人的判斷,不相信拉倒就是,沒有人會企圖說服他。有關武器裝備的細節真正知道內情的人也不會說出來,就好像美國科學家不會公布光壓對衛星的影響如何計算,道理是一樣的。任何人如果抵死不相信美國科學家能夠計算光壓對衛星的影響,那也是他個人的事,不相信拉倒就是了。

 

台灣網友有本事就用同樣理由和態度要求美國公布光壓對衛星影響的計算方法,或者更實際點,要求美國賣給台灣的F-16必須提供雷達的 source code,看看美國會不會理你?

 

我們在網上的論壇發言都是根據個人自身的經驗做合理的解釋與推論,有時候也有猜測的成分。如果沒有合理的推論與猜測,文章就成了純粹人云亦云的報導,幾乎沒有什麼閱讀的價值了。但是這種猜測必須是一種分析與判斷後的 educated guess,不是胡亂猜。大家的知識程度不同、經驗也不同,所以能夠做出的educated guess 也不同。如果不相信別人的 educated guess, 拉倒就是,本論壇沒有間諜。

 

如果那位市民是間諜或是軍事科技的業內人士,也請你們不要說出機密資料,免得引起本論壇無謂的麻煩,【天下縱橫談】不想遭受國安局的調查。

 

(十三)中共的天波雷達體系

 

甲. 天波雷達體系

 

讀者不要天真,中共的天波雷達體系不是只有一個雷達站。

 

解放軍不是傻瓜,至少大陸那些主持規劃天波雷達體系的委員會成員都不是傻瓜。YST 確信的是,中共的天波雷達體系不是只有一個雷達站,而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除了有雷達接收天線和雷達信號處理的設施,還有電離層監測站、氣象站、通訊網路、防禦體系....等等一系列的綜合支援和軍事設施,幾乎肯定還包括一個專用的發電站與電力供應系統。整個體系一定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 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

 

乙. 天波雷達能獨力完成任務嗎?

 

無論是氣象還是其他的地球物理環境,它們的改變都是連續的,所以只要環境資料能夠很快地實時修正(updated in near real-time),中共的天波雷達所發揮出來的遙測能力幾乎確定可以達到獨立搜索、發現、跟蹤三千公里甚至四千公里以外的大型海面船隻。

 

如果中共的天波雷達在三千公里的距離追蹤誤差與電離層導致的照射誤差都小於三公里的話,那麼整個天波雷達的實際總誤差就小於(3x3 + 3x3)**0.5 = 4.3 公里。

 

所以攻擊航空母艦的彈導導彈在天波雷達指示的地點5公里的範圍內一定可以找到航空母艦,這個半徑五公里的搜索面積對東風彈道飛彈上的雷達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這點工作量幾乎可以說是當吃白菜。

 

這就是為什麼 YST在第三篇(III)的結尾說:「YST個人認為天波雷達是反航空母艦艦隊最重要的探測手段,也許單憑天波雷達就足夠完成搜索、發現與長時間連續跟蹤等一系列的任務,其他的偵察手段不過是輔助而已。」

 

丙. 天波雷達的威脅與防禦

 

YST 個人認為中共的天波雷達站最脆弱之處不是目標測量的誤差可能過大,而是容易遭受敵人的武力攻擊。

 

老美不是傻瓜,中國這座天波雷達在中美軍事對抗中毫無疑問是美軍的眼中刺,如果不拔除,美國航空母艦就要冒很高的風險才能進入中國大陸海岸三千公里以內,這仗就沒法打了。這個嚴重性不僅僅是在軍事上,而是上升到了政治層面,足以導致美國被迫做出戰略收縮、不得不放棄她在亞洲的勢力範圍,因此美國是絕不肯善罷干休的。

 

目前的情況中美彼此心照不宣,雙方對這座天波雷達都低調處理,尤其是美國用意明顯。老美故意大談偵察衛星,有的沒的,儘說些狗屁不通的評論,譬如說中國需要一百多顆衛星才足以有效覆蓋海洋之類的屁話,這是刻意的誤導,更是障眼法,其實美國心裏比誰都明白武漢與西安之間的天波雷達才是中美軍事對抗最致命的關鍵點,也是美國處心積慮要拔除的目標。

 

中國也不是傻瓜,大陸在安全方面必定為這座天波雷達體系做出嚴密的防衛佈署,除了中空和高空的導彈防禦,對超低空的巡航導彈尤其有必要佈置特殊的防禦設施,譬如偽裝、地下化、設置假目標、在巡航導彈最可能進出的航道口建立防禦網或防禦牆之類的障礙物。

 

大陸的天波雷達站固然是美國首選的攻擊目標,不過一旦中國本土內陸遭受攻擊,戰爭必定升級,這就不在本系列文章討論的範圍之內了。

 

(十四)YST 對【簡氏防務週刊】報導的一些評論

 

甲. 【簡氏防務週刊】的報導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簡氏防務週刊】是如何報導中國大陸「天波雷達」的。

 

 

圖05 :【簡氏防務週刊】報導中國大陸天波雷達的覆蓋範圍。

 

YST 認為上面這個地圖並非事實,而是【簡氏防務週刊】一幅帶有偏見和自我安慰的地圖。

 

YST 說過,如果我是系統工程師一定把探測距離增加到四千公里,掃瞄範圍再偏北一點,使覆蓋範圍務必包括東京灣與關島的水域,這並不難辦到。

 

現在我們就進一步討論這個可能性。

 

乙. 增加探測距離到四千公里

 

增加探測距離到四千公里主要的目的是覆蓋關島,它是美國在遠東最重要的海空基地,戰略地位非常顯著。

 

增加探測距離至少有三個方法:

 

1. 加大發射功率

 

這個恐怕不太實際,是三個方法中最不可取的,幾乎不必考慮。

 

 

2. 增加天線陣列的長度

 

中國在1970年建立的實驗性質的天波雷達,其天線陣列長達2300米。而本世紀初開始運作的天波雷達,其天線陣列長度只有1100米,連前者的一半都不到,顯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大陸沒有這麼做有兩個可能,一是現在的地波雷達已經覆蓋關島的水域,二是中國認為沒有覆蓋關島水域的必要。YST 認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後者的想法是愚蠢的。

 

不管怎麼說,用增加天線陣列的長度來達到覆蓋關島水域是一定可行的,只看中國政府肯不肯花這筆錢。

 

3. 增加訊號整合的時間

 

以前我們就論述過,任何微弱的訊號只要觀察目標的時間(time on target)與訊號整合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把它從雜音中分離出來。飛機或飛彈的速度非常快,要求觀察目標的時間足夠長也許會有問題,但是船艦的速度這麼慢,要逃出天波雷達的照射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長時間目標觀察與訊號整合完全不是問題。

 

這個方法唯二付出的代價是計算機的工作量增加非常多和掃描的速度可能需要減慢。

前者不該有問題,因為中國有超級電腦,處理這種訊號當吃白菜。

後者的可能性非常小,掃描的速度即使必須減慢也不需要慢很多,對整個系統的性能(system performance)影響很小,尤其船隻移動的速度比飛機慢很多,威脅是以小時計,而不是以分鐘計,掃描的速度對天波雷達而言並不是很關鍵。

更進一步說,四千公里的探測距離並不需要全方位覆蓋,只需要覆蓋日本和關島附近的方向就可以了,所以能夠影響整個掃瞄的時間是微不足道的。

 

第三個方法最可行,什麼花大錢的硬體建設都不需要,也沒有任何技術難題,純粹是軟體改良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當然,超級電腦也是要花錢的,但是國防是何等大事,面對消滅海上最大的威脅,這點錢算什麼?想想看,老子只要放一個超級電腦就不可能計算不出四千公里外的航空母艦,這超級電腦值,太值了。大陸的雷達專家高手如雲,中共的系統工程師不可能不瞭解。

 

丙. 覆蓋範圍再偏北一點

 

覆蓋範圍再偏北一點主要的目的是覆蓋日本所有的港口。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說根本不是問題,所有的工作只是相位的移動而已,一切都是免費的,不做白不做。

 

讀者想想看,這麼大又這麼長的天線陣列是不可能實際轉動方向的(physically turned in direction),一定是經由相位(phase)的控制來改變方向。這長長的1100公尺的天線陣列每一個單元一定裝設有一個相位移動器(phase shifter),只要移動每個接收單元的相位就可以改變天線對準的正前方(boresight),這是相控陣天線的基本原理。

 

相控陣天線改變正前方向(boresight)唯一的損失是接收面(aperture)變小,但是只要限制方向的改變角度不要太大,那麼接收功率的損失就在可控制和可接受的範圍之內。接收面(aperture)變小是根據餘弦定律(cosine law),一般而言,相控陣天線改變boresight的角度被工程師限制在正負60度,因為轉60度的時候接收面的面積正好降低到原來的一半(cosine 60度 = 0.5)。

 

天線的接受面(aperture)減少一半是工程師願意接受的範圍。

 

讀者觀察大陸的預警機「空警2000」,見下圖,就可以發現到預警機背上的相控陣天線被分成固定的三面,每一面管前面的120度視角,之所以定下這個120度的視角就是上面所說的道理。

 

 

圖10:中共解放軍的空中預警機「空警2000」的正上方俯視圖。

 

上面「空警2000」背上的天線是三面固定的相控陣天線。如果角度以正前方(機頭方向)作為0度,然後開始順時針方向逐漸增加角度,那麼回到機頭方向正好是360度。

三面固定的天線:正前方的一面掃瞄從300度到60度;右邊的一面掃瞄從60度到180度;左邊的一面掃瞄從180度到300度。

 

從掃瞄的角度來看,每面陣列都是從-60度到+60度,在掃瞄達到邊緣,也就是正負60度的時候,天線實際作業的面積最小而且正好是0度(boresight)時天線面積的一半。

也就是說,像這樣三面固定的相控陣天線,具有全方位的覆蓋,而且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頂多只在幾個特殊的角度損失一半的功率。

 

丁. YST 對【簡氏防務週刊】的質疑

 

【簡氏防務週刊】說大陸這座新的天波雷達覆蓋的角度是60度,只有通常相控慣例設定的120度掃瞄範圍的一半,非常地罕見、不合常規情理,這就使YST相信【簡氏防務週刊】在隱瞞什麼,因為中共的系統工程師不可能不瞭解覆蓋日本沿岸港口的重要性,更不可能不知道關島在美國航空母艦運作中的戰略地位。

 

說了這麼多,如果還有讀者不明瞭的話,那麼我們就把話說得更白一點。

 

美國的航空母艦雖然是核動力具有幾乎無限的續航力,但是其他的水面支援船隻與護衛船隻都不是核動力的,雖然也有可能從夏威夷啟航,馬不停蹄地直接參與東亞的戰鬥,但是這種運作非常勉強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隨隊的補給船非常容易遭受潛艇攻擊)。所以 YST幾乎確信航母艦隊必須停泊東亞的港口獲得補給,否則戰鬥能力就要大打折扣,或者打完仗後沒有足夠的燃料回家。

 

天波雷達覆蓋關島和日本沿岸港口最重要的目的是航空母艦的追蹤可以從港口開始,這麼做有兩大好處:

首先是搜索與追蹤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進行而且完全沒有識別的問題;

其次是,在必要的情形下中國可以直接攻擊停泊在港口的航空母艦。

 

上面這兩點所帶來的戰略價值非常高,對敵人的威脅之大是無法衡量的,YST 不相信解放軍的參謀部看不到。所以【簡氏防務週刊】的覆蓋範圍圖有意避開所有的美軍海外基地,是一種自慰的笑話。

 

想想看,中共的工程師只要犧牲一點點天線接收面(aperture),譬如向北增加30度,就可以不但覆蓋日本沿岸的港口而且也覆蓋了對馬海峽;如果增加60度(也就是回到正常的120度覆蓋範圍),那麼這座天波雷達就覆蓋整個日本海了。這是不花一文錢就可以做到的事,為什麼不做?

 

中共的系統工程師不可能看不到這些非常關鍵的戰略重點。不過你想想,如果圖05覆蓋的範圍北起日本海,南至菲律賓海,把俄國、韓國、日本、琉球和關島所有東亞的港口與水域全部一網打盡,這個震駭會有多大?

 

【簡氏防務週刊】的編輯們不得不對中共的天波雷達做技巧的政治處理,能隱瞞一點是一點,盡量降低這座天波雷達對西方國家人心的衝擊。但是只要是懂一點基礎雷達的人一看這圖就心生懷疑。

 

【簡氏防務週刊】認為中國的系統工程師是傻瓜嗎?

還是

【簡氏防務週刊】認為公布真相茲事體大,所以選擇做半真半假的報導?

 

 

(未完待續)

 

虎年談天下大勢: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VII)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題外話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0


我愛夏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知為何,市長每篇文章中的「裡」都會自動消失,例如市長寫「裡面」,我的電腦畫面是「 面」,有網友跟我同樣情形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96794
一些线索
推薦1


zzt6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YST

         以上是在10月的《舰船知识》上,有一篇介绍中国远洋天基保障的文章,其中谈到了有关天基系统与导弹的配合问题。可以印证市长的说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96247
不信拉倒這句話對某些大陸網友一樣適用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0


df4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看過網上非常多大陸失敗投降主義者的言論,其令人厭惡程度絲毫不亞於媚美親倭的台獨獨台,他們對中國任何進步事物永遠只會用yy繼續yy,糞青使勁吹等回應,幾天前某個探討中國天波雷達作用的論壇又看到這些人在yy起乩了

借用市長的話針對這些渣滓:不信就拉倒,不要在那裡嘰唧歪歪(ggyy)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75383
電離層
推薦1


zzt6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YST

太陽輻射使大气层部分中性分子和原子電離為自由電子和正離子,它在大氣中穿透越深,強度(產生電離的能力)越趨減弱,而大氣密度逐漸增加,於是,在某一高度上出現電離的極大值。大氣不同成分,如分子氧、原子氧和分子氮等,在空間的分佈是不均勻的。它們為不同波段的輻射所電離,形成各自的極值區,從而導致電離層的層狀結構。電離層在垂直方向上呈分層結構,一般劃分為D層、E層和F層,F層又分為F1層和F2層。最大電子密度約為10釐米,大約位於300千米高度附近。除正規層次外,電離層區域還存在不均勻結構,如偶發E層(Es)和擴展F。偶發E層較常見,是出現於E層區域的不均勻結構。厚度從幾百米至一二千米,水準延伸一般為0.110千米,高度大約在110千米處,最大電子密度可達10釐米。擴展F是一種出現於F層的不均勻結構,在赤道地區,常沿地磁方向延伸,分佈於2501000千米或更高的電離層區域。

  電離層分層結構只是電離層狀態的理想描述,實際上電離層總是隨緯度、經度呈現複雜的空間變化,並且具有晝夜、季節、年、太陽黑子周等變化。由於電離層各層的化學結構、熱結構不同,各層的形態變化也不盡相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72317
有关天波雷达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2


eastandwe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iquelme
YST

查看了一下电离层和天波雷达的资料。自己不是这方面的背景,因此不容易找到相关电离层折射电波的信息。但找到许多另外有趣的信息。

天波雷达在早期各国开发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针对地面(海面)目标,而是针对空中目标。譬如美苏就是为了预警洲际导弹。另外还有一个今天各国都会感兴趣的功能---探测(雷达)隐形目标,即隐形飞机和舰船。

天波雷达对飞行器只能提供方位和距离,无法提供高度。

冷战期间,美苏都有建造天波雷达。美国空军在1976年正式启用它的天波雷达 AN/FPS-118,在美国东西两岸各自装了一套。开头作用距离3000公里,1992年增加到4800公里。冷战结束后停止使用,2002年后拆除进仓。

美国海军也搞了三套天波雷达作用距离达3000公里(ROTHR),但很奇怪,它们都对着南美的方向。

苏联人在1976-1989年搞了一种叫DUGA-3的天波雷达,用于防洲际导弹。

法国和澳大利亚各自也建立了天波雷达。值得提的是今天还在运行操作的澳大利亚天波雷达。

澳大利亚的天波雷达叫JORN(Jindalee Operational Radar Network)。由澳大利亚国防部1972年建立。官方数据是这些设在澳洲中部的雷达群作用3000公里,但据说实际上可以探测到朝鲜半岛。也就是5-6000km!基本上中国南海东海都在探测范围。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雷达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参与建造。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72305
說的是,太好了!
    回應給: eastandwest(eastandwest) 推薦2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eastandwest
角落裡的微光

謝謝 eastandwest 鍥而不捨的精神把天波雷達的距離問題澄清了。

 

YST 本來也不知道不同的電離層折射不同的頻率,心裏其實也在納悶二次折射後的功率非常小能探測到船隻嗎?但是因為沒有實際數字也就不可能有解答。

 

現在 eastandwest 解答了這個問題,也把天波雷達的距離問題變得更簡單了。

是的,現在知道了,只用一次折射,功率合理,計算也簡單許多。

 

如此一來,好處就更多了。如果不同的距離用不同的頻率照射(同時進行),這樣用不同頻率的接收器同時接收,我們就可以同時分別進行與處理不同距離的目標的搜索與追蹤,真是太好了!

 

多謝 eastandwest 的解答。這就是互相學習與共同進步,這一輪意見交換使我們對天波雷達的瞭解更進一步。

 

YST 想多問一句:是頻率越低折射的電離層越高嗎?

 

如果是,那麼這個自然界的定律就很合理了;

如果不是,那麼這個世界有太多事我不明白。

 

特別修正:

不可能同時處理不同的頻率,因為使用不同的頻率電子轉動天線時相位移動器(phase shifter)設定的值不同,所以天線的 boresight 在接收不同頻率的訊號時不可能同時對準同一個方向。

特此聲明以免誤導。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有关距离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4


eastandwe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elai
riquelme
角落裡的微光
YST

稍微查了一下资料。

电离层分层,D、E、F。从50公里到500公里高。不同的高度折射不同频率的电波。手头上没有中学学过的圆切几何现成公式,也懒得找,但市长刚好有一个公式

距离(海里)=1.23X(H英尺)**(0.5)

在500公里(1,640,000英尺)高空折射的地球表面距离(弧度)就是

1.23X(1,640,000)**0.5=1,575.17海里=2917公里。

这个距离乘2,就是5834公里。也就是说雷达发射天线向2917公里远,500公里高的电离层发射电波,会反射到5834公里外的地平线。如果反射的高度是530公里,那么另一边的地平线就在6006公里了。

这样看来,天波雷达的讯号只经过一次折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71599
天波雷達
    回應給: eastandwest(eastandwest) 推薦6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elai
riquelme
sas
eastandwest
角落裡的微光
小米^^

首先聲明,YST 對火控雷達比較熟悉,天波雷達我根本沒見過,不過雷達就是雷達,原理是相似的,於是我就照貓畫虎。

 

1. 天波雷達一定是利用電離層的多次折射,否則探測距離不可能達到六千公里。

 

2. 天波雷達如何測定距離的細節我不知道,但是經過仔細的calibration我相信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解決到非常實用的程度。武漢大學在這方面研究了三十年,他們一定蒐集與分析了的大量資料,從這些統計資料一定建立了種種數學模型解決距離的測量問題。中共的天波雷達體系包括一個電離層監測站,可以實時測定電離層的重要物理參數,這才是解決照射誤差(pointing error)的真正手段,外人不得而知,我們也只能猜。

 

雷達最重要的是測定目標的方向,這一點天波雷達可以做得非常好。單單這一點就非常有用了。

 

3. 任何雷達的探測距離都是受限於訊噪比,天波雷達不可能例外。

所以如果要想探測距離遠,那麼雷達硬體的條件是:

a. 電波發射器的功率要高;

b. 接收器要乾淨。

 

天波雷達800~6000公里的探測距離是書上說的。

問題:為什麼中共的天波雷達只能探測到3000公里?

回答:3000公里是【簡氏防衛周刊】說的,我相信洋記者做了政治考量的修改。

想想看,如果蘇聯的天波雷達在六0年代探測距離就已經達到五千公里了,YST 有理由不相信中國到了二十一世紀探測距離只能做到三千公里。英國記者開什麼玩笑?把讀者當傻瓜。

 

你說的是,中國可以在雲南安裝一個搞定印度洋,湖南安裝一個搞定南海,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現在安裝在西安與武漢之間的這座,它應該可以覆蓋從日本海、西太平洋到菲律賓海,這是中國與美日海戰最可能發生的地區。

 

天波雷達的角色太重要了,是導彈打大型海面船隻最關鍵的遙測裝備。中國這套遠距離作戰系統一旦正式服役將改變全球海軍的作戰方式,沒有任何國家的大型艦隊能夠接近到中國本土三千公里以內。

 

中國的「遠距離作戰系統」直接導致的政治影響是:列強在亞洲的勢力範圍將重新劃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几个问题
推薦2


eastandwe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角落裡的微光
YST

市长有关天波雷达的文章非常精彩,长很多知识。期待市长下面更精彩的文章。

有关天波雷达有几个问题。

一、天波雷达是一次折射还是多次折射?也就是在电离层折射一次到地面(海面)之内的电波才能利用呢,还是能利用在电离层和地面多次折射的电波?

二、电离层并不稳定,而且白天晚上不一样。这可能就是一些网友质疑天波雷达的精确度的理由。譬如电波在一百五十公里或三百公里高空折射回地球,那么达到的距离显然就不一样。或者比方说电波折射高度在一百八十公里上下二十公里范围变化(我不知道具体是否有这种现象,只是根据电离层不稳定的特点作猜测),那么测到的目标就有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远近的误差,当然角度就没有这个问题。不过,像“目标方位110度,距离2560至2620公里”这样的数据,对探测航空母舰战斗群这样的目标也应该足够了。

三、天波雷达的探测距离的限制主要是什么。譬如市长说理论上天波雷达可以探测800-6000公里距离。但中国建设的雷达探测距离据报道在3000公里,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功率还是其他问题?如果能探测6000公里,在黑龙江设立的天波雷达就能探测夏威夷以西,从西雅图外海到印尼的几乎整个西太平洋。同样,在云南设立的天波雷达就可以探测从红海到澳大利亚西北部,包括迪戈加西亚美军基地在内的北印度洋。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70558
赞一下
推薦6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elai
Wilford
CXZ18
角落裡的微光
Newyorker
YST

市长关于如何計算電離層的思路很实用--市长的分析思维方法值得一赞。

我对电子、物理是门外汉,但对市长这个说明却是一看就懂。如果真把計算電離層物理的精确公式摆在我面前,我铁定晕了。

數據分析的方法,是人类对一些尚未掌握到其本质的大自然规律作一些近似估算,也可以说是educated guess。

根据已测量到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model),然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模拟试验,测量相关数据,再与按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对,找出误差,然后修正模型公式。

统计学上常用的回归分析(regression)也是基于同一概念。

在进行新的试验时,中国甚至可以弄一个很逼真的模拟试验。

中国虽然没有航母,但有大型油轮。弄一条数万吨的大油轮,再配以几条中型货轮,组成一个“航母群”。然后从不同的方向、距离进入西太平洋。

这种试验的特点是,别人不会大嚷“中国威胁论”--不就是一支民用船队么?甚至都不一定有人知道这支船队到底是干什么的?

天波雷达测量的结果与这边“航母群”自报出来的距离方位进行比对。多搞几次这样的试验,我相信一个误差较小的近似公式应该不难得出。

这种在精确的东西一时无法得到的情况下,搞一个误差较小的近似公式也不失为一种实用之道。这一点,即便科技发达如美国者,也是经常采用。

刚好看到西西里河的河友“抱朴仙人” 的一篇《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漫谈》,里面也提到这种实验的具体例子。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我国采用12海里领海。一石激起“三”层浪,因为声明语焉不详,印尼,美国等国家都纷纷来打听,你们的领海到底到哪里啊?

这可不是小事,事涉主权,如果你宣布的范围与他们的冲突,对方自然要提抗议;事情也涉及商业,人家的货轮如果遇难或者被抢,也知道该找谁帮忙救助。

可是我们中国就是不吭声,不肯发表必须附上的海图。

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苦了周总理为首的外交系统,要是那时候就宣布了海图,跟印尼、菲、马、越、日、韩的关系改善肯定是平添难度了,不发表声明又不行,所以搞了一出有头无尾的戏。

中国不透底,周边国家也就搁置了这件事,反正你还没宣布边界嘛,等宣布了再抗议也来得及。

只有美国搁置不了,天天来打听,心里急啊。它是海洋大国,又天天在这边晃,又怕莫名其妙发生冲突,通过好多渠道来打听过,其中包括波兰渠道,中国就是不告诉他。12海里领海云云,本来就是对付你的嘛,你急,正好。

说起来有钱人就是有办法,美国人不像我们有五千年与人斗的智慧,可他们是科学大国啊,别的不会,做试验有的是经费,准备停当,这就做开了试验。。。。。。

从那年开始,你去看看《人民日报》,隔几天就有一篇声明:“美国悍然入侵我国领海,强烈抗议。。。。。。”美国也很滑稽,照例是一篇回复:“你没公布你的领海边界,我是误入”。

你来我往,双方都很有耐心,用了几年的时间,美国海空军共计入侵我国领海领空500余次(一说是900余次),此后就不来了。

90年代初,我国《领海法》颁布,宣布领海基线的时候,美国提供了一张图,与我国自定的边界一致。

这张图怎么来的呢?就是搞了500次入侵,从外海往里拱啊拱啊,直到中国抗议,赶紧退出去,海图上作个标记,这就是中国领海了,500个点点下来,互相一连,中国的领海线就清楚了。你说为了这根线,美国人花了多少钱啊?】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416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