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了一個錢學森。還有,中共不會讓台灣擁有原子彈的,台灣的克星是美國,只要用一些事情制住美國,或與美國做交換,美國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台灣。這場博奕,真正博奕的不是台灣與中國,而是中國與美國。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10/23/110s2656719_4.htm
蔣經國親掌神秘的“中山科學院”
根據台灣“中山科學院”內部文件,在大陸發展原子彈、“東風二型”導彈完成後,蔣介石指示時任“國防部”部長蔣經國,于1965年4月1日成立“中山科學院”的前身──“石門科學研究院籌備處”。“石門”草創之初,連辦公處所都沒有,由軍方秘密租了一幢日式平房權充辦公廳。上班第一天,連同籌備處主任唐君鉑中將,工作人員僅37人。出於保密需要,1965年7月1日,籌備處從台北市區搬到“石門營區”,全稱也改為“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正式展開原子彈研究計劃。蔣經國前後主持籌備處工作會報19次,是實際上的負責人。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設四個研究所:“第一研究所”主要負責研製原子彈;“第二研究所”研發火箭;“第三研究所”研究電子;“第四研究所”研發軍用化學。此外,還設置了計劃、設施供應、行政、主計等4個後勤支援組。不過4年功夫,“中科院”工作人員擴增到377人。
研製原子彈,首重專業人才的網羅和培訓。早在“中科院”籌備階段,即已按照“十年兵工建設長期培養計劃”,大量派遣科技軍官往歐、美、以色列等國學習相關科技。另一方面,“中科院”副院長唐君鉑也多次前往各國,秘密高薪遴聘高級顧問,低調住進“中科院”的外籍人員官舍,協助原子彈研發。
一如大陸初期發展原子彈時曾大量引進蘇聯技術並求助蘇聯顧問,台灣“中科院”也大幅借重美國的幫助。美國人打從心眼裏不樂見大陸躋身核子俱樂部,故將制衡大陸的任務委諸台灣。一位首批赴美受訓的國民黨科技軍官透露,假如不是美國暗助,台灣不可能跨出研製原子彈的第一步;假如不是美國存心放水,台灣的科技軍官能去哪學到關鍵技術?
為防止大陸特工人員滲透偵察,“中科院”的防諜工作相當縝密嚴格。為防止泄密,研製原子彈的主要計劃代號是“新新計劃”,估計與“中科院”所在地的地名“新新埔”有關。
“新新計劃”實施期間,儘管保密措施滴水不漏,但仍有美國傳媒從不尋常的管道得悉內情,作過小幅度披露,引起國民黨當局一陣緊張。1968年5月6日,國民黨駐美“大使”周書楷在一份致台北的密電中透露:“台北外交部:《波士頓地球報》今日已刊出該文略稱:我總統于一九六五年六月,下令從事發展核子武器,在蔣部長及唐君鉑將軍指導下,約五十名科學家在龍潭中山科學研究院分三組進行,彼等每週一晨乘車前往,星期五返台北。此項計劃不露聲色,著手已二年余,為最高機密。據我方消息來源表示,我盼于一九七四年試驗首枚此項武器雲。並稱唐將軍曾于大前年來美國、加拿大及歐洲洽購核子反應器事。現我正與西德方面談判購置兩億至五億瓦反應器一座,據我方消息來源謂,政府預備花費五億至十億美金等語。外界來詢時,應如何置答,祈核示。職周書楷。”
蔣氏父子十年原子夢碎
蔣氏父子雖處心積慮,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此後國際局勢巨變,美國為推動與大陸關係正常化,從尼克松政府時期逐步調整原先暗助與放任台灣發展核武的政策。1978年,即中美建交前一年的某日,其時蔣介石已過世,蔣經國尚未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由4名美國核武技術專家組成的一個工作小組飛抵台北。這群美國專家由美國駐台北“大使館”掌管情報的領事李文帶領,浩浩蕩蕩驅車前往“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強行拆除神秘的“新新計劃”設施(包括核子裝備及一批已精煉完成的濃縮鈾)。這一天,蔣氏父子歷時近10年,耗資30億台幣的原子夢徹底破碎。
據一位參與“中科院”原子彈計劃的官員回憶,那天,中方陪同人員為首的是“參謀總長”宋長志。他們先在“中科院”會議室略事討論溝通,李文坐在首席,宋長志、唐君鉑陪席。美國人嘰哩咕嚕講了一大堆英文,意謂希望今後雙方應繼續在核子和平用途上加強合作,今天奉命來拆除部分可用於製造原子彈的裝置,是情非得已,請大家鑒諒云云。宋長志、唐君鉑等人當天話不多,多半時間低頭聆聽。李文說完話,即要求中科院人員帶領美國專家,前往拆卸原子設備。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一位“中科院”退休人員透露,要不是美國強行拆除“中科院”原子彈先導工廠,台灣極可能在30年前已擁有原子彈。但這位人士亦不諱言,若非台灣的原子彈夢碎,兩岸關係恐怕更為凶險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