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下】貼出了《遲暮亦英雄--宋楚瑜新華社專訪》一文,部分大陸網友對於其中所提到的「台灣意識」似乎有一些負面的反應;在此,不得不再度提筆,借用【天下】的寶貴版面,略做引伸。如嫌筆者喋喋不休、小題大作,亦請海涵通融,下不為例!
從「跪」說起!
在我記憶所及,宋楚瑜當眾跪了兩次:一次是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連任前幾晚,他公然在台上下跪,幫馬英九拉票。這一跪,讓我相當錯愕,也覺得非常不以為然。事後至今,這一跪對宋楚瑜的形象傷害很大。
另一次,2004年大選,連宋兩人在最後的造勢大會上,雙雙趴在地上「親吻台灣土地」;這個動作,純然就是作秀,乃是台灣選舉的諸多怪象之一,不值一談。
如今,我為什麼要提到「跪」?
因為,我認為宋楚瑜在2005年清大演講、以及近日的新華社專訪裡,先後談到「台灣意識」;我感覺,這其實是老宋向大陸另一種形式的「屈膝」--婉言陳請大陸同胞,務須理解、體認台灣同胞的獨特鄉土情懷。
這股鄉土情懷,處理得好,終得以「兩岸一家親」(宋語),否則,那就是「台獨」最佳的利器了!說到這裡,大家也許可以逐漸了解老宋「低聲下氣」的內涵真意。
在宋楚瑜的辦公室裡,掛著一幅「先民渡海圖」。顯見,身為「外省人」、身為「中國人」,他沒有忘記台灣人四百年來累積的鄉土情懷與台灣意識;如果忽略這個重要元素,則「外省人」固然始終會被台灣人視為「外來政權」,無法相融,「中國人」更會被永遠隔絕在外,無法一家,更遑論什麼「統一大業」!
四百年前,台灣先民自閩渡台,主要從台南登陸。在台南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祠)裡有一幅清末大臣沈葆楨所題的對聯: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從這幅對聯裡面,我們感受到,台灣先民,不僅是「移民」,甚且已是「遺民」;台灣先民與鄭成功(以及後來的老兵與蔣介石)都遭遇了「無可如何之遇」、滿懷「缺憾」而來到台灣這個洪荒山川,作客營生,另創天地。
尤其,台灣人從最早的移民,到甲午戰後成了遺民。這段無可磨滅的歷史,正是長年以來島內政治與兩岸關係的重要原始環節與引信。
認識及此,若不打開這個「遺民」的歷史環節,若不拆除這個隨時可以引爆的引信,若不尊重「移民」、乃至「遺民」的另一世界;則無論島內政治、兩岸關係,都會停留在「本省、外省」與「台灣、中國」之間纏繞不休,永遠對立。
而且,我說過,這種「遺民」悲情哀愁,即使在「老兵」身上也相當顯著。只不過,老兵一生赤膽忠誠,心無二志,也始終「中國」,所以從來不說一句話;然而,你問老兵,要在何地終老?亦是選擇台灣的多也!
說到這裡,如此這般,我相信大陸的朋友應該多少體會宋楚瑜的態度與心意;從而,亦能理解,兩岸在美國牽制之下,固不能武、亦不可急,而要在懷柔、理解的時空環境之下,耐心等待歷史契機。如此,才能有一個理想的終結善果。
這不僅是你我的個人責任,也是歷史的重要方向。豈能等閒視之!豈能敵意視之!
X-user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