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老Pan,发了一个帖子,里面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3)國民黨在政策上淡化中國情懷,並且逐漸臺灣化是必然的。國民黨的權力基礎來自臺灣的選舉,國民黨必須以臺灣人民的利益極大化為考量。沒有臺灣選舉的勝利,國民黨將再次淪為在野黨並且泡沫化。
https://city.udn.com/3011/3652906?tpno=0&cate_no=0
我的看法是,国民党重新上台掌权,是由选民拱上去的,理论上必须以台湾人民的最大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这个我不反对,而且也很赞同!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很容易忽视,那就是民意是可以操弄的,或者说好听一点,民意是可以引导的。世上任何地区的人民,其民意都是由政客通过媒体的宣传而引导或操控的,尤其是事关是否分裂或合并,更是如此。美国如此,东帝汶如此,爱尔兰如此,科索沃如此......太多了!
民意为什么可以操控或引导?理由很简单,大多数民众都是冲动的、盲从的!北伐之前,孙中山先生革命了几十年,一直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他的理论民众并不知道,也不理解,加上国民党内蛇龙混杂,纪律松散,直到1924年才召开了第一次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改组政党,严肃纪律,注重宣传(由毛泽东负责),发动工农群众参与,此后两年,革命才有所进步,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后来国民党发动清党,追杀共产党,国民党内部也分裂了,左派发动讨蒋,中国在抗战之前,又陷入内战的局面(具体描述,详见我上传的史料。我不知道台湾方面的史料如何,最好有人上传过来分享、比较,以正视听)。
这些是什么意思?简单!民意一旦被引导或操弄,将成为一股巨大而无穷的力量!民进党为什么那么钟情于地下电台的广播事务?台湾的电视台为什么有蓝色的、绿色的?偏蓝的电视台为什么会称大陆为中国?马英九为什么也称大陆为中国(至少他说英文是那样的)?新闻局长苏俊滨多年来也一直称大陆为中国.....太多了,上行下效,民众不说跟着说说,进而成为一种习惯,那才见鬼了。身份的认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轻易改变的。不流血又省钱,利害哦!
西洋人很早就知道民意是可以操控的。世上第一本研究群体心理学的专著《乌合之众》,印象中是法国人写的,清楚地说明,任何人,无论是大教授还是小市民,只要参与群众集会,都会受到集会气氛的感染,进而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想法的。绿独政客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集会游行?大陆政府为什么那么讨厌群众集会游行?都是因为民众是会受到集会的感染而改变观点的。大陆此次在天安门广场大肆庆祝,数十万人参与,都是为了凝聚共识,尽管事实上这些人并不是天生地热爱共产党的。
民意可以操弄,也可以拿希特勒为例,不过估计大家都知道,我也就无需赘言了。
马英九掌权一年以来,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却越来越低,比李登辉、阿扁时代还要低。为什么?为什么两蒋时代,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到了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时代,反而越来越低了?非但越来越低,而且若是大陆人称台湾人是中国人,绝大多数台湾人还会不高兴,认为大陆人侮辱了他。这真是天底下最奇怪的事情了!
“沒有臺灣選舉的勝利,國民黨將再次淪為在野黨並且泡沫化”,老 Pan的这句话,单纯地看,我不反对。可是,国民党几年前选举失利之后,有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一年前民进党选举大败,难道是因为他们主张统一或独立?显然不是!促进经济发展,严肃吏治,才是民众所希望的!一年前国民党大胜,难道不应该归功于阿扁的贪腐吗?假如国民党还想继续掌权,那就应该搞好经济,反对贪腐才对,是吧?可是,为什么这次县市选举,会有那么多的人不怕党纪的惩罚而坚持参选到底呢?难道是因为他们爱出风头?难道不是因为要是自己当选了,就可以大捞一把?
撇开国民党的政治理想不说,单单是搞好经济,难道可以绕开大陆搞好经济?说到两岸的经济往来,大陆方面要求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并不过分吧?。根据九二共识,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根据国统纲领,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根据民国49年前的宪法,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可是,现在马英九等人开口闭口,把台湾和中国相提并论,平等看待,就好像把高雄和台湾等同看待,本身就是违宪的行为。高层机关,如立法院和国民党党部,里面应该都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吧?可是,我怎么老是看到政客在他面前鼓吹台独或变相台独呢?三民主义何在?说说台湾的主体性我不反对,但是,如果把台湾的主体意识凌驾于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之上,你说说,这是三民主义吗?这不是很虚伪吗?我虽然不愿意称马英九是骗子,可是,作为法律出身的领导人,如此违宪,毫无信用,难道可靠吗?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姓胡的也是骗子,否则,在马英九往台独的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起劲的情况下,让大陆继续支持台湾的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国民党会不会再次下台?会不会泡沫化?肯定会!除非国民党真诚地执行三民主义、真诚地回归九二共识,真诚地反对台独,真诚地反对贪腐,否则,国民党要焕发生机、继续掌权,难!有人说,台湾是言论自由的社会,国民党无法引导民意。我说,得了吧,大家都是读书人,没有必要拐弯抹角,没有必要羞羞答答地说这样的话。课本、广告、报纸和电视等上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引导,因为选择什么,报道什么,用什么词汇,本身就是价值观的体现,都在引导民众,都在引导民意。
本文於 2009/10/17 17:36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