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統獨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北京应该放弃与台湾的统一
 瀏覽12,117|回應56推薦0

金陵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和统不可能武统代价大,这些老生长谈论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最近观察从WHA到世运会再到MOU,ECFA味道越来越不对劲,今天香港的信报有一篇文章,就说马英九把经济上面的好处统统装进袋里面但是政治上面依旧很强硬,提醒大家注意,连香港人都有点看出端倪了。相信中南海的诸公应该了然于胸了吧,去年3.22之后大陆网上有篇文章叫做今夜台湾已离我远去,被很多人骂。现在看来这篇文章还是很有远见的。
  我始终认为北京认识到武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对大陆来说并不划算,所谓一国两制在香港YST谈香港的文章以及一些在香港生活过的大陆人对此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了我就不多说了,北京在最近的一年中拼命给马英九做球马想要的北京能给的都给了,北京会在什么时候要求马有所回报呢,个人估计是在2011前后,等到明年上海世博会结束了,北京把所有的包袱都给卸下了,就是要马做出回报的时候。
  我在这里呼吁的如下,北京一定要要求台北对统一有个交代,到底统还是不统,说句痛快话,不要说什么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这样的屁话,越到后面我个人越看不到希望,坦率点说我个人对台北能做出明确的回映不报希望,小马哥还在做着2012的梦,但
是北京一定要让台北有个态度,这个礼拜一的文茜小妹大,我看了之后感觉北京一定戳破台北的假面具,台湾的华人国家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了,一直想做着类似大前研一给台湾出的主意那样的美梦,现状不能永远一直维持下去,这样对大陆是大大的不利,台湾的一些媒体一直对大陆的产业结构调整冷嘲热讽,总还是想做着产业链上游的美梦,我在这里呼吁北京在签署MOU和ECFA的时候一定要主动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国台办现在有论为台湾买办的嫌疑。
  最后,回到标题北京彻底放弃统一,在台湾还有多少真正胸怀大陆的人我看是越来越少了。这款台湾统一回来比西藏新疆香港更麻烦。这款台湾还是算了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台湾去吧。把大陆的事情做好就是对越来越少的在台湾的中国人的最大安慰。
本人即非左派也非右派 是骑墙中间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551750
引用者清單(1)
2009/08/05 12:29 【人心就是江湖】 台灣需要的不是誘騙, 而是立基於彼此尊嚴之上的自由貿易協定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栏主想借用大陆在经济上的吃亏煽动容忍台独?省省吧!
    回應給: 金陵人(jsnjjack) 推薦0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不提甲午战败和二战光复的历史渊源,台独将使七省之藩的台湾永远沦为列强插进中国大陆心脏的一把尖刀,还有台独必将引发藏独疆独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图谋“北京应该放弃与台湾的统一”?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经济优惠操之在我,随时可调整可撤销,但是栏主想借用大陆在经济上的一时吃亏趁机煽动容忍台独?省省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551985
還久的
推薦0


psyop11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這個問題還有相當久的一段爭議時間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551894
垫脚石、绊脚石、磨刀石
    回應給: 金陵人(jsnjjack) 推薦2


hullo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P1PB0Y
八龄叟

首先,建议你,不要再做“中间的骑墙派”了,这是会导致思想混乱和心理动荡的。

路是要走中间的,左派太强,就会掉进左边的沟里;右派势大,就容易摔进右边的沟里。中国需要左派,也需要右派,二者形成相对的均衡,对中国是最有利的,只是需要警惕极端的左派与极端的右派。

真正的中间派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也不过是投机分子的代称。

完全超越左派和右派的人是没有的,相对超越的人也没多少,超越左派和右派的理论则相对多些,可以称超越左右的人和理论为——中流,取“中流砥柱”之意。

独立统一,左右均衡,相互制衡,中流砥柱——是一个完美国家,甚至是完美世界的四大因素。

左和右,是很宏观,很模糊的概念。
我认为,左的根本应是——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右的根本是——站在力量大的一边。

人多力量大?
人类历史表明,至少到现在为止,是人多力量小!
在奴隶社会,奴隶是远多于奴隶主的;在封建社会,农民是远多于地主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是远多于资本家的——但,谁又是统治者呢?这应该就是共产主义产生的原因吧。

人的力量在于组织,人的力量在于财富,人的力量在于知识。

当财富、知识被少数人掌控的时候,当这些少数人组织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少数人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是人少力量大,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根本原因。
只是到了现在,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统治者变成了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变成了被统治者,而不发达国家的统治者阶层,则多是变成了发达国家的代理人。

啰嗦多了,只是建议,勿怪——

台湾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呢?
中国的统一是武统,还是和平统一?

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
谁放任台湾的独立,谁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台湾的独立的性质是——一群中国人,而且主要还是汉人,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上,独立出去——这与外蒙的独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如果台湾可以独立,山东也是可以独立的,广东也是可以独立——只要条件具备,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群人都是可以独立出去的,而且台湾必将成为中国大分裂的大本营——李登辉的“列国论”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两岸的和平统一,不能是联邦制,更不能是邦联制,这都是会遗祸无穷的,到现在来看,最好的只有一国两制。

两岸的武统,则比较复杂。
其一,台湾独立,必然武力统一,这无需多言。
其二,台湾不独立,但严重危害中国利益,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绊脚石,在合适的条件下,要将这块绊脚石,搬掉。
其三,台湾没有独立,也没有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绊脚石,但由于大陆出现严重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台湾成为解决危机的磨刀石,借武力统一台湾缓解大陆的危机。

其实,台湾问题的根本在于两岸的生活水平差距过大,台湾的下层民众担心大陆劳工和廉价商品涌入,以及台湾企业的搬迁和减少投资,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

这种担心并不是台湾独有的,现在整个世界都有这种趋势,有些人甚至称中国的大陆人为“蝗灾”、“黄(蝗)祸”。

绿营的支持者多是中下层,就是这一根本的表现,再加上一些政治投机分子的操弄,省籍,统独,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等等,种种的议题纷纷扰扰,使很多人走向了极端。

我认为应尊重台独的朋友,这并不妨碍反台独,恶言相向、漫骂只能解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大陆最重要是掌握台湾问题的主动权,一定要坚持——有独必武;千万不要许诺——不独不武;也不可制定统一的时间表,这将会使大陆陷入被动。

只要掌握了主动权,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如果丧失了主动权,不是问题也成了问题。

现在世界的斗争,“争权”为上,“争利”为中,“争地”为下,这不仅适用于台湾问题,也是适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551893
也不失为一种思路
推薦0


八龄叟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中国不妨大度一点,放台湾分家试试,让台独们自顶门户,人五人六的出去晃一圈,看看周围都是什么环境,有没有小瘪三施展的舞台,然后由中、美、日三个强权争夺领养权,谁的拳头硬,就管谁叫爹,呵呵~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551889
最后的糖果是同意台湾和其他WTO成员签类FTA
推薦0


金陵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避免绿毛唧唧歪歪的说中共鸭霸没善意,但是和大陆签ECFA对不起,既然是和大陆签既然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北京一定把握节奏,避免到最后竹蓝打水一场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551800
回复
推薦0


rainday031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台湾要独立,大陆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阻止,所以要大陆放弃台湾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至于中共何时才能统一台湾,这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可能会在十几年以内,也可能是几十年,要看领导们怎么想了,不是你我所能决定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551772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