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和情感之間
【摘要7.8.2009熊秉元 蘋果】人的自主性不高,大概就是跟著感覺走!可是,人是萬物之靈,經過千萬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考驗,檢驗理智和情感╱情緒的關係,不妨從稍遠、但是熟悉的場景開始。
約會戀愛過的人都知道,第一次約會和第十次約會時,表情動作、遣詞用字、肢體語言等等,都不大相同。第一次正襟危坐、抿嘴淺笑;第十次輕鬆自在、開口放聲大笑;為什麼?
一般人的解釋,是因為初次不熟拘謹些;經濟學者:第一次的約會犯錯,可能就不會有第十次約會。因此,第一次犯錯的成本高,成本高的事,最好少做。換句話說,第一次拘謹小心,第十次自然自在,背後都有成本的考量。人對情緒╱情感的運用,顯然並不是跟著感覺走,而是有自覺或不自覺的算計!
其次,開過車和坐過車的人都知道,車子有手排檔和自動排檔兩種設計。無論是手排檔或自動排檔,重點是「換檔」(gear shifting)─不同的路面狀況,運用不同的檔次,以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那麼,車子換檔,人在情緒的運用上,有沒有換檔的現象呢?
在公司機關裡上班時,面對自己的上司同僚部屬,是一副臉孔表情;下了班和朋友聚會小酌,是另一副身段容貌;回到溫暖的家,和家人相處,又是另一種心情模樣。抽象來看,這不正表示情感上的「換檔」嗎?─面對不同的情境,不自覺的調整檔次;兵來將擋,應付裕如,自求多福。可見得,人對情緒╱情感的運用,大有可以琢磨深究之處!
在漫長的演化過程裡,如果有兩種競爭組合:一種是一直保持理智,另一種是先理智、但是換檔變為情感╱情緒。那麼,「理智-理智」和「理智-情感」這兩種組合之間,哪一種競爭的能力較強、生存繁衍的機會較大呢?
直覺上看,「理智-理智」這種競爭組合,或許有較高的存活率;因為一直能以理性思維,應對周遭的一切。然而,未必如此,如果把「理智-情緒」再進一步細分,可以想像兩種狀況:一種是不自覺的換檔,由理智變成情緒;另一種是當事人有意識、自主的換檔。
後面這種情形,表示在理智和情緒間,當事人可從心所欲的來回和出入─這不就是立法委員在立法院的表現嗎?攝影機的鏡頭燈亮時,慷慨激昂、手舞足蹈、你推我擠、對官員頤指氣使;一旦鏡頭燈熄滅後,馬上就是另一種嘴臉身段,滿臉堆笑、握手言歡、向官員請託關說!在人生的舞台上,能在理智情緒之間自由游走、收放自如的人,不是存活率較高嗎? 【台灣大學經濟系及研究所教授】
心得感想:
1、 立法委員的兩副面孔,都是理性下的運作,都包含著極大的私利算計。表面上的情緒、感性,往往只是理性的包裝。
2、 有意識、自主的換檔。在人生的舞台上,能在理智下控制情緒的表演,收放自如的人,存活率較高。
3、 不自覺的換檔,由理智變成情緒,或不自覺的換檔,由情緒變理智。最後,理智都會被情緒(猴子本能)所控制,社會競爭力就會變差。
4、 任何有作用的心理輔導、心理諮商、心理分析、安慰勸勉、溫良恭儉讓、甜蜜言語都可以精密的科學理性分析,都有學術基礎,不可能靠著情緒寫國際學術論文。
5、 什麼時候該表現理智?什麼時候該表現感性?換檔機制是很科學的,操控換檔的高手也是很理智的,F1車手,絕不可能靠情緒賽車。達斯汀霍夫曼所主演的「雨人」,每一個表情、動作,都是理性分析與實踐的成果。
6、 問題是,賓士的排檔機制,明顯就比裕隆高明;F1車手的操控能力,明顯就比林志穎高明。李安拍「理性與感性」,幕後的製作與分鏡,絕對都是理性的精密計算。所以,理性或理智,不是天生的,是教育訓練出來的;而情緒是生物本能,猴子也有。
7、 不自覺情緒常失控的人,就是受教育與訓練不夠,沒有五育均衡並重,身體機器被猴子本能所掌控。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因此,在嚴苛的環境中,選擇追求真善美的道路,可以讓「理智-理智」這種競爭組合,成為歷史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