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漢字演化的“真相”? 《錯綜複雜的繁簡之爭《二》》
 瀏覽8,894|回應14推薦10

CXZ1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0)

筍子
大風
ant
没有回忆的云
riquelme
egjc888
元君
Jentu
天风
YST

錯綜複雜的繁簡之爭《二》關於甲骨文(原《漢字演化的“真相”?》

上接:另一隻手的故事(新圖文版)—錯綜複雜的繁簡之爭《一》

再上接:錯綜複雜的繁簡之爭《前言》

所謂“真相”往往是很主觀的。前一網友近日刊出一篇“簡體字的真相”,文章認爲“化繁為簡、便於書寫,是漢字演變的一條規律”。我想“便於書寫”大部分人可能都無異議,但是“化繁為簡”是否即是歷史的所謂“真相”,還是一種想當然耳,我認爲有待商議。當然,我的所謂“真相”自然也有我的主觀性,因此本文題目“真相”二字特別加上括弧,是為:漢字演化的“真相”。

常常讀到網友們談論漢字發展的文章。其中常常出現的論點就是“漢字簡化是歷史趨勢”以及“支持繁體字的朋友們不妨重新使用甲骨文”。甚至有一位網友直接說:“甲骨文就是最早的繁體字”!這些言論讓我對“歷史趨勢”以及“甲骨文”產生了同等的好奇。記得小時候去臺北故宮看過的甲骨不少。當時沒有細看,但是現在想來那都是一些很簡單的符號,怎麽會成了“最早的繁體字”呢?於是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

這是在網上隨便找來的一幅甲骨文拓片(竪排、第一行在最左邊):

我把其中的文字作了一番整理,並從左至右列出了這些文字的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大篆、小篆以及傳統楷書的寫法。老實說,有的字由簡入繁,有的字由繁入簡,有的由直變彎,有的由彎變直。但大部分的字似乎看起來並無太大結構上的改變,我實在很難看到什麽壓倒性的“漢字簡化是歷史潮流”的規律:

我們對於陌生的事物總是有一種錯覺,認爲它們很複雜。學外語時尤其如此,老覺得老外講外語怎麽說地那麽快。而實際上,當你學會了以後自然而然再也不感到老外說的快了。常聼老外說“中文看起來真難”,而身為中國人的我們,也不見得覺得中國字有什麽難寫的。一般人看到甲骨文或篆書,因爲不習慣辨識,就有一種錯覺,認爲它們很複雜。在此各位不妨再回去客觀的看一看前圖。這幾個漢字從古到今真有多大變化嗎?再來看看這些字:

任何功能性的物件都有一個演化過程。當我們想到從古到今,河邊的大石頭被搓衣板取代,搓衣板又被洗衣機取代;牛車變成馬車,馬車變成汽車,汽車便成飛機。是否我們可以說萬物都是由簡而繁的在演變。而當我們看到雕梁畫棟變成鋼筋水泥,寬袍大袖變成T恤牛仔褲時,是否我們就可以作出萬物都是由繁而簡在轉變的判斷呢。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無論您說是“起承轉合”還是“成住壞空”,發展的初期階段都是由簡而繁,而後期階段則是由繁而簡。像文字這種功能與結構複雜的事物,它的各方各面同時各有各的發展周期與速度。

我們有時看到一些複雜的甲骨文字,例如“鳳”、“魚”等等,他們的筆畫看似繁雜,但是筆畫複雜的背後是結構上的隨意性,也就是說筆畫雖然複雜,但是結構卻是鬆散簡單。反過來說,今天的“鳳”、“魚”等字,筆畫遠比甲骨文簡單,然而它的結構卻比從前嚴謹,在某種意義上這時另外的一種複雜。古代的“口”字是由一橫和一個U字形組成的,只要兩劃就行,今天的“口”字卻要三筆。一方面我們可以說這是筆劃增加了。但另一方面化圓為方的結果卻是圖像“符號化”的一種簡化。又以小篆和隸書的區別為例,實際上是一個化圓為方的過程。結構上小篆和隸書的差別實在不大,而化圓為方在筆畫增加而同時符號性增強的過程到底算不算“簡化”,實際上也是很主觀的見仁見智。

其實,漢字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各式各樣的簡化和繁化皆同時存在,我試圖把它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由簡而繁
2 形態變化
3 形態不變
4 由繁而簡
5 偏旁部首的簡化
6 複合字的增加間接導致繁化
7 假借字間接導致簡化

在此系列完結後的將來我希望對以上這些發展方式再作論述。



本文於 修改第 1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2676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曲綫的筆劃才能以一納多
    回應給: 魚流感(kleenex500) 推薦2


CXZ1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iquelme
CXZ18

手的書寫動作 草書體(源自簡化秦篆之秦隸的章草)可以一筆呵成 行雲流水,被譽為書法藝術的極致 完全符合Least Action Principle是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

章草源自隸書,行書源自楷書,這種情況有些類似英文中的印刷體和書寫體。行草出現和流行有兩個先後的主要優勢:

第一個優勢自然是爲了省時省力,好比新聞記者所用的速記。這是功能性的需要,自然完全符合您所說的Least Action Principle,也就是水往低處流的物理特性。但是速記所犧牲的就是結構,説白了就是很多草書除了書寫者自己和一些好友,剩下也沒有幾個人看得懂了。其他的人要看懂得耗時耗力。也就是書寫者的方便正等於閲讀者的麻煩。這已經超過了Least Action Principle所能容忍的範圍,因爲它的功能性已經被削弱了:“看不懂”正是草書作爲符號工具的致命傷。當然,有一失往往必有一得,功能性被削弱的一體兩面,就是自由度的增加,這就關係到草書的第二個優勢:

第二個優勢就是藝術性的增加。行草的筆法自由、姿態飄逸,它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寥寥數筆能夠表現出隸書楷書的姿態。讓人們透過欣賞行草、既能直接看到隷楷書法的精髓,又能超越隷楷筆劃的束縛,還可以表現個人的情趣。行草的筆劃是曲綫的,這個非常重要,因爲唯有曲綫的筆劃才能以一納多,表現出隷楷原有的意趣。這就是爲什麽學書法的人必須先掌握了隸書楷書,才能寫出漂亮的行書草書的道理。

好比令狐沖隨手歪歪斜斜刺出一劍,雖然看似自由,實際上劍招中已經籠罩敵人身上各處要害,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種劍招必須建立在原有的基本功上面。假如我也歪歪斜斜刺出一劍,那就叫做什麽也不是,因爲我連敵人的要害在那裏都搞不清楚。又如一個好的指揮家,一旦出手,一個動作籠罩了樂團裏的每個音符、強弱、張力、走向、重量、密度、色彩。這也是建立在對總譜的全盤了解上,絕非只會打拍子的玩票所能勝任。

反過來說,用簡單的直綫取代複雜的曲綫這個過程的同時,筆劃也必然增加。例如顯示圓形只要一筆,而顯示方形則需要四條直綫。在甲骨文變成金文的化圖形為符號過程中,以及在篆書變成隸書的化圓為方過程中,雖然字形與結構趨於明晰,但是有時候筆劃反而增加,就是這個道理。

草書之所以能保留書法的藝術性,正因爲在化直綫為曲綫的過程中它能保有原字的姿態,也就是說一個曲綫所表現的藝術張力並不亞於原字的數條直綫。這和以草書為原型所發展的一系列簡化字,直接把意境悠妙的曲綫拉直成爲呆板的符號,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行草書脫胎於隷楷,而美感不亞於隷楷甚至青出於藍。簡化字與俗體字將隷楷的筆劃簡省,增加的是書寫效率,減少的則是美感。這也是繁簡使用者一般的共識。至於簡化字的可辨認率是否受到照抄草書的影響而下降,這是一個較複雜的問題,今天就不談了。

何況你老兄刻意跳過 煩死秦始皇的秦篆不談 有刻意誤導之嫌

原圖從左至右依次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楷書。除了“煩死人的”大篆,還有簡化過度的“六國文字”,小篆只是取其中庸。這個問題我已多次點明。不過既然本欄主旨是爲了否定“漢字簡化是歷史規律”,那麽中原大地居然會發展出“煩死人的”大篆,不是正好佐證我的論點嗎?

避而不談書寫工具的演化 是你們論點邏輯之外另一錯誤

今天的書寫工具——電腦,為筆劃多但美觀好認的繁體字(這個論點以後再談)提供了絕佳的復興機會。說句玩笑話,這恐怕也是“你們這些人”所恐懼的吧?

篆體楷書體就留給朝廷裡專門書寫公文書的書寫官代書吧!

公文、法律條文、起訴書您不妨用“最符合Least Action Principle”的草書來出版如何?

民間開始流行簡體也就"應運而生" 這個"運"也符合:Least Action Principle

無論中西,在社會各階層都會有各種方便法門“應運而生”,比如説美國鄉下把aren’t變成ain’t,美國黑人把ask念成aks,牙買加的交通告示把This寫成Diz。中國餐館把飯寫成反,中國很多地方把街寫成亍一樣。這的確符合某些階層與特定場合的需要,但不見得符合文化、社會復興發展的總體需要。

何況老兄 字寫的好壞 也沒人看到 私下是否用簡體 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字寫的好壞並不重要。我用不用簡體,要看場合。

畢竟白天滿口仁義道德 晚上男盜女娼的 也大有人在

有的人白天並不滿口仁義道德,晚上也不見得男盜女娼,
而另外有些人,白天滿口男盜女娼,晚上大概也不見得仁義道德。

更重要的是: 文字是表述語言思想的工具 主體是語言思想與語法 (我手寫我口)

您說的是拼音文字或拉丁化吧?漢字的優越性就是在表述語言思想之外還能承載文化、歷史、哲學與智慧。(我手寫我心)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4869
口與手 幻覺與重力
    回應給: CXZ18(CXZ18) 推薦0


kleenex50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似乎你老兄認為你可以超越物理定律的約束
好比演奏樂曲可以超越樂器的聲學物理極限
顯然你不會是個好的音樂家 因為你眼高手低 好高鶩遠 基本工沒練好!
手的書寫動作 草書體(源自簡化秦篆之秦隸的章草)可以一筆呵成 行雲流水
被譽為書法藝術的極致 完全符合Least Action Principle是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
這境界是你永遠無法達到的 因為你永遠停留在 Do Re Mi階段
而楷書體(所謂正體)直到東晉才開始成熟
何況你老兄刻意跳過 煩死秦始皇的秦篆不談 有刻意誤導之嫌
(楷書與秦篆相比 明顯的是簡化秦篆)
避而不談書寫工具的演化 是你們論點邏輯之外另一錯誤
人類的歷史也是無法脫離物理定律的
氣候的變遷可以影響朝代的盛衰
就跟如果你學生不繳給你學琴的錢 你只能去餐廳打工 否則就得面臨餓死
人類就是物理的一部份  除非你能證明上帝能讓你永生
唯一能讓你超越物理定律的除了嘴炮還是嘴砲
書法藝術已經有計算機軟體可以代勞 這也是基於物理定律的數學轉換
你無法逃避重力的存在 這也包括你腦血管的供氧血液流動
書寫工具的使用更須要不斷的與重力進行拔河 耗費手部肌肉的血管供氧
古人自然也會發展出行書體草書體以符合: Least Action Principle
篆體楷書體就留給朝廷裡專門書寫公文書的書寫官代書吧!
(想像你在太空幾乎無重力狀態下 書寫繁體雖然避免重力 但卻面臨更嚴重平衡問題)
民間開始流行簡體也就"應運而生" 這個"運"也符合:Least Action Principle
何況老兄 字寫的好壞 也沒人看到 私下是否用簡體 只有你自己知道
畢竟白天滿口仁義道德 晚上男盜女娼的 也大有人在
更重要的是: 文字是表述語言思想的工具 主體是語言思想與語法 (我手寫我口)
又不是算命的(甲骨文原始功能)或刻印章維生的 也不是耍嘴皮維生的政客
你寫你的(繁體 ) 我寫我的(簡體) 你纏你的小腳 我穿我的大號NIKE



本文於 修改第 1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3980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回應給: 魚流感(kleenex500) 推薦3


CXZ1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riquelme
元君
Jentu

從書寫工具的物理Least Action Principle觀點 漢字的確是 不斷簡化之中

物理觀點在整個文字發展中只能發揮局部的、有限的作用,因爲文化不是科學。Least Action Principle 翻成中文不妨說“水往低處流”。的確,科學是“水往低處流”的領域。可是,文化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是“人往高處走”的領域。。水往低處流套到了文化領域就成了“形而下”。中國話所謂“下流”原本就是此義,後來人們用來泛指“俗”、“不上道”、“低級趣味”也是這一原義的引申。

形而上的純藝術,比如説貝多芬的第一到第九交響曲,當然是愈寫愈巧妙、愈寫愈大氣、愈寫愈有氣魄、愈寫愈能表現複雜的情感。當然也有物極必反的時候。今天的無調性音樂,硬要抹煞音與音之間的複雜關係,搞“音符大鍋飯”的齊頭主義,違背人類的本能與直覺,裝神弄鬼,最後弄成了皇帝的新衣。這雖代表著西方古典音樂的“禮崩樂壞,但也是歷史螺旋發展的必然。

文字這個東西當然不是純藝術,是要用的。但文字也不是純機械、純符號,因爲每個字背後蘊含著太多的積澱、妙趣與情感。因此我說中國的文字同時既是工具、也是活生生的文化。在文化的領域Least Action Principle必然會被人性與文化的其他需要制衡。在文字這種半功能、半文化的領域裏,人往高處走的需要和水往低處流的需要當然互相發揮作用。這也是爲什麽中國的文字,如開欄文圖表所顯示的,變來變去,書寫工具變了,筆法變了,結構齊整了,但是幾千年來依然是麻雀雖小而五臟俱全。

同樣具有這種雙重特性的東西很多。吃飯就是一例。吃飯有它的實用性與必要性,但這絕對不是全部。您的邏輯如果套在中國的食文化上,恐怕就得說中國人必然是遠古時代先發明了麻婆豆腐,經過Least Action Principle的影響,簡化成了紅燒豆腐,又過了若干年進步到小蔥拌豆腐,最後終于發展成爲白水煮豆腐了。

其實我沒有必要寫這麽一大篇來解釋這麽簡單的一個事實。您重新看看圖就知道歷史畢竟沒有按照您的Least Action Principle來走。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3957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回應給: CXZ18(CXZ18) 推薦0


kleenex50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兄犯了以偏概全 的根本性邏輯錯誤
從書寫工具的物理Least Action Principle觀點 漢字的確是 不斷簡化之中
對依靠"測字算命"推背圖(民國偽作)維生的 這的確不是個好現象
不彷拿甲骨文  測字算命 的原始功能
與台灣杜正勝祖傳的: 繁體符咒 斬飛蛇收驚 做比較  反而更能支持你的論點
測字算命 斬飛蛇收驚 的確須要繁化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3111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