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簡繁之爭3000年
 瀏覽3,965|回應19推薦5

zg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kalor
P1PB0Y
吐嘈王
校長
Newyorker

簡繁之爭

簡體字和繁體字之爭,已經爭了近4000多年了,但每次都是簡體字獲勝,中共取得政權後,又挑起了新一波的簡繁之爭。

我們中國最原始的字體---甲骨文---也就是最原始的繁體字,第一次簡繁之爭就是甲骨文和金文之爭,當時必定有甚多衛道之士大聲呼籲“保存華夏固有文化,反對金文簡體字”....
平均起來,每隔1000~1500年,就有一次簡繁之爭,中國字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楷書....直到現在最新一波的簡繁之爭。

每次簡繁之爭,獲勝的都是簡方,這是中國文化上‘優勝劣敗或自然淘汰’的必然結果。簡繁之爭可視之為改革開放的一種,任何的改革開放,必會被既得利益者反對,若保守力道過大,會導入政治力,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或許於此有關。

每次簡繁之爭後,中國文化就又登上一個新台階,周文王如此,秦始皇如此,漢武帝如此,現今牽涉到海峽二岸的簡繁之爭也會如此。

中國字最大的缺點是筆劃繁雜,不利於學習,現在還要「識正書簡」,豈不更增加了學習的困難度?與外文相比,是否有被淘汰的可能?

越南原先沒自己的文字,完全用漢文,法國佔領越南後,認為這樣不利於政令的推動,責令越南一年內提出文字改革方案,限期到了,越南人還在為‘國’字是否改用為‘国’字爭吵不休,法國人不耐煩了,自己動手改,改為拉丁拼音。
自己改,可以保留一些精髓,別人改,什麼都不會留下來。

中國歷代的簡繁之爭,都是爲了書寫方便和普及教育,現在也是這樣,文字簡化和普及了,就不會有被外人胡亂改的噩夢了。

還有一點,簡繁之爭是中國人的家務事,非中國人無權參加此一爭論。
不是中國人的民進黨和其尾巴人是那棵蔥那棵蒜?沒有你們能插嘴的餘地,閉上綠豆嘴。
不是中國人還在用中國的語言文字,已經夠可恥了,現在竟然插嘴中國人的家務事,還要臉嗎?
台灣的本土就是中國,閩南語就是中國方言之一。
有志氣的話,用你們主子的美語或日語吧,既然當奴才,就要稱職,用主子的語言,是稱職的要件也。


台灣最需要的
是和平和尊嚴
這卻是台獨無法提供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79293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我不是共产党员,算我一家之言吧
    回應給: keroro444(keroro444) 推薦0


hzxs678566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首先,开启民国时代汉字简化运动的不是毛泽东,也不是共产党,而恰恰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这个前面已经有很多大陆人和台湾人发了一些当时的民国政策文件。

可以说,汉字的政治简化工作在国民党尚未有效统治大陆的时候,它就打算做了。只不过后来去了台湾,为了在政治上和共产党表示不同,故意拖延了简化工作,并人为制造了所谓的繁简之争。本来繁体字和简体字只能归结为文化符号的争论,但是国民党加入了正体字的说法,那就是把文化问题政治化了。挑起繁简之争的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

文字在现代社会有两个作用,一是工具作用,二是艺术作用。打个公正点的比方,如果要更好地立足于目前的信息社会,简体汉字就是一种好的工具。而如果你要去追求字体的美感或者去更好地解读中国古代历史,那么繁体字的作用就出来的,不可否认地是,繁体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是有重要作用的,但那应该是古文或者历史专业人员该精研的东西。对于搞一些基础理工科学和往来奔波生活的人来说,熟写繁体字不是必须的。因为文字对他们来说,只是工具,好的工具就应该是用得顺手的工具。明显,在工具性上,繁体字不如简体字的效率大。

台湾朋友的误区在于,认为大陆人不认识繁体字,实际上多数上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  识繁书简    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说中共毁灭中华文化,未免也高估它的能量了,实际上,以前德国的阿登纳认为共党更类似一个儒家党,而不是共产党。

像今天活跃于网络的大陆人,不管他是反共的,还是亲共的,民族主义也罢,保守主义也罢,他们很多人骨子里的本质还带有以前中国士大夫那种“位卑未敢忘国”的思想,尽管他们的思想路线不同,但精神本质基本还看不出多大区别。

那个国号问题,实际上版本有两个,按目前一些记载来看,老毛还未必想着完全改掉,周恩来当初对民主党派提出的意见是,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也就是后面要加小括号加以说明的。

而从实践操作来说,1954年中国大陆颁布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里面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辛亥革命,而讲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中共在论证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政权是继承自孙中山创立的中华民国的。那段内容是当时中共一号人物毛泽东和二号人物刘少奇亲自捉刀写的。里面的政治意味很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8466
大环境使然
推薦0


hzxs678566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近代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科技,以前的中国教育只有一科,就是现在的语文(台湾叫国文)

而1840年以后,中国人如果要成为现代公民,那就需要学习更多学科的知识。而要更迅捷地获取信息,字体的演进是必然的工作。科举制的精英教育必然要走向大众教育。

中国历史上两次用政治力干涉字体的时代,也正是前所未有的变局时代。

是环境的必然,如果等着自然演进,中国势必走向衰微甚至灭亡。

很多时候,毛泽东的简化运动也只是秉承了清末到民国以来的一系列政策而已。

不必做过多的政治解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7334
用科學眼光看, 簡化是大勢所趨,但用政治大力推行,大可不必
推薦0


吐嘈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文字歷史演變,有三點結論,是客觀的事實:

一、文字結構是從複雜演變到簡易。

二、文字數量是從少演變到多。

三、歷史上用政治手段干涉文字的人物:秦始皇、毛澤東。

四、除政治干涉文字變化較快外,既使沒有人為推行文字改革,文字還是隨時間、環境等因素而動態、延續、漸變。而不會"凍變".

用科學眼光看, 簡化是大勢所趨,但用政治力大力推行,大可不必所以,除非想做秦始皇、毛澤東,何況中國文字除了有"科學"價值外,還有"藝術"  "邏輯"   "哲學" 價值, 所以"因勢利導", "各取所需", "尊重使用者" 本來就是文化(包括文字)生態自然演變的最好方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7012
疑问
推薦0


langqinre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很多台湾朋友的回复和博客中都提到了 - 簡化字破壞漢字結構、割裂傳統文化。

“簡化字破壞漢字結構”,大概能理解。但是为何“簡化字会割裂傳統文化呢”?感觉我们对繁体文章和古文阅读和理解都没有问题啊。不知道哪位朋友能详细解释一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6768
一些有趣的論點分享
    回應給: Jentu(jentu) 推薦2


CXZ1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大風
riquelme

一些有趣的論點摘要以及來源文章網址:


…愛原屬心部,現在竟然屬爪部!聲字原屬耳部,声現屬士部,真不知道聲和士有什麽關係?鳳字當然應屬鳥部,現在凤屬几部。這些都很難讓人能理解和接受。

CXZ18按:漢字部首的歸屬原本就存在許多瑕疵和隨意性,但多數情況下部首歸類法是有一定道理與規律性的。而愛屬於心,聲屬於耳,鳳屬於鳥這些部首應該屬於後一種情況。這恐怕也是作者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原因。

…現在有些不規範的寫法如伩(信)、氿(酒)、付(副)等,很多是第二批簡化字留下的後遺症。而且,也不能說民間出現了什麼樣的俗體寫法,我們的文字就要亦步亦趨地變化。很多新俗字的產生有極大的隨意性,也很少科學性,像韮字寫成艸頭下加九字,工字爲了寫起來好看中間一豎要彎一下,我們爲什麽總要根據它來制定統一規範的文字標準呢?

CXZ18按: 俗體用比較現代的語言來説就是“非正式”。爲什麽“非正式”非“正式”?我們有沒有想過其背後有多少原因。

…雪寫作彐(這和電寫作电,雲寫作云,有什麽分別?——我們現在只是因爲看慣了第一套簡化字纔不覺其怪)信寫作伩,餐寫作歺,煤寫作火乚,稻寫作禾刀,展寫作尸下加一橫,圓寫作元,蛋寫作旦…

CXZ18按:一簡字和二簡字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只是一個生米煮成熟飯了,另一個還沒有就撤了。漢字簡化運動可説是半途而廢卻又騎虎難下的典型。

…一些簡化符號既不能表音又不能表意…

…很多漢字在簡化時沒有考慮字形,常常僅是將其視為一個符號。這樣做的結果就使的一些字不再適用於六書的規律。比如鷄字左邊原本表聲,簡化為鸡字,左邊的“又”完全是一個符號,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說“又”就等於奚,但同樣這個“又”,放在漢字里寫作汉,在歡字作欢,在僅字作仅,在鳳字作凤,在鄧字作邓,在戲字作戏,在樹字作树,在對字作对,在轟字作轰。再比如乂,在趙字中等於肖,在風字、岡字、區字、網字鹵字中又是什麽呢?“文”字在這(这)字中表示言,在劉(刘)字中又是什麽呢?團字中專是聲符,簡化成团,方框裏的“才”是什麽意思呢?很多按照草書筆意原則簡化的字都存在這問題。如長(长)、書(书)、專(专)、楊(杨)、東(东)、車(车)等字。至於一些新造字如灭(滅)、丛(叢)、导(導)、卫(衛)等更是不知所云。

…許多漢字原來是形聲字,簡化後失去了表音功能,不知道念什麼好。如:

際(际)  價(价)  標(标)   僅(仅)  歡(欢)
隊(队)  屬(属)  劉(刘)   燭(烛)  敵(敌)

…許多漢字是自成體系的,常用字簡化後割裂了與非常用字的聯繫,致使從小學簡化字的人一輩子也記不住一些使用頻率較低的字。

如:會寫 “扑(撲)” 不會寫  “璞”和“蹼”,會寫“还(還)”和“环(環)”不會寫“寰”和“鬟”。

…其他還有:仅(僅)谨瑾     盘(盤)磐    牺(犧)曦   彻(徹)澈撤     蜡(蠟)猎(獵)鬣  歼(殲)纤(纖)谶     伤(傷)殇(殤)觞(觴)  声(聲)馨磬罄       梦(夢)懵 甍

…像“貓(猫”)和“豬(猪)”簡化以後都成了狗類了…(CXZ18按:而豕,豚,家卻依然保留,不過“獅”、“猴”原本就是犬部也很“奇怪”。

…如:鄰(邻)賓(宾)CXZ18按:應該還有進(进)

韻母本是in,但簡化字是用韻母為ing的字作偏旁,容易讓人讀錯。

…漢字簡化運動,整體而言確實是不及格的。不能說全錯了,但大部分工作是走錯了路。錯的原因首先是這件事從一開始就被政治化了。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種意氣用事的判斷,其實建立在全盤西化,徹底否定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漢字只是語言工具。韓國至今大量使用漢字,但人家的現代化勢頭仍然強勁。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進程,與漢字沒有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思想、制度。其次是漢字包含深刻而複雜的語言資訊系統。1952年成立的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很多人顯然沒有對漢字做深入的研究或知識水準不夠。這使得設定的漢字簡化方案過於草率,留下太多的歷史遺憾。再次是推行漢字簡化的過程有些急功近利。僅以一時的社會環境做判斷,倉促推行,有些意氣用事的成份。再次對反對意見不能聽從和吸收。在去漢字化思潮甚囂塵上時,誰提出不同意見就扣以反對漢字改革、攻擊漢字改革的帽子。這樣,漢字簡化工作就不能不走偏了。又次,漢字簡化沒有與港澳臺同步進行,無形中形成文化分割。如今台獨勢力猖獗,我們的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也成為他們的分裂祖國的工具。

爲什麽我們要恢復使用繁體字 ( 轉 )_Mikeley_ 新浪博客

漢字簡化的迷茫與歷史教訓 ( 轉 )_Mikeley_ 新浪博客

繁体字通俗演义 ( 简体字版 )_ 张北冥 _ 新浪博客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5482
無所謂爭
推薦1


Jent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我不認同繁簡之爭這個“爭"字。兩岸中華兒女,為維護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應該相互切磋探討,如何保存光大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好為我們的子子孫孫永寳之。近來大陸有倡導恢復繁體之議;臺灣小馬哥也以識繁書簡來回應,這些看法不都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感于現實的需要。
網友們有關繁簡的議論汗牛充棟,其中天風兄提出繁體漢字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載體之說,言人所未言,大處着眼;而CXZ18兄對中國歷代文字的深入分析,小處着手,二位各有專精,令人感佩。
對於漢字的繁簡,我們似乎應該從傳統(文化載體),實用(化繁為簡),藝術(書法)等多方面去探討。任何將繁體字神聖化,或化繁為簡是一種規律的説法,都難免失之偏頗。小弟識淺,只就自身所經歷說一下:
1。傳統文化載體:每當我告訴我的美國同事,任何中國的考古發掘,1500年之内的,我都能念,也幾乎都懂;1500年以前的,稍加研習也可以通,他們只有咂舌的份!有網友提到莎士比亞(1564-1616)的作品,在英語已經是訓詁學的範疇了!莎士比亞相當我國明代晚期,當然,拼音文字的變化,
滄海桑田大且快;相對的這也襯托出了我們方塊字的優勢。今天,以FOTO代 PHOTO, EZ代 EASY還是廣告字;未來2代TWO,4代FOR可能也只是早晚的事!2007我重游頤和園,看到學生們競相嘗試去念那些繁體字的對聯,情況令人擔憂!天風兄的憂慮並非完全杞人憂天!
2。實用化繁為簡:今天大陸的簡體字,。
出自原俗體字的如:礼,医,台,湾,乱,,;邊旁如:“言”,“金”等,,。我們50年代在臺灣念初中時就常使用了!只是在學校作業上,老師不許用。等到踏入社會,更是不可一日無之!日常的使用,除了正規的場合需要用繁體,一般都是以行書代替,所以在這方面,兩岸三地是沒有太大差異的。
3。書法藝術:我個人是個書法的愛好者,我認爲這才是簡體字的致命傷!簡體字在書法藝術上的表現,受到了太大的制約,以至根本無法發揮!多的我不談,我只請教大陸的書法同好,“言”和“金”兩個常用的邊旁,該如何以楷書書寫?我在大陸看書法展,好像行書草書多,而楷書很少。且書法家們還偏愛繁體字。是否與此有關,不敢妄斷。書法是漢字獨步全球的藝術,我們要如何去看待這個問題呢?
總結説來,我和天風兄一樣,支持識繁書簡。我有個自以爲是的推論:不管國共誰當家,當年提倡化繁為簡甚至拉丁化的前輩們,除了着眼于教育和使用的便利,中國兩三百年受列強船堅炮利的的蹂躪,自信心的喪失,把中國的積弱歸罪於方塊字和國故,未始不是原因的一部分。值此中國正在重新崛起的時刻,兩岸三地的學者專家是不是該坐下來好好談談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5279
唯有曲綫的筆劃才能以一納多
    回應給: 中華天威(df41) 推薦1


CXZ1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章草源自隸書,行書源自楷書,這種情況有些類似英文中的印刷體和書寫體。行草出現和流行有兩個先後的主要優勢:

第一個優勢自然是爲了省時省力,好比新聞記者所用的速記。這是功能性的需要。但是速記所犧牲的就是結構,説白了就是很多草書除了書寫者自己和一些好友,剩下也沒有幾個人看得懂了。其他的人要看懂得耗時耗力。也就是書寫者的方便正等於閲讀者的麻煩。“看不懂”正是草書作爲符號工具的致命傷。當然,有一失往往必有一得,功能性被削弱的一體兩面,就是自由度的增加,這就關係到草書的第二個優勢:

第二個優勢就是藝術性的增加。行草的筆法自由、姿態飄逸,它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寥寥數筆能夠表現出隸書楷書的姿態。讓人們透過欣賞行草、既能直接看到隷楷書法的精髓,又能超越隷楷筆劃的束縛,還可以表現個人的情趣。行草的筆劃是曲綫的,這個非常重要,因爲唯有曲綫的筆劃才能以一納多,表現出隷楷原有的意趣。這就是爲什麽學書法的人必須先掌握了隸書楷書,才能寫出漂亮的行書草書的道理。

好比令狐沖隨手歪歪斜斜刺出一劍,雖然看似自由,實際上劍招中已經籠罩敵人身上各處要害,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種劍招必須建立在原有的基本功上面。假如我也歪歪斜斜刺出一劍,那就叫做什麽也不是,因爲我連敵人的要害在那裏都搞不清楚。又如一個好的指揮家,一旦出手,一個動作籠罩了樂團裏的每個音符、強弱、張力、走向、重量、密度、色彩。這也是建立在對總譜的全盤了解上,絕非只會打拍子的玩票所能勝任。

反過來說,用簡單的直綫取代複雜的曲綫這個過程的同時,筆劃也必然增加。例如顯示圓形只要一筆,而顯示方形則需要四條直綫。在甲骨文變成金文的化圖形為符號過程中,以及在篆書變成隸書的化圓為方過程中,雖然字形與結構趨於明晰,但是有時候筆劃反而增加,就是這個道理。

草書之所以能保留書法的藝術性,正因爲在化直綫為曲綫的過程中它能保有原字的姿態,也就是說一個曲綫所表現的藝術張力並不亞於原字的數條直綫。這和以草書為原型所發展的一系列簡化字,直接把意境悠妙的曲綫拉直成爲呆板的符號,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行草書脫胎於隷楷,而美感不亞於隷楷甚至青出於藍。簡化字與俗體字將隷楷的筆劃簡省,增加的是書寫效率,減少的則是美感。這也是繁簡使用者一般的共識。至於簡化字的可辨認率是否受到照抄草書的影響而下降,這是一個較複雜的問題,今天就不談了。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5178
看過古人的草書嗎?
推薦1


df4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踏雪

本人一向就非常反感台灣這裡很多人將繁簡字之爭上綱上線到文化傳承美不美觀等地步,不管他們是基於什麼心態,自命優越也好別有目的也罷根本就是無聊吃飽了撐著沒事找事,那些將簡体字叩上"破壞消滅中華文化傳承"這頂超級大帽子的無聊人士們看過魏晉南北朝以後的古人們所寫的草書嗎?也就是古代版的簡體字,真要論"破壞消滅中華文化傳承"從王羲之開始就有無數有名望的大學問大政治家在身体力行帶頭做了,牛人王羲之日常所寫的草字書在當時除了幾個關係很鐵的好朋友外根本沒人看得懂他在寫些什麼鬼畫符,至於鬼島上無聊人士們大言不殘的說什麼學了簡体字就會切斷與古代文化的聯係從此再也看不懂翻譯不了古文那更是狗屁不通的無稽之談,中國大陸從70年代開始出土了多少先秦戰國重要的經史典籍文物,如孫子兵法/孫殯兵法/黃帝四經/老子等有聽過當時大陸古文字專家們因為辨識的困難而耽誤到翻譯並著書成冊的時間嗎?甚至於有因此而私底下請教過哪怕是一個從小就學習繁体視繁体為正統台灣古文字專家嗎?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2340
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
推薦0


demir11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儘管目前大陸規定簡化字為通用文字,但對繁體字仍然有所保留,並未完全廢除。簡體字書寫起來比繁體字方便快捷,但失去漢字應有的形意、美態,令中華文化傳承出現斷層,且一字多義也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延伸閱讀

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0824
说简体会消弭中华文化是没有道理的
    回應給: 秦汉遗民(jnee520) 推薦1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踏雪

说简体会消弭中华文化是没有道理的。小弟写的我的胡思乱想(三):用经济学演绎汉字的繁简之辩 》一文已经给出了一些例子。

有趣的是,所谓繁体的“正体论述”里隐含了这样的一个命题:现在的繁体是不能动的“祖宗成法”,是汉字永固的最终形态而否认文字还有发展的必须与可能。

这在祖宗看来就是不折不扣的“违法”,呵呵。何况今人。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480806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