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是這個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古文明,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古文明,或許有許多朋友不同意沖哥的觀點,埃及、希臘、印度不是還在嗎?問題在于,承載著這些國家古文明的文化,不是因爲原生民族的滅亡,其文化只能依靠別的種族來延續,就是這種文化已經成爲刻在石頭上的死文化。
自從公元642年被阿拉伯人征服後,古埃及在事實上已經滅亡,現在的埃及人主要爲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少數爲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官方的語言和文字也多爲阿拉伯語、阿拉伯文。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文明是壹種滅亡了的死文明。
至于古希臘,古希臘人在文學、戲劇、雕塑、建築、哲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並在經濟生活上創造了高度的繁榮。但自從被視爲蠻族的馬其頓掘起後,古希臘遭到毀滅性打擊,古希臘人也被馬其頓及其後來的統治者羅馬帝國所同化,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可喜的是,部分古希臘文明的藝術被羅馬帝國繼承了下來,並延續到今天(相信各位對奧運會並不陌生)。
印度在古文明的延續上比上面兩個文明要好得多,但其古代在地緣政治上並無優勢,而且內部民族極其複雜,以至于整個文明受到外來文明影響較大,這也是爲什麽其原生的宗教佛教會衰微,而印度會豪無反抗的接受英國的統治,並讓英語在印度大行其道。孔雀王朝時統壹印度半島的氣勢沒有了,恐怕阿育王也不會想到其後代子孫如此的沒骨氣。印度的問題並非文化不燦爛,而是民族不夠強悍,民性太弱。說白了就是軟實力強大,而硬實力太弱。
如果壹個文明的軟實力非常強大,而硬實力太弱,那麽這個文明便極容易被別的文明征服和毀滅,曆史上如古埃及、古希臘、後期的羅馬帝國、印度都屬于這壹類(印度人不要不服氣,印度自從孔雀王朝被推翻後,印度半島就再也沒有統壹過,現在的統壹還是英國幫的忙,所以印度人真的沒什麽值得囂張的)。
還有壹類文明,其軟實力非常貧乏,但硬實力確極其強大,這壹類文明即使能獲得壹時的輝煌,其輝煌也是短暫的,最終逃脫不了衰敗和被別的民族與文明同化的命運,曆史上如匈奴、蒙古帝國、滿清帝國就屬于這壹類。
中華文明是壹種軟實力非常強大,但硬實力時弱時強的文明,在其硬實力強大時,國家開疆擴土,威懾四方,在其弱小時,國家則會在外族的入侵下走向分裂,所以中華文明在曆史上遭受外族入侵的次數比其它文明都多得多。盡管中華民族遭受外族入侵是如此之多,但只要恢複了元氣,硬實力再次強大起來時,國家又會再壹次走向統壹。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中華文明在壹次次遭到入侵和分裂後,又再壹次次走向統壹走向強盛呢?沖哥認爲重要的因素有三個:1、文化相通的衆多人口、2、治國強軍學術思想的出現、3、地緣政治優勢
下面沖哥將分段述說壹下,這三個因素的特點及爲什麽能確保中華文明能延續數千年:
一、文化相通的衆多人口
古代,每當中華文明逐漸衰弱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大舉入侵,在我們無法抵抗遊牧民族的入侵時,衆多的人口能確保這些遊牧民族無法將我們滅族及同化,而語言和文字所形成的文化,又能確保中華文明相對于外族文明在文化上的絕對優勢。
我們知到,遊牧民族是沒有什麽文化知識的,所以生産力極爲低下,財富也多爲戰爭所得,當他們發現不靠打仗,單靠管理也能獲取極大的財富時,就不得不依賴我們先進的文化知識及人才來爲其創造財富,這樣我們的文化就得到了保存,文明得以延續,當然也爲我們民族的複蘇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語言和文字
中國文化的載體是語言和文字,由其構成的中國文化爲中華文明賦予了生命。
大夥都知到中國現在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的發現據說是清朝壹位叫王懿榮的官員在買壹種叫龍骨的藥材時發現的,後來就發展出壹種學問叫“甲骨學”。目前發現的甲骨有十幾萬片,已知單字4500多個,記載的內容極爲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可以說甲骨文已是當時相當成熟的文字了。
兩千年前,戰國七雄各自擁有自已的文字,秦始皇統壹中國後,開始統壹中國的文字及度量衡,所以中國方言雖多,南腔北調,有時差異極大,但只要壹寫字,大家都清楚了。
文字的統壹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這壹點非常重要,因爲這讓我們曆朝的開國君主,在推翻異族統治後,並不會安于現狀,而是尋求國家的統壹,這讓我們避免了像歐洲的羅馬帝國和印度的孔雀王朝壹樣,分裂之後就無法再次統壹。在這裏我們要感謝壹下秦始皇,他也並非全做壞事。
說起語言不通的民族通過寫字進行交流,沖哥想起了壹個故事,那是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用對付中國的方法敲開了日本的國門,並逼迫日本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在這其間,經常可以看到活躍著壹個中國人的身影,當年西方人並不通曉日語,因此找了壹個通曉洋文的中國人居中當翻譯,那時日本人中懂漢語的不多,但懂漢字的著實不少,因此這位中國翻譯在與日本人對話時是以筆代嘴,而日本人也是依樣葫蘆,這叫“手談”。
2、衆多的人口
早在數千年前中國就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要是放在今天,人口太多會成爲國家、社會、環境的負擔,阻礙經濟發展,這也是爲什麽中國大陸壹直在實行計劃生育的原因。可是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生産力不高,衆多的人口不但有助提高國家生産力,而且在戰時可爲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
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時期,大國如齊楚壹次可發兵五到六萬,最多十萬,而到了戰國後期,交戰雙方投入到戰場的兵力可達百萬。司馬遷記載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軍四十五萬,秦始皇統壹六國之時,秦帶甲百萬,而相同時期的古羅馬帝國,常備軍只有幾萬,即使是鼎盛時期其正規軍加日爾曼雇傭軍也沒超過30萬。
唐朝是中國最開放、最文明也是最強大的朝代,總人口五千多萬,其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就有好幾個,而當時西方壹般人口十幾萬的城市就可以稱爲大城市了。到得宋朝時期,中國的人口規模進壹步擴大,軍隊達兩百萬之巨。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東西方人口的差距了,這也是西方壹直害怕我們中國的原因之壹。那麽人口衆多真的能保證壹個國家的安全嗎?在這裏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羅馬與中國。
古羅馬帝國
後期的羅馬帝國,是我上面所說典型的軟實力強,硬實力弱的文明,其滅亡的重要原因之壹就是人口的減少,公元1世紀以後,羅馬帝國人口在不斷減少,人口的減少讓其變得脆弱,而匈奴的入侵和西哥特人所引發的內亂,讓羅馬帝國不得不起用北方日爾曼蠻族充當雇傭軍,,由于雙方人口比例羅馬並不占優勢,想同化這些蠻族也同化不了,所以最後它最終被北方的日爾曼人所滅。曆史學家普遍認爲西羅馬帝國滅亡是歐洲文明的倒退,是世界史上最嚴重的壹次逆淘汰。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世紀文藝複興運動的這段長達壹千年的曆史被稱爲“黑暗的中世紀”。
中國
中國曆史上的漢朝與唐朝是軟實力強、硬實力也強的朝代,所以匈奴、突厥之類的蠻人便討不了好,只好跑到西方去折騰歐洲人。可是任何國家與朝代都有衰敗的時候,就像羅馬帝國,中國到宋朝時,文化和經濟更強大了,但民族確不再強悍,于是,女真人、蒙古人開始大舉入侵,不過他們並沒能像日爾曼人滅西羅馬壹樣滅亡中國,反而被中國同化,自已變成了中國人,其中的關健就在于他們人口太少,而我們的人口太多。
女真人和蒙古人都非常懼怕中國的人口,他們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期望通過屠殺能減少中國的人口,從而滅亡中國的文化,然而他們很快發現壹個事實,雙方人口對比不成比例,想殺是殺不光的了,另壹方面這些外族蠻人之所以能入主中原,全是靠中國文人的出謀劃策,將來治天下還得要靠中國的文人,說白了,就是我即沒文化,又沒知識,治不了這麽大的國家,如果將漢人都殺光了,滅了中國文化,哪來的文人幫我治國啊,所以漢人殺不光,也不能殺光。看到了吧,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優勢。當然,最後這些遊牧民族最終逃脫不了被我們同化的命運。
二、治國強軍學術思想的出現
治國強軍學術思想的出現,使中國在古代建立了完善的行政管理體系、高效的人才選拔機制和強大的軍隊,這些都確保中華文明在國家強盛時期,能有效的行使霸權,而在外族統治後期,民族實力逐漸恢複後,其又能快速的建立及武裝起義力量,推翻外族政權,重新建立漢人政權,複興中華文明。
那麽這些學術思想是在什麽時候出現的呢?沖哥認爲是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想大爆炸和百家爭鳴。那時的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因此産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像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陰陽等,他們著書講學,互相論戰,出現了學術上的繁榮景象。只是到了後期,統治者爲了統治上的需要而獨尊了儒家,中國哲學思想的進步才因此受到了打壓,也爲中國近代的屈辱埋下了伏筆。
法家之學
在這衆多流派中,能最有效提升壹個國家國力的,應該屬于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韓非、商秧、李斯等,特別是商秧,秦帝國最終能統壹天下,他功不可沒。然而法家之學有自身的弱點,那就是它無法真正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也導致了統治者可以濫用刑罰,秦帝國就是這樣滅亡的。後世的儒家子弟以此對秦國的法治大肆抨擊,並到處宣揚儒教的仁義道德,真是說的比唱的好聽,這些人表面上說的是儒家之學,背地裏行的確是法家之治,真是欺民、愚民。
墨家之學
古時墨家之學,可說是最獨特的學派之壹,因爲他的學說並不偏向統治者,它主張兼愛、尚賢、非攻。兼愛,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博愛,法國大革命時期呼的口號,看到了吧,西方不少哲學理論,我們老祖宗兩千年前也提出過;尚賢,就是任用官員要擇賢不擇親;非攻,就是不要濫用武力去攻打別人。有時沖哥覺得美國人真該學學墨家的兼愛、非攻,別再整天弄它們那套民主垃圾和機槍大炮,搞得世界烏煙瘴氣。
儒家之學
儒家,在我們大家的印象中,可能第壹個會想到那些飽讀詩書,滿嘴之乎者也的腐儒,中國有壹句老話“百無壹用是書生”,可能這也是沖哥不太喜歡儒家的原因之壹吧。儒家在創始初期理論過于理想化,很不切實際,後來在吸收了法家、道家等其它學派壹些積極合理的成分後,才逐漸完善並成爲了中華學術的第壹大家,它的思想和道德標准在古代深入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在某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制度和法律。(但不管如何沖哥總覺得儒家有點虛僞)
儒家之學建立的行政管理體系
中國古代利用儒家之學治國,並建立了與現代國家十分相近的行政體系。比如現代國家總統以下是總理,總理以下是國防部長、司法部長等,中國古時候是,皇帝以下是承相,承相以下是兵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而在承相行政體系之外設的禦使,其職責是監察官吏,就像我們今天的檢查官。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中國的行政體系在封建國家中已相當完善,其行政分工之細之詳也是當時世界上其它文明所無法相比的。對比同時期,西方國家依然是任用地方的貴族領主實行國家管制,我們和他們制度上的優劣壹目了然。
高效的人才選拔機制科舉制度
墨家學說的主張是和儒家針鋒相對的,但儒家發展到後來確不得不借用墨家的理論來治國。如果壹個國家要發展就必需要有完善的體制,而建立完善的體制就不得不依賴人才,這就是需要統治者“尚賢”。在漢武帝時,儒家正式替代道家等百家之學,成爲治國首選,在隋唐時更建立了以儒家之學爲主要考核內容的科舉制度,其目的就是爲了“尚賢”。
兵家之學
兵家之學爲中國在古代強軍保國提供戰略戰術的理論依據,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子、孫膑,其所創作的《孫子兵法》《孫膑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即使是現在,中國的《三十六計》《孫子兵法》依然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世界上許多軍校都將其奉爲必修課程。
東西方在思維上是有差異的,這在古代軍事戰略戰術上,表現得非常明顯,西方打仗就跟決鬥壹樣,講求光明正大、騎士精神,而中國在孫子之後則完全抛棄了兵陣對決的戰術思想而過度到“詭道”上來,所以中國兵法在戰術上講求兵團的靈活機動和神出鬼沒,而不講求單兵的戰鬥力,所以士兵不著重甲。相信看過《亞曆山大大帝》等影片的朋友對羅馬方陣記憶深刻,然而這種強大的盔甲方陣在面對機動靈活的東方騎兵時就變得不堪壹擊了。下面舉壹個例子:
當年蒙古軍第二次西征攻打歐洲,遇到了戰鬥力極強的聖殿騎士團,這些組成嚴密方陣的聖殿騎士,全身穿著鎖子重甲,騎著高頭大馬(西方馬比蒙古馬高大得多)。如果了解西方軍隊的朋友都會知到,西方軍隊出征時必然會有基督教的牧師跟隨,在交戰雙方的陣前,牧師會先爲己方的軍隊祝福,這時交戰雙方是不能開打的,然而這次他們遇到了“不講騎士精神”的蒙古軍,這些蒙古騎兵不管三七二十壹,沖上來就是壹陣亂箭,結果陣前祝福的牧師成了第壹個犧牲者。另壹方面西方的重甲騎兵在速度上也無法與蒙古的輕騎兵相比,所以當蒙古騎兵壹輪亂箭後,西方的重騎兵怎麽也追不上已逃開的蒙古騎兵,結果這些聖殿騎士在蒙古騎兵多次亂箭沖擊後被引入樹林或沼澤,西方軍隊戰術的弱點在此暴露無遺,那些無法展開的方陣隊形被埋伏的蒙古軍分割、包圍,然後屠殺,後來據有學者估計,那時蒙古人與歐洲人的戰損比高達1比9。
或許是因禍得福吧,蒙古人的黃禍讓西方人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並過度到文藝複興,他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沿用了壹千多年的軍事戰略戰術。
在這大家不妨想壹下,美國等西方國家現在宣稱的先發制人戰略是否有錯?中國宣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戰略思想在實際戰爭中是否可行?不管如何沖哥覺得老祖宗說的壹句話非常好:“何爲武?止戈爲武”,這句話即包含戰略也包含哲學,是當今中國追求的目標之壹。
三、地緣政治優勢
這個方面就有點與運氣扯上關系了,雖說羅馬帝國、希臘、匈奴這些帝國的滅亡不是軟實力欠缺就是硬實力欠缺,但其實都是地緣政治的問題。中華文明在古代可以說是地緣政治最好的古文明,雖說周邊有許多強大的蠻族,尤其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但是他們都無法對中華文明的延續産生真正的威脅,也就是說在古代,周邊沒有壹個在文化、思想、制度、經濟、科技、人口等方面能對中華文明産生威脅的國家。
《中華文明——頑強的生命力》完
沖哥作于2009年3月29日
非常感謝網友的支持,在發上壹篇《中華文明——起源》時,有壹位網友對沖哥在文中的內容提出了疑異,在此沖哥想解答壹下。
網友:
不懂妳所說的“中國學術界多稱中國擁有5000年的文明史,而國際學術界卻只認可中國擁有3600年的曆史,這主要是在夏朝的承認上有分歧。”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中國展廳裏的文物清清楚楚寫著夏朝,Xia,7000年前的陶器都有,不知道妳這個只認可中國有3600年曆史的論斷哪裏來的
沖哥:
在這沖哥只能說這位網友對“文明古國”及“文明史”這些概念不了解。什麽是“文明史”?“文明史”不是指壹個國家或民族的起源曆史,文明的標志是國家制度的建立及城市的出現。如果要說到人類和民族的起源史,其實在世界各地都能夠找到很古老的人類出現的證據,包括使用過的器皿和工具,但這不是文明的證據。中國之所以宣稱有5000年文明史,而不宣稱有6000、7000年,那是因爲學術界認爲中華文明的“國家”制度是在黃帝時期形成的。國家制度的出現是人類原始與文明的分界線。
這幾年韓國與中國在曆史問題上吵得很曆害,許多網友也發文罵韓國宣稱有6000年文明史,但沖哥看來6000年曆史或許有,文明史則最多只有2000年左右。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