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主好文。
.
我在臺灣度過童年,之後又回去過多次。臺北故宮自然也是去過無數次了。中國國寶級文物的珍貴的不光在於體現悠久歷史和超高的工藝水平,很多東西,尤其是漢代一直到宋末的這段黃金時代的文物,無論是曲綫美或者是整體美都是外國的許多文物難以望其項背的。我個人的感覺是中國文物,無論是青銅器、唐三彩、還是宋代的各種瓷器所表現出來的流暢曲綫和整體的和諧,帶給我們那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惟有一個擁有幾千年書法藝術的文化才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而同樣的靈氣在西方只有在音樂領域才能找到可以相提並論的例子。中國文物的靈氣和許多外國文物的寫實呆板實在是有天壤之別。大家想想郎世寧的馬和唐三彩的駱駝是哪一種更生氣靈動大概就看出來了。常聼人說,中國的國畫的美感是建立在書法的功底上的。我相信中國古代的工藝品也是一樣蘊含書法藝術的精髓。
.
和漢唐宋黃金時代相比,商周的有些青銅器我總覺得局部美感依然勝於整體美感,而宋朝以後明清的瓷器或許在技術上進步了,但是大紅大黃配大綠的鬧心,繁瑣的花紋堆砌對我來説總是透著一股匠氣或俗氣。而受明清瓷器影響的英國式茶具,更是僵硬呆板,毫無生氣。這當然肯定不是絕對的,只是我一向的粗略感受。
.
對於故宮文物何時回到大陸,我沒有太強烈的意見。臺灣何時光復不才是更主要的問題嗎?不過,如果民進黨又上臺了,還把臺灣式文革繼續搞下去,那麽這些文物恐怕還得繼續受折騰受罪了。
.
對於兩岸關係方面的有些用詞我有時聼不習慣,也許真是鑽牛角尖,還請欄主包涵:
.
例如“臺灣本土文物”。臺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何來本土之說。若說“本地文物”還説得過去。外國人喜歡把中國剔除蒙藏新疆東北,剩下來的地方叫它做“中國本部”,台獨分子喜歡把臺灣南北部叫做南北方,這都是政治性的語言。“本土”這個詞不宜人云亦云。
.
又如“臺北故宮的收藏品中有有60萬件是中國國寶”。“中國”兩字就有些多餘。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民進黨沒有學會中國文化的精髓,所以他們只繼承了中國文化應該揚棄的糟粕:勇於内斗、阿諛奉承、民族觀念薄弱、一盤散沙、見利忘義、認賊作父,都是他們低素質的體現,就算他們不承認,他們還是中國人,只不過是翻版的漢奸罷了。中國國寶傲視天下,剩下的當然也有破銅爛鐵,而民進黨買的臺灣破銅爛鐵自然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易言之,臺北故宮的收藏品中有60十萬件是國寶,剩下來的是民進黨買進的破爛兒。
.
以上純屬牢騷。推薦欄主好文之餘,借題發揮。有識者不妨一笑置之。
本文於 修改第 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