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兩個假設,簡轉繁與同音字合併續集
 瀏覽7,293|回應21推薦3

CXZ1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傌偀仇
ant
riquelme

作者按:本文乃接上一篇“德政、敗筆、或兩者皆有?—簡轉繁的高難度與同音字合併”的續集

https://city.udn.com/3011/3215675

另有完結篇:從白登的一段話說起--“同音字合併”系列總結與感言

https://city.udn.com/3011/3231216

兩個假設,簡轉繁與同音字合併續集

 

現在讓我們假設兩段虛擬的歷史,看看大家是否能看出本欄的真正出發點:

假設一:

假設當年二簡字(例如:师付、兰色、鸡旦)推行成功了,而因爲某種原因只在長江以北實行,而長江以南因爲某種原因依舊使用第一次簡化的一簡字(也就是今天大陸使用的簡化字)。那麽讓我們想象一下下面這個虛擬的故事:

張先生是一個北方人,爲了出差到了長江以南,隨身帶著一本“二簡字對照表”,爲了入境隨俗,於是靠著兒時語文老師所教的記憶,加上對照表的幫助,開始寫一簡字。但是儘管如此,當別人看了他寫的東西,過不了多久,都給他起了個外號--“白字先生”。張先生最後非常沮喪的說:一簡字我都學過,都會寫,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張先生是怎麽寫一簡字的:

張先生寫的字    張先生的本意    張先生在北方所習慣的寫法

雳史            (历史)        (历)

泰多            (太多)        (太)

园朝            (元朝)        (元)

糊蝶            (蝴蝶)        (胡)

养家蝴口        (养家糊口)    (胡)

乱帮不入        (乱邦不入)    (邦)

雕难            (刁难)        (刁)

衩子            (叉子)        (叉)

钩引            (勾引)        (勾)

蓝花            (兰花)        (兰)

翻開張先生的二簡字對照表,我們看到以下的内容:

原字:          二简字合并为:

糊猢蝴餬       

幫邦           

雕凋雕         

衩杈汊扠       

             

蓝篮           

太泰           

历雳           

园元           

張先生很無辜的說:我在北方上學時繁體字(一簡字)語文老師的確教過。胡的繁體字是糊,太的繁體字是泰,元的繁體字是园。就算叉字自古以來有五種寫法(叉杈汊衩扠),我用其中一種寫了“衩子”,他們何至於笑得前仰後合。這群自命清高的僞君子!他們必然是歧視我這個“北方佬”故意和我作對。瞧我明天給他們難堪!

張先生回到家裏,上網看了許多文字學方面的文章,學了許多新知識。第二天,靠著這些新知識的武裝,張先生來到出差的單位,找這些稱他為“白字大王”的同事理論。

張:你們不要自以爲正宗!胡字刁字古已有之,你們不懂!真是少見多怪!多音字,一字多義本身就是漢字的特點,從說文解字開始就有本意與引申義。何況這本是做生意的噱頭。我要是不這樣寫,能吸引顧客的注意嗎?你們自以爲正宗,看不懂別人的“錯別字”、“通假字”,很抱歉,要繼續學習的是你們,因爲你們學得並不全面!

衆人:……

這時,有一個和張先生恰巧同時出差來到南方的北方人劉先生出來打圓場說:大家不要爭,這是教育的問題。等到所有人都提高了自己的漢語水平,怎麽可能還會有那麽多錯別字?怎麽還會有那麽多人僅僅會讀寫二簡字而不會繁體字(一簡字)?這是教育的問題。

聽到這兒張先生大呼冤枉:不對不對!您甭幫我打圓場!繁體字(一簡字)我在課堂裏全學過,一個也沒有少。他們非說我寫的不對。這是意識形態問題!他們幾個我認識。他們到北方來出差也寫簡化字(二簡字),我可從來沒有故意說他們寫錯了。我這個人直率慣了。不搞這些花花腸子。老劉,難道你的意思是說我沒受過教育?告訴你,我連大小篆都會寫!他們是挾洋自重加食古不化!別懞我。毛主席說:要貼近人民群衆……

衆人之一:您寫的字讓我們看了頭疼。我們難道不是群衆?

衆人之二:要說張先生也是無辜的,都是同音字合併過度的後果。

衆人之三:依我看,把這幾個合併的字改正過來,以後您在電腦上按一個鍵,我們就全看懂了,這不就結了?

張先生(心裏說):你們真麻煩,等再過幾年,政策下到你們這邊,叫你們全用簡化字(二簡字),看你們還嚷嚷什麽!

假設二:

韓國在二戰以後基本上廢除了漢字的廣泛使用,而只限于當拼音文字(諺文)字義不明時用括弧標出原字。然而到了2020年左右,由於中國文化影響的復興,加上當年懂漢字的老人們基本上凋零殆盡,韓國政府開始重新推廣漢字。有人建議請中國派文化團來幫助推廣此一政策,但是自視甚高的韓國學界立刻予以否決,說我們有漢字諺文對照表,用不着他們來教育我們!大統領也出來信心喊話:這些漢字字典裏都有,大家去翻一翻就會寫了,沒什麽了不起。

於是大家開始翻字典。無奈查字典乃是世界上最枯燥無味的事情之一,有的人翻著翻著就睡着了。最後大部分的民衆還是寧願拿著漢字諺文對照表找字,也不願意查字典了。

有一位姓權的商人,到了中國投資設厰。他賣的是家具。到了掛招牌這一天,特地從韓國國内請來一位年輕書法家,為他的“大發家具厰”題寫招牌。書法家平時臨摹古本,什麽字都會寫,可是不懂漢語,平日臨摹的醴泉銘多寶塔寫得惟妙惟肖,然而裏面到底講的是什麽卻完全不懂。權老闆打開對照表一看,光是一個KA字就有三十八種寫法,什麽假傢加價等等等看的他頭暈腦脹。最後乾脆把對照表一扔,對書法家說:你看著辦吧!

第二天,招牌掛起來了。店門外顧客如雲,大家都擡著頭議論紛紛,反而店内冷冷清清。權老闆急了,忙出店看看到底是怎麽回事。無奈他左看右看也不明白出了什麽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招牌是怎麽寫的:

“打罰佳句”

這時候有個好心的韓國華僑大媽上前,用韓語向權老闆解釋。權老闆一聼就火了!什麽!你們中國人真是假清高!一個KA字非要有三十八種寫法!這是士大夫主義!我的招牌寫的是通假字,你們看不懂!漢字是我們韓國人發明的,已經申遺了,將來是我們的專利,到那天你們都得這麽寫!你們知道嗎?不要以爲你們是中華文化的正統!告訴你們,連孔子都是我們韓國人……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欄主:

比起二簡字,一簡字的同音字合併真的是爲數不多,但是雖然只有十幾個字,畢竟使用頻率不低。在碩果僅存的幾千萬傳統字使用者眼中,禦和御,乾和幹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板蘭根衝劑、令狐衝、範冰冰、怒發衝冠錯了就是錯了,絕非什麽通假字,一字多義的解釋可以蒙混過關。說句笑話,帝王御女術絕不可能變成帝王禦女術,總不成歷代皇帝都有“妻管嚴”?這種令人頭暈的寫法原本在新華字典裏面都有説明,可是一般大衆誰有閒情逸致去查字典呢?這十幾個字一旦改正過來,簡化字的合理性大增,而簡化字轉繁體字最大的弊病就消除了。以後簡轉繁只是按一個鍵就能解決的問題,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爲呢?難道真的是“面子問題”?還是幾千萬人傳統字使用者在中國龐大人口中可以忽略不計,甚至比不上十幾個字來的重要?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238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方舟子文章已經回答他了
    回應給: CXZ18(CXZ18) 推薦0


ABIAN748DPP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這位老兄自己的問題(無知病),全都落在方舟子已經回答的文章範圍裡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8wnx.html



只能這麼說有人不但對簡體字的歷史演變無知,就連自認是學繁體字的人,其實對繁體字的演變歷史也是無知的可笑‧否則台灣學生怎麼會把孫中山的國歌歌詞寫成了: [啥米主義  武當所宗.......樹葉飛斜 主已失蹤 ]
---------------
中研院士台灣教育病入膏肓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即時報導】


http://www.udn.com/2009/1/20/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4698495.shtml




教育部長鄭瑞城今天受邀到中央研究院,針對高等教育議題發表演說。與會的中研院院士對台灣高教感到憂心,甚至以「病入膏肓」、「快完蛋了」形容。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陳定信認為台灣的教育「慢性病一大堆」,「有些嚴重、有些快完蛋了」。提升台灣博士班水準是當務之急,因為博士班是提供台灣高等人力的最重要機制。

2009/01/20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662
文摘戰術
    回應給: 樂透彩秘笈(ABIAN748DPP2) 推薦1


CXZ1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轉貼是很容易的,你轉一篇,他轉一篇,這是文摘戰術嗎?

只此一次,算是對您的大摘特摘來個水來土掩。

網上各種支持與反對的文章多的是,就連你所厭惡的“北大論壇”也不例外。

順便回雪城兄:這些問題都發生在内地,怎麽能說問題不出在施行簡化字的大陸?我同意你說的這不是什麽大問題。正因爲問題不大,以一字對應一字的方法重新連接繁體和簡體,問題馬上解決。

以下文摘與本欄主旨不相關處,本人暫不評論。

摘自深圳特區報:

简 化 字 转 繁 体 字 的 尴 尬

游修龄

简化汉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开始推行,到现在已满五十年了,现今六十岁以上的人,当年读小学时,学的还是繁体字,五十岁以下的人都已普遍学习简化字,越年轻的对繁体字越陌生、直至全不认识。一些古典小说、书籍不得不改用简体字重新排印,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很多,这里不去说它。重要的是,简化字只限于大陆通行,香港、台湾及海外几千万华侨,以及部分使用汉字的日本、韩国,使用的仍是繁体字,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简体和繁体的接触交流频繁,产生原先意料不到的很多麻烦。人民日报等少数报刊不得不专门对外出版繁体字版,电脑上也有简体和繁体相互可以转换的软件,以便交流。 但问题依然存在。在海外人士和国内人士共处的场合,采用把部分变动较大的简化字,转换成繁体,以利交流。这种权宜之计,带来了方便,也闹出不少尴尬笑话。
个人偶然接触到的就有“慈嬉太后”转换成“慈嬉太後”;“星转斗移”转换成“星转閗移”;“莫干山”转换成“莫幹山“;“九亿神州尽舜尧”转换成“九亿神洲尽舜尧”;“万里长征”变成“萬裏长征”。“欲穷千里目”变成“欲穷千裹目”。在《李清照》电视剧中,演员把陆游诗句“五千仞岳上摩天”写成“五千仞狱上摩天”;一位书法家,给河南朱仙镇岳飞庙题字,误以为岳是简化字,特意把它恢复成繁体“嶽飛”;有些年轻的书法家,为了显示使用繁体,常常弄巧成拙,把“谁云”写作“谁雲”,有时又把正确的“白髮”,错写成“白發”。书法家如果没有汉文化的根底,光练简化字,不注意兼谙繁体字,一旦需要简繁转换,临渴掘井,随便找个对应的同音繁体字转换,是一定要陷于尴尬的。
遗憾的是,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发行一百张限额的“百年书签”,印刷精美,成为海内外校友争购的珍藏品。谁知竟然也有好些不该出现的常识性错别字,如““桃李芬芳”错成“桃李纷芳”;“直挂云帆济沧海”错成“直挂云帆济苍海”;“坐拥书城,富甲一方”错成“座拥书城富甲一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错为“读万卷书,行万裏路”。偏偏在这套负责编辑人员名单中,列出主编4 名、设计2 名、主摄影2 名、责任编辑1 名、监制 3 名,出版人2名,电脑制作者3名,共计15名(除去重复者)之多,大家都不愿失此流芳百世的好机会,结果却留下了尴尬。
简转繁所引出的这些尴尬,常常成为报刊文章指摘、讽刺的谈资,公正地说,这也不能全怪错写的人,当初制订简化字的专家们,也难辞其咎。汉字的简化本来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起源于民间,而非官方和读书士人。如《三国演义》流行以后,明朝民间手抄本,即把劉備、闗雲長、張飛简化为刘备、関云长、张飞。五十年代第一批简化字即吸收了民间这些现成的简化字(関又进一步简化为关),因为是历史流行的传统,约定俗成,并不使人感到突然。如果在短短的时间内,用行政手段颁布推行一批“创造”的简化字,因为未经过历史的实践考验,即使通过学校教育、报刊发行,造成畅行无阻的局面,看来已经成功,实际上埋下了各种矛盾。比如海内外交流的隔阂问题,现代和古代文献的沟通问题,繁体古诗词的简化困难问题,以及简体繁体的转换问题等。
简化字的设计和推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急于求成,用行政手段推行本身,即是一种急于求成的思想。一时的成功,带来长时期纠缠不清的矛盾和麻烦。二是简化理论的缺陷。简化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凡是规律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约定俗成恰恰是个需要时间考验的过程,所谓欲速则不达,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推行简化字的理论错觉之一,是认为文字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从繁趋简,加速简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殊不知文字发展的趋势是遵循着从简趋繁和从繁趋简这两个相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规律,并不只是单方向的从繁转简。从简趋繁,增加笔划,才能创造大量新生字,以满足日益增长表达的需要;反之,听任笔划过多,不予简化,就会日益繁复累赘。有人专门研究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文字演变历史,发现从简趋繁的字竟然多于从繁改简的字,与简化字的理论恰恰相反。这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笔划太少,不可能拼造出很多的字来,所以五划以下的字在全部汉字中,不论简体、繁体都只占极小的比例;反之,笔划在20划以上的繁体字(或简体字)在全部汉字中也只占极小的比例。不论繁简,都以9—15划之间的字数为最多,这是汉字的特点。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616
簡體字會引起混淆嗎?!
推薦1


ABIAN748DPP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踏雪



 

作者方舟子是大陸旅美學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8wnx.html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台胞、老外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共产党的发明啦、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 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简体字破坏汉字结构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洽 洽暴露了他们对简化字、甚至是繁体字的无知。为帮助这些人了解汉字简化,参照有关资料,特编写这个常识。欢迎翻译成英文贴到英文组去。


-----
简体字引起混乱吗?
简化字在大陆通行了三十多年,并没有人觉得引起了阅读上的混乱,却总有不用简化字的人来替我们担心,说是把以后皇后并成一字就会乱套,在我指出这是杞人忧天之后,还 有人举例说明的确引起混乱,但是他举的这些例子,只要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就不会有歧义。脱离了句子,许多词组,不管是写成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可以有多重 意思。立皇后,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这种说法都是指册立皇后,没有人会把它读成站在 皇帝的后面,古文中极少用表示皇帝,一般用,习惯的表达法应是立于上后立上之后后生,毫无疑问只能是晚辈的意思,在现代文和古文中都不会用这两个字表示皇后所生皇后生产后爹后娘,也绝不会有皇后的爹皇后的娘的意思,后一种意思的表达法是后之父后之母。至于面条面孔合并,也不会引起混乱,不赘述。 简化字反对者挖空心思想出的例子是如此不济,所以我才敢说这纯属杞人忧天。如果有谁能想出一个繁体字和简体字能读出不同意思的合乎习惯用法的现代文句子来,我愿意收回我的话。用简体字写现代文是不会引起混乱的,写古文一般也不会混乱。新语丝文库中的古文甚至古诗词都是以简体字为标准的,难道就跟繁体字版的读起来不一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544
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回應給: CXZ18(CXZ18) 推薦1


oldoak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樓主的發言翻來覆去了無新意。你最新的一篇回覆,所謂等大家習慣了白字,就不存在問題了。這個在我第一篇回覆里就已然提到了,你為什麽非要熟視無睹呢?

        前後看見了很多篇關於痛斥簡繁字體的文章,都沒有參與而是認真學習與體會。唯獨樓主文章出來,借勸“大家老老實實用好簡體字”為名,行自以為是的簡繁困惑的三個結論,且聽不進他人的勸告與追加論點。鄙人不才,才發言與樓主商榷一二。

        其實,你等完全可以指出我行文中用了“3個觀點”這樣不符合中文規範的文字。這也是我行文中故意留下的考察樓主及其他支持者的一個破绽。漢語規範書寫,是不可以用阿拉伯數字來代替中文數字的。所以正確的寫法應該是:“三個觀點”。

        你連這樣最起碼的行文錯誤都習以為常,文字写准确了,又有何益?那么我所論述的:錯別字,是因為行文者學識不足所造成的(拋開疏忽導致的過錯不談,這個作者可以通過全文校對得以發現與改正),不就是得到了驗證?大家都能認真學好漢語,哪裡可能再出現這樣明顯的錯誤?

        提醒樓主,你不要跟我狡辯什麽:你知道我的行文錯誤,但明白我的意思內容,所以放過我云云--這個,不再次驗證我所講的,有學識的人,首先得知道正確的,然後還得知道他人習慣性的錯誤用詞。首先得是我們使用者要學習好漢語,明白嗎。不管它是用簡體、繁體、古體出現;也不論它的字體是小篆、隸書、狂草、正楷還是行書。

  說個笑話給樓主聽:

  有個財主(別告訴我你不知道什麽是財主,假如真不知道,那么請你認認真真的去請教他人)爲了不讓兒子和他一樣不識字,早早的請了一位私塾先生來教書。上了半天課,兒子跑過來跟財主說:爸爸,我會寫字了,你可以把私塾先生給解雇掉了,這樣可以省一大筆錢。財主很高興,但還是說孩子:你寫幾個字給我看看。孩子寫了一、二、三。賬房先生告訴財主,你兒子很聰明,寫得非常好。於是財主高高興興的辭退了私塾先生。

  過了兩天,財主請客,正好賬房不在,就讓兒子寫信給一位姓萬的朋友。過了一個時辰,財主見兒子還沒寫好信,就過來看看。只見孩子趴在桌上寫著呢,地上一堆的紙。他便問,怎么還沒寫好?孩子忿忿不平,我一直在寫客人的姓,但你為什麽要寫信給姓萬的呢?我到現在才寫了六千畫,還有近四千畫沒寫完呢。(故事結束)

  好了,出個題目給樓主思考吧。這是我關於簡繁之爭的最後發言,以後不會再參與。同樣也出給另外一個什麽讓大家用繁體發言的無聊發言者。

  导弹、導彈、飞弹、飛彈 -- 這四個詞組是什麽意思?指的是什麽物品?哪個對哪個錯?為什麽對?為什麽錯?你知道四個詞組它們之間的聯繫、區別、用途、用法及使用場合么?別人用錯了,你會發現么?有人用錯了,你會哭還是笑還是悶悶不樂還是趾高氣揚不屑一顧還是寬容提醒還是認真體會總結文章本身?

  最後,告訴樓主:大陸送去台灣的兩隻可愛的動物,名字叫團團和圓圓。我們都稱呼它們-
大熊貓,既非“熊貓”,更非“貓熊”!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538
说个笑话吧
推薦0


踏雪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谈学术,也不论是非功过,就说个笑话吧。
我的甥女名叫“晨曦”,这两年大陆 也兴起了取名字算笔划。我按照书上查的“晨曦”两字的笔划不好,就对甥女说给她换个字,叫“宸曦”,并问她想不想改名字,她说可以呀,就把那个“曦”字改了吧。不禁莞尔。
甥女八岁了,每次写名字都把“曦”字写得超大,要大过晨字两倍的才能写完整。
“ 曦”是繁简同体的。不管怎样,笔划多的字就应该简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527
再談簡化字
推薦0


ABIAN748DPP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再谈简化字 (作者方舟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8wnx.html


有个台胞去了趟大陆,看到有用繁体字写的招牌,便欣然叹道:大陆人民正在抛弃简体字。有位港胞接到中国新闻社新设的万维网, 发现用的是繁体字,也赞叹主持人心胸好宽广。他们都不知道,在大陆,凡是与港澳台同胞有关的场合‧为了让他们不至于成为文盲,使用繁体字是个沿用了十几、 二十年的惯例,《人民日报》海外版不也发行了好几年的繁体版后来因为大陆留学生去提意见才改成简体的吗?这是跟抛弃简体 心胸好宽广毫无关系的,倒可以说反映了简体字使用者的自信,该用繁体时就用繁体,不害怕被繁体取代。反观 台湾,可曾有过这样的自信?可曾在与大陆同胞有关的场合用过简体字?从前我捡到的从金门漂过来的宣传品,也都是用繁体字写的呢。
也有台胞说,他不反对简化字,但是反对共产党裁剪简化字。我不知道他所谓的裁剪是什么意思。本来 一个字可能有几种简化写法,共产党组织专家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确定一种写法为标准在全国通行,如果这就是裁剪的话,我支持 这样的裁剪,因为为了便于阅读,文字必须有一个通用标准,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在制定词法、句法的标准,在大陆这个机构就是文字改革委员会,它不仅简化汉字,而且废除异体字,从而使中国大陆有了用字标准。常用汉字不过五六千,但以前几乎每个字都有两种以上的写法(比 如大家熟知的有四种写法).有的写法差别极大,相当于要记几万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常用汉字,徒然增加识字负担。我看台湾缺少的正是这样一个委员会。台胞说台湾民间也用简体字,但是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简化标准,学校又不统一教,必然是各写各的,各行其是,那才叫混乱。有人 说让市场来决定一切,需知市场并非万能的,在文字上更是如此,一个字有几种写法,有时很难使所有的人都逐渐采用同一种写法, 因此标准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的,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更需要有权威的整理。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统一了汉字字体,共产党简化汉字、消灭异体字,统一了汉字写法,这种统一都必须靠强有力的专制政权来完成,也都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功德无量的大事。


还有的台胞说,现在电脑普及了,使用简体繁体对于电脑都一样了。且不说现在中文打字速度仍然赶不上手写,即使有一天赶上了,电脑也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写 的。英文打字可谓迅速,美国的笔记型电脑也可谓普及,但我还没见过有谁是用电脑作笔记的。难道为了保存繁体字,就必须剥夺汉字的手写功能?

还有的说,简体字破坏中华文化,因为古籍没法简化,用简体字就看不了古文了。这种论调,反映了某些繁体字使用者的无知的狂妄自大。古籍是可以转成简体字出
 版的,而且一般不会引起阅读上的困难。中国大陆用简体字出版了大量的古籍,中学语文课本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古文,也用简体字印刷,并没有因此就看不懂、 没法教学了。更不必说为了保存古籍原貌,大陆还有一些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类的出版社专门出版繁体字版古籍,而会简化字的人,几乎都无师自通看得懂繁体字。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525
漢字簡化的原則與方法
推薦1


ABIAN748DPP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作者: 方舟子
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 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 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 ,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 合并,面孔 合并,皇后 合并,忧郁郁郁葱 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 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字,繁体近二十笔("龜"),简直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顺、笔画),难记(经 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我尚且认得写不得,何况小学生),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 繁体多达二十九笔("鬱")!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片掌声),简化后以葱郁代替,仅八笔。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籲"),也极难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的繁体字二十六笔("釁"),写法也相当古 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想当初学繁体字的小学生光记这几个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 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难怪有人对简体字大为不满--他当初的心血简直是白费了。繁体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不仅书写快 速,对于计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笔的字一个个都塞进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现在大家使用的免费字体,简体是 漂亮的宋体,而繁体却什么体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来的。以后有兴趣再回答共产党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简体字丑 简体字破坏汉字结构简体字使中国人变笨简体字不能提高学 字速度等等这类极其可笑而居然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的指责。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517
民國以來漢字簡化歷史
    回應給: 樂透彩秘笈(ABIAN748DPP2) 推薦0


ABIAN748DPP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方舟子
一、民国以來汉字简化简史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 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 俗体字。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寿,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 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 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 体字完全相同的有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 ,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 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动。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1年,在上表的基础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1953年國民黨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在台灣台北中央日報連續三天發表漢字必須簡化的一篇長文,並在國民黨中常會向蔣介石作報告,蔣指示教育部成立漢字簡化相關委員會,但是羅家倫慘遭國民黨內保守勢力扣了好幾頂大紅帽子而作罷)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483
你错了繁简差异没有那么大
    回應給: CXZ18(CXZ18) 推薦0


雪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基本上大陆从小学就要接触甲骨文,然后初高中都有个时期字体演变的内容,不仅是繁体啦。繁体只是一个时期而已。新华字典基本繁简都收啦。如果你选修的是艺术类比如绘画。还有文史类,那么基本各个时期的文字你都要认得一点,会写几笔吧。

而且繁简的区别并不大,基本上明白简化规律,认识简体字的人不用教,都能看懂繁体出版物。大陆古籍出版繁体非常多,虽然现在在做古籍简化版的出版工作,但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古籍。古籍的考证工作也非常严谨,常常都要在注解中详细介绍该字的各版本的写法,读音,释义。除非你把这些注解不看。那么我也没有办法。

基本上识别繁体在大陆不是问题。问题不在大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446
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 積非成是 [ 眾 奔 众 犇 ]
推薦0


ABIAN748DPP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樓主老提些老掉牙的玩意,大陸旅美學人方舟子,都懶得答應你們了‧
-----------
汉字简化之争【旧作四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8wnx.html
 (2008-03-22 03:03:03) 【按:由于明星政协委员的在小学教繁体字的提案,网上有关繁体字简体字之争又热了起来。这个争论和中医的争论一样,也是自有中文网以来就吵个没完没了的话题。我在1994年间曾编写过几篇关于汉字简化的常识介绍,无非是要澄清一些对简化字的常见误解,其实是资料汇编,并无新意,却在网上传播很广,还多次被人照抄过去当成自己的东西‧比如百度百科
 [ 汉字简化和字源 ]
海外有人把简化汉字当成共产党的专利,未免太抬举了共产党。实际上,汉字简化运动在共产党当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断发 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没有后来共产党政府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至于后来国民党出于凡共产党支持的我们就反 的政治目的,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对、攻击、毁谤简体字,在台湾及海外遗毒至今,甚至于两年前《世界日报》还长篇登载《简化字就是红 卫兵》这种贻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共产党对汉字简化的主要功绩,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运动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 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経公布 《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至今台湾、海外一些攻击简化字的文章,所举的例子往往都是这个方案的,他们以为它还在大 陆通行,其对简化字之无知,由此可见。最可笑的,莫过于香港导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报》上登文说,汉字简化后,他的名字就成了李汗 ,不由让他汗涔涔下。何时又曾简化为来着?李导大概把某位大陆人写的错别 字也当成简化字,白出了一身汗。建议简化字的反对者都先去学学简体字,再来发表高论。否则,支持简体字的人大体都懂繁体字,而反对的人却对简体字一窍不 通,这架还怎么打?反对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简体字容易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 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有水平高超的小学老师,能把某 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头是道,又岂是小学生能领会得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当初认字时有多少字是通过了解字源才记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 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有一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我举两个例子。先说“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 《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释。可是繁体字的“眾”(*還有奔跑的"奔"字的古體字"犇"等等),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 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这个“目” 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实是“众意”。 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 而且写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吗?再来看“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古老写法,也见于甲骨文,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從”可就 不太好解释了,它的右上角,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我们对照小篆,才
发现这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一块,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去的,楷书再把它割成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 妙了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尘”、“礼”、“云”、“ 电”、“胡”、“须”、“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有反对汉字简化的台湾人声称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胡写出来的,比如字。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字写法的演变。商金文上的字写作口戈,左边的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边的是武器,也就是说,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写法颠倒过来,成戈口。到了周金文,在下面加了一横,成为字了。这一横是什么意思呢?许慎说是以守一,一地也,与重复,不太可能,所 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横表示住在土地上的人。后来在的左边加了波状的一竖,表示的柄,到后来 这一竖向两边扩展,成了的最后被完全包围,成为繁体的或〕已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在李斯制造小篆的时候。但是这不等于说繁体的是正宗,因为字还有另外一条演变路线。非常早的时候,商金文 的口戈写法,右边的就被省略,光用“□”代表了,所以作废的第二批简化字把写作“□”,也是古已有之。 但“□”的写法毕竟不容易辨认,所以就往里面填,这就有了“□八土”“□ ”“□。如果我们到历史博物馆去,看到太平天国的旗帜,就会发现他们把太平天国写成“□,那可绝不是郭沫若之流伪造的文物,武则天造字,也在字上作文章,先是“□,后来觉得有自己给困在里面的意思,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字可能是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一个字,据统计有四十一种之多,最奇怪的一种写法是三个垒一块,大概是汉初的一种写法,取三秦之意。简化的字绝对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诌,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间通行了,是最通行的写法,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韩国也都这么写,难怪大陆会把它当成标准字简化字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自创,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一条总原则: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来或民间的写法,不自创。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26431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