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从《集结号》获百花奖看中国艺术界的集体堕落
今年百花奖评选闭幕了,《集结号》获得最佳影片奖,导演冯小刚获得最佳导演奖。两项最重要的大奖都落入《集结号》,加上盛况空前的场面,直逼奥运会的热闹,似乎是改革开放在文艺上的一场伟大胜利。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康健民说此次获奖名单基本上是中国过去两年优秀影片的代表,这个奖确实它的公信力正在不断得到提升,评出来的奖项是能够代表近两年我们国家电影创作方面的成就,是有代表性的。
贫道早就意识到中国文艺界已经堕落,已经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但没有想到能够这样无耻,能够实现集体的堕落。
把《集结号》“代表近两年我们国家电影创作方面的成就”,倒不是说的瞎话,因为这两年中国确实发生了很多“成就”。怀疑董存瑞真的手托炸药包发生在这两年,嘲弄刘胡兰就义的价值发生在这两年,质疑董存瑞事迹的真实性发生在这两年,上海修改历史教科书,取消革命史的事件发生在这两年,把一个汉奸女埋汰抗日英烈的作品搬上银幕也发生在这两年。也是这两年,一场此起彼伏地“宣扬”毛泽东有一亿元稿费的舆论宣传战不断升级。正是这两年,一股否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价值,否定中国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正义性的浪潮一波又一波的掀起。把前十几年通过不断丑化和否定改革前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的斗争,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开始彻底动摇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合法性了。这股反共运动的最高潮,就是去年《集结号》和《色戒》的炮制和放映。
其实,自从《色戒》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金狮奖,贫道就估计《集结号》会获百花奖。虽然《色戒》在获奖后被很多人批判,最后不得不停演,但由于同时被网友诟病的还有《集结号》,如果不能通过百花奖正一下名,广播电视局领导会面临“问责”的问题。而只要《集结号》被“260万”影迷和101个评委都“认可了”,作品自然就没有了问题,而《色戒》的问题也就淡化了。
电影《集结号》当然会“成功”,因为编剧首先通过编造一个完全不符合战争逻辑的情节,让不熟悉战争的观众被蒙在鼓里,由此使他们激动、愤怒、联想。这个情节就是“大部队撤退后,派人回来吹集结号下撤退命令”。最后上级没吹这个集结号,自然显得上级非常无耻,非常自私,非常……。这才有春节短信祝语里那句“看了集结号才知道——组织不可信”。如果没这个情节,整个剧情根本无法开展,剧本所表现的矛盾的激烈程度要下降很多。而即使编造出这个情节,一般人也不会注意,以为是艺术创作,顶多是夸张了点。这就是这个电影的巧妙之处,也是中国精英们小聪明的体现。
在布置小部队阻击任务时,主力部队派人回来下达撤退命令是根本不符合“生活真实”的。道理很简单,主力转移大致需要多长时间,指挥官是知道的。因此所有类似命令都是“阻击4个小时”,或者“阻击到天黑”。之所以根本不必要派人回来下命令,一是因为如果主力到达预定位置,再派人回来下命令等于要双倍时间;二是战场偶然性非常多,派回下命令的人中途遇见意外怎么办。
是冯导因为不懂战争,因此选用了个有毛病的剧本吗?如果冯导这样说,那叫“装嫩”!因为这个道理没打过仗的人也想得通。如果真在战场上出现这样的命令,经过战阵的下级一定会以为上级试图“消除异己”,因为别的什么道理都无法解释怎么会这样。类似的命令只有蒋介石下过。可冯导就是宁愿这样编造,因为如果团长下的是“阻击5个小时”命令,是其他原因阻击部队没有撤退,后面的矛盾就无法展开,而后面重点要表现的“组织”的卑鄙、推诿、官僚主义就要靠这个矛盾来激荡。
是冯导受了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影响,因此对“艺术真实”有了新的理解了吗?如果冯导这样解释,也叫装嫩。因为所有无厘头电影都不是正剧而是闹剧。并没有一个看起来是大题材、大场面的正剧,其中核心情节是闹剧电影里的无厘头。正剧的艺术真实要符合生活真实这点,冯导无论在哪家电影理论里都听到过的。
也许,260万影迷多数没看出这一点,因为他们本来就“嫩”,只会被场面所震撼。而且通过从影迷中选出101位评委也正是为了“也看不出来”才这样组织的。但中国文艺界的人都应该能看出来,因为他们是学这个的。但是他们不这样看——他们选择“装嫩”。
给《集结号》两个百花奖最大大奖,是中国文艺界对“近两年”丑化中国革命的总结性评价。也是中国文艺界集体堕落的代表之作。
评价一个时期文艺界的水平,只能有一个标准,就是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是否有能够反映社会面貌,尤其是本质特点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这个集体究竟在推崇什么样的作品,蔑视什么样的作品。百花奖说透了,就是显示这个时期主导文艺的领导和文艺界集体的价值取向。
中国处在什么时期?社会的特点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显现在哪里?各有各的看法。
贫道这样看:中国处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很接近西方工业化初期的一些国家,比如19世纪初的英国、19世纪中叶的法国、19世纪末的德国和美国。这些国家这个时期社会的特点是:经济上高速发展,大量物质财富被创造出来;社会上贫富分化加剧,社会被撕裂成两个生活在完全隔离的两个世界中,互相不了解、互相不理解的两个群体。富裕群体花天酒地、荒唐淫欲,贫困群体越来越感到无助和绝望;社会道德上人的兽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缺少温情和互助。西方工业国一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后,由于凯恩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盛行以替代自由市场经济,中产阶级占据社会主体,这个局面才改变。
只要客观观察中国,都会发现中国在非常多的方面与前述国家的在那个时期是很接近的,很多人,即使是右派也很难否认这样的基本状态。大家都区别是:右派认为中国会自然长入西方30年代以后的状态,贫道不这样看。因为所有经历过这个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拉美还是在东亚,最终结局都是经济崩溃,而社会问题却更加严重。
贫道之所以说“当代中国文艺界集体堕落”,是因为前述的几个国家在这个时期,文艺界并没有全都跟着富裕阶层堕落,去歌颂虚伪、荒淫、无聊。而是把目光投向社会深层问题。狄更斯、福楼拜、萨克雷、梅里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马、罗曼罗兰、威尔特、斯托夫人、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巴尔扎克、雨果……无数灿烂至今的文艺巨星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他们要么写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悲惨世界……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穷人的困苦无助,要么写镀金时代、欧耶尼葛朗台、红与黑……揭露富人的贪婪和无耻,贫道这里还只是点了些小说家的名字,诗人、剧作家一样在这个时期创造了辉煌。这些作家即使在当时都成为本国和世界著名文艺家,被人敬仰。这个时期不是没有为富人阶层提供消遣的作家,但都没什么名气,也为社会不齿。
看看我们,且不说这些反共电影和作品,整个文艺界的所谓代表人物,都属于为富人阶层提供消遣的小丑。余秋雨善长的是无病呻吟,二月河擅长的是帝王们的文治武功,张艺谋、冯小刚把注意力投向无厘头和帝王们的勾心斗角、肉欲横流;而“武打”这样一个本来描写侠客反抗暴政的题材,被用来宣扬抽象价值的工具。如果不是看到赵本山演了一个《落叶归根》,整个文艺明星全都成为富人群体的“把戏”。(解放前文艺工作者之所以被称为“戏子”,是因为他们多数无非是寻富人群体开心的把戏、玩具。解放后文艺工作者之所以地位翻身,是因为他们不再是富人的玩具,而成为表达老百姓心声的代表)
就算写“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比如大量农村生活作品,也完全没有社会真实。每个电影电视剧里年轻人成堆,但现实生活中农村除了老人就是儿童。
这种情况下,并不是不会出《落叶归根》和《狗小的自行车》这样反应社会分裂的作品,但这些作品根本不可能,也从没有被主流媒体或者文艺界领导看重过,更为文艺大腕们所不齿。整个文艺界向“把戏”、“玩偶”迈进。赵本山拍了《落叶归根》,没有人评论,没有影响,而且政协委员没有了。冯小刚拍了《集结号》,中央台连续播放数次,财也发了,奖也评了,政协委员也当上了。这一对比,就知道为什么贫道哀叹这个时代的文艺界集体堕落了。
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因为这恰好是诞生巨匠的时代。他们不是没有条件,因为赵本山毕竟能够顺利拍出《落叶归根》。但他们有世界各国的绿卡,他们选择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