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回歸中國十週年的時候,一些香蕉香港人對回歸做出很多負面反應。
YST 有感而發,於是寫了一篇「香港人」(2007/07/06)。
一個月前,這篇老文章又被讀者舊話重提因而自動上升到首頁。由於討論非常熱烈,閱覽數由原來的六、七千迅速上升到超過兩萬,YST 沒有參加這些討論。
經過一個月的沈澱,YST 認為有重返香港話題的必要,但是這次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
上一次談論香港,YST 集中精力談香港的人,談香港人在政治上對中國的認同與挑釁。
這一次談論香港,YST 要集中精力談香港的地理環境,談地理環境使香港人在經濟上對中國形成的依賴與拖累。
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都是人的活動,所以主角都是人。解決香港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香港人。香港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香蕉華人,這可不是“一小撮”,他們的影響絕對不能忽視。25%的香蕉華人所造成的雜音足以造成輿論上的風波,25%的香蕉華人反對中國的活動可以直接影響香港特區政府的穩定性。這一點英國人是非常清楚的。
香港人受英國殖民的影響,所以在政治上對中國的認同度不高,因而在經濟上對中國需索無度。最有趣的是在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長期灌輸和煽動下,很多香港人自抬身價覺得自己是“世界人”,使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變得很淡薄並且這種淡薄得到合理化。這是非常膚淺又極為可笑的現象。
去年 YST看了香港回歸十週年慶祝晚會全部的錄影,看後非常的感慨。所有含有一點點深度、帶一點點文化氣息、需要一點點毅力才有能力表演的節目都是大陸來的藝人。香港本土藝人(包括四大天王)的表演都是膚淺的。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並沒有使香港產生任何有點深度可以令人驕傲的新文化。唉,這就是香港。
想想看,香港是個經濟社會,本身沒有什麼文化,香港人滿腦子鈔票,拿什麼做“世界人”?
香港雖然成為國際性城市已經超過一百年,成為世界前列的大城市也超過五十年,但是草包香港人非常多,這些人說著半生不熟的廣東英文就自認是世界公民了,他(她)們滿口現代新名詞,迷失了本體,也忘了自己的身分。
世界公民是自欺欺人的名詞。其實除非你是貝多芬,有誰敢號稱自己是“世界人”?連愛因斯坦都不敢忘了自己是猶太人。
看看下面這兩張香港大學哲學系的學生陳巧文宣揚人權的照片,讀者就知道上面這段話是甚麼意思。
“世界人”為西藏人爭取“普世價值”
四海一家,這張照片使我想起上個世紀六0年代的嬉皮世界(Hippyland)。
嬉皮(Hippies)是1960年代初一群叛逆的美國年輕人,他們獨特的風格漸漸燃燒到全世界成為一種年輕人的時尚風氣,譬如把嶄新的牛仔褲弄幾個補丁、戳幾個洞。
我有一個朋友當年深入嬉皮營一探究竟,跟他們混在一起吃喝,一起吸大麻。他說你知道,一面聽吉他的彈唱,一面從旁邊的人接過大麻,吸一口,又傳給旁邊另一個人,那種親密一家的感覺和氣氛真是難以形容。他對我說,這些人講兩句話就會冒出一個“goovie”,非常有趣,是這群人的特色,除此以外他也看不出有什麼特殊文化或哲學思想。嬉皮與其說是文化不如說是流行(fashion),是西方世界年輕人反叛時代(the established)的一種流行。
陳巧文是標準西方哲學系製造出來的垃圾。目前號稱“野草莓”在台北「自由廣場」靜坐抗議的台大學生跟陳巧文是同一類的貨色。雖然同屬垃圾,台大學生的等級肯定更差,因為他(她)們靜坐抗議的背後其實是教授的鼓動,自覺性差了許多。台大不如港大於此可見,呵呵呵!
但是說到底,香港人是經濟動物,政治從來就是次要的。香港活動的主軸毫無疑問是經濟,香港是錢的世界。在香港,錢說話的聲音最大。所以 YST這次寫香港主要就是談香港的經濟,我把標題訂為「香港的未來」。
「香港的未來」寫得並不順利,越寫越多,越寫越雜,無法收尾,也有點離題。所以我改變主意,把「香港的未來」改成「漫談香港」的系列文章,這就容易掌握了。「漫談香港」的系列文章計畫寫六篇:
(一)香港的地緣政治
(二)香港的地緣經濟
(三)香港的邊緣化
(四)香港 — 中國長期的悲哀
(五)香港人
(六)結論
YST 有很多系列文章都沒有完成,譬如「漫談海軍」,害我時常記掛。希望這次能一鼓作氣把這六篇寫完,然後不再記掛香港。
六篇寫完以後,惡貫滿盈的陳水扁也應該被起訴了。YST 趁機休息一下,沏一壺茶看好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漫談香港(0):前言
漫談香港(一):香港的地緣政治
漫談香港(二):香港的地緣經濟
漫談香港(三):香港的邊緣化
漫談香港(四):香港 — 中國長期的悲哀
漫談香港(五):香港人
漫談香港(六):結論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