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居然肯於把這篇反響很差的文字標記為重要,可見其眼光獨到,謝。
在下就再補充點兒內容,以免“佔著衛生間不排洩”——浪費了好地方。
以下是本人在其他城市發表的關於此事件的回文(仍然是以中華民國的立場論述)——結果卻被中華民國的“國民們”罵了個狗血噴頭,哈哈——現在貼於此處,以徵求意見。
馬英九還能怎?樣?
但凡政治人物(或政黨)均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無論該理想是否正確(這是個難於辨別的問題,暫且擱置)均需運行之,方纔不愧為政治人物(或政黨),反之有理想而不運行或無法運行的人叫做思想家而非政治家。
運行理想的方式又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叫“識時務者為俊傑”,一種叫“知其不可而為之”。
我猜想馬英九的最初政治理想應該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純粹猜想),而他對兩岸問題的態度卻一直在變化,我曾經總結如下:
第一段:“兩岸終極統一論”
第二段:“臺獨也不失為一個選項”
第三段:“不統、不獨、不武”及大家同屬“中華民族”
第四段:否定“兩個中國”,稱兩岸為“地區與地區的關係”
一個政治家的理想可以這樣變來變去嗎?當然不是。我說這是“時勢所迫”,或者說馬英九是一個識時務的俊傑。
第一段,這是國民黨的“光榮”傳統,不說也罷。
第二段,漸漸發現“統一”幾乎不可能,轉而思考獨立。
第三段,結果發現獨立也基本無望,轉而傾向維持現狀。
第四段,如今又看出來“拖”也不是個長久之策,口風開始鬆動了。
如今大陸屬實勢強,如非美利堅作梗,怕是兩岸早已一統。如今國際形勢再變,大陸勢頭正猛,美國又與俄國交惡(我稱之為新三國時代,扯遠了)。
馬英九政府想繼續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猜測)”,怕是只有一個辦法——與對岸大談“聯邦制”。
如果武力上、經濟上都無法與對岸一較高下,只好寄希望於“文鬥”——同共產黨在聯邦制下展開選戰,或許還有希望延續國祚,至少有機會施行自己的政見。
閣下沒有發現“聯邦制”的政體下,各個州(或邦)都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地區”嗎?
當然“聯邦制”是不會被大陸接受的,所以我才說“談判成功與否都無所謂”,至少可以造成一些國際影響力。對岸說“一個中國“什?都可以談,那好,我現在說“兩個地區”看你談是不談?不談,你就是戰爭狂;談,你就是“不否認”中華民國。
閣下還希望馬英九怎?樣,不“識時務者為俊傑”難道“知其不可而為之”嗎?如果他是一個普通人,他可以這樣做,他可以大喊“反攻大陸”、“台灣獨立”、或者其他什?。
現在他是領導者,他就不能這樣做,他後面還有2300萬的升鬥小民,他們需要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沒有義務為什?人的什?政治理想而奮鬥。
你說馬英九現在不說“兩區論”,他還能怎?樣?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