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是“蚍蜉”谁是“树”?
从您的话来看,您好像认为“热爱整个中华民族”的那部分台胞是(或比喻成)“蚍蜉”,而认为整个台湾社会的民族认同趋向“台独”是(或比喻成)“大树”。至于所谓的“蚍蜉撼大树”似乎是指这部分台湾同胞不能改变(或重要影响)整个台湾社会。
然而,我前面引用过民调——其实这是众所周知的:目前台湾地区认同中华民族的人民,在整体台湾社会中的比重绝对不是“蚍蜉”与“大树”的关系——当然,主张“台独”(“台湾民族”)的同胞也绝不是“极少数”、“一小撮”,他们与整体台湾社会相比也不是“蚍蜉”的分量。
台湾当局“国立”政大选研中心的一个民调
但是,正如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一些(是很多)怀有民族情感的台湾同胞,就狂喜万分、认为“和平统一指日可待”一样。当我们了解到有另外一些(也是很多)台湾同胞主张“台独”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怀忧丧志地认为和平无望。
之所以不能那样,是因为我们都应知道台湾地区是一个根本观点相当多元的地方,不能对任何一种观点抱持“见木不见林”的视角去看待(那正如主文的错误,大家之前说很多了)。
台湾同胞虽观点多元,但“要和平、要发展、要民主人权”当是其中的主流,固然也是两岸同胞中的主流。这,才是“大树”。与此相比,明知台独破坏和平、台独葬送发展、台独剥夺台湾人民对大陆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民主权利,却为了一己私利鼓噪“台独保和平、台独促发展、台独为民主人权”的人,才是欲撼大树的“蚍蜉”。
之所以说他们蚍蜉难撼树,不仅因为反对他们的是绝大多数人——更在于,即便在支持“台独”的台湾同胞中,对掩耳盗铃式的“台独保和平、台独促发展、台独为民主人权”之荒谬幼稚,没有识破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附:所谓“制宪联盟”今年初的“立委”选举政见:
(二)理解与不理解、不能理解
“也许有人很看重同胞情谊,也许有人能仅仅为同胞二字就忍辱负重,但这并不是人人都必须做到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您这么说,我完全能够理解。毕竟鼓励和保护多元的声音与不同的看法,绝对比一言堂好得多。只有百家争鸣又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解决两岸的问题。
但是,无论怎样的多元与异见,总还是有一个底线的。即便西方自诩如何如何地“自由”,纳粹的声音、种族主义的声音,也是绝不见容的。而就我国的台海而言,“两岸同胞、一个家园”就是底线。因而,“中华民国”是“外国”、台湾地区的同胞是“外国人”这样的“异见”,显然是应该被反对的(我个人更极端,认为应该禁绝)。
否则的话,我们反分裂、促和统的对象岂不成了“外国”和“外国人”?那不简直是无理取闹吗?或者,正如您看到的,也有在台湾的同胞认为将台湾人视作所谓的“外国人”,是为了“這樣攻打台灣時就不會有罪惡感了”,可见那多伤感情了…
总之,既无道理又伤感情的话——最重要的是它突破底线,变相附和“两个中国”——真的是不能被理解呀!
(三)双方的理性、反省
您还提到大陆有不够理性的问题,而“台湾那边就真的要好好反省了”。
台湾有没有需要反省的?当然有啦。比如,不愿正视大陆情况、认清世界局势,是某些台湾同胞需要检讨的。
同样,大陆地区难道就没有值得反省的吗?比如,为何您“第一次看到台湾的新闻报道时,也是愣愣了好一会儿”?为什么??
您认为这种情况,完全是台湾当局或媒体的“奇谈怪论”造成的么?
我看,其中至少还有我们在大陆地区不是很容易接触“台湾的新闻报道”(或者说,接触“台湾的新闻报道”不是很自然、平常的事)的因素吧?(将这一因素完全解释为“为了稳定,政府也没有把某些特别过分的言辞拿去报导”恐失之片面。否则,对中共当局“恢复CCTV-4在台播出”的要求,台湾当局也可以有更多类似说辞)这不需要检讨吗?
此外,我们两岸同胞中的每个人,看待自身和彼岸的视角、观点,就没有需要更理性、再改进的问题吗?当然都有。绝不只是某一方、某一人,或只有台独泛绿而已。
总之,我们上面谈的几点,大致都与两岸同胞了解不够、沟通不足有关。了解不够、沟通不足,就难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如,因部分人主张台独,就当所有台胞是“外国人”。或认为大陆人都那样)。而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若再加上“初生牛犊”的气势到处地胡说八道,则会加深误解、破坏沟通。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不言自明——但我想,绝不会是“真把自己當同胞的那就到大陸來,又不是養不起你們,剩下的一幫外國人能跑就跑,不跑就等著吧”这么简单、轻蔑——实质上是无知的。
P.S:“对于马英九来说,也许的的确确欠大陆人一个道歉”您是否能说得明确一点?究竟指什么?我想或许不只我一个人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