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醜化簡體字,甚至用它來當作反對統一的理由。未免可笑。香港也用繁體字並不影響香港的回歸。以這樣藉口做為托詞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而真正進行文字簡化的推手就是國民黨,而不是共產黨.。
許多台灣朋友似乎很看不起大陸的簡體字,給自己使用的繁體字起名為「正體字」,言外之意就是大陸的簡體字不夠正宗。更有甚者,還以此作為證據,來證明「中華民國」才是中華文化的正統傳人。
資料:
1930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准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 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戰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産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産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文字可能說服力還不夠強,沒關係,還有圖片為證哦!這是當時公布的簡體字表的首頁和尾頁。
其實,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來說,文字簡化是文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簡體字并不是「罪大惡極」的,如果中華民國還在整個中國執政的話,也必然會推行簡體字的。所以請台灣同胞們不要再用簡體字來做文章破壞兩岸和解的氛圍了。如果再用這個來拒絕統一就更讓人啼笑皆非了 。
尤其在大陸,幅員遼闊,人口太多.各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簡體字作為掃除文盲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貧窮地區和農村,繁體字不容易書寫和辨認,對文化普及影響很不好.不過大陸人大多都認識繁體字的,我就是,從來沒學過,不過看上去就能認出來.除非十分偏僻的文字.尤其是大陸寫書法的練習書法的人,都是寫繁體字的.
如果有人認為,古文字就代表正統的話,那麼請大家都去學甲骨文好了。哈哈~~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